sponsored links

Cell genomics丨神奇!近親繁殖減少了基因有害突變

Cell genomics丨神奇!近親繁殖減少了基因有害突變

鴞鸚鵡是紐西蘭特有的一種不會飛的鸚鵡。它體型大,通體綠色,以其獨特的貓頭鷹臉和蹣跚的步態而聞名。到1995年,該物種在全球只有51只,其中50只來自與世隔絕的斯圖亞特島,另一隻名為理查德·亨利的雄性個體來自已滅絕的大陸種群。理查德·亨利和39只斯圖亞特島鴞鸚鵡是1995年以來所有鴞鸚鵡的祖先。截至2021年,共有201只鴞鸚鵡倖存下來。由於數量極度稀少,它們近親繁殖水平提高,這導致自19世紀以來,鴞鸚鵡已經失去了70%-80%的遺傳多樣性。

Cell genomics丨神奇!近親繁殖減少了基因有害突變

9月8日,Cell Genomics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Population genomics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kakapo的研究論文,該文介紹了脊椎動物基因組計劃(VGP)最早在染色體水平測定的基因組之一——鴞鸚鵡的參考基因組。並對斯圖亞特島的49只鴞鸚鵡和已滅絕的大陸種群進行了群體基因組學分析。結果表明,與大陸個體相比,現在島上鴞鸚鵡基因組中有害突變的數量減少了,這可能是近親繁殖的增加導致的基因漂移和有害突變清除的結果。

Cell genomics丨神奇!近親繁殖減少了基因有害突變

在末次冰期之後,島嶼和大陸的種群出現了分化

對90年代最嚴重種群瓶頸期的36個個體(理查德·亨利和35只斯圖亞特島的鴞鸚鵡)進行了染色體水平的基因組測序,以及對來自130年前的13個已滅絕的大陸種群標本進行基因組測序(圖1A)。該分析不包括倖存個體的現今存活後代。透過主成分分析確定了大陸種群和島嶼種群的遺傳差異(圖1B)。

為了跟蹤種群大小(Ne)隨時間的變化,作者進行了成對序列馬可夫共祖分析(PSMC)分析。結果表明從距今約3萬年前開始,大陸和島嶼種群都出現了急劇下降(圖1C),此時恰好是末次冰盛期(LGM)的開始。在末次冰期末期(大概10000年前),鴞鸚鵡種群從15,000-20,000只下降到1,000-3,000只。進一步,用MSMC2軟體驗證,支援了上述結果(圖1D)。

據推測,鴞鸚鵡是500年前由毛利人或歐洲定帶入斯圖亞特島的,然而近似貝葉斯(ABC)分析表明大陸和島嶼種群分化時間卻是末次冰期的末期(圖1C,1D),即這種鸚鵡的近親繁殖歷史已有1萬年,但基因組仍然很健康

Cell genomics丨神奇!近親繁殖減少了基因有害突變

島上的種群高度近親繁殖

自末冰期結束以來,斯圖亞特島的鴞鸚鵡由於捕食者的引入在過去150年裡急劇減少,常染色體全基因組分析表明,島嶼鸚鵡的個體雜合度顯著降低,此外,基於涵蓋所有個體的高質量變異資料集,作者發現近親繁殖導致島嶼種群純合子序列延長(FROH),島嶼種群基因組序列中有53%的的純合子序列(ROH)大於>100kb,但大陸種群中只有15%(圖2B)。並且,島嶼種群超長ROH(>2Mb)比例比大陸種群更高。總之,這種現象是最近幾百年低種群數量和近親繁殖導致的。

Cell genomics丨神奇!近親繁殖減少了基因有害突變

斯圖亞特島鴞鸚鵡的基因組中有害突變相對較少

為了驗證小群體受強漂移作用會導致有害突變負荷降低、有害清除增加。作者首先測量了個體突變負荷,即在嚴格進化限制下的位點衍生等位基因的數量,用基因組進化率圖譜(GERP)得分來預測其可能的有害突變。結果表明,斯圖亞特島的基因組中的突變載量比大陸鸚鵡低1.1倍(圖3A)。此外,在進化限制最強的位點上,有害等位基因數量的差異最為顯著,這與斯圖爾特島種群中有害突變的清除一致

第二,作者透過在15,699個編碼基因的註釋中識別變異來估計每個個體的突變負荷。結果表明,斯圖亞特島種群的高度有害(預計功能喪失[LoF])突變比大陸鸚鵡種群少1.9倍(圖3B),平均而言,島嶼種群和大陸種群變異預測值分別為17.6和34.1(圖3B)。衍生等位基因比率(Rxy)也表明,島嶼種群的LoF和錯義突變更少(圖3C),此外,大陸種群在雜合狀態下的LoF等位基因數量更多。這表明這些突變中的許多在純合狀態是有害的。作者還發現,與基因組的雜合部分相比,ROH內部的LoF等位基因數量明顯較少,不過這種差異在島嶼種群中較小,這表明重複近親繁殖可能促進了雜合LoF等位基因的去除。這也就是說,近親繁殖導致有害的突變被清除了。


Cell genomics丨神奇!近親繁殖減少了基因有害突變

為了進一步測試作者的結果是否與有害突變的清除一致,作者進行了正向模擬,概括了大陸和島嶼種群的歷史(圖4A)。模擬表明,大概在15000-20000年前,鴞鸚鵡從大陸種群分離以來,小種群和近親繁殖的導致了島嶼種群基因的淨化選擇,進一步導致了鴞鸚鵡多樣性的降低。

Cell genomics丨神奇!近親繁殖減少了基因有害突變

小結

作者的種群基因組分析表明,斯圖亞特島鴞鸚鵡是近親交配的,但比大陸種群有更低的突變負荷,這是因為隨機遺傳漂移導致了在島嶼種群數量減少之前頻率較低的等位基因的丟失,然而,雖然大多數有害等位基因在低頻下會因為隨機漂移而丟失,但有一小部分是固定的,這意味著有害等位基因的平均頻率不會改變。由於作者在斯圖亞特島種群中觀察到錯義和LoF變體的相對頻率降低(圖3C),表明這可能是近親繁殖和淨化選擇的導致的,而島嶼種群ROH內外LoF等位基因減少進一步證明了這種推測。這表明,由於種群數量少,並且與大陸隔離,一代又一代的近親繁殖減少了LoF。

原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cell-genomics/fulltext/S2666-979X(21)00002-1

end

注:本推文首發“科研日精進”微信公眾號

分類: 動物
時間: 2021-09-21

相關文章

防疫科普小貼士丨紅外線測溫儀是否對人體有害

防疫科普小貼士丨紅外線測溫儀是否對人體有害
因疫情防控需要 紅外線測溫儀頻繁地 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 有人會擔心: 紅外線測溫儀會對人體有傷害嗎? 別慌,來聽聽 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 怎麼說-- 來源:福州新聞網 編輯:林吟 稽核:董觀生 ...

靠近親繁殖清除有害基因鴞鸚鵡的這招能救瀕危動物嗎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認為,近親繁殖會導致各種先天性缺陷.這一現象在有性生殖的物種中普遍存在,而且有性生殖在進化上的重要意義就在於透過雌雄個體遺傳資訊(基因)的重組來增加物種的多樣性. 然而,近日發表在& ...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癌症基因!做好這5點可降低風險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癌症基因!做好這5點可降低風險
談起癌症,讓很多人"聞而生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一生能遠離癌症. 那麼,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一輩子遠離癌症嗎?這恐怕很難,因為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癌症基因! 2021年7月,我國科研 ...

結直腸癌患者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結直腸癌患者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男性和女性腫瘤中分別是第4位和第3位.基於目前篩查意識的缺失,有多半數人群在確診時即為晚期.確診時,醫生常常會在制定治療方案前推薦患者朋友們進行一項稱為&q ...

Cell:促進癌症的雌激素受體ERα也會導致癌症抗藥性

Cell:促進癌症的雌激素受體ERα也會導致癌症抗藥性
儘管遭受無數的會殺死任何正常細胞的應激---從缺氧到化療,但是癌細胞還是會增殖.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深入瞭解了它們如何透過一種強大的雌激素受體的下游活性來實現這 ...

基因+光遺傳療法使40年RP患者重見光明,GS030獲FDA授予快速通道

基因+光遺傳療法使40年RP患者重見光明,GS030獲FDA授予快速通道
歡迎關注凱萊英藥聞 10月12日,GenSight Biologics宣佈結合AAV2基因治療和光遺傳學治療的視網膜色素變性(RP)療法GS030獲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FTD). GS030採用玻 ...

考拉快滅絕了?澳洲野外考拉三年狂少30%,只剩3萬多隻了

考拉快滅絕了?澳洲野外考拉三年狂少30%,只剩3萬多隻了
生活在澳大利亞樹林裡的考拉,不僅是珍貴的原始樹棲動物,也是澳洲的國寶. 它們在這片土地上的居住歷史比人類要長得多. 它們經常靠著一副憨厚的樣子而俘獲不少澳洲人民的心,不過它們日常可謂是十分佛系,一天2 ...

做一次CT,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做一次CT,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CT是透過X射線和超聲波等探測器對人體需要檢查的部位進行斷層掃描,可提供較為清晰的影像 報告.因此,CT出具的檢查報告,可為很多疾病提供診斷指標.但是因為CT需要經過輻射線的照射後才能得到檢查結果,這 ...

法媒:人類預期壽命延長 科研加速與死亡賽跑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8月30日報道,谷歌繼續與死亡瘋狂賽跑!2014年穀歌與艾伯維公司為卡利科實驗室投資15億美元,此後"字母表"公司與這家紐約合作伙伴再拿出10億美元 ...

夫妻雙雙患肝癌去世再敲警鐘,肝癌怎麼早發現?這兩項必查

夫妻雙雙患肝癌去世再敲警鐘,肝癌怎麼早發現?這兩項必查
"哪知道平常吃的米還會導致癌症." 來自河南濮陽的小林夫妻,結婚後就在北京一家工廠打工. 一天晚上下班走在路上,小林的妻子突然因為劇烈腹痛暈倒了,於是趕緊被送去醫院急診.經過檢查後 ...

喵星人的花紋是如何形成的?| 一週科技

喵星人的花紋是如何形成的?| 一週科技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一手掌握一週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黃宇翔 魚蛋 尤嘉 責編 | 攸淇 ● ● ● 健康男性精子中攜帶有害突變機率有1/15 圖片來源:pixabay 此前研究發現,新生兒 ...

口吃:毫秒級的神經缺陷

口吃:毫秒級的神經缺陷
作者:莉迪婭·鄧沃斯(Lydia Denworth)(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科普作家,同時是<科學美國人>特約編輯):翻譯:余文靜 數千年以來,人們對口吃並不瞭解,因而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方 ...

2021CSCO|打破歐美國家壟斷,讓更多的國產抗腫瘤藥造福中國腫瘤患者
融媒體記者 王麗娜 眾所周知,藥物創新是腫瘤治療進步的"靈魂",提到藥物創新有一個藥物是繞不開的,就是被稱作"中國抗腫瘤藥物兩彈一星"的凱美納(埃克替尼),這是 ...

生物鐘是玄學?不!它暗戳戳影響著你的代謝,衰老,生殖,抑鬱,腫瘤……

生物鐘是玄學?不!它暗戳戳影響著你的代謝,衰老,生殖,抑鬱,腫瘤……
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時,產生了一種以24小時為週期的光暗和溫度的週期,地球的生命對這種迴圈的光暗週期的長期適應,演化出一個內在的計時機制,這就是生物鐘.生物鐘是人類身心健康的基石. 賽先生說 蘇州科學文 ...

人類性別只有男和女?並不止2種,實際情況重新整理你的認知

人類性別只有男和女?並不止2種,實際情況重新整理你的認知
說到性別,很多人腦海裡都會冒出這樣的想法:不就是男女之分? 我們在填寫各種表格的時候,在性別一欄只能選擇"男"或者"女":公共場所的衛生間標識都只是區分為男性和 ...

醫學、一夫一妻導致自然選擇失效,人類進化停止?研究:正在加速

醫學、一夫一妻導致自然選擇失效,人類進化停止?研究:正在加速
35億年前地球上第一個藍藻生物的出現劈開了地球上的黑幕,自此之後,生命湧現.就像神話中描述的那樣,天地初開,陰陽兩分,天清地濁,生命從此在這裡落戶安家.一個個細胞生物開始了漫長的進化,從最初的水生無脊 ...

減數分裂起始研究取得進展

減數分裂起始研究取得進展
有性生殖是真核生物的重要繁殖方式,其核心環節是從有絲分裂向減數分裂的轉變,即減數分裂起始的過程,而減數分裂起始分子機制仍需進一步探究.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程祝寬研究組已在前期研究中 ...

《科學》雜誌:癌細胞令人意外地透過遺傳技巧來逃避免疫系統
[美國<科學日報>2021年9月17日文章]題:癌細胞令人意外地透過遺傳技巧來逃避免疫系統.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100多個突變的 ...

遺傳變異導致孤獨症研究獲進展

遺傳變異導致孤獨症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仇子龍研究組與陳躍軍研究組,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精神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