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姜太公究竟是哪裡人?

姜太公究竟是哪裡人?

姜太公是西周王朝的開國元勳。又是東方齊國的第一代君主。他在西周初年的軍事和政治舞臺上是一個積極活動和卓有影響的人物。可是關於他的籍貫和早年活動的情況。歷來說法分歧。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有一種流行的意見認為:“姜太公是渭水上游的羌族部落長”。“是羌的領袖”。羌人長期支助周人的政權;隨著周人克商,姜太公被封於齊。“遂以西方之文化移植於東方”。

按照這種意見,姜太公在參與周族伐商以前,一直居住於西部今陝西、甘肅境內,“舊說姜太公‘東海人也,是一個大錯誤’”;所有關於姜太公早年在東方今山東、河南境內活動的記載,統統都是“偽史”。出於戰國時候“造故事的人”所“附會”。我們認為,這種意見並沒有對姜太公的一生經歷進行全面的考察,也不瞭解西周以前東西方各族的聯絡交融情況,因而必須對此作一番細緻的辨析。

姜姓部族確實是羌人的一支。姜、羌二字古音相同。羌字從羊從人,表示族名;姜字從羊從女,表示族姓。他們都生活在我國西部地區。《說文》雲:“羌,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從羊”;《風俗通》謂:“羌本西戎卑賤者也,主牧羊。”而姜姓部族原來也居住在今陝西省扶風縣一帶。《水經注·渭水》說:“岐水又東徑姜氏城南,為姜水。”《路史·國名記甲》雲:“扶風姜陽有姜氏城,南有姜水。”這裡所記的姜水和姜氏城,可能就是姜姓部族最早活動的地區。由於姜、羌同源,故《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姜姓之別也”;章炳麟也指出:“姜姓出於西羌。”他們起初都應是以牧羊為主或以羊為圖騰的部族。

然而姜姓部族很早就從羌人中分離出來,他們的居住地在羌人的東部,其經濟生活也已開始由遊牧為主轉變為以農業為主。據傳姜姓部族的始祖為神農氏,或稱炎帝。《說文》釋“姜”字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姓”;《帝王世紀》述:“炎帝神農氏,姜姓也。……長於姜水,因以氏焉。”關於神農氏開始從事農業的故事在古代流傳極廣。《易·繫辭下》記:“神農氏作,靳木為耙,揉木為來,來褥之利,以教天下”;《商君書·畫策》謂:“神農之世,男耕而食,婦織而衣”;《淮南子·修務訓》亦云:“神農乃始教民播五穀。”可知以炎帝神農氏為始祖的姜姓部族,實為羌人中最先進入農業經濟階段的一支。

炎帝族的姜姓部落和黃帝族的姬姓部落原來十分接近,兩族並有親屬關係。《國語·晉語四》記:“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姬水應該是離姜水不遠的一條河流。由於兩族相近,就經常互通婚姻。相傳姬姓周族的始祖後櫻的母親即姓姜,叫姜原。后稷小時候就“好耕農”,喜栽種作物,長大後便“教民稼牆,樹藝五穀”。顯然,后稷的一套栽種五穀、從事農業的本領,就是他母親從姜姓部落那裡帶來的。

應該說明,自姜姓部族從羌人中分離出來,羌人仍遊居於西部地區,“依隨水草,以產牧為業”,後來成為商朝不斷攻伐的羌和跟隨武王伐封的“西土之人”;而以炎帝為始祖的姜姓部族經過長時期的發展,除了一部分還留居於渭水上游一帶,一部分則沿著渭水、黃河兩岸繼續東移,“路線偏南”,到達今河南南部和山東西部;另有一部分從羌人中分離出來的姜姓部落,雜居於西方戎狄之中,仍殘留著遊牧民族的生活特點和風俗習慣,被稱為“姜氏之戎”。這是一種“介乎姜與羌之間的型別”。

炎帝族的東移是和黃帝族一起進行的。在向東發展的過程中,它們必然會與東方的土著部族發生衝突。《逸周書》中記述炎、黃二帝與東方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爭鬥的情況說:“昔天之初,……命蚩尤宇於少昊以臨四方,……蚩尤乃逐(炎)帝,爭於琢鹿之河(阿),……炎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這裡的“少昊”即魯地(今山東曲阜縣一帶),魯國古稱“少皞(昊)之虛”。大約居於東方的蚩尤部族先是與炎帝族爭逐,炎帝因恐懼而“說於黃帝”,然後炎、黃二帝聯合而與蚩尤大戰,終於擒殺蚩尤。

二帝與蚩尤爭鬥和交戰之地“涿鹿之阿”與“中冀”,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南。關於炎、黃二帝與蚩尤的這次戰爭,史書中多有記載。《莊子·盜蹠》雲:“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史記·五帝本紀》稱:“蚩尤作亂,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帝王世紀》曰:“黃帝……徵諸侯,使力牧神皇直討蚩尤氏,擒之於涿鹿之野,使應龍殺之於兇黎之丘。”從上述“徵師諸侯”、“流血百里”等傳聞來看,這次東西方部落聯盟之間的決鬥,一定規模很大,並且十分激烈。

炎、黃兩族在聯合打敗東方的蚩尤部落聯盟之後,內部又發生衝突而再一次引起戰爭。《史記·五帝本紀》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大戴禮記·五帝德》、《太平御覽》卷七十九引《帝王世紀》都有同樣的記述。足見這也是上古一次有名的戰爭,而且持續的時間相當長。阪泉的地望,據《水經注·氵纍水》引《魏土地記》。在“涿鹿城東一里”。《晉太康地理志》亦日:“涿鹿城東一里有阪泉,上有黃帝祠。”可知炎、黃兩族爭逐的戰場還在今河北省涿鹿縣附近。

經過涿鹿、阪泉二次戰爭,東西部族更加交往融合。炎帝族的姜姓部落可能就在這時進入今山東北部和東部。《左傳·昭公二十年》記晏子講述齊國的歷史說:“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當作逄)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杜注:“逢伯陵,殷諸侯,姜姓。”《國語·周語下》記周室伶州鳩曰:“我姬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則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後逄公之所憑神也。”韋注:“大姜,大王之妃,王季之母,姜女也”;“伯陵,大姜之祖有逄伯陵也,……殷之諸侯,封於齊地。”《漢書·地理志》也說:“齊地,……湯時有逄公伯陵。”顯然,姜姓部族的首領逄伯陵,到夏末商初時,已經成為東方齊地的君主,中原王朝的諸侯。

由於長期的遷徙移居,發展繁殖,至殷代末年,姜姓部族在東方所建立的國家已有齊、許、申、呂、紀、州、萊、向等。殷代卜辭中就經常提到“齊”地。如“口口卜,又於五山,在齊,…月卜”;“癸巳卜,……在齊師”;“癸丑王卜,……在齊師”等。郭沫若指出:“齊當即齊國之前身,蓋殷時舊國”;“殷代之齊,當指齊之首都營丘附近,今山東臨淄縣也。”《山海經·大荒北經》雲:“有北齊之國,姜姓,使虎豹熊羆。”可見姜姓齊國的建立一定為時甚早,當在殷代之前。《國語·周語下》記述共工的從孫四嶽因佐禹治水有功,皇天“柞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史記·齊世家》也說姜太公的“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

那麼,姜姓的呂和申國的建立,也早在虞夏之標。《國語·周語中》載周室富辰日:“昔摯、疇之國也由大任,杞、繒由大姒,齊、許、申、呂由大姜,……是皆能內利親親者也。”這裡的大任是王季之妃,周由大任而結好於任姓的摯、疇二國;大姒是文王之妃,周由大姒又結好於姒姓的杞、繒二國;大姜是太王之妃,周由大姜並結好於齊、許、申、呂四國。故韋昭注:“四國皆姜姓也,四嶽之後、大姜之家也。”由此足證在太王(古公亶父)時,這四國都已存在,並與周聯姻結盟。

1969年在山東煙臺市出土過二件銅鼎,其銘文分別為:“㠱侯易弟叟……作寶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己華父作寶鼎,子子孫孫永用。”二鼎形制紋飾相同。傳世的《己侯鍾》出土於紀國都城今壽光縣南的紀侯臺。這些都“證明㠱、紀、己實為一國”。其疆域延伸到今山東半島的東部。殷代卜辭中就有“㠱侯”的記載。《左傳·隱公元年》孔疏引《世族譜》:“紀,姜姓。”可知姜姓的紀國也是殷代早已存在的。《水經注·陰溝水》引《世本》曰:“許、州、向、申,姜姓也,炎帝后。”向國舊注以為在今安徽懷遠縣,未確。《春秋·隱公二年》載:“莒人入向”。楊伯峻注據《太平寰宇記》,認為向國在今山東莒縣南,是對的。萊人本是山東北部的土著,《尚書·禹貢》稱:“海岱惟青州,……萊夷作牧。”但是《左傳·襄公二年》雲:“齊侯使諸姜、宗婦來送葬,召萊子。”可知萊國之君也是姜姓。可能在長期的鬥爭融合過程中,萊人的統治權早為姜姓集團的人所掌握。

由上述可見,從西方羌人中分離出來的以炎帝神農氏為始祖的姜姓氏族部落,經過長期的遷徙發展,他們早已在東方今河南、山東一帶,建立起一系列的姜姓國家。姜太公就是出生於這些東方的姜姓國家中。

從具體國籍來說,姜太公為呂氏,其原籍應是呂國。但呂國也經過很多播遷。其地望有幾種推測。宋羅泌《路史·國名記》認為:“太公乃出東呂。”羅蘋注引《博物志》雲:“曲海城有東呂鄉東呂裡,太公望所出也。”據《太平寰宇記》:“漢曲海城在莒縣東百六十里。屬琅邪郡。”然則。姜太公的原籍呂國或者就是已經遷徙到今山東省莒縣以東的東呂。那裡東面靠海,南面有姜姓的向國,北面有姜姓的州國(今山東安丘縣)和紀國。很便於姜姓宗族的活動。

關於姜太公的國籍還有一種傳說。《荀子·君道》稱:“文王……舉太公於州人而用之。《韓詩外傳》卷四“州”改作“舟”。俞樾《諸子平議》進一步引申說:“太公身為漁父而釣於渭濱,故言舟人也。”看來甚為牽強。其實,“州人”就是指太公的原籍在州。章詩同《荀子簡注》:“州,古國名。姜太公原為州國人”,是很對的。州國也是姜姓,在東呂之北。姜太公的祖上可能長時間遷到州國居住而被稱為“州人”。顯然,史書記載中說太公是“州人”、“出於東呂”,或者說太公是“東海上人”、“東夷之士”,都表明他的籍貫在今山東東部。

姜太公屬呂氏,名尚號望,應該是呂國國君的宗室子孫。但是由於年代久遠,或宗室內部的傾軋鬥爭,姜太公在呂國已經沒有什麼權勢。《史記·齊世家》說:“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經過長期的“枝庶子孫”的分封和繁殖,呂尚的家庭已由宗室貴族下降為一般的平民百姓,這是很自然的。特別是到呂尚這一 代,生活更加貧困,只得出外做別人的贅婿。《韓詩外傳》卷八記述:“太公望少為人婿,老而見去”;《說苑·尊賢》亦云:“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兩書講的都是姜太公為人贅婿而又被趕出去的事。這事發生在齊國,故《戰國策·秦五》載姚賈曰:“太公望,齊之逐夫。”齊國在州國之西,可能呂尚少年時先到齊國當了一段時間贅婿,因不堪虐待,不能安分守己地為主人創造財富而遭到斥逐。

在齊國當贅婿被逐後,呂望就想到繁榮的中原地區、殷王朝的都城附近來謀生。他先是在棘津(今河南延津縣東北)“賣食”,或者“求售與人為庸”,有時在旅店中當一名“迎客之舍人”,即招待員。為維持生計,呂望進一步來到殷都朝歌販賣貨物。《鹽鐵論·訟賢》雲:“太公之窮困,負販於朝歌也,蓬頭相聚而笑之。”足見他的生活是很窘迫的。不 久,他又在朝歌屠宰牲口的市場當了屠夫。屈原曾感嘆道:“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又提出這樣的詰問:“師望在肆昌何識,鼓刀揚聲後何喜?”這裡的“周文”、“昌”、“後”,都是指周文王。據《史記·殷本紀》,文王(西伯昌)曾經和九侯、鄂侯一起為殷朝的“三公”,早年也在朝歌。文王任三公期間,必然要到朝歌的市肆中去察訪。呂望當屠夫時“鼓刀揚聲”,言語舉止異常,一定會引起文王的注意。

據說呂望還到過黃河在這一帶的另一個渡口孟津(今河南孟縣南)。《史記·齊世家·索隱》 引譙周曰:“呂望嘗……賣飲於孟津。”由於姜太公早年長期活動於棘津、 朝歌、孟津附近,因而有的記載就把太公說成是河內(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人。《呂氏春秋·首時》 高誘注:“太公望,河內人也”;宋羅泌更具體指明:“太公望,河內汲人也”;並說:“汲,太公居”,“汲縣……有太公泉及廟”。姜太公的籍貫既是“東海上人”,當然不會又是“河內汲人”,但早年他在今河南汲縣境內居住過較長時間,是可以肯定的。

姜太公究竟是哪裡人?

在朝歌活動期間,姜太公開始涉足政界。他與投奔文王的賢士散宜生等早有交往。《尚書大傳》說:“散宜生、閡夭、南宮括三子者學乎太公,太公見三子,知為賢人,遂酌酒切脯,除為師學之禮,約為朋友。”後來,文王被殷封囚於羨裡(今河南湯陰縣北),散宜生等三人就來與太公商量對策。姜太公為結交西方周國的君主,便與三人一起到羨裡探監,並獻計讓三人去求取美女、奇物,向殷封獻以赦免文王。這些傳說在《尚書大傳》、《帝王世紀》、《史記·齊世家》中多有記載,也不會是憑空的捏造。據《今本竹書紀年》,文王在帝辛二十三年被囚,到二十九年釋放,前後共關了七年。漢賈誼也說:“文王桎梏囚於羨裡,七年而後得免。”在這些年中,姜太公當協助散宜生等,為文王的解脫而盡力奔走。

對於殷紂的統治,太公曾有過幻想。他還到過許多諸侯國家,以求施展自己的才能。《史記》說呂尚“嘗事封,封無,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這些當都是事實。《戰國策·秦五》雲太公望曾經是“子良之逐臣”,可能就是指他在遊說諸侯時因不合君意而被逐。子良應即良國的君主。殷墟卜辭中已有關於“良”地的記載:“口口卜,行貞王其步 自良”;“ 丁巳卜,行貞王其田……在良。”《左傳·昭公十六年》記“晉侯會吳子於良”,其地在今江蘇那縣北,靠近呂尚在山東的老家。太公所遊說而遭斥逐的良國,或許就在這裡。

經過幾十年的長途奔波,姜太公的年歲已大,他只得到老家東海之濱隱居起來。不久,他聽說周文王在西方治政很有起色,便萌生了去西方投奔文王的念頭。《孟子·離婁上》說:“ 太公闢封,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文王是姜太公在朝歌的市肆上和羨裡的監獄中早已認識的,為解脫文王他還有過獻 計之功,這時他毅然決然再次長途跋涉,“自海濱來歸”,垂釣於“渭水之右”以見文王。文王也素知呂望,相會時“眉映之微,而形於色;音聲之妙,而動於心”,兩人一見如故。在東方經過重重挫折之後,呂尚終於西奔文王,認定文王才是世界上足以依靠的有作為的君主。

史載姜太公的籍貫和他早年在東海之濱、中原地區活動的傳說,之所以是可信的,還可從他投奔文王后,為西周王朝所建的功勳這一點得到證明。《孫子兵法·用間篇》說:“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伊摯即伊尹,摯是人名,尹是官名。據傳伊尹曾“五就湯,五就桀”。因為伊尹熟悉夏桀的政情,故助湯攻桀,勢如破竹,成 為商朝興起的大功臣。呂牙即呂尚,牙是其字子牙的簡稱。這裡把呂尚與伊尹並提,正說明他們都是由敵營來歸而成就功業,有著共同的特點。

在文王后期,姜太公已經在剪商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史稱文王“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文王末年,“敗耆國”(耆,一作黎,今山西長治市南)、“伐邘”(今河南沁陽縣西北)、“伐崇”(今河南篙縣附近),一直打進殷王畿內,離殷都朝歌只有二三百里。司馬遷指出:當時“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謀計居多”。顯然,這是和他長期在東方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分不開的。

武王九年,周軍舉行伐紂的總演習,姜太公(時稱師尚父)統領全軍,指揮若定。他“左杖黃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揖,後至者斬!’ 遂至盟 津。”蒼兕是一種河中的怪獸。《論衡·是應篇》說:“河中有此異物,時出浮揚,一身九頭,人畏惡之。”師尚父“欲令急渡”,號令“不急渡,蒼兕害汝”。他“緣河有此異物,因以威眾”。中原地區的黃河兩岸是姜太公早年經常來往的地方。他熟知這裡的神話傳說和渡河的訣竅規律,迅速而準確地完成了演習任務。

過了二年,武王正式起兵伐紂。在這次戰爭中,太公既是全軍的統帥,又是帶路的嚮導,並是作戰的主將。他還採取說服招降的辦法,使大批殷民前來投誠。《荀子·成相》說:“呂尚招麾殷民懷”,可知他這一手有著特殊的功效。固然,牧野之戰周軍之所以能如 此迅速的取得勝利,是由於殷朝內部的腐敗和周軍士氣的高昂,但姜太公早年長期生活在這裡,熟諳殷散的地形路線,深知殷民的思想、感情、風俗、語言,不能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周公東征後,姜太公以開國功臣的身份被封於齊。在齊國,姜太公曾當過贅婿多年,對這裡的山水地理、風俗習慣瞭如指掌。他知道人民在想些什麼,怎樣才能使國家富強。《史記·齊世家》稱:“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建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漢書·地理志》 也說:“太公以齊地負海舄鹵,少五穀而人 民寡,乃勸以女工之業,通魚鹽之利,而人物輻湊。”顯然,齊國能夠很快發達起來,和姜太公早就熟悉當地的民情、物產是分不開的。與太公同時受封的魯公伯禽就不一樣,據說伯禽至魯後並不象太公那樣“從其俗”、“平易近民”,他看不慣當地的風俗人情,於是“變其俗,革其禮”,使人民十分反感,因而“民不有近”。兩相對照,周公不能不感嘆:“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不言而喻,這主要是由於太公為東方本地本族人,而伯禽為西方 異地異族人的緣故。

齊國建立後,周王朝特派召康公來命令太公說:“五侯九伯,女(汝)實徵之,以夾輔周室”;並規定姜太公所征伐的界限:“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今山東省臨朐縣南一百里之穆陵關),北至於無棣(今山東省無棣縣北)。”這一地區大致就是今山東境內的姜姓諸國活動的領域。顯然,周王朝分封姜太公到他的老家,是有目的地採取“以夷制夷”、“以姜族治姜族”的政策。

十分明白,由於姜太公原籍為早已徙建於今山東東部的姜姓國家,他早年又長期活動於東方各地,熟知中原殷畿和東海之濱的地理、民情,使他在伐紂戰爭中立奇功,分封齊 國後創大業,成為殷周之際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如果姜太公是羌族部落長,他的籍貫 為渭水上游一帶,在周族克商以前一直侷促於西部一隅,那麼,要在中晚年建立如此的功 勳和業績,是難於令人置信的。

原文載於《史林》1987年底2期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10-05

相關文章

姜太公和陽穀還有這樣的淵源

姜太公和陽穀還有這樣的淵源
<太公佳釀敬蚩尤> 劉進文.王立泉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輔助武王滅商周,天下平定,武王論功行賞,分封諸侯.姜子牙功勞最大,封在富庶之地,國號為齊,定都臨淄.武王因捨不得太公離去,每日酒 ...

姜太公可能在這裡建立齊國

姜太公可能在這裡建立齊國
青銅觥 青銅鼎 高青是淄博最北的縣,從這裡出發,往北走是黃河,往南走是小清河.順著小清河一直往西行,在河的北岸坐落著高青文化的驕傲--高青陳莊遺址. 高青地勢偏低,為配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的建設, ...

姜子牙(姜太公)
姜子牙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先曾受封於"呂"地,故又名"呂尚".他是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一位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儒.道.法.兵.縱橫諸 ...

姜太公誅殺華士
姜太公要的是治理好國家,而華士不管他的個人想法是怎麼樣的,他的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會嚴重阻礙姜太公的目標. 華士這種人不為國家效力,不臣天子,不友諸侯,卻又能得到人們的讚揚.這種風氣一旦瀰漫開來,人們就學 ...

從唱歌被騙錢,到半個娛樂圈給他配戲,大鵬背後究竟有什麼人?

從唱歌被騙錢,到半個娛樂圈給他配戲,大鵬背後究竟有什麼人?
文/王山爾 編輯/阿西巴 2017年10月初,大家都沉浸在國慶長假中. 此時,已經躍身為導演的大鵬,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縫紉機樂隊>已經上映兩天了,可票房成績一直不理想. 這時,大鵬接到 ...

地位堪比大熊貓的瑞士國寶,究竟對瑞士人有多重要?

地位堪比大熊貓的瑞士國寶,究竟對瑞士人有多重要?
如果你逛過瑞士的旅遊紀念品商店,那一定會對其中各種以瑞士國旗的紅十字為視覺元素的紀念品印象深刻.包括了著名的瑞士軍刀.手錶.貼著紅十字的阿爾卑斯牛鈴鐺... 當然,還有下面這個對大多數人有點陌生的小東 ...

執政26年,黎筍究竟給越南人帶去了什麼?

執政26年,黎筍究竟給越南人帶去了什麼?
1986年7月10日,黎筍去世了. 此刻越南處於經濟崩潰邊緣,越南人飽嘗貧窮之苦,他們只在乎每天的柴米油鹽,發愁著下一頓的吃食,絲毫不關心黎筍是生還是死. 同月14日,長征上位,越南"以華為 ...

珍珠港事變,究竟是美國人的自導自演還是蘇聯人的推波助瀾?

珍珠港事變,究竟是美國人的自導自演還是蘇聯人的推波助瀾?
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也是把美國捲入對日作戰的最大原因.那是1941年,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已經有一個念頭,世界各國都在為對抗法西斯做出自己的貢獻,但擁有世界最強大經濟實力的美國卻依舊猶豫 ...

血戰長津湖:對戰美軍王牌師的究竟是什麼人?

血戰長津湖:對戰美軍王牌師的究竟是什麼人?
電影<長津湖>上映在即,該片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著名的長津湖戰役,志願軍九兵團圍攻美軍王牌陸戰一師. 九兵團前身是華東野戰軍九兵團,下屬20.26.27三個軍,共15萬人左右.該部原是準 ...

我不是姜太公,我離不開餌
魚是顧客, 餌是贈品, 鉤是資訊, 簍是聚客, 過程是賣褲子, 結果是獲利潤, 你就是釣魚的人.

我與姜太公:我真實而又神奇的夢境(一)
一共做了三段.太清楚的細節我記不清了.只記得大致內容. 第一章:我媽去賣豆腐,每天都在一個地方賣,這一天沒賣完,剩了有三分之一.然後我就告訴她,你不要老在一個地方賣,你可以在這賣一會剩的不多了,可以到 ...

“人若富貴,開口便知”:真正富貴的人,往往這樣說話!有你嗎?

“人若富貴,開口便知”:真正富貴的人,往往這樣說話!有你嗎?
一個故事就是一段人生,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這個故事說:一家人喜迎新生兒,滿月的時候,家人們將孩子抱出來給客人看. 有人說這個孩子有富貴相,也有人說這個孩子未來官運通達,於是他得到了家人的一番感謝. ...

芬蘭人釣鯡魚,“願者上鉤”

芬蘭人釣鯡魚,“願者上鉤”
[環球時報駐芬蘭特約記者 宋燕波]波羅的海鯡魚對芬蘭有著重要的經濟和文化意義.芬蘭每年捕撈鯡魚1億公斤左右.在芬蘭,人人都有機會當"姜太公",漁季來臨時,無須準備魚餌,只要帶上魚竿 ...

元始天尊金仙弟子中,為何多人加入佛教?當年九曲黃河陣發生了啥

元始天尊金仙弟子中,為何多人加入佛教?當年九曲黃河陣發生了啥
封神結束後,又發生了什麼?元始天尊安排金仙弟子,火速加入佛教 隨著鴻鈞老祖親自出面調停三個徒弟間闡截兩教的矛盾,女媧娘娘幫助楊戩收復軒轅墳三妖,一場轟轟烈烈,轟動三界的"封神榜", ...

90年代韓國人是怎麼欺負中國人的?好在文在寅幫忙,救了中國人

90年代韓國人是怎麼欺負中國人的?好在文在寅幫忙,救了中國人
韓國人折磨中國人有多狠 最後竟鬧出11條人命 這件事就真實發生在1996年太平洋上 從二十世紀60年代起 韓國在美國的扶持下迅速壯大起來 以至於到90年代時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 因此周邊國家的人紛紛前往 ...

武松是清河縣人,但此縣從沒屬於過山東,為何稱武松為山東好漢?

武松是清河縣人,但此縣從沒屬於過山東,為何稱武松為山東好漢?
武松我們都是非常熟悉的,打虎英雄嘛,很多人還從小把武松當作偶像,希望能成為像武松一樣的漢子,鋤奸扶弱,匡扶正義!可關於武松,最近卻掀起了一股不同尋常的討論之風,這種討論便是武松究竟是哪裡人? 事實上, ...

生薑採收分為收種姜、收嫩姜、收老薑,3次採收的時間與方法不同

生薑採收分為收種姜、收嫩姜、收老薑,3次採收的時間與方法不同
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生薑是咱們農民朋友種植非常普遍的一種農作物.最近有一位農民朋友向農技小揹簍詢問:生薑什麼時間收穫最合適.什麼時候收穫產量最高/品質最好? 對於這個問題,農技小揹簍還真沒辦法一句話簡 ...

煮薑湯加這5種“料”,輕鬆喝走小毛病

煮薑湯加這5種“料”,輕鬆喝走小毛病
家備生薑,小病不慌, 只把生薑當調料可就太虧了! 加上這5種"料", 感冒腹瀉.手腳冰涼輕鬆搞定, 趕緊看看! 薑湯+桂圓:祛溼禦寒 ▼ 秋意漸濃,早晚溫差特別大,我們在祛除體內溼 ...

公主與神秘的人
"公主!公主!" 是桃么的聲音?初月猛地睜開眼,桃么端著書和茶壺,好端端地站在自己面前.她趕忙伸手摸了一把胸口,沒有傷,自己還是囫圇一個人:又摸了一把額頭,涔涔的滿頭冷汗.還好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