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就是新的石油?不,在數字經濟時代,資料可能比石油更重要。然而,大資料殺熟、過度索取許可權、濫用人臉識別等亂象正在撕咬著公眾的合法權益,影響了人們對資料價值的發掘。在此背景下,隱私計算被寄予厚望。
如今,隱私計算作為一類技術集合,能夠在保護資料本身不對外洩露的前提下,進行資料分析計算,以實現資料的“可用不可見”。用隱私計算技術讓資料更安全地流動,已經成為日益廣泛的共識。然而,隱私計算本身在發展中也面臨安全性的考驗。據媒體報道,隱私計算市場仍處於大規模商業應用的前期,其技術方案在安全、效能和資料的互聯互通等方面存在著挑戰。
那麼,如何才能促進隱私計算在發展中不斷實現自我完善?答案是用好面向產業競爭的市場賽馬機制,賽出更可靠更高效的隱私計算技術。在此過程中,關鍵要用好“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讓“良馬”產生示範效應,避免“賽馬”淪為“選馬”或“相馬”。
從具體的抓手來看,首先,應促進新技術交叉融合。一方面,以人工智慧需求作牽引,豐富隱私計算落地應用場景,加快推動技術進步和成熟,最大化地釋放資料價值。另一方面,綜合運用隱私計算與AI、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來解決資料流通之前和之後,在權屬、應用等方面的問題,以此找到產業應用的最佳路徑。
其次,應加快建立健全隱私計算的技術標準,塑造行業共識,遏制“髒資料”“毒資料”汙染的風險。如今,隱私計算基數正在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市場中,諸多技術廠商湧現,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只有把技術標準完善起來,不同廠商的產品才能互聯互通,真正破解“資料孤島”問題。
再次,應想方設法破除平臺壁壘。防止平臺消極應對隱私保護、資料合規等監管要求,造成新的“資料群島”,阻礙隱私計算產品的迭代升級。(丹圖)
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