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作家杜陽林談小說《驚蟄》創作:“為了往昔以及現在的年輕人”

作家杜陽林談小說《驚蟄》創作:“為了往昔以及現在的年輕人”


《驚蟄》

驚蟄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雷聲轟響,叩震萬物,預示春歸大地,人間青蔥。節氣之中,它是“有聲有響”的,驚醒的“蟄”即小蟲,從此跨入新的生命序列,迎接新的成長季節。這一節氣所蘊含的自然人文氣息,也引發作家杜陽林的創作靈感。

2020年12月10日,國內一線純文學刊物《十月》推出最新一期。在釋出的兩部長篇中,其中一篇是來自四川作家杜陽林的鄉土題材長篇小說《驚蟄》。2021年7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驚蟄》單行本。7月7日,《驚蟄》單行本首發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杜陽林是如何構思這部小說的,他又是如何從一名曾經的媒體記者走上文學寫作道路?封面新聞記者對杜陽林進行了一番專訪對談。

“書寫讓我找到一把鑰匙,讓從前時光歷歷在目”

封面新聞:《驚蟄》以主人公凌雲青四歲到十四歲的成長經歷為脈絡,串起了“川北觀龍村”一戶淩姓人家的十年故事。這裡面有真實的影子嗎?有你們家鄉真實的狀況嗎?虛構與非虛構之間是什麼關係?

杜陽林:《驚蟄》小說裡的某些人物,在我的家鄉是有現實原型的,但“文學創作源自生活又高於生活”,即使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也會進行藝術加工,小說中有“真實的影子”,卻無法“一一對號入座”。“川北觀龍村”是虛構的村名,但我也曾在一個與小說中觀龍村相似的村落裡,從呱呱落地,長成一個少年,然後幸運地上學,去往城市。虛構的觀龍村,依舊承載著我對故土的種種複雜情感,對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有著萬千思緒。《驚蟄》裡有很多細節,都來自於兒時的故鄉記憶,具有寫實的意義,比如家鄉房前屋後的竹子、土地乾旱缺水、家家戶戶掏紅苕挖窖坑、冬天人們用“烘籠子”取暖等等。

在寫作過程中,塵封的記憶隨著情節的推進噴湧而出,原以為生活的記憶像一粒種子,埋在凍土裡早已僵死,但遇到了合適的溫度、光照和水分,立即生根發芽,蓬勃生長,展露非凡的力量。對我而言,小說是一門虛構的藝術,但寫作時持有的情感,卻顯出“非虛構”的性質,我在往昔裡打撈真實的回憶,又將回憶打散、拆分,重塑為嶄新的文字,這個過程便是虛構和非虛構相互碰撞和交融、漸漸達到和諧一致的融洽,這也是我感到寫作最為迷人的地方。

封面新聞:寫作這部小說的初衷是什麼?

杜陽林:寫作《驚蟄》,是我對自己的一個承諾。從“起念”到“成稿”,前後有五六年時間。《驚蟄》主人公凌雲青的“人生十年”,也是一個貧瘠偏僻小村落的十年變遷,這是一段不該忘卻的時光。書寫《驚蟄》,讓我再度重溫了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激情,對未來的希望,對人生的初悟。透過文字的回溯遊弋,書寫讓我找到一把神奇的鑰匙,既能讓從前的時光歷歷在目,又能與如今的我血脈相連。

我終於明白,自己為何會花幾年時間,在心中一遍遍打磨和潤色這個故事,因為它從來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直到真正將它寫下來,才讓自己更加完整,並且依舊相信,我有著數年前對理想的執著和信念,無畏於當下,無懼於未來。

每一代年輕人,都會面對自身的困惑,直面種種挑戰,進行自我的覺醒和突圍之旅。“凌雲青們”的成長和發展,與中國改革開放大致同頻合拍,現已是社會中堅力量,他們能否為現在的年輕人帶來一點啟示、一點指引呢?或者,從精神的層面,對當下迷惘的青年有所鼓舞和幫助?這便是我書寫《驚蟄》的初衷——既為了“往昔那一代的年輕人”,也為了“現在的年輕人”。

封面新聞:為什麼選擇“驚蟄”這個節氣名稱作為這部小說的名字?

杜陽林:鄉村的耕種自古以來注重節氣。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在我有記憶時,便明白農人是“靠天吃飯”的,即使大字不識的農人,也對節氣有所認知。春種秋收,老祖宗傳下的節氣知識準確地指導著耕種收穫,而在二十四節氣中,我唯獨對“驚蟄”最感興趣。驚蟄時節,春雷轟響,驚醒冬眠小蟲,也驚醒了山川萬物,我渾身骨骼彷彿也隨之鼓滿了力量。

《驚蟄》,沒有比它更適合的書名了,因為少年的我,與這個貧寒的村落一道,與我摯愛的家人一道,與痛楚或甜蜜的歲月一道,覺醒、磨礪和成長。所以,“驚蟄”既是那時一個人、一個村莊的甦醒,也是一群人、一個時代的覺醒。

“延續媒體從業者的敏感,讓小說有靈魂有思想”

封面新聞:在寫《驚蟄》這部小說之前,做了哪些準備?

杜陽林:除了在自己的“記憶庫”中進行深刻的翻查檢索,我還閱讀了小說發生的時段,即1976到1986年間的相關報刊和雜誌,這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一種“語感”。那時的村莊是什麼樣子,人們經歷了怎樣的大事件,如只從記憶翻檢,是不全面準確的,還需要“那時的記錄”,對我而言,閱讀當年的印刷品,是很好的“返舊之途”。另外,我還悄悄回了幾次老家,之所以說“悄悄”,是連此時居於鄉間的親人都不願驚動,一個人去走走熟悉又陌生的小路,看看變化很大的那塊土地,我甚至還想爬上當地的野棉花山看一看——當然最後沒有爬上去,順著山腳找了一通,上山的路已經被叢叢野草埋裹,徹底找不到了。幸好記憶還在,因鮮活的記憶而書寫的故事還在。這樣一想,也多少衝淡了心中的遺憾,更加感謝文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了。

封面新聞:你以前是媒體記者,這對你進行文學創作有哪些幫助?

杜陽林:之前在媒體工作了十幾年,現在想來,當記者寫新聞稿,和作家寫散文、小說,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寫作體裁,但都有相通之處,對我如今重拾文學夢有很大幫助。首先是思維上的助益。當記者時,我養成了“多維考察”“換位思考的職業特性”,力求寫出的每一篇新聞稿,都要客觀公正,都要有力度。在面對文學創作時,我會延續新聞媒體從業者的敏感,儘量讓小說有故事、有靈魂、有思想。其次是素材的積澱。小說創作是虛構的藝術,但這虛構之中又需要真實生活的原型,之前有過媒體任職的經歷,面對過形形色色的人,採訪過光怪陸離的事,很多素材都能為我所用。

感謝自己曾為媒體從業者,這樣的工作培養了我的嚴謹思維。以前我所在的媒體對新聞質量要求很高,錯一個字、一個標點,語義發生斷裂、寫了病句等等,都有前輩和老師給我指出,從而讓我養成了對文字負責的態度,現在用於文學創作,依舊保持那份初心,嚴格要求自己。

“文學不是靈丹妙藥,但至少能給我們勇氣”

封面新聞:能看得出你對寫作很有追求,你的下一部作品是寫什麼?

杜陽林:我的下一部作品,還是想寫鄉村,不過是寫“現在的農村”。新的鄉村,有了通達的道路、有了水和電。光纖和網線入戶鄉村之後,初看與城鎮沒什麼差別了,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問題,有些是“歷史遺留問題”,有些是因為時代變化而帶來的新問題,我想正視這些問題,面對當前鄉村發展遇到的困惑而寫作。

改革開放以來,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中國人民正在向共同富裕的目標紮實邁進。如何讓脫貧之後的農村能發展得更好,從物質和精神上都得到切實提升,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我希望能透過下一部長篇小說的書寫,來梳理鄉村現狀,以文學的方式來思考和求索“更好的未來”。

也許,文學不是靈丹妙藥,無法解決我們現實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問題,但它至少能給予我們以勇氣,教我們積極思考,並將自己的困惑和苦惱,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給更多的人,讓大家形成情感的共鳴。就像作家阿來講的,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文學能改變世界,寫作終究會讓我們的人生因自省而變得更好。

來源:華西都市報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7-23

相關文章

閻長林陪同姣姣見到賀子珍,返回後,毛主席問:她沒有談別的事嗎

閻長林陪同姣姣見到賀子珍,返回後,毛主席問:她沒有談別的事嗎
1950年夏季的一天下午,警衛排長閻長林奉命來到毛主席的辦公室.一進門,毛主席的女兒毛姣姣(即李敏)就主動.熱情地同他打招呼.閻長林邊向姣姣招手,邊問道:"放暑假了?"姣姣使勁地點 ...

紅色經典《平原槍聲》創作的前前後後

紅色經典《平原槍聲》創作的前前後後
文/李永建 1959年,李曉明.韓安慶創作的反映冀南抗日的長篇小說<平原槍聲>首次出版,成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獻禮作品之一.半個多世紀以來,<平原槍聲>多次再版並被改編為連環 ...

88歲林婉珍出書:直指瓊瑤插足拆散婚姻,引用和尚語錄公開對撕

88歲林婉珍出書:直指瓊瑤插足拆散婚姻,引用和尚語錄公開對撕
2018年,一本名為<往事浮光>的自傳書籍在網路上掀起軒然大波. 作者林婉珍的名字聽上去有些陌生,但是她的另一個頭銜卻響噹噹,瓊瑤老公平鑫濤的前妻原配. 林婉珍在書中回憶平鑫濤與自己的第一 ...

才女蘇雪林:魯迅死後,她撕碎小迷弟的偽裝,痛罵魯迅50年

才女蘇雪林:魯迅死後,她撕碎小迷弟的偽裝,痛罵魯迅50年
蘇雪林 提到民國時期的"才女",很多人會想到林徽因.陸小曼.呂碧城.張愛玲等,她們都是敢於衝破封建牢籠,渴望自由的新女性. 在那個才女輩出的年代,還有一個女子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有著濃 ...

清代才子佳人小說序跋對小說功能認識的新變
清初順.康.雍時期,才子佳人小說盛行,創作於這一時期的作品有50多部,清代中期的作品則有10多部.道光和咸豐之後,才子佳人小說的數量開始急劇下降,只是偶爾有作品出現.縱觀這些小說,在出版時大多都附有序 ...

檔次差,取法低?林景輝第七屆蘭亭獎獲獎作品集評

檔次差,取法低?林景輝第七屆蘭亭獎獲獎作品集評
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評獎揭曉.頒獎後 其書法創作類獲獎作品 在書壇引發熱議 為此 <書法報>特邀 王登科.張瑞田.周德聰. 楊吉平.慶旭 從不同角度對獲獎作品 開展學術評論 第七屆中國書 ...

曾經關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的五位國軍將領,沒來得及被特赦就病逝

曾經關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的五位國軍將領,沒來得及被特赦就病逝
中國共產黨對於俘虜的態度向來是寬容的,只要能夠正視錯誤,積極參與教育改造,總有獲得自由的一天.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取得最終勝利,正面戰場擊敗國民黨,自然也俘虜與許多國民黨將領. 這些俘虜只要能夠真誠改 ...

閱讀小說 成就大師
唐曉敏 大師常常是童年時期愛讀小說的人.透過閱讀小說而成長,可能是他們能夠成為大師的一個原因. 據楊絳說,錢鍾書童年時就是"小說迷":"家裡的小說只有<西遊記> ...

山大博導馬兵談這部紅色經典

山大博導馬兵談這部紅色經典
<野火春風斗古城>在整個十七年文學紅色經典中,題材非常特殊.它是一部以表現地下鬥爭為素材的小說,小說的發生地保定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其名取自"保衛大都,安定天下",歷來 ...

26歲時丘吉爾寫了一本小說:主人公是位偉大的政治家

26歲時丘吉爾寫了一本小說:主人公是位偉大的政治家
近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正式推出全新叢書"記憶的角落".首批推出的溫斯頓·丘吉爾唯一的小說<薩伏羅拉>和瓦爾特·本雅明唯一的文學作品<十四行詩>都是不可忽視的重 ...

學學蘇童與前輩作家拉近距離的辦法
宋寶穎/製圖 我有過的閱讀經歷,可能你也有過. 初學寫作時讀到一篇名家散文,感覺寫得好,欣賞佩服,水平太高.忍不住再讀一遍,然後再讀一遍,就不覺得高不可攀了--我也可以用他的寫法,寫出這個事物的另一方 ...

盤點二十六部從校服到婚紗的青春甜寵劇,年少有你 未來也有你

盤點二十六部從校服到婚紗的青春甜寵劇,年少有你 未來也有你
近年來青春題材的電視劇層出不窮,大概這樣的青春劇最能引起大眾的共鳴吧.年少時的愛情讓人念念不忘,正是因為太年輕,有時會在錯誤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因此便錯過一生,但也有關於青春的小美好,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

安娥懷著田漢骨肉退出三角戀,幫他籌集離婚費,糾纏20年終成眷屬

安娥懷著田漢骨肉退出三角戀,幫他籌集離婚費,糾纏20年終成眷屬
安娥是田漢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只可惜相遇的時機不對.當時田漢和林維中有婚約在前,安娥只好選擇退出.但沒想到離開的時候,自己已經懷有身孕.不過,這個訊息安娥誰也沒告訴,她選擇獨自生下孩子,默默撫養長大. ...

三年兩次自殺,搶別人老公,比瓊瑤劇更毀三觀的是瓊瑤

三年兩次自殺,搶別人老公,比瓊瑤劇更毀三觀的是瓊瑤
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曾流行這樣一句話:男讀金庸,女讀瓊瑤. 那些年,幾乎每一位懷春的少女,枕頭底下都藏著一本瓊瑤的小說. <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一簾幽夢>-- ...

百年鄉土文學與鄉村現代化

百年鄉土文學與鄉村現代化
過去一百年,中華民族最堅定.最執著的目標是民族和國家的現代化,而現代化訴求最迫切同時也最艱難的是鄉村的現代化.一百年來,政府.教育機構.民間組織在不同階段對鄉村現代化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而鄉土文 ...

找尋《紅樓夢》作者的途徑

找尋《紅樓夢》作者的途徑
明清小說大多不署名或者署筆名.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一是思想觀念的原因,認為寫詩文是雅.寫小說是俗,一些名人.名家或者官員選擇隱姓埋名:其二,小說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抒發地,沒有了真實身份的束縛,可以 ...

1959年,毛主席參加大女兒李敏婚禮,一向不勝酒力的他連乾數杯

1959年,毛主席參加大女兒李敏婚禮,一向不勝酒力的他連乾數杯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常人如此,偉人亦同.大家或許不知道,毛主席雖然嗜愛吸菸,但在喝酒這方面卻似乎不怎麼在行,他平生很少與人開懷暢飲,就連自己的生日都是滴酒不沾. 但就是這樣 ...

結婚七年,明白了《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不娶田潤葉的睿智

結婚七年,明白了《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不娶田潤葉的睿智
在著名作家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和田潤葉的愛情悲劇,曾經一度認為是孫少安內心的自卑和自以為是的成全.如何他和田潤葉結婚,我想他的奮鬥之路會更輕鬆一點,但是結婚七年後,才明白 ...

世界十大名著

世界十大名著
一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文學巨匠.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863-1869年. 托爾斯泰(油畫) 該作屬於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