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生命,是宇宙中最美麗的奇蹟。

筆者經常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宇宙中沒有生命,只有枯寂的恆星在輻射熱量,不計其數的天體緩慢旋轉,直到漫長的時間後,宇宙中熵的總值達到最大,最後一顆恆星熄滅,最後一個粒子停止運動,宇宙進入永恆的絕對零度,時間,空間,都不復存在,那麼一切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或許,生命的出現就是為了見證宇宙的浩瀚,現代科學指出,人類的主觀意識是極度低熵的存在,宇宙中誕生一個人類這樣擁有自我思維生物,機率遠遠高於在熵的漲落中誕生出的主觀意識體,因此在宇宙中可能漂浮著無數具有自我思維的“玻爾茲曼大腦”。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人類的自我意識和高等智慧,在地球的動物中顯得如此特殊,這也讓我們經常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當然,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或許只有享受當下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今天我們就來思考一個這樣的問題,從人類不斷挖掘的化石來看,地球上有無數的生物滅絕,因為年代相差很遠,我們只能透過這些生物的遺骸來想象曾經這些生物生活在地球上的樣子。“恐龍”“巨齒鯊”又或者是石碳紀的巨大昆蟲,似乎在人類沒有出現的時候,陸地上生活生物都十分巨大,為什麼到了現在各種生物都趨於小型化了呢?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現代地球上,雖然生活著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藍鯨,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在海洋中曾經生活過比藍鯨還要巨大的生物,藍鯨只是人類已知的最大生物,既然藍鯨這樣巨大的動物現在還生活在地球上,為什麼人類還會認為現在的動物體型遠遠不如古代呢?

其實,這和人類的文化發展有關,我們的祖先在一些強大的捕食者面前十分脆弱,隨著社會形勢的出現以及工具的一步步改革,我們才擺脫了對肉食動物的恐懼,但是當我們看到動物園中不再威風的老虎時,還是會從內心深處感到害怕,這是生物在進化中出現的本能,躲避危險是弱小生物的天性。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在我們文化形成的過程中,其實人類的工具在不斷改變,這些野獸對人類的威脅在逐漸降低,人口的增加進一步減少了這些捕食者的活動範圍,因此“現代的猛獸不如以前的猛獸兇猛”這樣的觀點就逐漸出現了,其實這也是一個事實。

現代生活在叢林和山區中的野獸,早就把人類從食譜中剔除出去了,畢竟人類遠比其他的競爭對手危險無數倍,同時大部分敢於攻擊人類的動物,早就被捕殺乾淨,倖存下來的動物,大多數對人類沒有敵意,甚至是極度畏懼人類。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除了海洋之外,如今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最大的陸生捕食者是北極熊,對於人類來說,這些體型龐大的動物十分危險。那麼時間再向前推移,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要比非洲象大多少呢?

“恐象”是大象家族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它們的身高能達到4米,體重高達十幾噸,我們十分熟悉的猛獁象也要比現代的非洲象體型更大,但是它們都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巨犀”才是人類發現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這種現代犀牛的近親體重能達到驚人的15噸,妥妥的陸上巨無霸。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哺乳動物的崛起是建立在非鳥類恐龍的滅絕上,6500萬年前,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了長時間大範圍的環境氣候變化,給繁榮的恐龍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我們的祖先在夾縫之中求生,最後成功倖存。

中生代的結束和新生代的開始,彷彿是一次王朝的更迭。從生物到植物,都來一次巨大的洗牌,當然在化石中我們就可以發現,自從進入新生代後,動物的體型確實在逐漸的變小,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新生代,一個璀璨美麗又絕望的時代

對於生物來說,在穩定的生存環境中,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體型,幾乎是必然的事情,著名的科普定律指出,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體型的增加是一種自然的趨勢。在人類的身上我們也可以找到同樣的趨勢。

身高更高的男性更容易受到女性的青睞,同時體形健碩遠比肥胖要受歡迎,這是生物的本能,畢竟強壯的身體在面對危險時更容易倖存,也更容易讓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

為何新生代開始後,陸生動物體型不斷縮小?聊聊陸地巨獸興衰史

既然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有這樣的趨勢,為什麼新生代開始後,生物的體型越來越小了?其實生物的進化並不能一味的擴大體型,雖然體型變大會帶來很多好處,卻也會帶來很多弊端。

例如大象為了維持身體的消耗,每天一半的時間都需要不斷的進食,一些大型食草動物都會“反芻”,再次咀嚼難以消化的植物纖維,讓身體更加充分的吸收營養,由此就可以看出來,生物的體型和周圍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源,在體型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自取滅亡”。

海洋的浮力幫助藍鯨抵消重力的壓迫,讓它不會因為體重過重把骨骼和身體壓垮,同時,藍鯨的食物主要依靠海洋中的“磷蝦”,對於地球的生態圈來說,磷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這些小小的生物數量龐大,繁殖速度很快,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並且面對捕食者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鯨魚雖然體型龐大,卻不用為了食物發愁,也不用擔心長得太胖無法行動,而在陸地上的巨型生物,當然就要數恐龍時代的“蜥腳類恐龍”,它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巨獸。

蜥腳類恐龍是生物演化史中的奇蹟,也和鯨魚一樣,是時代的弄潮兒。因為當時的生態環境特殊,讓這些龐然大物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可以放開了的增加體型,前文已經提到過科普定律,也提到了生物體型不斷增大的弊端。

那麼假設一種生物,不需要擔心食物,也不用擔心捕食者,畢竟龐大的體型讓它們可以橫掃一切,這種生物又能長多大呢?或許科學家偶然發現的“易碎雙腔龍”,就是生物進化的極限。

關於這種巨型恐龍,科學家的瞭解並不多,因為至今沒有發現完整的易碎雙腔龍化石,這種恐龍的骨頭似乎很難儲存,“易碎”的稱號名副其實。根據這種恐龍的部分化石推斷,這種生物的體型似乎超越了藍鯨,易碎雙腔龍的身長在60~80米,體重高達220噸,就像是一棟移動的高樓!

蜥腳類恐龍之所以可以長得這樣龐大,是因為當時地球的氣候炎熱,大陸上都是蕨類植物,這些蕨類植物和現在的被子植物不同,沒有粗糙的植物纖維,十分容易消化,蜥腳類恐龍長長的脖子和巨大的體型,讓它們站在原地就可以不停地進食。

蜥腳類恐龍大部分體長都能超越30米,而除了這種恐龍之外,沒有任何陸生動物的體長可以超越20米,由此可見蜥腳類恐龍進化的成功,同時對於這些恐龍來說,在成年後並不能停止發育,它們的一生都在不斷長大,體型增加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或許這也是恐龍體型普遍要超越現代陸生動物的原因。

但是,蕨類植物並沒有一直昌盛下去,在失去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後,這些龐然大物消失在了地球上,只能在深深的地層中默默沉睡,等待人類的發掘。如果磷蝦因為某種原因大面積死亡,藍鯨或許也會遭遇同樣的厄運。

講了這麼多,或許你已經明白了,並不是現在的動物不如古代的動物強大,只是時代變了,如今地球的陸地的生態圈很難支撐體型龐大的生物出現了。當然在海洋中,仍然生活著藍鯨這樣的龐然大物,生物的進化沒有對錯,可以生存下來就是真理。

人類的出現,已經導致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開端,大量的生物因為人類的發展滅絕,無數的森林消失,生物之間的鬥爭永遠都是殘酷的。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不能停下工業化的腳步,或許人類也會和蜥腳類恐龍一樣,天下無敵昌盛一時,直到環境崩潰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地球數十億年的歷史,無數生物繁榮又滅絕,人類不能因為現在的成績驕傲,在地球之外還有更大的舞臺!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2-02-28

相關文章

沃爾沃汽車李海:車企要以最高標準擔負可持續發展責任

沃爾沃汽車李海:車企要以最高標準擔負可持續發展責任
本報記者 郭陽琛 石英婧 南京報道 "現在很嚴重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車企是有關係的.我們製造了這些二氧化碳,自然也要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們要以最高標準擔負起保護環境.保護 ...

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她們是當代“海霞”

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她們是當代“海霞”
2020年6月20日 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建連60週年 軍事課目彙報演示活動成功舉辦 隨著"開始射擊!"的指令發出 已經六十多歲的女民兵們 拿起槍就開始了實彈射擊 打出的每一發子彈都 ...

組裝廠理論真是個沙雕理論
所謂組裝廠理論,真是個沙雕理論! 拿這個帽子扣誰,誰都沒法還嘴!表面看吧,它又沒錯.往深了說,這些假裝愛國的賊們又聽不懂.你要跟他講供應鏈,講連阿斯麥都得用蔡司的鏡頭,同樣是全球化供應鏈的產物,這時候 ...

“雙減”之下,用繪本帶孩子體驗STEM教育

“雙減”之下,用繪本帶孩子體驗STEM教育
<如果你是登上火星的第一個孩子> 作者:[美] 帕特里克·奧布萊恩 著/繪 譯者:李海霞 適讀年齡:7-12歲 STEM是Science(科學), Technology(技術), Egin ...

知青往事:陝北插隊10年,放棄回城的機會,最後嫁給了農民

知青往事:陝北插隊10年,放棄回城的機會,最後嫁給了農民
點贊關注牛人故事,每天都有故事感動你!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在不同的人生十字路口,我們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至於對錯只有我們自己清楚. 何慧娟在陝北已經生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見到她還是在2000年的 ...

李曉剛 | 材料土壤腐蝕

李曉剛 | 材料土壤腐蝕
作者簡介 李曉剛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資料中心主任,"海洋腐蝕 973 專案"首席科學家,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會士,教育部腐蝕與防護重點 ...

新鳳霞逝世十年後,兒子吳歡回憶稱:周總理也曾誇我媽漂亮

新鳳霞逝世十年後,兒子吳歡回憶稱:周總理也曾誇我媽漂亮
圖|新鳳霞<劉巧兒>劇照 前言 著名的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曾被老舍讚譽為是"共和國美女". 新鳳霞究竟有多漂亮呢? 在她去世十年後,兒子吳歡參加一檔節目是,就曾提到過 ...

為何逼武則天退位扶李顯上位的五位官員無人善終

為何逼武則天退位扶李顯上位的五位官員無人善終
長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歲的武則天因病避居迎仙宮. 武則天的病情很嚴重.朝堂無主,宰相也難見女皇.迎仙宮中只有張易之.張宗昌侍奉武則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內.史載:"則天不豫.張易之與弟 ...

門券收藏愛好者馬聚海:希望有機會建旅遊門券收藏博物館

門券收藏愛好者馬聚海:希望有機會建旅遊門券收藏博物館
"你看,這兩枚門券中,都有蝴蝶標本,其中一個是彩灰蝶,另一個是白斑弄蝶."國慶節前夕,46歲的馬聚海翻出兩張南京蝴蝶博物館多年前發售的特種門券,開心得像個孩子. 他手裡拿著的特種門 ...

49年李家驥病好私自跑回,汪東興:你和傅作義出逃的潰兵有啥區別

49年李家驥病好私自跑回,汪東興:你和傅作義出逃的潰兵有啥區別
前 言 李家驥在毛主席的身邊工作多年,用毛主席的話說,這是一個老實的孩子. 李家驥 然而這個老實的孩子,有時候也讓人哭笑不得. 這是什麼行為 1949年3月底,毛主席搬到北平香山的雙清別墅居住. 4月 ...

理論物理學家的一天是怎樣的呢?

理論物理學家的一天是怎樣的呢?
Oscar是物理學家.教育家和STEM愛好者.他目前正在攻讀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方向是光子學和隨機動力學. 正如我在各大網路平臺上所看到的那樣,沒有多少人對"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一天是怎樣的& ...

裡海是海還是湖?美國學術研究只是幌子,掠奪資源才是目的

裡海是海還是湖?美國學術研究只是幌子,掠奪資源才是目的
一場關於裡海的海湖之爭持續了二十多年,就連和裡海割了半個地球的美國都忍不住,把手伸到遠在亞歐大陸的裡海,裡海究竟是海還是湖,費盡心思的拉票,這是單純的學術探討,還是另有陰謀,美國究竟為何要在這個問題上 ...

“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揭秘地下136米掏出來的水電站

“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揭秘地下136米掏出來的水電站
我願意陪你翻過雪山穿越戈壁 可你不辭而別還斷絕了所有訊息 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 -- 今年,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火遍了大江南北 感動了許多人 但是你知道嗎? 在60多年前 真的有許 ...

36歲農民李金省是如何入伍參戰並榮立戰功的,他近況如何?

36歲農民李金省是如何入伍參戰並榮立戰功的,他近況如何?
編髮:拂曉哨位(fxsw2021) 作者||楊越朝 李金省(中)和戰友們在一起 一部以作戰為題材的電視劇<凱旋在子夜>播出後,當年引起強烈反響.劇中,有一位萬元戶戰士,名叫李大亨,其原型就 ...

蘇聯打贏二戰的秘籍:“大縱深戰役理論”平推,納粹“閃電戰”

蘇聯打贏二戰的秘籍:“大縱深戰役理論”平推,納粹“閃電戰”
原創 我是大伊萬 軍武速遞 前天 書接上回,在作為闡述"大縱深戰役理論"發軔與源起的上篇中,咱們用了一篇文章的篇幅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的主要戰役.戰術法,及戰役戰術在實戰中面 ...

丈夫因工作赴臺,周煉霞帶五子苦等34年,75歲相聚美國再嫁他為妻
周煉霞 說起民國時期的"才女",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林徽因.凌叔華.冰心.張愛玲等,都曾是世人熱衷追捧的物件. 相較於女子的才華,人們卻更願意對她們的容貌津津樂道, ...

課程化媒體:新聞理論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來源:人民網 培養人才.提供新知是高校的兩項重要職能,分別體現在教學與科研上,理應追求兩者齊頭並進.同步發展.近些年來,對高校的教學現狀.教學質量的不滿和質疑經常出現.為加強新聞傳播學的教育改革,使教 ...

拉馬努詹:自然數之和是-1/12,如何證明的?與弦理論是否有關?

拉馬努詹:自然數之和是-1/12,如何證明的?與弦理論是否有關?
斯里尼瓦瑟·拉馬努詹( Iyengar Ramanujan)是印度自學成才的天才.他愛數字勝過一切,他幾乎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會發現一個新的定理.但根據他自己的說法,這些定理是他夢中的女神Namagiri ...

微管靶向藥物應用於周圍神經損傷修復的新理論依據
來自中國南方醫科大學郭家松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促進微管穩定的紫杉醇能透過加速周圍神經損傷後的華勒變性,進而促進周圍神經的再生修復,而促進微管動態不穩的諾考達唑則抑制這一過程. 周圍神經系統雖然具備一定的 ...

秋冬季節,可以養這5種花,放在陽臺上,秋冬季節都是花期
秋冬季節,可以養這5種花,放在陽臺上,秋冬季節都是花期 眼下又到了秋冬季節,氣溫逐漸降低,大地上的花草綠植將會慢慢地枯萎變黃,我們家中所養的花卉,大多數也都是草花類植物,到了秋冬季節,受低溫的影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