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文/趙延壘 唐澤華 尹強

1948年11月2日,遼瀋戰役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偉大勝利而宣告結束。這一勝利使得解放軍獲得了穩定的戰略後方和一支數量高達百萬的強大戰略機動力量。毗鄰東北的華北地區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共產黨人的下一個目標。

同遼瀋、淮海兩大戰役不同的是,共產黨的軍事統帥們從一開始就明白,要在華北進行的是一場以全殲華北國民黨軍主力為目的的大決戰。如果能夠在這場決戰中獲勝,共產黨就可以進一步確立自己的軍事優勢。相反,國民黨已經是輸不起了,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將導致其政權的最終滅亡。

一、判斷失誤,國民黨選擇暫守平津

此時的蔣介石本來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迅速將國民黨軍撤出華北,加強其他戰場。國民黨軍比較可行的撤退辦法主要有兩個,即經海路南撤和經陸路西撤綏遠(舊省名,轄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1954年撤銷)。蔣介石原本打算將部隊南撤,但是,他在對東北我軍入關的時間判斷上犯下了愚蠢的錯誤。蔣介石認為東北我軍經過連續50多天的大戰,必須要經過4、5個月的休整和補充才能入關作戰。愚蠢的判斷必然導致愚蠢的決策。以對東北我軍入關時間的錯誤判斷為基礎,再加上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堅持固守平津,撤出華北勢必造成政治影響消極以及南撤本身存在客觀困難等多方面原因,蔣介石最終於11月5日作出了第二個選擇:暫守平津。當然,已經意識到華北難以長久支援的蔣介石也為自己留了後路。他指示傅作義“以一部兵力守備北平,以主力確保津沽(指天津和塘沽)”,“確實控制一個海口”以便在華北形勢危急時,經海路南撤。

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是民國時期當之無愧的優秀將領。毛澤東認為“傅作義指揮能力較衛立煌(遼瀋戰役時任國民黨軍東北“剿總”總司令)等人為強”,蔣介石認為“傅總司令作戰精神與戰略之運用,均極勇敢周備”,美國人也視其為“第一流的軍人”。解放戰爭初期,傅作義在大同、集寧戰役和偷襲張家口等軍事行動中曾給我軍造成過重大損失。東北決戰國民黨軍慘敗後,傅作義意識到“東北不保,華北亦難獨存”,但他同蔣介石貌合神離,因此不願經海路南撤。西撤“老家”綏遠本來是較為理想的選擇,但考慮到綏遠地廣人稀,物資匱乏等實際情況,不到萬不得已,傅作義決不願意放棄平津地區而保守綏遠一隅之地。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東北野戰軍奔赴平津戰場。

鑑於形勢緊迫,傅作義於1948年11月中旬開始調整部署,縮短戰線。經調整後的華北國民黨軍自東向西,經唐山、塘沽、天津、廊坊、北平、懷來、張家口,成“一字長蛇陣”配置。其中傅作義嫡系部隊17個師置於平綏路(即北平到綏遠省包頭的鐵路)東段和北平以西,蔣介石嫡系部隊共計25個師配置在北寧線(北平到遼寧省會瀋陽的鐵路)之平津唐段和北平以東,兩部軍隊總計50餘萬。這個部署並沒有完全遵照蔣介石“以主力確保津沽”的指示,而是照顧了雙方不同的利益需求,準備在危急時刻各奔東西。

以當時的情況而論,如果蔣介石和傅作義迅速決策撤退,我軍作戰必將面臨重大困難。當時我華北軍區共有部隊46萬人,對傅作義本來就不佔優勢,而且華北第1兵團正在圍攻閻錫山據守的太原。東北野戰軍雖然強大,但其主力因在關外休整而無法參戰。10月30日,為了粉碎傅作義偷襲石家莊的計劃,東北野戰軍已命令先遣兵團2個縱隊又4個師提前入關,但這並不足以改變華北地區的兵力對比。

但是,國民黨決策層犯下的嚴重錯誤給瞭解放軍一次求之不得的千載良機,也使自己跌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二、從諫如流,毛澤東決定雙管齊下

遼瀋戰役的偉大勝利使得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一時間雄心萬丈。早在10月30日,林彪在命令先遣兵團南下的電文中就提出,待遼瀋戰役完全結束後,東北野戰軍“稍加補充兵員,即向北平、天津前進,奪取平津”。這一建議對日後毛澤東平津戰役的相關決策具有重大影響,也是林彪關於平津戰役決策的第一個重大貢獻。在此後的決策過程中,林彪將會再次貢獻推進歷史程序的戰略性提議。完全可以認為,林彪在平津戰役決策過程中表現出的銳意進取,同遼瀋戰役中的瞻前顧後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或許也是前一階段國共雙方實力對比發生重大轉變的一個體現。

此時的毛澤東首先表現出的倒是謹慎和保守的一面。毛澤東在10月31日致林彪等人的電文中主張東北野戰軍除先遣兵團外,主力“應休整一個月左右”。在東北野戰軍主力休整期間,毛澤東計劃首先奪取綏遠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山西省會太原,為下一步作戰創造條件。毛澤東之所以會如此考慮,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東北野戰軍經過長時間的連續作戰,部隊傷亡程度和疲勞程度都極其嚴重,進行休整確有必要。其次,毛澤東此時的注意力正在迅速轉向烽煙四起的淮海戰場,對於華北戰場態度必然有所保留,這一點從同期毛澤東發往各戰場的電文數量即可得出結論。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毛澤東《關於平津戰役作戰方針》的電文手稿。

1948年11月5日,華北軍區第3兵團包圍了歸綏,11月8日,中央軍委批准了第3兵團攻擊歸綏的計劃。就在同一天,徐向前(時任華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第1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致電軍委建議增兵2個縱隊至太原前線。毛澤東接電後認為,攻打歸綏有驚動傅作義,促使其提前西撤的可能。太原前線我方兵力確實不足,要想打破僵局必須增兵。基於以上分析,經多方協調,中央軍委於11月9日下達了撤圍歸綏,集中兵力攻克太原的指示。就在這份電報中,中央軍委明確提出華北作戰的總目標就是抑留傅作義集團,等東北野戰軍入關後予以徹底殲滅。

11月15日,林彪等東北野戰軍領導人經過對形勢的認真分析後致電軍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林彪等人認為,淮海戰役開始後,國民黨軍前途凶多吉少,蔣介石和傅作義撤出平津的可能性增大。為了儘可能地抑留傅作義,僅僅撤圍歸綏還不夠,還應當暫時不攻太原。11月15日電在平津戰役決策過程中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以此為起點,毛澤東解決傅作義集團的構想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此後所有的戰略構想都將圍繞如何抑留傅作義集團來進行,平津戰役決策過程即將走進一個新的階段。11月16日,即接到林彪等人電報的第二天,毛澤東就致電徐向前,建議緩攻太原,17日,徐向前覆電表示同意。

撤圍歸綏和緩攻太原的雙管齊下雖然能夠從心理上起到麻痺傅作義的作用,但卻並不能完全阻止其逃跑。一旦精明的傅作義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隨時都有可能實行撤退,而華北我軍並不具備獨自抑留傅作義集團的能力。如此一來,決戰華北將成為鏡花水月。為避免這種被動局面的出現,就在決定緩攻太原的同一天,毛澤東已經開始醞釀另外一項能夠真正決定華北戰局走向的重大決策。

三、將帥同心,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

林彪等人在11月15日致軍委電中除了建議緩攻太原外,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提議。林彪認為,在國民黨軍據守的張家口和保定兩地之中,哪一處敵人兵力較多且易於包圍,即集中華北1、2兵團予以包圍。包圍後採取“圍而不攻”的辦法,這樣就可以拖住傅作義,使其無法及時撤退。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毛澤東、周恩來在西柏坡中共中央軍委作戰室。

毛澤東對林彪的這一建議進行了認真分析。毛澤東認為,華北第1兵團如果從太原前線移師張家口,存在著部隊感情上無法接受等原因,因此決定1兵團仍然執行包圍太原任務。此外,華北軍區可以集中2、3兵團包圍張家口,但這樣一來僅能阻止傅作義西撤綏遠。如果傅作義決心撤退,他完全可以憑藉強大的兵力把張家口的部隊解救出來,而後從海路南撤。至於保定地區,由於守軍僅僅是2個保安師,包不包圍無關大局。基於以上分析,要想真正地抑留傅作義,除非按照林彪在10月30日的建議,東北野戰軍主力迅速入關。11月16日,毛澤東將上述意見電告林彪,徵詢關於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一事的意見。

此時的東北野戰軍正在按計劃進行休整。接到毛澤東電報之後,林彪迅即於11月17日覆電軍委。在電報中林彪陳述了提前入關的一些困難,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折衷性的建議。對於東北野戰軍的困難,毛澤東自然心知肚明,並且在之前的時間裡,毛澤東是主張東北野戰軍進行較長時間休整的。但自進入11月中旬以來,淮海戰役進入關鍵階段且我軍已獲得初步的主動權。在此情況下,蔣介石必然會考慮將華北國民黨軍尤其是他在華北的嫡系部隊南撤。要達到抑留傅作義集團特別是其中的蔣系部隊這一目的,東北野戰軍就必須提前入關。毛澤東進行軍事決策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他一旦意識到某一問題的重要性,就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堅定決心,迅速排除一切干擾因素,抓住關鍵點並作出正確的決策。完全可以說,在這一點上毛澤東同蔣介石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11月17日,軍委將上述考慮電告東北野戰軍領導人。在林彪還沒有來得及進行答覆的情況下,11月18日,毛澤東就正式下達了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的命令。

對於毛澤東的這一命令,林彪等人表現出了強烈的大局觀和服從意識。11月19日,林彪等人覆電軍委,電報極其簡單,正文連標點符號在內總計不過三十餘字:“十八日十八時來電敬悉。我們決遵來電於二十二日出發,詳細部署另電告。”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中共平津戰役總前委、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人民政府、北平市的領導人在一起。從左至右為葉劍英、羅榮桓、彭真、薄一波(背向者)、林彪、聶榮臻、董必武。

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毛澤東還強調東北野戰軍主力應“夜行曉宿”,隱蔽入關。同時又建議,由於傅作義在山海關還有1個軍,東北野戰軍主力入關時不要走山海關(入關行動後期,鑑於部隊行蹤已被蔣軍發現,從加快入關進度的角度考慮,林彪於12月6日命令後尾部隊可以透過山海關進軍)。為了繼續迷惑蔣介石和傅作義,毛澤東還指示“新華社及東北各廣播臺在今後兩星期內,多發瀋陽、新民、營口、錦州各地我主力部隊慶功祝捷練兵開會的訊息”,在東北野戰軍領導人率指揮機構出發後一星期左右,瀋陽報紙應“登出一條表示林尚在沈的新聞,並經新華社廣播”。

東北野戰軍入關將會直接改變華北地區的實力對比,共產黨人在勝利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但傅作義的逃路還沒有被徹底封死,華北敵軍逃脫的危險依然存在,這種危險在東北野戰軍到達之前尤其不能忽視。

四、通覽全域性,解放軍織就天羅地網

為了徹底麻痺和包圍傅作義,以求乾淨徹底地殲滅華北國民黨軍,毛澤東經反覆考慮,再次瞄準傅作義逃跑的兩種最大可能,即西撤綏遠和經海路南逃作出了兩項重大決策。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平津戰役總前委林彪、羅榮桓、聶榮臻。

第一項決策,包圍張家口,圍而不攻。早在林彪等人11月15日致中央軍委的電文中,林彪就已經提出了包圍張家口,圍而不攻的建議。傅作義退往綏遠的唯一交通線就是平綏線,張家口正是這一鐵路線上的戰略樞紐。如果包圍張家口,既可以直接阻止傅作義西撤,又可以迫使傅作義向西增兵援救張家口,進而延緩傅作義透過海路南撤的決策。11月22日,毛澤東下達了華北第3兵團包圍張家口的命令。11月24日,毛澤東又致電華北3兵團司令員楊成武等人“抓住幷包圍之後,不要攻擊,等候東北主力入關圍殲敵人之後,再相機攻擊”。鑑於張家口位置重要,一旦包圍,傅作義必然派兵救援,在林彪建議下,毛澤東又決定華北第2兵團、東北先遣兵團均使用於北平至張家口一線。11月27日,毛澤東正式下達了平張線(北平至張家口的鐵路)作戰計劃。後來這一方向戰役形勢的發展幾乎完全按照毛澤東的預料進行。

第二項決策,出擊平津,隔而不圍。關於北平以東地區,毛澤東11月18日下達的東北野戰軍主力入關命令中,考慮的是包圍唐山、塘沽、天津三處。為了儘量避免驚動精明的傅作義,11月20日,毛澤東又提出首先隔斷北平和天津,塘沽和唐山等地聯絡的想法,這就是“隔而不圍”。以此設想為基礎,經與林彪反覆溝通,11月26日,毛澤東正式下達了東北野戰軍入關後的作戰計劃。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供給北平前線的糧食正由東北起運。

在作出截斷傅作義陸上和海上兩條重要逃路的決策以後,毛澤東還不放心,仍然在想方設法儘量減少傅作義撤退的可能,力求把傅作義所有可能的逃路全部堵死。

到了12月10日前後,淮海戰場上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已經被殲滅,黃維兵團大部被殲,杜聿明集團已被我軍包圍。如果解放軍在短期內消滅杜聿明等部,必將促使蔣介石下決心撤退平津地區的部隊。此時我東北野戰軍主力距離平津地區尚有數天路程,不能立即控制預定地區。在此情況下,12月11日,毛澤東正式提出平津戰役作戰方針,在此方針中,除了重申“圍而不打”和“隔而不圍”的原則之外,又作出了另外三項決策。

第一,為了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各軍南下,命令華東和中原野戰軍在殲滅黃維兵團後,留下杜聿明集團餘部,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的部署。

第二,為了不使傅作義集團經濟南向青島逃跑,命令華東軍區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濟南附近一段黃河,並在膠濟線(青島到濟南的鐵路)上預做準備。

第三,為防止傅作義集團沿平漢(北平到漢口的鐵路)、津浦(天津到南京附近浦口的鐵路)兩路向南逃跑,命令華北軍區集中一切可用的力量阻擊、遲滯敵軍,配合主力殲敵。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平津戰役示意圖。

隨著毛澤東12月11日平津戰役作戰方針的提出,整個華北地區被罩上了一張天羅地網,國民黨50餘萬部隊被牢牢地困在了以平津為中心的廣大地區,插翅難逃。此後的解放軍各路部隊,很好地貫徹了毛澤東的相關部署。曾經為國民黨軍屢建功勳的傅作義,此時除了坐等被殲之外已經別無選擇。

結語

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平,平津戰役以殲滅國民黨軍52萬餘人的偉大勝利而宣告結束。平津戰役的勝利標誌著決定中華民族歷史走向的三大戰役完美謝幕。在這場命運的大決戰中,共產黨人獲得了完勝。如果說遼瀋戰役使得共產黨人看到了勝利曙光的話,平津戰役後,天已大亮。

平津決戰,蔣介石傅作義判斷失誤,林彪兩次戰略性建議,毛澤東果斷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成為關鍵

◆東北野戰軍後尾部隊透過山海關時的情景。

國民黨軍在三大戰役連遭敗北之後,南京方面的骨幹軍事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曾經不可一世的國民黨軍不但輸掉了三大戰役,而且輸掉了再次進行戰略決戰的資格,甚至連組織有效的戰略防禦也已經不可能,其政權的最後崩潰已經成為必然。但蔣介石和李宗仁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他們不願相信和不敢相信這一點,因為這一切來得太快了。於是,他們開始傾盡全力部署所謂的“長江防線”,從而有了日後的渡江戰役。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援: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07-20

相關文章

東北野戰軍80萬大軍入關,為何傅作義毫無知覺?

東北野戰軍80萬大軍入關,為何傅作義毫無知覺?
對於1948年11月的華北"剿總"司令官傅作義來說,心頭大患是遠在東北地區的東北野戰軍. 那時候,我軍共有四大野戰軍,加上華北軍區.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正在集中精力打淮海戰役,無 ...

9月20日至26日星座運勢榜之波動陣營:雙魚座判斷失誤信錯人

9月20日至26日星座運勢榜之波動陣營:雙魚座判斷失誤信錯人
瀟公公星座周運解析 未來的一週(2021年9月20日至2021年9月26日),時間從處女月跨入天秤月,情感的釋放擴充套件到更多的維度,之前是兩性情感升溫,之後是有利可圖的人際關係復甦,職場的關係變得複 ...

47年蔣介石唯一一次到延安,坐在毛澤東的窯洞連發三問:為什麼?

47年蔣介石唯一一次到延安,坐在毛澤東的窯洞連發三問:為什麼?
前言: 1947年8月初,蔣介石此生中唯一一次去延安,他特意去毛澤東所居住的窯洞看了看,在窯洞裡,他一個人獨坐半天,頻頻搖頭. 他無法想象,毛澤東為何可以在這樣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和他鬥爭,在這樣破舊的桌 ...

日軍不足3萬進犯,張學良20萬東北軍倉皇入關,蔣介石拉都拉不住

日軍不足3萬進犯,張學良20萬東北軍倉皇入關,蔣介石拉都拉不住
熱河,這是一個在1955年才消失的名字,1955年以前,東北地區也稱為東四省,熱河省被拆分之後,才開始用東三省來稱呼東北地區,但在抗戰時期,東三省也屢次被人們提起,這是因為這三個省是抗日戰爭中最早淪陷 ...

1949年,林彪百萬大軍南下,毛澤東急電:暫不佔長沙!太高明瞭

1949年,林彪百萬大軍南下,毛澤東急電:暫不佔長沙!太高明瞭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就是軍事指揮的最高水平就是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僅用謀略就能達到目的,這也是許多軍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毛澤東就是一個十分善於 ...

申花三大王牌租借加盟重慶隊,如今兩人表現不佳,或被提前退貨

申花三大王牌租借加盟重慶隊,如今兩人表現不佳,或被提前退貨
重慶隊在本賽季中超未能延續上賽季黑馬勢頭,在聯賽中表現不佳.上賽季重慶隊是中超公認的黑馬,球隊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在中超第一階段比賽連戰聯賽,提前殺入了中超爭冠組.另外重慶隊在進入中超爭冠組之後,還有 ...

毛主席的兩員愛將不約而同“抗命不遵”,看偉人是如何處置的?

毛主席的兩員愛將不約而同“抗命不遵”,看偉人是如何處置的?
1948年4月18日,毛主席這一天的心情都特別糟糕. 在這一天裡,林彪.粟裕分別發來電報,不約而同地對毛主席的命令提出了異議. 在此之前,毛主席命令林彪舉兵南下,攻打錦州:毛主席同時命令粟裕發兵過江, ...

兩個團並行一夜,聽到對方聊天內容後,團長下令“全體上刺刀”

兩個團並行一夜,聽到對方聊天內容後,團長下令“全體上刺刀”
編輯搜圖 ▲東北野戰軍大舉入關 1948年11月底,在中央軍委統一部署下,剛剛結束遼瀋戰役的解放軍東北野戰軍放棄休整,開始大舉入關.截止12月17日,已經有7個縱隊在北平外圍展開,先期入關的兩個縱隊已 ...

杜聿明30萬大軍將覆滅,毛澤東急電粟裕:再圍倆星期!真偉人遠略

杜聿明30萬大軍將覆滅,毛澤東急電粟裕:再圍倆星期!真偉人遠略
戰略決戰與戰役決戰不一樣.戰役決戰,指揮官只需注意眼前的戰役態勢即可.但從戰略決戰來說,卻對軍事統帥的戰略眼光.駕馭複雜局勢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因為他的每一個選擇都將給全域性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果.就如古 ...

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
電視劇<大決戰>劇照 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其無可比擬的歷史性.戰略性和人民性,成為最能展現中國革命歷史規律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經典戰役,生動回答了"中國共 ...

為什麼志願軍統帥第一人選,不是彭林劉徐,而是粟?

為什麼志願軍統帥第一人選,不是彭林劉徐,而是粟?
出兵朝鮮,是偉人一生當中最難做出的決定!然而當這個決定作出後,誰來掛帥志願軍呢?偉人幾乎毫不猶豫就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立下"淮海戰役第一功".解放戰爭中殲滅國民黨軍主力最多的粟裕! ...

羅瑞卿圍籠織網,將敵軍“一字長蛇”斬為三段

羅瑞卿圍籠織網,將敵軍“一字長蛇”斬為三段
羅瑞卿自幼家境貧寒 外祖父見他聰穎好學 便資助他上中學 可當外祖父知道羅瑞卿上街演講一事後說: "要麼好好讀書,要麼停止對你的經濟供給." 羅瑞卿毫不猶豫地說: "瑞卿走 ...

1948年,東野12個主力軍入關,一個軍有多少人?四師制是一大特色

1948年,東野12個主力軍入關,一個軍有多少人?四師制是一大特色
1948年,東野12個主力軍入關,一個軍有多少人?四師制是一大特色 <大決戰>中,東北野戰軍揮師入關,與華北野戰軍一道完成平津戰役,那場面真叫一個壯觀! 大多數人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總是會 ...

129師兵強馬壯,為何它改編成二野後,總兵力卻遠不如三野四野?

129師兵強馬壯,為何它改編成二野後,總兵力卻遠不如三野四野?
抗戰後期,八路軍129師發展成晉冀魯豫軍區,全軍區主力部隊.地方武裝已經達到近30萬人,在八路軍各部隊中兵力最為雄厚. 同一時期,八路軍115師和山東縱隊發展的山東軍區總兵力約27萬人,華中地區的新四 ...

親歷遼瀋、平津兩大戰役 自述:張國慶

親歷遼瀋、平津兩大戰役 自述:張國慶
追溯紅色記憶,回眸烽火征程.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由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山西省軍區政治工作局.山西廣播電視傳媒集團共同主辦,<山西廣播電視報>社承辦,編輯整理了100名經受過 ...

解放戰爭最大的圍殲戰,林彪殲敵5個軍,討還四平戰役的兩筆血債

解放戰爭最大的圍殲戰,林彪殲敵5個軍,討還四平戰役的兩筆血債
領袖的意志.將帥的決心 "確立打你們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即在衛立煌全軍來援的時候敢於同他作戰." 這是毛主席於1948年9月6日發給東北野戰軍司令部的一封電報中的一段內容.林 ...

毛主席的文章寫得如何?蔣介石和他的兩大筆桿子都如何評價?

毛主席的文章寫得如何?蔣介石和他的兩大筆桿子都如何評價?
毛主席不僅是我國的開國領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是一位優秀的詩人與作家.他的許多不朽詩詞,大家已經在從小到大的語文課本中學過很多,本文便不再贅述.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毛主席的文章寫得如何. 說到毛 ...

皖南事變後,林彪蔣介石在重慶激烈交鋒,事後老蔣說他:幼稚可笑

皖南事變後,林彪蔣介石在重慶激烈交鋒,事後老蔣說他:幼稚可笑
1941年,重慶的濃霧裡藏著國民黨太多的陰謀詭計了.皖南事變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次破壞中國抗戰形勢的驚天陰謀.事變之後,我黨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重,希望能跟國民黨達成和談協議,不願意在此國家.民族危難之際 ...

揭秘開國元勳象棋趣聞:彭德懷愛悔棋,周恩來兩次戰勝蔣介石

揭秘開國元勳象棋趣聞:彭德懷愛悔棋,周恩來兩次戰勝蔣介石
01.象棋起源 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類運動,早在戰國時期,就有象棋文獻記載. <楚辭·招魂>記載: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