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研究提出新方法重塑史前人類基因交流與演化模型

10月29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線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復旦大學徐書華團隊題為Refining models of archaic admixture in Eurasia with ArchaicSeeker 2.0的研究論文。該工作提出了基於隱馬爾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的計算分析新方法ArchaicSeeker 2.0。相比之前的方法,新方法能更有效地檢測和量化近緣種的基因交流,並在更精細尺度上重構複雜的基因交流歷史;該方法也適用於非人類物種的遺傳資料分析。研究團隊應用新方法分析了公共開放資料庫中的人群基因組資料,重塑了歐亞大陸以及大洋洲現代人類(modern humans)史前與遠古人類(archaic hominins)的基因交流模型並重構了現代人類的史前演化歷史。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現代人類的祖先在“走出非洲”、向全球探索的征途中,可能與先期抵達的古人類接觸並共存了相當長的時期,在此期間產生了基因交流。其中,有代表性的古人類是目前已知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雖然這些古人類作為物種在3萬年前均走向滅絕,但他們的基因片段卻散佈在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現存人類的基因組中。然而,目前幾個關鍵問題尚待探究:(1)如何在現代人類基因組中準確識別出這些古人類的基因片段?(2)研究這些基因片段是否可以揭示出現代人類與古人類的族群交融史?(3)透過對從古人類遺傳交融的分析視角,重新審視長期以來建立的人類演化模型,是否應修正或者改變我們對現代人類演化歷史的認知?(4)與古人類的遺傳交融對現代人類遺傳和表型多樣性產生什麼影響?特別是這些古人類基因片段具有什麼樣的進化和醫學意義?基於此,研究團隊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新方法ArchaicSeeker 2.0,並利用該方法分析和探討了東亞、南亞、歐洲及大洋洲的現代人群與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之間基因漸滲、共同演化的歷史重構等系列問題。研究團隊進一步將該方法應用於分析全球人群基因組公共資料,從現代人類基因組中檢測遠古人類的基因序列並在更精細的尺度上重構史前人類在歐亞大陸的遷徙和基因交流歷史。

曾經發生在史前的基因交流可視為遠古人類對現代人類的基因滲入或遺傳漸滲(genetic introgression)。從現代人類基因組序列中搜尋和鑑定遠古人類基因片段難度較大,而基於1~2%的基因滲入資訊推斷史前人類發生的歷史則更具挑戰。研究團隊為此設計出一種尋找遠古人類基因滲入片段,基於滲入片段長度推斷遠古人類基因滲入歷史的方法——ArchaicSeeker 2.0(圖1)。相比於其他方法,ArchaicSeeker 2.0具有獨特優勢效能,並在計算機模擬資料和實驗資料分析中得到了系統的評估與確證。結果表明,在遠古人類基因片段的判定方面,ArchaicSeeker 2.0準確率超過90%,而誤判率約為0.14%。在幾乎所有的模擬實驗中,至少80%以上推斷的古人類片段均能被匹配至正確的祖先上。此外,ArchaicSeeker 2.0在遺傳混合事件次數、基因滲入比例和遺傳交融發生的時間估計上也有良好表現。ArchaicSeeker 2.0對遠古人類基因滲入片段精準而高效地檢測以及對遺傳滲入歷史的準確推斷,有助於研究現代人類和遠古人類的混合歷史重構。

ArchaicSeeker 2.0方法基於遠古人類滲入基因片段的長度分佈來推斷滲入歷史,該方法不僅能有效估計基因滲入時間,也能對滲入事件發生次數進行更準確地估計。利用ArchaicSeeker 2.0方法,研究團隊對東亞、南亞、歐洲、大洋洲以及現代亞歐人類祖先烏斯特-伊斯姆人與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混合時間、次數進行估計。結合考古學證據,研究人員從時空尺度上重構了現代人類和遠古人類的遺傳交融歷史。此外,以往關於古人類與現代人類遺傳混合的研究,大多基於現代人類“單次出非洲”的模型。然而,科研人員發現,“單次出非洲”模型與現代人類史前和其他古人類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的混合時間與次數存在矛盾。目前的資料需要至少兩次出非洲遷移事件才能較好地解釋。一次較早的“出非洲”遷徙發生在距今約6~12萬年前,而較晚近的一次發生在距今6萬年以後。

基於ArchaicSeeker 2.0對古人類基因滲入片段精準高效地評估,研究還分析了全球近300個現代人群中遠古人類基因滲入序列功能及其分佈特點,發現它們富集於免疫、體重(ZNF169 )、心肺功能(HHAT)、紫外線響應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HYAL1、HYAL2、HYAL3)等相關功能基因區域。除去這些遠古人類滲入片段富集區域,研究團隊還檢測到了84個完全缺乏古人類基因片段的“漸滲沙漠”區域。而在這些“漸滲沙漠”區域中,顯著富集了與皮膚髮育和角化功能有關的基因。這些發現為揭示遠古人類基因序列滲入對現代人類影響提供了線索,併為進一步研究滲入基因片段的生物學功能以及遠古人類遺傳漸滲對現代人類進化的影響提供了候選基因和研究靶標。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英國皇家學會牛頓基金等的資助,並得到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叉卓越創新中心及國家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支援。

研究提出新方法重塑史前人類基因交流與演化模型


圖1.ArchaicSeeker 2.0 方法原理示意圖



圖2.現代人類史前遷徙路線及其與遠古人類的基因交流模式示意圖

研究提出新方法重塑史前人類基因交流與演化模型


圖3.現代人類演化及其與遠古人類遺傳交融模式示意圖

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1-05

相關文章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怎麼調?張仲景有五張方子幫助調理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怎麼調?張仲景有五張方子幫助調理
生活中總有這麼一類人,常年上火不斷,但是同時又經常出現虛.寒.弱的症狀,尤其集中在身體的中下部. 而且這類人越是喜歡用性寒涼的清熱下火之物來滅火,虛寒的表現反而會加重,即便是突然間的心煩氣躁,貪吃了那 ...

鄉情散文:你好,故鄉

鄉情散文:你好,故鄉
鄉情散文:你好,故鄉 文:董濤 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故鄉是這樣一種記憶:它是點染夢境的墨,是臨水一支簫曲,月下一段獨舞,總能勾畫出一段芳香四溢的過去:又把往昔的意義氳入乾淨的沉默,時間的碎片一點點重新 ...

散文——《最遙遠的故鄉》

散文——《最遙遠的故鄉》
或悲或喜,或悲或喜,或幸或不幸,但是那些最真實的回憶,只是在回憶裡故鄉才可以在眼前. 人生,或許會被時間的所羈絆湮滅,而我們的記憶卻在不知不覺中把現實中碾軋成一個完美的圓點,而是在時間裡一點一點從後面 ...

散文:故鄉那條河
故鄉那條河 文/高建鎖 故鄉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叫桐河. 桐河發源於方城老君山,至社旗縣橋頭街,以上冠名珍珠河,繼而南流,納入清水河後始稱為桐河.再向東南方向蜿蜒,先後流經桐河.桐寨鋪.源潭.城郊四鄉鎮 ...

王蒙散文:故鄉行

王蒙散文:故鄉行
我又來到了這塊土地上.這塊我生活過.用汗水澆灌過六七年的土地上.這塊在我孤獨的時候給我以溫暖,迷茫的時候給我以依靠,苦惱的時候給我以希望,急躁的時候給我以慰安,並且給我以新的經驗.新的樂趣.新的知識. ...

作家杜陽林談小說《驚蟄》創作:“為了往昔以及現在的年輕人”

作家杜陽林談小說《驚蟄》創作:“為了往昔以及現在的年輕人”
<驚蟄> 驚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雷聲轟響,叩震萬物,預示春歸大地,人間青蔥.節氣之中,它是"有聲有響"的,驚醒的"蟄"即小蟲,從此跨入新的生 ...

散文丨巴山:“鳳凰”尋夢

散文丨巴山:“鳳凰”尋夢
陳敏捷/攝 "鳳凰"尋夢 文/巴山 一 我想,喜愛沈從文作品的讀者,大都應該知道一個名叫鳳凰的地方.鳳凰既是生養沈從文的故鄉,更是他的魂歸之地.尚記得沈從文先生在一篇談人生經歷的文 ...

安徽被遺忘的一座古城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卻少人知

安徽被遺忘的一座古城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卻少人知
導讀: 我們去一個地方旅行都會提前做一些行程攻略,是為了不錯過這裡最好的風景,尤其是關於人文歷史景觀,會著重去了解它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及在歷史上的地位,這樣會更好的瞭解這裡.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會錯過一些 ...

新世紀散文的時代意涵與審美風貌

新世紀散文的時代意涵與審美風貌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儘管目前學界圍繞21世紀中國文學是否進入文學史.如何進入文學史以及是否可以"獨立成史"等問題存在分歧與論爭,但21世紀中國文學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秋團圓飯|夢迴故鄉圓月時

中秋團圓飯|夢迴故鄉圓月時
文|侯凌肖 編輯|燕子 圖片|網路 屈指算來,離開故鄉已有42載,母親去世也有20佘年.但每至中秋佳節,我總會憶起故鄉的往事,以及母親在棗樹下的圓月-- 中秋拜月,農村也叫圓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 ...

徐春林:大山的迴響

徐春林:大山的迴響
徐春林,1981年生,江西修水人.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水利作協副秘書長.<大江文藝>執行主編.著有長篇小說<白虎郢都><活火>,小說集<該死的見面>,散文 ...

林志洪|圓的聯想

林志洪|圓的聯想
文|林志洪 編輯/淑為 圖片/網路 "圓"字,部首是口,從口裡發出,形成一個圓:筆畫是十,吉祥數字,人人愛,諸如十全十美.十分滿意:圓作為幾何圖形,指的是平面中到一個定點距離為定值 ...

葉劍英耄耋之年回故鄉,憶過往、看母校,婉拒修葺母親簡陋墳墓

葉劍英耄耋之年回故鄉,憶過往、看母校,婉拒修葺母親簡陋墳墓
1980年,葉劍英在家鄉 1980年5月13日,一位耄耋之年的遊子,再次回到了他日思夜盼的故鄉. 這位已經是83歲高齡的遊子,就是葉劍英元帥. 梅縣雁洋堡虎形村,葉劍英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

散文是使記憶顯影的方式
[序跋] 作者:張莉 很喜歡汪曾祺的一篇散文<跑警報>.寫的是西南聯大的戰時生活.那篇文章裡說,有同學善於跑警報,只要看到萬里無雲,不管有無警報,就背了水和吃的,往郊外走.但大部分同學以及 ...

楊獻平:積蓄的態勢——朝顏和她的散文寫作

楊獻平:積蓄的態勢——朝顏和她的散文寫作
積蓄的態勢 --朝顏和她的散文寫作 文│楊獻平 文學藝術的首要構成,當是其創造性,再是個人性,第三為普適性或者叫感染力,然後才能談及藝術.品質.含量.思想.境界.影響等問題.作為一種在本土具有悠久經驗 ...

萬嬰之母林巧稚:去世前天接生六個嬰兒,臨終前自語:快拿產鉗來

萬嬰之母林巧稚:去世前天接生六個嬰兒,臨終前自語:快拿產鉗來
林巧稚,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她一生接生五萬多名嬰兒,被人稱為"萬嬰之母." 在半個多世紀裡,平均每天有三位孩子經過她的手來到這個世界,許多父母為了紀念林巧稚,還特地給孩子 ...

澳大利亞澳中商業峰會主席楊東東:彼岸故鄉是我們悠悠的牽掛

澳大利亞澳中商業峰會主席楊東東:彼岸故鄉是我們悠悠的牽掛
中新經緯9月21日電 21日,在2021全球華商"雲聚中秋.共話發展"線上聯播活動上,澳大利亞澳中商業峰會主席楊東東表示,第二波疫情肆虐各國.德爾塔變種病毒蔓延全球.海外華人身處封 ...

當代散文||故鄉的雲與野果

當代散文||故鄉的雲與野果
文/禾子 我的故鄉是章丘南部山區的一個小村莊,它小到包含在相鄰的一個村莊--石匣裡面,不能獨立為行政區劃,但它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印記,它的名字叫"相峪口". 印象中,小小的故鄉總是躺 ...

2021“藝術北京”全覽(22):王沂東、嶽小清、王劍、李曉林
一幅肖像凝固一縷時光,縷縷時光匯成一個時代. 縱觀中國油畫的發展,寫實油畫不僅汲取了歐洲油畫的精髓,還在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持續演變出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與此同時,畫家的藝術個性也在這樣的程序中得到了充分的 ...

42軍初戰安陽不利,林總鼓勵吳瑞林:我當軍長第一仗也沒打好

42軍初戰安陽不利,林總鼓勵吳瑞林:我當軍長第一仗也沒打好
1949年4月初,盤踞安陽.新鄉之敵,隔斷了平漢鐵路線,成為第四野戰軍南下進軍及供應運輸的重大障礙.安陽.新鄉位於河南省北部,在當時是兩座人口均在10萬人左右的中等城市. 駐守新鄉的國民黨軍為第40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