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明清時期陝西人口遷移

 一、明朝

  明朝是陝西曆史上人口遷移極其頻繁的時期。總體上,遷入人口多於遷出人口。關中是主要人口遷出地區,陝南、陝北則是重要的人口遷入區。到了明末,陝西各地的人口外遷都很突出。

  (一)人口外遷

  1.明初人口外遷明初,多次將陝西衛所將士調往外地屯戍,形成大規模人口外遷。《明太祖實錄》載,洪武二十年(1387),明政府調陝西、山西戰士56 000餘人赴雲南聽徵。此次外調的陝西軍士約有30 000人。同年十月,明政府又命耿炳文調西安等衛軍士33 000餘人“往雲南屯種聽徵”。次年二月,這支陝軍抵達雲南屯戍。這些軍士以關中駐軍為主。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又下令調“陝西西安左衛及華陰諸衛官軍八千餘人往甘肅屯田,官給農器谷種”。僅據以上3次統計,明初由陝西調往外地屯戍的軍士約74 000人。按照明朝制度,這些外調的軍士既然是到外地屯戍,就很難再回到陝西。所以這種外調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移民。

  明初,由政府組織的強制性移民規模非常龐大。在這次移民浪潮中,陝西也有部分人被遷往外地。萬曆《景州志》載,景州“國初(明初)承金元亂後,遺民孑然,……頗徙江、浙、山、陝之民實之,故今民非土著十居七八”。可見明初曾將陝西部分百姓遷往景州(今河北景縣),但估計數量不大。又據萬曆《明會典·戶部六·戶口一》載,永樂元年(1403),明政府選浙江、江西、湖北、陝西等省、府百姓“充北京富戶,附順天府籍,優免差役五年”。這次遷往順天府(今北京市)的陝西人口估計也不多,因為這次是有選擇的遷移,而且遷移範圍相當廣泛。

  2.明中後期人口外遷明中期以後,由於賦役繁重,自然災害頻繁,陝西因流民而引起的人口外遷日趨增多。在外省流民紛紛湧入陝西的同時,關中的百姓也流入陝南,並有不少人流往外省。如正統十年(1445)陳鎰上奏:“陝西所屬西安、鳳翔、乾州、扶風、咸陽、臨潼等府、州、縣旱傷,人民飢窘,攜妻挈子出湖廣、河南各處趨食,動以萬計”,這些流民皆來自關中地區,流入河南、湖廣(今湖北、湖南)者數以萬計。

  萬曆《鄖陽府志》對境內居民的構成比例作過這樣的統計:“陝西之民五,江西之民四,德(湖廣德安府)、黃(湖廣黃州)、吳(江蘇)、蜀(四川)、山東、河南北之民二,土著之民二。”由此可知,在鄖陽府(治今湖北鄖縣,即今湖北西北地區)總人口中,陝西籍人口所佔比例最大,已佔該府人口的50%,而當地土著人僅佔20%,這些陝西籍人口絕大部分當來自關中地區。陝北也有不少流民,《明憲宗實錄》載,成化時,“延安、慶陽等府所屬人戶,為因年荒賊擾,逃移外郡十有七八。……存者被累,亦欲思逃;逃者惟慮追賠,不願復業”。正如明人趙錦在《計處極重流移地方以固根本事》中所說:“賦繁役重,而力不能支,則其勢不容於不逃。逃亡既多,而賦役無所於出,則官府不得不責之於見(現)戶。故一里之中,二戶在逃,則八戶代償。八戶之中,復逃二戶,則六戶賠納。賠納既多,則逃亡益眾;逃亡益眾,則賠納愈多。”如此形成惡性迴圈,致使逃亡者日益增多。

  導致農民流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賦役繁重,不堪忍受,不得不逃亡外地,即《明史·食貨志》所說的“逃戶”。這些人一旦逃亡到外地則很難再回故鄉,因為他們是由於賦役繁重而逃亡,在明中後期賦役日趨沉重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返回故鄉。所以這種流民在外地定居的比例較高。其二,由於自然災害嚴重,農業歉收,導致饑荒,形成大批饑民,往往舉家而逃,規模龐大。這種因饑荒而形成的流民少數人會在流亡地定居下來,從而形成移民,大多數人在災荒過後會重返故鄉。所以他們在外地定居的比例較低。其三,明中期以來,由於人口迅速增加,人均耕地日趨減少,而且由於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併土地,不少自耕農失去土地,甚至破產,從而導致廣大農民逃亡他鄉。這種流民重返故鄉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很容易形成移民。

  3.明末清初人口外流情況明末,陝西自然災害非常嚴重,其中尤以陝北為甚,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層出不窮,導致農民紛紛逃亡外地。陝西又是明末農民起義發源地,農民軍與明軍在陝西境內進行過長期而殘酷的搏鬥,導致人口大量外流。這次大規模的人口外遷過程一直持續到清初。

  康熙《三水縣誌》載,三水縣(今陝西旬邑)“至今而如太義裡,則四甲五甲盡逃,絕無一戶也。蒲村裡則一甲盡逃,絕無一戶也。三水裡則七甲盡逃,絕無一戶也。其他零丁戶口,逃亡者至不可勝道。……名為十二里,而按其戶口,實不滿七八里也”。又據該志載,明清鼎革之際,三水縣“慘遭寇掠,逃亡過半,僅存四里,亦無全家全戶”。三水縣明末尚有12裡,清初“僅存四里”,存者僅及原來的1/3。順治《汧陽志》載,汧陽縣(今千陽縣)在明末清初,“當殘弊之餘,寥寥孑遺,僅存皮骨,及按冊點審,則一里之中,止存一二甲;一甲之中,止存一兩丁,甚有全甲無人,逃亡殆盡者”。這些逃戶“有逃竄經三二十年者,有遠逃在七八百里外者”。順治十年(1653)返回故土者900餘人,在外地定居者肯定不少。順治《安塞縣誌·田賦志》載,陝北安塞縣明末“兵火後,人丁十去九分之九,止遺寥寥殘子,鳩形鵠面,略無起色”。該縣明末“原額人丁”共折下下丁為6 700丁,順治七年、十一年兩次豁免“逃亡丁”達6 217丁。此處所言“丁”雖非實際人口,但從中亦可看出人口逃亡之嚴重。康熙《鄜州志》載,陝北鄜州(今陝西富縣),“舊編戶五十二里,……明季兵兇洊臻,民逃地荒。本朝派造黃冊、赤歷,歸併為二十三里。今(康熙五)見在二十三里”,由於人口逃亡嚴重,編民“裡”數減少近一半。乾隆《白水縣》載,明末,白水縣城“東、北二關至千餘家,屢經寇難,徙遷過半”。順治《澄城縣誌》載,澄城縣在明萬曆年間共10 303戶,70 685口,至順治初,“除節年兵荒,逃亡過半,實在戶共一千八百二十有四”,僅為萬曆戶數的17.7%。乾隆《續耀州志》載,耀州(今陝西耀州區)“自明末兵燹,百姓逃亡。順治七年,報出荒地三千七百頃”。道光《紫陽縣誌》載,紫陽縣“邑自明末,屢遭劫火,流亡過半”。嘉慶《白河縣誌·地理志》載,白河縣自明中期以來“人民稠密,俗有小三原之稱。迨至明末,闖、獻肆虐,兵燹頻仍。繼之劉譚猖獗,於是百姓十去其九,百里不聞人聲,四境荒蕪,城郭烏有”。光緒《鎮安縣鄉土志》載,鎮安縣“自明季遭流寇頻年荼毒,流徙無遺。國朝(清朝)定鼎後,招撫流亡,十不獲一”。總之,明清之際數十年間,陝西各地人口逃亡相當嚴重,其中不少人流往外省。

  此外,在明末農民戰爭中,陝西人民參加農民起義軍至少數十萬人到100萬人以上。這些人後來在多年轉戰中,大多死於明軍或清軍兵刃之下,但也有一部分在起義軍失敗後隱姓埋名,流落外地,或逃入深山老林,而不再回原籍。這種情況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人口遷移。

  (二)人口遷入元末明初,陝西人口大減,許多地方人口稀少。洪武九年(1376),明太祖下令“遷山西汾、平、澤、潞之民於河西,任土墾田,世業其家”,主要被安置在今陝北一帶。宣德二年(1427),明宣宗“命陝西、四川流徙遷徙罪囚,發漢中沔縣為民”。這批遷入漢中沔縣(今勉縣)人口全部為陝西及四川各地的罪犯,估計人數不會太多。由此可以看出,沔縣一帶在明初是人口稀少的荒涼之地。上述遷入陝西的人口,都是由政府組織的強制性移民。

  明初以來,明政府還在陝西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田,以軍屯規模最大。陝西是明代軍屯最發達的地區。洪武十九年(1386),陝西都司轄24衛,馬步官軍127 230人,其中在今陝西境內有10衛,即西安左、右、前、後4衛,延安衛、榆林衛、綏德衛、漢中衛、寧羌衛、潼關衛及興安(今安康)、鳳翔、沔縣、歸德(今榆林南)、鎮羌(今神木縣境)、安邊(今定邊縣東)6個獨立的千戶所。明初陝西屯田額達42 456.72頃,至嘉靖年間達168 404.04頃,軍屯面積居全國第一。嘉靖《陝西通志》載,嘉靖二十年(1541),陝西都司所屬“軍衛戶口”達150 554戶,352 963口,其實遠遠超過這一數字。在陝西屯田的衛所士兵有不少來自今本境,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外省。《明史》載,明初衛所軍士的來源大抵可分為“從徵”、“歸附”、“謫發”和“垛集”四個方面,其中“謫發”即是因“罪”發配充軍而來。據《明太祖實錄》,陝西衛所軍士“多由罪謫”。總之,陝西衛所軍士不論是何種來源,都有相當部分來自外省。據乾隆《綏德州直隸州志》洪武六年(1373),“置綏德衛指揮使司,遷江南上江之軍於其地(即今綏德一帶),立屯田法以戍之”。民國《橫山縣誌》稱:“橫山(縣)地處塞上,明屬邊衛,土著居民多由晉、豫軍籍防屯而來,故社會習尚簡樸”,可見橫山縣一帶居民大多來自山西、河南省籍屯田軍士。這種情況在陝北各縣普遍存在。

  元末明初,陝南人口減耗相當嚴重,一直是地曠人稀之區。這就是這一地區之所以在明代成為人口遷入區的一個重要原因。

  明代遷入陝南的人口絕大部分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流民。明代流民數量相當多,而荊襄一帶即是流民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流入今陝南地區的流民也相當多。據《明英宗實錄》載,正統二年(1437),“時有言逃民,聚居各處,殆四五萬人。先後入山,抵漢中府深峪中潛住”。又據上文載,景泰五年(1454),原先流入河南的“各處逃民”二十餘萬戶又 “轉徙南陽、唐、鄧、湖廣襄、樊、漢、沔之間逐食。”成化四年(1468),王信報告說:“四方流民,屯聚荊襄者已二三十萬。”此年十二月,巡撫荊襄右副都御史楊璿奏稱:“荊、襄、安、沔之間,流民亦不下百萬。”(《明憲宗實錄》)據此,湧入荊襄地區的流民已達一百萬人之多。成化六年(1470),陝西地方當局奏報說:“陝西之地,可憂者二,一則三邊之虜寇,一則漢中之流民。……且漢中僻在西南萬山之中,為川蜀喉襟之地,而四方流民聚者不下數萬。”並建議設專員“專治漢中流民,其有久住願附籍者,從其附籍;或從便安置之,或設法漸發遣之”,憲宗從之。由此可知,漢中府流民至少有數萬人以上,並有部分人在此附籍。

  明政府對流民主要採取發還原籍的政策,但收效甚微。後來又採用強行驅逐,甚至是武力鎮壓的政策,進行驅逐。然而這些流民“自往年驅逐之後,多去而復來;及繼以災傷,逃移漸眾,益相聚集”(《明憲宗實錄》)。強行驅逐政策以失敗告終,明政府只好增設州縣,允許流民就地附籍。

  又據《明憲宗實錄》,成化十二年(1476),明政府派原傑安置荊襄流民。據原傑奏報:“流民之數,戶凡一十一萬三千三百一十七,口四十三萬八千六百四十四,俱山東、山西、陝西、江西、四川、河南、湖廣及南北直隸府、衛軍民等籍。”流民來自的地區相當廣泛,既有民戶,也有衛所逃亡的軍戶。在43.8萬流民中,96 654戶,達85%;在陝西西安府、漢中府境內的流民有18 718戶,附籍者16 083戶,附籍者達85.92%。明政府增設鄖陽府,並析漢中府洵陽縣增置白河縣,編戶八里,又析西安府商縣之地,增設山陽縣,編戶一十二里。此次在西安府、漢中府附籍的流民估計約6.5萬人(按附籍流民戶均4.06口計),這6.5萬流民從此成為政府認可的合法移民。

  成化十二年(1476)後,各地流民仍不斷湧入陝南等地。成化十八年(1482),吳道宏等奏稱:“自去冬以來,河南、陝西、山西、北直隸流民,扶老攜幼入荊襄境內,潛奔入山。”《明孝宗實錄》卷28載,弘治二年(1489),鄭時等上奏說:“在陝西漢中府,已成家業願附籍者五千二百四十六口。其願附籍者,請照例存留,撫馭三年之後,乃議差科”,明孝宗從之。另據《明武宗實錄》卷11載,武宗正德元年(1506),刑部左侍郎何鑑奏稱:“清查過荊、襄、南陽、漢中等處流民二十三萬五千六百餘戶,七十三萬九千六百餘口。其願附籍者,請各給戶由,收入版籍;願還鄉者,量寬賦役。”又據《明武宗實錄》卷18載,此年十月,孫需又奏報說:“續清出荊、襄、鄖陽、南陽、漢中、西安、商洛等州、府縣流民一十一萬八千九百七十一戶,願附籍者九萬二千三百七十戶。”

  據《明經世文編》載,馬文升在《添風憲以撫流民疏》中奏稱:“漢中府地方廣闊,延袤千里,人民數少,出產甚多。其河南、山西、山東、四川並陝西所屬八府人民,或因逃避糧差,或因畏當軍匠,及因本處地方荒旱,俱各逃往漢中府地方、金州(今安康地區)等處居住。彼處地土可耕,柴草甚便,既不納糧,又不當差,所以人樂居此,不肯還鄉。即目各處流民在彼,不下十萬之上。”

  二、清朝

  (一)陝南地區的移民明末清初,陝南屢遭兵燹,自然災害亦頗頻繁,大量人口死於戰亂或逃亡他鄉,導致人口銳減。清初,陝南極其殘破荒涼,人口稀少,成為全國重要的人口遷入區。

  外地移民遷入陝南最早見於記載者在康熙初期,但遷入數量甚少,規模有限,乾隆初年以後才形成移民高潮。畢沅《興安升府疏》稱:興安州(今安康地區)“從前俱系荒山僻壤,土著無多。自乾隆三十七八年以後,因川、楚間有歉收處所,窮民就食前來,旋即棲谷依巖,開墾度日,而河南、江西、安徽等處貧民,亦多攜帶家室,來此認地開荒,絡繹不絕,是以近年戶口驟增至數十餘萬”。

  漢中府(今漢中地區)的移民來源及分佈。道光《西鄉縣誌》載,西鄉縣早在康熙年間就有湖廣(今湖北、湖南)等省人口遷入這裡。康熙五十六年(1717),西鄉知縣王穆建造“招徠館”20間,“以備湖廣等省招徠之民初到棲止”。此後,“楚民來西(鄉)者數千家,自是田地日闢”。據此估計,康熙末年遷入西鄉的湖北等省人口約1.5萬人以上。又據道光《西鄉縣誌》載,道光八年(1828),西鄉有38 728戶,178 453口,其中“土著老民”24 114戶,95 792口,而“新民”(即移民)占人口的46.32%,幾乎佔總人口的一半。據《西鄉縣鄉土志》載,清末西鄉的大族吳氏、田氏、李氏等十二族分別來自浙江、湖南、湖北、陝西三原、江西、安徽、廣東等省,大多為乾、嘉時遷入西鄉。

  盧坤《秦疆治略》載,定遠廳(今陝西鎮巴)由於清朝“承平日久,川、楚之民生齒日繁,入山開墾者日益眾”。至道光初年,“煙戶漸多,川人過半,楚人次之,土著甚少”。據此,遷入這裡的四川人佔總人口的50%以上。定遠廳道光三年(1823)有13.48萬人,按此估計,則遷入定遠廳的四川人近7萬人。

  《三省邊防備覽·策略》載,川、陝邊境大巴山地“土著之民,十無一二,湖廣客籍約有五分,廣東、安徽、江西各省約有三四分,五方雜處,無族姓之聯綴,無禮教之防維”。據此,大巴山地區湖廣籍移民約佔總人口的50%,廣東、安徽、江西各省約佔30%~40%,土著居民僅有10%~20%。由此而論,大巴山區外來移民佔總人口的比重高達80%~90%。

  又據盧坤《秦疆治略》載,留壩廳(今留壩縣)“土著民人甚少,大半川、楚、安徽客民,均系當佃山地,開墾為生”。留壩廳松、柏、柳等樹木“昔所常有,數十年來,客民伐之,今已蕩然”(道光《留壩廳志·土地誌風俗》)。外地移民之多不難想見。光緒《佛坪廳志》載,光緒八年(1882),佛坪有土著居民4 228戶,25 973口;“客民”8 133戶,46 595口,“而僱工另戶不與焉”。在佛坪總人口中,土著人口僅佔35.8%,外來移民則高達62.2%。

  乾隆《南鄭縣誌》載,南鄭縣(今漢中市漢臺、南鄭二縣區東部)南部地處大巴山區,乾隆時,這裡“深山窮谷,墾荒闢土者,多異地之人”。南鄭縣東西皆為平原,“在漢江以北者,稱為北壩,人民土著居多。自漢江以南,亦系平原,稱為南壩,多系四川、湖廣、江西等處外來客民,佃地開荒”,分佈在漢江以南大巴山區。主要來自四川、湖廣、江西等省。而漢江以北之地則以土著人口居多,外來移民較少。

  光緒《洋縣誌》載,洋縣北部為秦嶺南坡,亦多外來移民。康熙中期,洋縣“東路之椒溪、蒲河,北路之華陽山,僻遠尤甚,多招徠附籍之人”。嘉慶時,洋縣北部至周至縣南部的廣大山區,外來移民更多。據載,“終南、太白兩大山,其脊背在周至之南,洋縣之北,林深谷邃,蟠亙千餘里,各省流民結棚墾荒。秦嶺厚畛子、黃柏園、神仙洞等處,大小木廂百數十處,匠作負運多者,一廂至一二千人,少亦以數百計”。

  據盧坤《秦疆治略》載,清初鳳縣人口稀少,由於外來移民大量湧入,道光三年(1823)時猛增至173 400餘人,人口頗稱繁庶。光緒《鳳縣誌》載,光緒初年旱荒,“山外曠地多,老林地力漸薄,棚民輒外徙”。移民又大量遷出山外,致使鳳縣人口銳減。光緒十八年(1892),鳳縣僅有10 073戶,42 087人,僅為道光三年的24.27%。

  光緒《續修平利縣誌》和乾隆《平利縣誌》載,平利縣康熙五十年(1711)僅有492戶,1 913口,乾隆十九年(1754)增至2 318戶,8 509口。43年間人口猛增4.5倍。至道光三年(1823),又猛增至178 600口。乾隆十九年至道光三年(1754~1823)69年之中,人口猛增20倍,年平均增長率高達45‰,如此高的增長率顯然主要是外地移民大量遷入的結果。《秦疆治略》稱:平利縣“幅員遼闊,民人多系楚、蜀遷居之戶,全賴開山種地以資生”。可見平利人口絕大部分為四川、湖北遷入的移民,其中當以湖北籍移民為多。

  據盧坤《秦疆治略》載,嘉慶十七年(1812),安康縣的人口狀況是:土著居民25 066戶,153 884口,戶均6.14口;“客籍”居民16 707戶,45 526口,戶均2.73口;“隻身客籍”3 717口,僧道籍人口452口。該縣“北鄉皆崇山峻嶺,土地瘠薄,土著流寓參半”。據此,安康縣移民主要分佈於該縣北部深山地區,這裡的移民約佔1/3~1/2。安康縣道光三年(1823)人口達389 300餘人, 11年間(1812~1823),人口猛增近1倍,年平均增長率達60‰,這主要是外來移民大量遷入的結果。

  又據《秦疆治略》載,白河縣“濱臨漢江,界連楚北,五方雜處,最易藏奸,境內四面皆山,外來佃種者十居六七”,以湖北籍為最多。

  紫陽縣外來移民也相當多。道光《紫陽縣誌》載,乾隆四十年(1775),紫陽縣僅有25 690口。至道光十八年(1838),增至127 829口。短短63年之中,人口猛增4倍,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6‰。人口增長之所以如此之快,主要是外省移民大量遷入的結果。故道光《紫陽縣誌》稱:紫陽縣“皆僑戶佔籍,土著百無一二,迄今日猶然”。康熙中期,紫陽知縣沈麟說:紫陽縣“流寓多而土著少”。

  洵陽縣和石泉縣遷入的外來移民數量也不少。康熙二十六年(1687),潘瑞奇在其所修《石泉縣誌·序》中說:石泉縣自明崇禎九年(1636)以後“五十二年間,七經寇陷,所存者寥寥數百餘家”。據此估計,康熙二十六年石泉縣僅有3 000人左右,乾隆五十二年(1787)時則增至29 794人(乾隆《興安府志》),100年間人口猛增9倍。據《秦疆治略》,到道光三年(1823)又增至87 900人,比乾隆五十二年又增長1.95倍。據此計算,乾隆五十二年至道光三年36年間,石泉縣人口平均增長率高達30‰。乾隆《洵陽縣誌》稱:洵陽縣“今流寓日多,大抵皆荊、揚之人也”。《興安府志》載,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洵陽縣人口增至67 688口,道光三年(1823),又增至243 500口,36年間人口猛增2.6倍,年平均增長率高達36‰。石泉、洵陽二縣人口增長如此快,主要是外來移民大量遷入的結果。

  乾隆中期以後,外地流民大量湧入山陽。《秦疆治略》載,山陽縣“向來樹木叢雜,人煙稀少,不過一萬餘口。近則各省客民漸來開山,加至十倍之多,五方雜處,良莠不一”,道光三年(1823)人口達107 700人。

  洛南縣位於秦嶺東部,東鄰河南,來自湖北、河南的移民較多。據《直隸商州志》和《秦疆治略》載,洛南“四境皆山,平原皆少,山內皆系川、楚客民,開墾地畝”。乾隆七年(1742),洛南縣僅有5 691戶,30 714口,道光三年(1823)則增至172 700餘人,81年間人口猛增5.62倍,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2‰。

  鎮安縣是外省移民最集中的遷入地之一。《秦疆治略》載,道光三年(1823),鎮安總人口為159 800餘人,而“土著者不過十之一二,客民十居八九”。在鎮安縣總人口中,土著居民所佔比重僅為10%~20%,而移民竟佔80%~90%,可見鎮安是外地移民相當集中的地區。據光緒《鎮安縣鄉土志》載,清末,鎮安縣人口大致可分為漢民、回民兩種,“漢民分本地、下河兩幫,回民則屬本地。外省之人稱下河幫。合而計之,下河居十之七,本地居十之三”。由此看來,至光緒年間,鎮安縣外省籍移民仍佔總人口的70%。

  清代西安府所屬寧陝廳(今寧陝縣)、孝義廳(今柞水縣)位於秦嶺南坡,實屬陝南地區,遷入這裡的移民也很多。鑑於外地移民大量遷入,清政府於乾隆四十八年在秦嶺山區設立了這兩個廳。《秦疆治略》載,道光三年(1823),寧陝廳有129 000人, “土著者僅有十分之二”。據此,寧陝居民中移民約佔80%,其數當在10萬人以上。據道光《寧陝廳志》載,當時寧陝民戶中,“楚、蜀人居十之五六,江南、江西、山西、河南、兩廣人十之二三,土著者十之一二。”移民的來源(即遷出地)相當廣泛,來自全國12個省,土著居民僅佔10%~20%。

  孝義廳(今柞水縣)的外來移民也相當多。據光緒《孝義廳志》載,移民的遷出地極為廣泛:“約計土著者十之一,楚、皖、吳三省人十之五,江、晉、豫、蜀、桂五省人十之三,幽、冀、齊、魯、浙、閩、秦、涼、滇、黔各省人十之一。故性情各異,風俗亦不同”。這一記載說明,孝義廳土著居民極少,僅佔總人口的10%,而外來移民所佔比重相當高,各省移民(包括本省)佔總人口的90%。

  (二)清末關中地區人口遷入同治元年至光緒五年(1862~1879)左右,因戰亂(鎮壓回民起義)和旱荒,關中人口大量外遷,導致陝西人口大減。光緒六年以後,又有不少外省人口遷入陝西。關中成為主要的人口遷入區。

  光緒《富平縣誌稿》載,同治以前,富平縣是陝西人口最稠密的縣之一,然而“光緒六年以後,土曠人稀,闔邑丁口,約略計之,三去其二”。所以地方當局“遂仿南山(秦嶺)諸邑招集客民開墾例。於是川、楚無業之氓,坌然而至,計口授田,與土民原無歧異”。至光緒十二年(1886),富平縣土著居民18 845戶,89 969口,商民2 105名,“招墾客民”1 298戶,男女大小5 799口。據此,富平的移民主要來自四川、湖北兩省,他們都是失業破產的無業遊民。移民每戶平均4.47口,說明他們基本上都是全家同遷。

  蒲城縣位於關中平原東部,歷來是人口稠密區。據《秦疆治略》和光緒《蒲城縣新志》載,道光三年(1823)該縣擁有303 000人。但到光緒八年(1882)僅剩26 685戶,114 634口,人口減少了62.17%。由於“戶口零落,土地半屬荒蕪”,蒲城縣於光緒十年(1884)大力“招客開墾,湖北、河南之民佔籍者甚夥。十五年(1889),始編立八圖,一體開科,與土著等”。這八圖是:(1)東鄉:永遠圖(湖北)、中州圖、常樂圖、華陰圖(以上圖皆為河南);(2)西鄉:悠久圖(湖北)、河南圖(河南);(3)南鄉:三善圖(湖北);(4)北鄉:駿良圖(湖北)。由此可知,遷入蒲城的外省移民皆來自湖北、河南二省,移民的成分以失去土地的無業農民為主。移民進入蒲城後,皆以開墾荒地為謀生手段。這種移民完全屬於自發性的移民,或稱經濟開發型移民。這些移民被編為8個圖,每圖多少人,史籍失載。僅就圖的數量而言,湖北籍佔4圖,河南籍佔4圖,恰好各佔一半。

  涇陽縣位於關中平原核心地帶,自古為富庶之區,人口稠密,然自同治以來,人口銳減。宣統《重修涇陽縣誌》載,光緒初年,即有不少外地人口遷入涇陽。光緒三年(1877),涇陽縣土著居民12 032戶,客戶322戶,共計71 235口。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土著人口為14 825戶,而客戶增至1 944戶,比光緒初增加6倍,人口共計85 580口。宣統二年(1910),正戶(即土著)15 458戶,附戶(即客戶)3 019戶,總人口增至95 860口。據此,光緒三年前就有322戶遷入涇陽,外來移民佔土著人口的2.68%。到光緒二十八年,外來移民達1 944戶,佔土著人口的13.11%,到清末附戶(即外來移民)佔正戶(土著)人口的19.53%。可見遷入涇陽的外來移民增速之快。又據宣統《重修涇陽縣誌》稱,同治迄於清末,涇陽縣“土著之民三分僅一。……客日集而主日弱,其勢岌岌不能自存”。涇陽縣的外來移民在清末已達總人口的2/3。

  興平縣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地平土沃,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據乾隆《興平縣誌》和光緒《興平縣鄉土志》載,早在乾隆四十年(1775)時,興平即有17 899戶,142 465口。到同治初年,減至16 700戶,105 342口。湖北客民來寓渭河南開種,佃種灘地,謂之“客戶”。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興平縣共有客戶(外來移民)1 708戶,8 018口;商戶550戶,3 535口;土著戶22 732戶,106 391口。土著居民戶均4.68口,客戶戶均4.69口。可見外來移民基本上都是全家遷移,移民數量達8 018口。據此估算,遷入興平的外地人口近1萬人,其遷出地為湖北,以開墾渭河灘地為生。

  三原縣素為關中富庶之區,人口眾多。同治至光緒初,人口銳減。民國《續修陝西通志稿》載,光緒初年,三原縣知縣焦雨田“招集湖北、山東流民拓墾,生齒漸繁,至宣統末,約增五六萬口”。可見光緒初年以後遷入三原的移民數量不少,主要是來自湖北、山東的無業流民。據此估計,遷入三原的湖北、山東籍移民約有30 000人以上。另外,據民國《咸寧長安兩縣續志》載,咸寧縣(今西安市東)境“灘地多於長安,回亂後,屯軍、客佃開闢沮洳,遠方耒耜來者日眾”。

  遷入藍田的外來移民也相當多。光緒《藍田縣誌》載,同治十三年(1874),藍田土著居民26 187戶,男女大小142 674口,客戶8 950戶,41 754口,僱工2 908名。據此估算,外來移民佔土著居民的29.3%,說明該縣外來人口比重很大。土著居民戶均5.45口,客民戶均4.67口。從戶均口數看,絕大多數都是舉家遷移。

分類: 體育
時間: 2021-12-07

相關文章

2-1!歐冠黑馬又贏了!他們一口氣衝上聯賽第4,受傷的又是穆帥

2-1!歐冠黑馬又贏了!他們一口氣衝上聯賽第4,受傷的又是穆帥
北京時間9月22日凌晨2點45分,意甲第5輪繼續進行,戈森斯開場3分鐘破門,扎帕科斯塔37分鐘再下一城,貝拉爾迪半場結束前扳回一球,亞特蘭大2-1力克薩索洛.現在,亞特蘭大沖上意甲積分榜第4,羅馬被擠 ...

歐冠個人十大逆天神紀錄,梅羅登榜,少校&金箭頭炸裂

歐冠個人十大逆天神紀錄,梅羅登榜,少校&金箭頭炸裂
歐冠是俱樂部比賽的最高榮譽,球員都以在歐冠有出色表現而引以為傲,頂級巨星就更加如此.如今的歐冠成了球星們在俱樂部踢球的重要選擇因素之一,球隊有沒有歐冠資格是他們非常在意的事. 接下來盤點歐冠歷史球員創 ...

21-22賽季歐冠小組賽第一輪

21-22賽季歐冠小組賽第一輪
9月15-16日,期待已久的歐冠賽事終於亮相,並結束了第一輪的爭奪.下面我們逐組分析賽事! 北京時間9月16日凌晨3點,2021-2022賽季歐冠小組賽A組第一輪迎來一場焦點戰,英超豪門曼城坐鎮主場對 ...

歐足壇一夜冷門不斷!10支歐冠勁旅未贏球,4大勁旅遭首敗

歐足壇一夜冷門不斷!10支歐冠勁旅未贏球,4大勁旅遭首敗
昨晚今晨,歐洲五大聯賽進行了多場比賽,結果從始至終冷門不斷,由於連續一週雙賽加上下週中有歐冠比賽導致分心,多支出戰的歐冠豪門都遇到了麻煩,3大領頭羊切爾西.利物浦(並列).皇馬均未贏球,國米.多特蒙德 ...

0-1!歐冠豪門2大頭牌離隊,9年守護神已37歲,只能靠梅西接班人

0-1!歐冠豪門2大頭牌離隊,9年守護神已37歲,只能靠梅西接班人
國米鐵桿球迷,媒體人"18哥"近期分析了國米0-1皇馬的歐冠比賽:國米輸給皇馬非常可惜,比較滿意比賽內容,結果不好但也能接受,之前說過,這個夏窗是先抑後揚的,所以個人打分往往會偏高 ...

C羅5奪歐冠冠軍的資料,他製造球隊總進球數超五成

C羅5奪歐冠冠軍的資料,他製造球隊總進球數超五成
2007-2008賽季歐冠 曼聯:2007/08賽季一共打進20個歐冠進球,C羅為曼聯出場11次,進球8個,共計佔了全隊進球的45% 2013-2014賽季歐冠 皇馬:2013/14賽季一共打進41個 ...

難以置信!這些球隊也曾獲得歐冠冠軍,其中還有已經降級的球隊

難以置信!這些球隊也曾獲得歐冠冠軍,其中還有已經降級的球隊
歐冠聯賽作為歐洲足壇甚至是世界足壇水平最高的賽事,歐冠冠軍也就成為了諸多歐洲強隊奮力追逐的目標,其中最著名的冠軍球隊當屬巴薩.皇馬.米蘭和拜仁這樣的頂級豪門.在球迷的印象裡,似乎只有豪門才有資格競爭歐 ...

又酸了!世界盃小組賽泰國5球狂勝,越南戰平歐洲勁旅,雙雙晉級

又酸了!世界盃小組賽泰國5球狂勝,越南戰平歐洲勁旅,雙雙晉級
五人足球世界盃目前正在立陶宛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幾支亞洲球隊,都有上佳的表現. 和早早拿到淘汰賽資格的伊朗不同,泰國與越南在首輪的比賽中,均大比分輸給了對手.但在第二與第三輪的較量中,他們完美髮揮,雙 ...

「歷史上的今天」“那個男人”挺身而出皇馬喜迎歐冠百勝里程碑

「歷史上的今天」“那個男人”挺身而出皇馬喜迎歐冠百勝里程碑
那年今日 發生了什麼? 2012年9月18日,皇馬3-2逆轉曼城,成為足壇首支歐冠百勝球隊! 皇馬開場後的猛攻並沒能夠見到效果,反而是曼城率先開啟局面. 他們在下半場兩度領先皇馬,但都被頑強扳平. 在 ...

歐冠惜敗皇馬,國際米蘭迴歸聯賽大勝反彈卻不足喜,榜首位置危險

歐冠惜敗皇馬,國際米蘭迴歸聯賽大勝反彈卻不足喜,榜首位置危險
今年夏天,意甲衛冕冠軍國際米蘭變化很大.先是與功勳主帥孔蒂解約,接任的是前拉齊奧主帥小因扎吉.然後將主力後衛阿什拉夫賣給了巴黎聖日耳曼,雖說大賺了一筆轉會費,但可能削弱了自家的後防實力. 夏窗臨近關閉 ...

歐冠歷史上最偉大的五位隊長!每個人的精神屬性都獨當一面

歐冠歷史上最偉大的五位隊長!每個人的精神屬性都獨當一面
多年來,歐洲冠軍聯賽一直受到許多世界級球員和傳奇隊長的青睞,儘管隊長在足球中的角色不像在其他一些團隊運動中那麼突出,但一個好的隊長可以在關鍵時刻以身作則.無論是最後一次剷球還是在比賽的最後一腳打門,優 ...

主場0-4!前歐冠冠軍被打爆了:20分鐘丟3球,2萬人見證隊史恥辱

主場0-4!前歐冠冠軍被打爆了:20分鐘丟3球,2萬人見證隊史恥辱
荷甲第5輪,圖恩斯特拉上半場補時首開紀錄,林森.圖恩斯特拉和德賽在下半場20分鐘內連進3球,最終埃因霍溫主場被費耶諾德4-0爆冷擊敗. 儘管最近6次在荷甲面對費耶諾德,埃因霍溫未嘗一勝.但在賽前,主場 ...

世界級後腰卡塞米羅,歐冠三連冠功臣,皇馬最無可替代的球員

世界級後腰卡塞米羅,歐冠三連冠功臣,皇馬最無可替代的球員
現代足球越來越講究身體對抗,防守型中場的作用也逐漸被凸顯了出來.縱觀過去幾年問鼎歐洲的豪門,隊內必定擁有一名頂尖的防守中場.而其中被提及最多的,自然就是皇馬歐冠三連時期陣中的後腰卡塞米羅.對於銀河戰艦 ...

狂轟3球難救主?歐冠賽場僅此4人!貝爾上榜,大羅最扎心

狂轟3球難救主?歐冠賽場僅此4人!貝爾上榜,大羅最扎心
️ 羅納爾多(皇馬) ● 時間:2003年4月23日: ● 比賽:02-03賽季歐冠1/4決賽次回合: ● 比賽結果:皇馬客場3-4曼聯. 點評: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羅納爾多職業生涯第一次上演&qu ...

8人破門,瘋狂9-0!歐冠4冠王繼續狂飆:3連勝登頂+打破40年紀錄

8人破門,瘋狂9-0!歐冠4冠王繼續狂飆:3連勝登頂+打破40年紀錄
北京時間9月19日02:00,荷甲第5輪,大衛-內雷斯雙響,朱利安.博格胡伊斯.馬茲拉維.塔迪奇.達拉米.阿萊和皮爾拉各進1球,歐冠4冠王阿賈克斯主場9-0大勝升班馬坎布林,3連勝登頂. 在客場被特溫 ...

5-1!9-0!歐冠狂勝聯賽狂飆!大四喜功臣喜笑顏開,近4場進9球

5-1!9-0!歐冠狂勝聯賽狂飆!大四喜功臣喜笑顏開,近4場進9球
北京時間9月19日凌晨2時進行的荷甲聯賽第5輪比賽中,阿賈克斯隊坐鎮主場以9-0的比分狂勝坎布林隊,新賽季聯賽前5輪保持不敗. 最新的荷甲積分榜上,先賽1場的阿賈克斯隊4勝1平,共積13分,排名暫時升 ...

英冠第8輪積分榜:伯恩茅斯8輪不敗登頂,前歐冠冠軍拿到首勝

英冠第8輪積分榜:伯恩茅斯8輪不敗登頂,前歐冠冠軍拿到首勝
上週末,英冠第8輪聯賽全部結束,領頭羊富勒姆主場1-2輸給雷丁,跌下了榜首位置:西布朗客場1-1戰平普雷斯頓,遭到了3連平,也未能登頂:伯恩茅斯客場1-0擊敗卡迪夫城,8輪不敗登頂.深陷危機的德比郡主 ...

最全面的歐冠實力排行:巴黎馬競下跌、尤文曼聯互換

最全面的歐冠實力排行:巴黎馬競下跌、尤文曼聯互換
綜述 上賽季,切爾西時隔9年再度捧起歐冠獎盃.而在上個星期,21-22賽季歐冠戰火再起,最好的歐洲俱樂部之間又開始了新一輪對歐陸最頂級的榮譽展開競爭.而這這一次,衛冕冠軍切爾西面臨的挑戰者,貌似比任何 ...

米蘭就偷著樂吧,新門神入選歐冠首輪最佳陣容,判將坐穿巴黎板凳

米蘭就偷著樂吧,新門神入選歐冠首輪最佳陣容,判將坐穿巴黎板凳
當今年夏天唐納魯馬頂著歐洲盃MVP的光環踏上巴黎航母的甲板,春風得意的他滿懷期待著在大巴黎的新篇章. 所以在8月份接受<羅馬體育報>專訪時才會說道自己離開米蘭是為了成長,而巴黎有著不同的目 ...

進入歐冠決賽次數最多的五支球隊!尤文、AC米蘭祖上真富裕

進入歐冠決賽次數最多的五支球隊!尤文、AC米蘭祖上真富裕
歐洲冠軍聯賽冠軍通常被認為是一支球隊成功的頂峰,但毫無疑問也是俱樂部最難以企及的比賽.自從1955年這個著名的獎盃誕生以來,來自歐洲各地的多達22傢俱樂部都獲得了這個獎盃.根據目前的歐冠賽制,32支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