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 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的中國核地質標本陳列館裡,一塊灰黃相間的礦石依然保持著67年前的“鋒芒”,當工作人員手持先進的伽馬儀慢慢瞄向它,伽馬儀頓時發出“嘎嘎”的聲音。

1954年,這塊產自廣西的鈾礦石見證了“兩彈一星”事業的發軔,面對美國發動朝鮮戰爭,甚至揚言要用原子彈封殺中國,我國領導人意識到,必須擁有核武器,製造自己的核盾牌,才能增強國防實力,保衛祖國和平。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專門討論建立我國原子能事業。也就是在這天,一個建立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確定下來。

施展“科學救國”抱負

當開展“兩彈一星”事業成為國家的選擇、時代的選擇,當初懷著“科學救國”夢想遠渡重洋的科學家紛紛回到祖國,“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兩彈一星”先進群體像。新華社發

為了回國,錢學森隱忍負重5年,歷盡波折,最終於1955年踏上回國的旅途。他曾滿懷深情地說:“科學沒有國界,可是,科學家有祖國。”錢學森的歸來讓中國“兩彈一星”研究程序顯著提速。

早一步歸國的錢學森曾數次寫信給同門師弟郭永懷:“快來快來,我們拼命地歡迎你!”郭永懷的夫人李佩後來回憶,因為知道已被美國多方關注,於是在回國前的一次同事聚會中,當著大家的面,郭永懷將十多年來積累的未發表書稿,統統扔進篝火付之一炬。1956年9月底,郭永懷攜全家動身歸國。

1948年,錢三強放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導師的優越工作和生活條件,毅然選擇回到戰亂中的祖國。

據統計,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近20位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後從國外歸來的。

本土培養、成長的“兩彈一星”參與者身上,同樣閃爍著“科學救國”的光輝。

人稱“土專家一號”的于敏先生成長於舊中國最動盪不安的時期,兵荒馬亂,流離失所。幼年的他常與大他三歲的姐姐藏在炕沿下,躲避呼嘯而來的槍彈。一年夏天,剛學會騎腳踏車的于敏,就險些遭到橫衝直撞的日軍吉普車碾壓。難以撫平的童年屈辱,激發了少年于敏的民族自尊心,化為他此後一生“科學救國”的精神動力,“願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獻出自己的一切”,“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負”。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兩彈一星”事業是輝煌的,又是神秘的。它的神秘需要用無私的精神支撐,用奉獻的精神堅守。

1961年4月的一天,在北京的一間部長辦公室裡,世界知名物理學家王淦昌面對一份特殊工作。他被告知,這是一項政治任務,一旦加入就必須斷絕一切海外聯絡,並且要做好隱姓埋名一輩子的準備。

此時的王淦昌已年過半百,突然間讓他放棄得心應手的物理學基礎研究,從事核彈研製的全新事業,面對人生和事業的這次重大抉擇,王淦昌稍微沉思了片刻,就鏗鏘有力地說,願以身許國!

1963年,後被稱為中國“核司令”的程開甲在學術界突然消失,從此踏入了號稱“死亡之海”的羅布泊,潛心開始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當程開甲重回北京定居,他在茫茫戈壁已經工作生活了20多年,參與主持決策了多種試驗方式的30多次核試驗。

在一次次從零開始的艱難抉擇面前,人稱“奇女子”的王承書用3個“我願意”肩負起了國家的重託——她告別丈夫與孩子,年過半百改行研製原子彈的核心燃料高濃鈾,用一臺已經鏽跡斑斑的手搖計算機,計算出海量的資料。

除了這些著名科學家,還有成千上萬與他們共同奮鬥的普通建設者,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懷著舍家為國的共同心願,把熱血和汗水灑在茫茫戈壁上,灑在新中國國防事業的發展道路上。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在“兩彈一星”的事業中,有太多人的奉獻和犧牲。他們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成就了“兩彈一星”偉業,創造了非凡的人間奇蹟。

編輯:黃磊

稽核:嶽靚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23

相關文章

《水雲間》“不肯說出孩子生父是誰”的汪子璇,3件事做得太明智

《水雲間》“不肯說出孩子生父是誰”的汪子璇,3件事做得太明智
<水雲間>的故事發生在民國十八年,"窮小子"梅若鴻偶遇"富家女"杜芊芊,兩人不顧一切地相愛了. 梅若鴻的好友圈子,讓杜芊芊大開眼界:汪子默等六七個追 ...

《素書》處義不回,良知,是無愧於人生的底色,修身養性做上品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凡英雄豪傑都懂得做事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在處世時,能做到以義制利,而不會見利忘義,舍義取利. 在現 ...

想要變白很簡單,3件事做得好,膚白如瓷人漂亮

想要變白很簡單,3件事做得好,膚白如瓷人漂亮
夏天終於過去了,熱浪離開,但留給我們的"禮物"--黑了三度的面板,卻不能像熱浪一樣迅速消退. 防曬工作即使做得密切,夏天也難免要變黑幾分,對於夏天留給我們的"遺產&quo ...

如果不做刺客,你想做什麼人?

如果不做刺客,你想做什麼人?
"丹辰師兄,如果不做刺客,你想做什麼人?" "盼薇你先別說話,顧藥師的草爐近在咫尺,你撐住他一定能治你的傷." "不用白費力氣,顧藥師聽命於門主,我- ...

58歲阿姨拒絕退休大爺的追求:我有孩子有房子,幹嘛要去伺候人

58歲阿姨拒絕退休大爺的追求:我有孩子有房子,幹嘛要去伺候人
導語: 很多沒有老伴的老年人,他們都希望找個人一起過日子,彼此有個依靠,生病了也有人給倒杯水.可是有一些老人不是這麼想的,58歲的廖阿姨覺得自己不需要找老伴,一個人生活挺好的.她認為有兒子,有房子,生 ...

晚間悅讀 | 容言,容事,容人

晚間悅讀 | 容言,容事,容人
01 在寓言詩<鳥的評說>中,有這樣一段話: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黃鸝說百靈聲音悅耳,動機不純:百靈說最無原則的要算那鸚鵡:鸚鵡說喜鵲生就一幅奴顏媚骨:喜鵲 ...

夜讀 | 容言,容事,容人

夜讀 | 容言,容事,容人
名家畫廊 | 修拉,法國畫家,代表作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等.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寓言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黃鸝說 ...

酒文化:東北人一口悶,內蒙人先幹三大碗,廣東人怎麼畫風突變?

酒文化:東北人一口悶,內蒙人先幹三大碗,廣東人怎麼畫風突變?
中國人逢年過節.聚會都喜歡喝酒.而全國各地的喝酒文化差異,是個人覺得非常有趣的地方.喝酒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一種體現,也是這個地方人的性格體現. 東北人喝酒一口悶 東北人酒量在全國可以數一數二,嘴巴常常 ...

越來越囂張了!日澳不敢幹的事,英國居然幹了,派英艦穿航臺海

越來越囂張了!日澳不敢幹的事,英國居然幹了,派英艦穿航臺海
自從今年初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臺之後,就堅定了要搞聯盟共同對抗中國的目標.繼此前拜登四處拉攏亞洲.歐洲盟友後,現在拜登又牽頭組成了美英澳AUKUS軍事同盟. 自此之後,身為美國左膀右臂的英國和澳大利亞, ...

釣魚中的試探,是大師常乾的事,這一招很靈,學著點

釣魚中的試探,是大師常乾的事,這一招很靈,學著點
不要以為釣魚大師,隨便到一個陌生水域,不管水情魚情都能把魚釣好.大師的釣魚技術再高超,也必須瞭解水情魚情.但是,所瞭解了水情魚情也只是一個大概情況,不會很精確,對下竿釣魚來說,也只能起到一個方向性的指 ...

“越短越好”還是“越長越好”?房貸那些事,很多人還沒弄明白

“越短越好”還是“越長越好”?房貸那些事,很多人還沒弄明白
國內的房價是越來越高,2000年時國內平均房價是2000多元/平米,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國內平均房價是1.1萬/平米,平均漲幅達到了5.5倍.也就是說,在國內中小城市隨便買套房都要100多萬元.此 ...

上年紀的,莫做“鹹人”,日常吃鹽該咋辦?

上年紀的,莫做“鹹人”,日常吃鹽該咋辦?
導語:說到鹽,這可是千家萬戶的必備品,食鹽是"百味之首",好多菜都是無鹽不起味,但你家裡炒菜放鹽多嗎? 鹽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鈉離子,高鈉攝入作為獨立的風險因子,是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 ...

紀錄片披露:錢學森在美國曾遭受13天非人折磨,一度失去語言能力

紀錄片披露:錢學森在美國曾遭受13天非人折磨,一度失去語言能力
"欲歸(國)不得 心急如火 --" 1955年 一封來自美國的求救信 被輾轉送到周恩來手中 寫信的人是錢學森 而此時的他已被美國政府 拘留長達五年之久 錢學森回國 為何如此艱辛? ...

情感|人間多少委屈事,只因心中有丘山

情感|人間多少委屈事,只因心中有丘山
文|張泠 2021年,張桂梅這個名字格外引人注目."感動中國"領獎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獎章."七一勳章"--她紮根邊疆貧困地區,立志用教育扶貧:華坪女高本科上線 ...

探尋“兩彈一星”精神的密碼
有幸多次走進"東方紅"衛星發射場."神舟"系列載人航天發射陣地,現場目睹了神舟一號飛船到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的壯觀過程,近距離接觸過"航天英雄&quo ...

夜讀 | 璀璨星河中,有閃亮的名字

夜讀 | 璀璨星河中,有閃亮的名字
1955年 這封來自美國的求救信 避開了美國特工篩查 被輾轉送到周恩來手中 寫信的,是錢學森 此時的他 已被美國政府拘留長達五年之久 原因是 這位已名滿美國的火箭專家.空氣動力學家 一心希望歸國參加偉 ...

初心印記 | 探尋“兩彈一星”精神的密碼
有幸多次走進"東方紅"衛星發射場."神舟"系列載人航天發射陣地,現場目睹了神舟一號飛船到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的壯觀過程,近距離接觸過"航天英雄&quo ...

“兩彈一星”鑄就中華民族精神脊樑
沒有低溫實驗室,就借用海軍的冷庫:沒有先進的計算機,就用手搖計算器算.一筆筆地記--1970年,經過一項項攻關.一次次實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東方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