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明代宗景泰八年,英宗天順元年,在這個新舊交替、風雲變幻的時候,無數人因為自己的選擇而青雲直上,無數人因為自己的選擇而跌落深淵,在那個時候,官場上的倒黴可不只是降職罰款那麼簡單的,一個不留意第二天腦袋便不見了。

而在正月二十三日的北京城外,春節後漫天的大雪中,一個形單影隻的男人被士兵押送著前往崇文門外,在那裡,他最後的結局是斬立決。

在他臨死前,他曾落寞地回頭看向那座天下第一的雄城,他曾經用性命和勇氣守護過這裡,即便最終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局,他或曾仰天長笑著面對死亡,但絕不後悔。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在他死後,負責抄家的欽差大臣如期而至,但他面對著那家徒四壁的宅子,忽然發現自己的工作量奇小無比,除去一些百姓都有的生活用品外,根本找不到可以帶走的東西。

這讓抄家的欽差驚愕不已,沒有人相信這位從一品大員會窮到這個地步,在他們翻箱倒櫃的搜尋之下,終於找到了一座疑似寶庫的上鎖的屋子,可是裡面只有嶄新的兩件東西——景皇帝御賜的蟒袍和寶劍,這是他最貴重的物品,卻從未使用過,只是靜靜封存。

他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一個被譽為“青天”的官員,是一個在危難關頭敢於力挽狂瀾的勇士,是大明朝的第一忠臣。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少保于謙萬世流芳。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朱元璋駕崩,他最後看了一眼自己建立的帝國,然後撒手而去,與此同時,在浙江錢塘縣的一戶普通之家中誕生了一個男嬰,他將用他的雙手在帝國的絕境時創造一份奇蹟。

于謙的童年時代是平靜而充實的,他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可是也不算貧窮,和現在一樣,讀書永遠是最通達的出路,所以小小年紀的于謙便開始勤讀四書五經,暢遊書海。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偉大的人和成功的人往往都有一些共同點,而靈活絕對是其中一項,呆子是很難成功的,于謙也是一樣,就像我們現在喜歡看課外書的孩子,除了古板的四書五經,于謙會去研究各種各樣的書籍,他相信這些尋常讀書人所不齒的東西也有他的用處,在很多年後那個風雨飄搖的城頭,于謙會證明自己是對的。

永樂十九年,二十三歲的于謙踏上了離家的道路,他此時已經通過了鄉試,即將去到天下的中心—-京城。

在這裡,于謙遇到了無數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考生,這個時候他一貫踏實用功的好處就體現了出來,在會試中他仍然成功考取了進士,為自己拿到了進入官場的門票。

不過這只是入門,進士于謙被任命為了御史,這種官在京城可謂一抓一大把,他除了繼續老實幹活似乎也無法出人頭地。

可就在不久後,竟然發生了難得一見的藩王造反,心懷鬼胎已久的漢王朱高煦起兵作亂,可惜很快便失敗了,宣宗為了昭告天下,便派挑選了一位御史前去數落其罪行,而於謙正是那個被選中的人。

他終於得以發揮自己的才學,於是那位兵敗的王爺遭受了難以想象的唾罵,他作為第一個領教到于謙真功夫的人,被當場罵得抬不起頭來,只能顫巍巍地趴在地上,連看都不敢看對方一眼。

于謙的三寸不爛之舌讓他聲名大噪,皇上也因此看到了這位優秀的年輕人,從此他便開始了真正的旅程。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而內閣中的幾位包括“三楊”在內的重臣對於謙也是重點栽培,他們在官場沉浮幾十載,看人的眼光十分歹毒,他們認定了于謙將來必成國家之棟樑。

在這種八面逢源的處境中,于謙很快就坐上了正三品的大位,官居兵部右侍郎,以他三十二歲的年紀,簡直堪稱平步青雲。

不過真正的人才是歷經千錘百煉後才能昇華的,于謙也是一樣,他的資歷尚且太淺,所以過了不久,他便作為中央官員去到了地方,奉命巡撫山西、河南等地。

于謙沒有辜負那些對他寄予厚望的人,在他任巡撫期間,所到的各地,經濟、民生、法治等等全部一把抓,他做官不辭辛勞,各種大小案件都會親自逐一檢視逐一審理,那些欺壓百姓的惡霸鄉紳都被入獄,而那些受了冤屈的囚犯都得了昭雪,一時間各地百姓歡呼雀躍、不勝喜慶。

而在這段時間裡,處於江湖之遠的于謙收穫了民心和豐富的經驗,但他所看不見的廟堂之上早已掀起了滔天波瀾。

宣宗皇帝死後,他的長子朱祁鎮即位,年號正統,而這位英宗其實還是個孩子,所以國家大事皆以張太皇太后和幾位重臣操辦,一時間並未出現差錯,可是七年後的情況就不同了,太皇太后殯天,內閣的幾位大人也年邁力微了,一個蟄伏了許久的人也終於露出了獠牙。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此人是個太監,名為王振,他一直看著英宗朱祁鎮長大,深受其信任,當自己面前的障礙逐漸消失後,他開始把控朝政、獨攬大權,年幼的皇帝對他又十分親近,他一時之間便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可王振自然不是個好東西,他橫行霸道、貪贓枉法,從各地回京的官員無不要向他孝敬錢財,可是當某一個人從山西回來時,卻大搖大擺,兩手空空。

這個人就是于謙,然而他的表現也立刻得到了下獄的獎勵,王振被他氣得腦殼發昏,很快準備隨便安插一個罪名把這個人做掉。

以他當時的勢力,解決這樣一個小官簡直不費吹灰之力,但王振最終卻失敗了,因為在於謙被抓起來以後,各地的官員百姓紛紛上書朝廷替他說好話,連好幾位已經退隱幕後的老臣都站出來求情,搞到最後,連數個地方的王爺都找到了王振,告訴他誰都可以動,但不能對於謙下手。

王振害怕了,他意識到這個人不是輕易能惹的,於是沒過多久他就把人放了出來。

獄中的于謙除了大罵王振以外什麼都沒幹,而出獄後的他反而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後兩句足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

“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不過此時的于謙雖然聲望很高,可是仍然不能左右國家大局,他又回到地方待了幾年被後調到京城,做了兵部侍郎,而兵部尚書叫做鄺埜,是一個和于謙志同道合的好官,所以兩人相處融洽、關係匪淺。

可是驚天的危機正在整個大明帝國頭頂積聚,即將鋪天蓋地襲來。

正統十四年,由於邊境的貿易糾紛,蒙古騎兵的鐵騎如潮水般衝向明朝的邊境線,但其實雙方都沒有要拼命的意思,所以原本這場戰爭大機率是會以和平談判的方式結束,可事情最終壞在了那個可惡的太監身上。

王振非但是個小人,而且是個既無知又愚蠢的小人,這個可笑的太監居然還有著橫刀立馬的夢想,在他的攛掇和推動下,年僅二十二歲的皇帝朱祁鎮釋出了一道驚人的旨意——御駕親征。

即便無數忠臣良將紛紛上書極力反對,仍然沒能改變這個結局,於是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于謙並不在人群中,可是鄺埜去了。

于謙靜靜目送著自己的領導和朋友離開,心中不好的預感十分強烈,但他此時也無法預知未來的事情,所以只能憂心忡忡地等待著。

一個半月之後,邊境前線傳來訊息:蒙古軍隊於土木堡設伏,由京城精銳三大營以及周邊部隊組成的二十萬明軍全軍覆沒,一代名將兼四朝重臣張輔陣亡,兵部尚書鄺埜、駙馬井源並隨軍各部一干文武大臣幾十餘人全部死在亂軍之中,財務、輜重、兵馬糧餉損失不計其數,史稱“土木堡之變”。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訊息傳回京城的時候,所有人都崩潰了,仁宣兩朝勵精圖治積累下來的國力軍力被一掃而空,皇帝落入了敵人的手裡,國家沒有可用的兵了,朝野上下一片淒涼,除了王振那個奸人也同樣死與亂軍中以外,已經沒有一件好事了。

最重要的是,得勝的蒙古人正在興頭上,他們可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此時的大批騎兵,正奔著北京城而來。

所有人都絕望了,因為大明最強的戰鬥力已經全部葬送在了土木堡,就憑現在城裡的老弱殘兵,如何抵擋兇惡的蒙古人?

於是在八月十八日的朝會上,眾大臣們哭成一片,向著朱祁鎮的弟弟、攝政的朱祁鈺極力建議南遷避難,眼看著國家即將重蹈南宋半壁江山喪落的覆轍時,于謙站了出來,他環顧群臣,說:“言南遷之人,該殺!”

于謙不是超人,如果蒙古人給他一刀,他一樣會馬上就死,所以要是說他不害怕,那絕對是假的,但他不能怕。

作為一個博覽群書、通讀歷史的人,他知道遷都就意味著做亡國奴,而作為送行的人,他清楚記得鄺埜臨走時的神態,那個人明知此行兇險,依然隨著皇帝去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于謙,也把山河百姓託付給了他。

所以他出列,怒吼。

決絕的于謙很快得到了主戰派的擁護,在眾人堅定的目光中,朱祁鈺被打動了,他將守衛京城的任務全權交付給了于謙。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話雖然說出去了,可是現在不是耍威風的時候,牛皮誰都能吹,但蒙古人不是誰都能打的。

大明帝國在朱元璋和朱棣的手裡時,將這些北元的殘部打得四處亂竄,可是如今,卻需要調動全國的兵力來護衛京師了。

南京、浙江、山東...各地軍隊快馬加鞭往著北京而來,于謙日夜不停地安排軍隊、巡視城牆、籌集糧草,隨時準備著決戰,而蒙古首領也先的軍隊並沒有讓他等太久。

正統十四年十月一日,也先率兵進攻紫荊關,兩日攻克,守備禦史孫祥戰死,北京已然無險可守,也先以極快的速度前進,來到北京城外紮下營寨。

此時的于謙已經召集了二十二萬兵馬,也先卻只有幾萬部隊,這場仗似乎很好打,但京城共有九座外門,極難防守,並且蒙古部隊都是善戰的騎兵,雙方戰力還是有相當差距。

在決戰前的軍事會議上,所有人理所當然地抱著死守城郭的心態,但于謙作為統帥,下令所有部隊全部出城與敵方血戰。

然後在下屬們呆愣的目光中,他一一部署各門的防守人員名單,直到最重要的德勝門,因為此門朝北,直面蒙古主力大軍,是最危險的地方。

而負責守護此門的是兵部尚書,于謙。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十月十一日,北京保衛戰拉開序幕,于謙對部下說:違反軍令者立斬、將領後退者立斬、士卒後退者後隊斬前隊。

死戰。

不過於謙並非莽夫,他早已部署好了一切,蒙古瓦剌主力的確直奔著德勝門而來,可是當他們還沒看見城門的影子時,就被埋伏在半路的神機營逮住了,這些拿著火槍火炮的明軍給與了蒙古人沉痛的打擊,一萬鐵騎,全軍覆沒。

暴怒的也先帶著主力部隊從安定門一路打到西直門,可是于謙大哥的城防部署十分嚴密,加之部下們死戰不退,也先的軍隊逐漸無法支撐,只能撤退。

但于謙本著窮追猛打的精神一路攆上了也先,最後動用了剩餘的全部大炮對蒙古軍營發動了山呼海嘯般的遠端攻擊,殲敵不計其數,也先只能帶著殘部連夜逃亡,再也沒有時間回看一眼北京城頭。

就此,北京保衛戰結束,並大獲全勝,于謙,這個於困頓之際挺身而出的人,成為了流芳後世的民族英雄。

景帝朱祁鈺為了嘉獎他的功德,授他從一品少保,御賜蟒袍寶劍,並一系列金銀財寶,于謙留下了虛銜和御賜之物,推掉了其他所有賞賜。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此時的朱祁鎮還在蒙古人手裡,但他的弟弟朱祁鈺已登大位,並不希望他能回來,雖然後來經過一系列波折,這個“太上皇”還是回到了京城,但也立馬被軟禁在南宮。

可是到了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的夜裡,以徐有貞、石亨為代表的投機派為了自身的利益發動了“奪門之變”,從南宮劫出朱祁鎮擁立他重登大典。

事後,得寵的徐有貞肆意妄為、清掃政敵,最終把目光放到了剛正不阿的于謙身上,想要除之而後快。

英宗原本不肯殺于謙,可是徐有貞竟然編造了一個謊言,他說當初以于謙為首的不少人都主張擁立外地藩王進京稱帝,如果不殺掉于謙,那麼“奪門之變”就沒有正當的理由。

而明英宗朱祁鎮一時糊塗,竟然相信了他的話,下令將於謙斬決。

這個為家國社稷奉獻了一生的人在北京城外被殺,當初蒙古人洶湧來犯時他守住了這座城,但這一天,這座城卻沒能護住他。

于謙被殺,天下冤之,四海沸騰,朱祁鎮動手前不敢告知孫太后,事後孫太后才得知,當初北京保衛戰時她是極力支援于謙的人之一,聽聞于謙被殺,怒斥英宗,嚎啕大哭,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忠臣于謙含冤被斬,欽差抄家驚愕不已,太后一連數日茶飯不思

客觀來說,朱祁鎮並不算一個昏君,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過錯之一,便是錯殺了于謙。

後來,明憲宗朱見深即位,立刻為于謙平反,並將他的兒子委以重任,再往後的數位皇帝都對於謙十分崇敬,神宗追授了他“忠肅”的諡號,也是對他忠勇清廉一生的證明。

他光明磊落,剛正不阿,敢於捨身為國,願意捨身為民,在後來,他又作了另一首詩,也是同樣的家喻戶曉:

千錘百煉出深山,煉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30

相關文章

戰士接起神秘電話,被司令員衝上前一把掐斷,拯救了我軍幾千人馬

戰士接起神秘電話,被司令員衝上前一把掐斷,拯救了我軍幾千人馬
1941年的一天傍晚,正在開會的晉察冀軍二分割槽,突然接到了一則由總部打來的電話.然而就在戰士回答對方的問題的時候,電話卻被郭天民司令一把掐斷了,並快速組織部隊趁著夜色撤離.就在二分割槽部隊撤離不久後 ...

大明第一功臣被殺害後:劊子手自刎,錦衣衛落淚,皇太后不吃飯

大明第一功臣被殺害後:劊子手自刎,錦衣衛落淚,皇太后不吃飯
大明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代.它始終堅持朱棣留下的旨意.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便是最好的寫照.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原本是于謙的一首借物抒懷之作,卻沒想到一語成讖,這句詩最後 ...

王陽明: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王陽明: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作者:慕璽,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一百多年前的一天,在殲滅德國海軍的慶功宴上,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獲贊無數,他卻拿出自己的腰牌讓眾人贊它,只見腰牌上赫然寫著:一生俯首拜陽明. 王陽 ...

聊齋故事:金狐

聊齋故事:金狐
出自空如幻<觀山海志怪筆記> 莫歡的母親得了重病,他走了三天三夜來到太行山尋找治病的草藥,飢腸轆轆,鞋也磨破了,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說自己迷路了,讓莫歡送他回家,他的家在東邊村鎮,正是莫 ...

化工大省“雙控”,原料暴漲!貨源告急
據訊息稱,江蘇90%的企業受"能耗雙控"影響,環氧丙烷開始有市無價,價格一度飆升,環氧樹脂價格也飛速上漲.江蘇作為化工大省,如果90%的企業停限產,那將會影響整個化工產業鏈的供需平 ...

聊齋故事:屍異,陰差陽錯破冤案

聊齋故事:屍異,陰差陽錯破冤案
杜雲賀是河南開封的一位小商販,今年三十歲,娶了一個比他小六歲的嬌妻馬愛花.馬愛花婀娜多姿,嫵媚動人,但卻為人放蕩.杜雲賀十分寵愛她,對她百依百順. 馬愛花身在福中不知福,覺得杜雲賀沒什麼本事,又相貌醜 ...

紅軍小班長指責大將指揮有問題,三句話連升三級,40歲授開國上將

紅軍小班長指責大將指揮有問題,三句話連升三級,40歲授開國上將
1955年授銜儀式上,年僅40歲的劉震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和當時39歲的蕭華.40歲的陳錫聯共同被稱為中國最為年輕的"三上將". 和很多窮人家的孩子一樣,他在少年的時候就開始放牛生 ...

定陵挖掘全過程:七道石門待開啟,找不到帝后棺槨

定陵挖掘全過程:七道石門待開啟,找不到帝后棺槨
文|藍橙說史 1957年8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定陵考古隊員們圍坐在木板房的馬燈旁,商量著第二天的拆牆計劃. 這堵牆,指的是定陵地宮入口處的一堵金剛牆,穿過這堵牆,裡面就是定陵的地下玄宮.因此,想要順利進 ...

女子鬱悶亡故,忠僕劈棺救主,避火災找情郎相幫,遭劍刺命不該絕

女子鬱悶亡故,忠僕劈棺救主,避火災找情郎相幫,遭劍刺命不該絕
開封城畗翁潘原柳,是官宦的後代.他生有一個兒了,取名潘秀,年方弱冠,相貌英俊瀟灑. 清名節的這天,潘翁準備好祭品,獨自上墳掃墓去了. 見父親走了.潘秀在家呆不住了,拿上一對名貴的紅牙球,出門玩去了.這 ...

民間故事:恩愛夫妻因戰亂分隔兩地,丈夫千里尋妻,雙雙殉情

民間故事:恩愛夫妻因戰亂分隔兩地,丈夫千里尋妻,雙雙殉情
元順帝至元年間,淮安有個叫劉岐山的大戶,家中有一女兒名喚翠翠.翠翠天資聰慧,容貌俊秀,很小的時候便能寫詩作對.劉岐山很疼愛女兒,不願違揹她的志趣,便送她去學堂上學. 翠翠同學中有個叫金定的,文質彬彬, ...

《一生長福》
作者:小呀小貓咪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前朝公主,被囚禁在這裡已經有三個月了. 1 我在朱鸞殿發了好大一場火. 地上滿是破罐碎瓷,宮娥內侍在殿前戰戰 ...

戰士偶然發現一些羊糞,開國少將眼前一亮:部隊終於有救了

戰士偶然發現一些羊糞,開國少將眼前一亮:部隊終於有救了
1937年春,紅軍西路軍左支隊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迂迴到祁連山,在石窩打了一仗後,繼續向大山深處走. 部隊在政委李先念.軍長程世友.政治部主任李天煥率領下,越過一條條深谷,跨過一座高山,艱難地爬上海拔 ...

長篇連載(約50萬字):我是怎麼從抑鬱中解脫出來的
第一卷 抑鬱是怎麼產生的 之前記錄的就是我幼時早期的生活環境和成長點滴,可以稱為人生過程中懵懂的"史前時期".懵懂其實也是好事,感覺不到太多傷痛.往後所要記錄和開啟的,就是真正令我 ...

奇案大觀:神像斷案

奇案大觀:神像斷案
康熙五十五年秋,於公于成龍奉旨出任山東按察使.上任伊始,於公就明察秋毫,將"藍面神"賈雄冒名鄒其仁出任知縣,並欲殺害鄒其仁及其子鄒舒的一幫盜匪一網打盡,全部處斬,替鄒其仁申了冤.於 ...

2019年“第三豬皇”程思寒去世,被火車撞過都沒死,為何死於心梗

2019年“第三豬皇”程思寒去世,被火車撞過都沒死,為何死於心梗
黃金配角,眾人童年印記 2019年,年僅58歲的演員程思寒,因心梗不幸離世了. 程思寒追悼會 聽到這個名字,或許大家都覺得有些陌生,但看到他的照片,聽到他出演的角色時,肯定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對他如此 ...

聊齋故事:鬼弟報恩

聊齋故事:鬼弟報恩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青州有個叫張大成的人.因為家中貧困,不得已去外地謀生計,一連三年沒回家.所幸張大成在外面賺了點錢,因為思念家中嬌妻周豔,便迫不及待地動身回家. 張大成一人趕路,感到十分無聊,恰巧在路 ...

辛苦一生積攢了八個元寶,無福消受卻跑到別人家裡
話說宋朝汴京有個叫金維厚的,平生最節儉,每天做點小生意,積攢些碎銀子.等攢夠了一百兩,就把它們融成一個大元寶.日積月累年復一年,這樣的元寶有了八個.他把這些元寶用紅繩子攔腰拴上,放在枕頭底下,每天晚上 ...

《綠皮書》中的人類自我救贖
摘要: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以馬丁·路德·金為代表的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由美國南部向北開始,一系列的爭取種族平等的事件接連上演,在奴隸制觀念還未完全消亡的南部地區更是激發了更深的白人針對黑人的種族 ...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後,其中2人被神秘人救下,45年後恩人身份曝光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後,其中2人被神秘人救下,45年後恩人身份曝光
翻開小學課本,其中一個篇幅生動講述了五個壯士的故事.他們全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大義凜然站在狼牙山頂峰上.身後是萬丈深淵,面前是蜂擁而至的幾百名日軍. 衝上絕頂的日軍一臉詫異,實難想象和他們激戰數日戰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