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王俊:救死扶傷是我的本分

【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

王俊:救死扶傷是我的本分


王俊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

用自己的技術,回報國家和人民!

——王俊

在王俊眼中,一臺手術就相當於一場戰鬥,拿起手術刀就意味著戰鬥打響了,每一步都得想好了,應該怎麼走。

“王大夫”是王俊最喜歡的稱謂。身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創中心主任,他堅持每週出門診兩次,每天完成2臺甚至4、5臺手術。已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他,儘管科研任務與日俱增,但一線臨床他始終放不下。“能看到病人高高興興地出院,就是他最大的享受。”他的學生這樣說。

胸腔鏡被公認為是半個世紀以來普胸外科領域最大的技術革命。在這項技術的應用上,我國始終保持世界第一方陣的水平,這得益於王俊持之以恆的付出。

作為改革開放後人才缺乏時期的新一代醫生,王俊逐漸發現了胸外科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首先就是患者“開胸”的痛苦:切口大,創傷大,併發症高。

20世紀90年代初,胸腔鏡手術在歐美剛剛出現,當時還很年輕的王俊,敏銳地捕捉到國際外科醫學發展的趨勢。1991年,美國完成了首例胸腔鏡手術;次年,王俊就成為中國大陸實施胸腔鏡手術的第一人。

與其他學科相比,醫學領域的新鮮事物總難以被世人接受:患者不信任,同行不認可,那時,願意選擇做胸腔鏡手術的人少之又少。

困難重重。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又一個患者康復後的口口相傳,一兩年後,社會對胸腔鏡手術的認可度越來越高,終於走出不被接受的困境。

正是對胸腔鏡手術的特殊貢獻,1997年,年僅34歲的王俊獲得美國胸心外科學會最高青年獎。這個獎項每年全世界僅授予1人,王俊成為胸外科領域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

彼時,一面是美國多家醫院的優厚待遇,一面是祖國改革開放對人才和技術的迫切需求,王俊毫不猶豫選擇了回國。飛機落地的那一刻,王俊說他找回了回家的感覺,也找到了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用自己的技術,回報國家和人民。

時光飛逝。如今,活躍在臨床一線的胸腔鏡專家,80%以上經由王俊團隊培訓,他引領著中國胸外科實現了從傳統開胸到現代微創的歷史變革。

“三十年俯首耕耘,引學界矚目。中國胸外科微創技術遙遙領先,你,卻像泥土一樣厚重平凡。”2019年,九三學社為王俊頒發“九三楷模”獎章,頒獎詞是對他最貼切的評價。

功成名就,但王俊對醫學的探索未曾止步。一些肺癌病人的肺門大血管旁,常被一些異常增生腫大的良性淋巴結包繞,手術難度遠高於肺門解剖清晰的患者。為此,王俊潛心探索10多年,最終找到解決方案,被國際胸外科界贊為“王氏技術”。

“救死扶傷是我的本分,我永遠不會停止追求!”回望來路,王俊無限感慨,只有把自己投入到黨領導的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實踐中,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才會源源不絕。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1-10-04

相關文章

唐朝俠客傳奇之莫干山老人

唐朝俠客傳奇之莫干山老人
唐朝神龍年間,湖州莫干山下,有戶葉姓人家. 男主人葉出塵,是名醫葉善積後人.因逢變故,葉出塵並沒有行醫,而是以採藥為生.兒子葉秉桓,聰明乖巧,跟著父親採藥,小小年紀,便識的百草. 葉秉桓十三歲那年仲夏 ...

“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用題詞精神淬鍊紅醫

“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用題詞精神淬鍊紅醫
作者:宮福清(中國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1931年,中國醫科大學的前身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作為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所醫學院校在江西建校,"紅醫搖籃"在民族危難中開啟以醫濟世的歷史征途 ...

摩博會中豪爵的本分,凱越的強勢,奔達的低調,都值得追捧

摩博會中豪爵的本分,凱越的強勢,奔達的低調,都值得追捧
摩博會中豪爵的本分,凱越的強勢,奔達的低調,都值得追捧 重慶摩博會基本已經接近尾聲,該亮相的車型也都出現了,相比單一車型的表現,我個人更關心品牌的整體車型佈局,也是基於這一點,騎士分享感覺一些國產品牌 ...

大道無為35:歸根,既是生命的本分,也是生命的反覆

大道無為35:歸根,既是生命的本分,也是生命的反覆
<道德經>雲: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芸芸:指的是萬物生機勃勃的樣子,包括事物的發育.生長.衰老.死亡的過程. 在這句話裡,老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詞:歸根.在這兩個字裡,包含了至少兩個方面的 ...

穿“洛麗塔”的中年女人

穿“洛麗塔”的中年女人
謝傳琴偏好簡潔大方.偏向日常的洛麗塔風格的裙裝,搭配自己店裡的鬆糕鞋 她覺得自己真正的人生從40歲開始.也是在那之後,她喜歡上穿洛麗塔風格的裙子.對於她而言,這是追求美的故事,更意味著一個女人的自立. ...

親人癌症晚期,治還是不治?一位醫生為患癌父親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親人癌症晚期,治還是不治?一位醫生為患癌父親選擇了最少的治療
"還要不要搶救?" 凌晨三點,睡夢中的陳培軍(化名)被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吵醒,接起電話後,傳出母親焦急的聲音,母親說,現在父親已經陷入了昏迷,醫生問要不要搶救,她拿不定主意,所以就 ...

至今未婚的5位大齡男主持人,各有各的苦衷,最大60歲,最小47歲

至今未婚的5位大齡男主持人,各有各的苦衷,最大60歲,最小47歲
在我國,無論是央視還是地方臺都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主持工作者,他們其中有幽默睿智的男主持人,同樣也有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主持人. 而這些人中有些早已結婚生子,過起了工作生活兩不誤的幸福日子,而有些則遲遲未 ...

想要養好胃,先養好胃黏膜,這7種食物是保護胃黏膜的“好幫手”

想要養好胃,先養好胃黏膜,這7種食物是保護胃黏膜的“好幫手”
「蓮藕健康」科普團隊出品 本期內容評審:王俊江醫生(胃腸外科-主任醫師) 你知道嗎,想要養胃,保護好胃粘膜很重要.可能很多患者會問"什麼是胃黏膜,胃黏膜損傷了怎麼辦呢?"本期文章, ...

郝劭文:3歲出道10歲片酬千萬,身家卻被父母敗光,只能打工還債

郝劭文:3歲出道10歲片酬千萬,身家卻被父母敗光,只能打工還債
你還記得他嗎?那個和釋小龍一唱一和的小胖子郝劭文,在90年代堪稱最紅童星,據說10歲時片酬就已經超過千萬,他的家庭也因此一度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多年之後,媒體卻傳出"昔日童星如今落魄,打工度 ...

成龍同父異母的大哥:10歲被父親拋棄,73歲才見到成龍第一面

成龍同父異母的大哥:10歲被父親拋棄,73歲才見到成龍第一面
弟弟是國際巨星,哥哥卻是普通退休工人,過著清貧的日子,這有可能嗎?完全有可能,香港著名影視演員成龍和他的大哥房仕德,目前就是這種情況. 房仕德1940年出生,安徽蕪湖人,是成龍父親房道龍的長子,他還有 ...

女兒國國王朱琳的紅塵痴纏,她真的入戲太深,為徐少華孤苦一生嗎

女兒國國王朱琳的紅塵痴纏,她真的入戲太深,為徐少華孤苦一生嗎
1952年12月20日,朱琳出生於北京一條老胡同裡,父親畢業於清華大學,在北京理工大學擔任教授,母親是衛生研究所的醫生,曾獲得過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這樣一個典型的書香門第成長,朱琳從小就顯得氣質不凡, ...

村上春樹:如果你一個朋友都沒有,那麼恭喜,證明你已經成熟

村上春樹:如果你一個朋友都沒有,那麼恭喜,證明你已經成熟
日本的暢銷書作家,被譽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小李子",村上春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一個朋友都沒有,那麼恭喜,證明你已經成熟" 很多人乍一聽這句話,會覺得 ...

1980年,聶榮臻接見一47歲日本婦女,為何婦女下跪喊“父親”?

1980年,聶榮臻接見一47歲日本婦女,為何婦女下跪喊“父親”?
1980年7月的一天,人民大會堂新疆廳有一位47歲的日本女子,她正在等待著一個重要的時刻. 不一會兒,一位81歲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新疆廳,他的身後還跟著很多記者. 這位老人不是別人,正是開國元帥 ...

她17歲奔赴朝鮮戰場,用嘴幫負傷戰士吸尿卻遭質疑,領導為其正名

她17歲奔赴朝鮮戰場,用嘴幫負傷戰士吸尿卻遭質疑,領導為其正名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看過電影<上甘嶺>的人們對這首歌都不會陌生.歌聲一響起,大家就會想起笑面如花的女衛生員王蘭.電影中,她細心照料傷員,在行動和精神上感 ...

胡璉:娶一對姐妹花為妻,生有8個孩子,一生“碰”到太多好運氣

胡璉:娶一對姐妹花為妻,生有8個孩子,一生“碰”到太多好運氣
運氣這東西,雖然人們一般都會承認它,但它確實是存在的.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這裡說的靈感 ...

《隋唐英雄傳》18年,男主無戲拍、男配帶頭打架,女主成老賴

《隋唐英雄傳》18年,男主無戲拍、男配帶頭打架,女主成老賴
文 | 郵差 編輯 | 東野吃包 時逢亂世.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群雄並起,有人著眼萬世,有人放在當下. 親朋好友死於亂世,硝煙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

情商越高的人,越懂得“領情”

情商越高的人,越懂得“領情”
心理學家武志紅這樣說過: "一個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社會關係基礎之上的." 誠然,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當別人向你傳遞愛意或者釋放善意時,伸手接住才是對這份情最大的不辜負. 學會 ...

別不信,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婆婆,20年以後的晚年生活,天差地別

別不信,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婆婆,20年以後的晚年生活,天差地別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好,老年人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人的思想也都在變化.有些老人覺得到了晚年,忙碌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就應該好好享受退休生活,有空就跳跳廣場舞,在家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出去旅旅遊,就 ...

6000塊錢被父親“賣”掉,遭前夫拋棄:95後卡車女司機,逆襲了

6000塊錢被父親“賣”掉,遭前夫拋棄:95後卡車女司機,逆襲了
看過一個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 女主叫張琳,九六年生人. 在15歲那年,家裡走進一個媒婆,說給張琳找到了一個婆家. 彩禮是6000元. 張琳父親沒有拒絕. "女孩子嘛,該放就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