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田晏林
編輯 / 董雨晴
2月17日,北京迎來春節後首場集中供地,這也是今年以來,在全國試行的22個集中供地城市裡,最先拉開土拍大幕的城市。
據《財經天下》週刊瞭解,首批共出讓18宗地塊,其中有9宗土地已在2月16日以底價成交,僅有1宗土地流拍,剩餘的8宗地塊,在2月17日進入現場競價環節。
兩天之內,北京成功賣出17宗土地,攬金超480億元,平均溢價率3.71%。儘管今年首批集中供地的熱度不如去年首批,但現場仍有房企拼搶熱門地塊,引發激烈爭論。
《財經天下》週刊觀察到,此次土拍吸引了包括華潤、保利、金地、中海、中交、綠城等房企及聯合體的參與。不過,與去年首批供地不同的是,在拿地企業裡,除2月16日以14.07億元低價成交了順義新城地塊的旭輝,是一家民營企業外,2月17日參與競拍的,大部分為央企、國企的開發商。有業內人士感嘆:“北京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了。”
建發、綠城舉牌引爭議
本次競拍,最受房企關注的是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地塊。因其地塊位置好、能輻射到網際網路大廠的購買人群,開發商看好未來的去化效果,該地一經掛出就吸引了中交、北京城建、建發、中海地產、綠城、華潤置地、越秀地產、電建地產、大悅城、保利+金地+建工等10家房企及房企聯合體報名。
作為2月17日下午的第一場競拍,上午已收穫兩宗地塊的華潤置地率先出價25.4億元,隨後戲劇化的一幕發生在廈門企業建發和國資控股的綠城中國之間。
拿著2號牌的建發和拿著81號的綠城報價節奏十分緊湊,幾乎同時間兩家報出了27.715億元的價格,觸達土地價格上限。主持人當即判定建發觸及限價,但此舉引起綠城代表的不滿,申請要看錄影。
僵持半個多小時後,透過現場申訴方式,工作人員最終仍舊確認建發是最高報價者。其實在最近幾年的北京土拍市場上,這種申訴已經不多見。對於這個結果,綠城代表不太服氣。在給《財經天下》週刊展示了慢放鏡頭後,綠城表示後續還會申訴。
在VCR裡,綠城代表手裡一直舉著號牌,而同一時間,建發代表把手舉高。
在隨後競報“現房銷售”面積程式裡,中交、電建地產、越秀地產、中海地產選擇退出,其他參與房企也並未繼續舉牌。最終,建發拿下該地塊。
競報“現房銷售”面積是從去年第二批次集中供地開始試水的。但在現場土地拓展的人士看來,這個設定似乎有些“形同虛設”。在今年首批集中供應的18個地塊裡,有9宗地塊設定了競現房銷售環節,觸及土地上限價格的土地有4宗,但最後僅崔各莊1宗地真正參與其中。
一家獨大的場面不再
從此次競拍結果上看,“保利+金地”聯合體獲得2宗,綠城獲得3宗,華潤獲得2宗,一家獨大或者最大贏家沒有出現,相比較而言,綠城成為本次土拍黑馬。
在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高階分析師張曉飛看來,本次土拍國企同臺在競價環節發生改變,兩家房企之間的競價惺惺相惜,不再有以往各家房企輪番轟炸的場面,上午場競爭報價也主要集中在華潤&中海、中海&綠城、綠城&華潤企業之間,其它企業在競價時幾乎同時安靜。
《財經天下》週刊在現場看到,上午競拍的朝陽區崔各莊地塊,華潤與綠城主要競爭,中海交替出價。在持續了22輪報價後,中海報出43.47億元,觸及價格上限後,又經過32輪競報現房銷售面積,以綠城報出4.1萬平方米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是上午競爭最激烈的地塊。因該地塊位置與建發的望京養雲專案離得近,從建發在結尾的幾輪出手速度看,其對該地塊也有一定期待。
但該地塊最終被綠城拿下,或許這也為下午場二者在生命科學園地塊上的競逐埋下伏筆。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房企人士表示,雖然綠城勝了,但4.1萬平米的現房銷售面積,按照房屋限價8.8萬元/平方米計算,綠城有30億元貨值至少需要兩至三年後才能啟動銷售,“代價有點大,只能說慘勝吧。”
前些日子,萬科董事長鬱亮在內部講話中說地產行業進入了“黑鐵時代”,引發業內一波討論。如果說萬科今年都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或許房地產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仍要面對不小的挑戰和變化。
北京資深地產評論員澤龍表示,雖然當下的北京樓市已經內捲成了“黑鐵”,但北京土拍還停留在“白銀時代”。北京虎年首拍也給全國各地定製了一個標準模板,在“三穩”目標下,全國土拍向“京”看。“2021年北京集中供應宅地85宗,其中流標撤牌等28宗,流標撤牌率為33%,為近十年最高值。估計2022年北京集中土拍將以慢穩、偶躁為主。”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