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在平山縣南滾龍溝村,當地群眾至今都在傳頌著當年《晉察冀日報》報社人員在滾龍溝一帶創造的“八匹騾子辦報紙”“七進七出鏵子尖”的傳奇故事。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1942年,《晉察冀日報》編輯記者和工作人員在滾龍溝合影。資料圖片

滾龍溝村(1950年分為南滾龍溝村和北滾龍溝村),位於平山縣寨北鄉西北部深山區,原名滾狼溝、鎖龍溝,相傳,西漢末年“劉秀走國”,迫於王郎追殺,逃至此地半山腰中,因飢餓不慎滾落下山溝中,後建東漢稱帝,謂之“真龍天子”。該溝因此得名滾龍溝,後人在溝中建村,亦遂之而名。

1937年10月,滾龍溝村成立了中共黨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村裡成立了青抗先、自衛隊、基幹隊、婦救會、兒童團等組織,為八路軍站崗放哨,救護傷員,運送槍彈糧棉。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晉察冀日報》。資料圖片

1940年11月,日軍進行冬季大掃蕩,駐紮在阜平連家溝的《晉察冀報社》接到聶榮臻司令員的命令,社長鄧拓帶領報社200多名人員,分兩路衝出敵人包圍圈,分別於11月9日和12日到達群眾基礎好的平山縣滾龍溝村。滾龍溝村民熱烈歡迎報社人員,為報社人員騰房磨面,民兵晝夜出動偵察站崗,掩護報社。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為了適應戰爭環境,鄧拓帶領大家改造出輕便式印刷機。資料圖片

在反掃蕩期間,為適應遊擊辦報的需要,報社人員儘量減輕裝置的重量以便於轉移,比如排字工人把鉛字縮小,把笨重的字架改成可裝卸的輕便字架,把笨重的石印機改成用棗木製成的結實輕便的木製機。鄧拓還要求編輯和記者寫文章都限定在3000字以內,以減少字盤重量。同時,鄧拓還用特製木箱裝字盤,裝好就能搬走,架起就能撿字。因為報社的全部裝置拆裝方便,敵人來時,拆完裝入箱子搬到騾背上就走。等到了安全環境,立即卸下裝置,安裝完畢就可以開工。全部裝置用八匹騾子就可帶走,非常適合當時的遊擊環境,因此就有了“八匹騾子辦報紙,三千字內著文章”的說法。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2016年,青年學生走訪晉察冀日報社舊址。郭晶璇 楊雅荃 蘇凱 趙志鐸 攝

鏵子尖坐落在滾龍溝大南溝深處,海拔 700 米,因其形酷似農人耕作所用的犁鏵子,故得名鏵子尖,晉察冀日報社的印刷廠設在這裡一座用石頭砌成的牛棚裡。十幾名報社工作人員在這10多平方米的牛棚裡,坐在厚厚的牛糞上掌握輕便印刷機,手搖大輪,打墨、打膠,十幾個人輪班幹,晝夜不停。困了就背靠背打個盹,醒了繼續幹,一天要印出5000份報紙。

1941年9月,日偽軍7萬多人“掃蕩”晉察冀邊區,2000餘敵人合圍滾龍溝一帶。報社來不及轉移裝置,敵人來了就把機器埋掉,上山躲避,敵人走了就挖出機器繼續出報,就這樣往返7次,印報32期,發表20篇社論、專論,還發表記者、通訊員的通訊20餘篇。許多傳世之作和著名論文就是在這一時期編寫和出版的。如“狼牙山五壯士”的訊息《棋盤駝上五個神兵》,回民支隊馬本齋的母親被捕後慷慨就義的訊息,《全邊區人民緊急動員起來為粉碎敵寇“掃蕩”而鬥爭》《一切為了反“掃蕩”戰爭的徹底勝利》《敵寇肆行大屠殺,平山同胞五百被害》《陳家院、黃泥敵燒殺甚慘》《反“掃蕩”中,平靈民兵活躍》《陳莊敵犯會口一帶,經我痛擊退閆莊》.....《晉察冀日報》的持續出版激勵著邊區軍民英勇抗擊日寇,增強了對反“掃蕩”勝利的信心。

尋跡紅色平山⑦丨戰火中不倒的旗幟:《晉察冀日報》報社在平山滾龍溝的歲月


《晉察冀日報》在地圖上的位置。資料圖片

為了出版和發行好《晉察冀日報》,報社戰士許力、蘇生、張效舜、鄭志堅、李連福、沈鎮衍等15位烈士犧牲在滾龍溝村。滾龍溝村黨支部書記李貴林為掩護報社轉移,被日軍槍殺,游擊隊員李魁元被日軍砸掉門牙亂刀刺死,兒童團長閆富華被日軍用刺刀挑下懸崖。日軍燒燬房屋100多間,掠奪糧食3萬多斤,搶走牲口120多頭。根據閆富華的事蹟,西北戰地服務團成員、著名詩人方冰和作曲家李劫夫在兩界峰創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1942年元旦晉察冀日報副刊《老百姓》刊登的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晉察冀日報》和晉察冀根據地一起發展壯大,它不但見證和記錄了根據地的建立、鞏固、發展、壯大,而且鼓舞了根據地軍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成為中國新聞事業史上的一個創舉和榜樣,被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譽為“民族的號筒”。

本文來自【長城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7-19

相關文章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尋跡紅色平山⑪丨我黨我軍第一個畫報刊物《晉察冀畫報》在碾盤溝創刊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李君放 1942年7月7日,<晉察冀畫報>創刊號在平山縣的一個小山村--碾盤溝誕生.<晉察冀畫報>(即<解放軍畫 ...

尋跡紅色平山⑩丨抗敵劇社在李家岸村吹響戰鬥的號角

尋跡紅色平山⑩丨抗敵劇社在李家岸村吹響戰鬥的號角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劉延麗 通訊員 齊彥文 李家岸村位於平山縣蛟潭莊鎮東南部的卸甲河東岸,距縣城86公里.1938年10月9日至1939年3月,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和歷史上著名的抗敵劇社就駐 ...

戰火中勇敢的宣傳干將——牟海縣委宣傳部長孫傳祝

戰火中勇敢的宣傳干將——牟海縣委宣傳部長孫傳祝
他積極組織抗戰劇團,將無聲紅色電影引入境內,激發人民抗戰熱情:他參與組織東海第二次武裝起義,極力擴大東海抗日隊伍:他為民族大業義無反顧,為抗戰流盡最後一滴血,他是中共牟海縣委宣傳部長.牟海縣參議會參議 ...

劉鼕鼕:從對越自衛反擊戰火中走出的上將,曾任濟南軍區政委

劉鼕鼕:從對越自衛反擊戰火中走出的上將,曾任濟南軍區政委
1945年10月的一天,劉鼕鼕出生了.1963年10月,少年初長成,劉鼕鼕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最年輕的上將之一,劉鼕鼕的一生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征戰沙場那個勇猛無畏的將領是他,走基層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妙峰山下有處平西秘密交通線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妙峰山下有處平西秘密交通線
時值盛夏,滿目青翠的京西妙峰山迎來許多避暑市民.沿著山腳下的村路前行,踏過一座小小石橋,不知不覺就會被一個古樸的農家小院所吸引--門楣上懸掛的那塊"平西情報聯絡站"牌匾,顯得滄桑而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來自於戰火中的中國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來自於戰火中的中國
我國經過多次交涉,最終沒能攔住英國的坎特伯雷拍賣行的拍賣. 這是發生在2018年4月的事情,當時這家拍賣行推出一件拍品,正是我國圓明園所流失的青銅虎鎣,我國雖然搬出了國際公約,但拍賣行方依然覺得,這一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平南軍民:戰爭錘鍊智慧高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平南軍民:戰爭錘鍊智慧高
金秋時節,走在京郊大興的鄉村路上,一人多高的玉米莊稼密匝匝地一眼望不到邊,預示著豐收的好年景.今天的人們或許不知道,這裡在解放戰爭時期曾是對敵鬥爭殘酷.激烈的地方,是解放北平的前沿陣地.面對國民黨的瘋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焦莊戶築就保家衛國“地下長城”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焦莊戶築就保家衛國“地下長城”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位於北京順義焦莊戶村.抗日戰爭時期,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地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英勇鬥爭,用不屈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築就了堅固的"人民第一堡壘&quo ...

《紅色警戒2》中的那些中立建築,你都佔領過嗎?

《紅色警戒2》中的那些中立建築,你都佔領過嗎?
<紅色警戒2>是很多小夥伴上手的第一款RTS遊戲,其中的兩大陣營盟軍和蘇聯有兩套不同的科技,包括後來的資料片<尤里的復仇>中尤里也有自己的一套科技.每套科技都有自己獨有的建築物 ...

信物百年丨渡江戰役中,運煤的小火輪成為“渡江第一船”

信物百年丨渡江戰役中,運煤的小火輪成為“渡江第一船”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推出百集微紀錄片<信物百年>,以"紅色信物"為切入點,由以中央企業為代表的100家國有企業黨委(黨組) ...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清康熙豇豆紅釉印盒

“藝見 上博”尋跡文明|清康熙豇豆紅釉印盒
這是陶瓷圈一對"孿生姊妹"的故事. 康熙年間,景德鎮的工匠重新燒製出了一種明代晚期失傳的銅紅釉.那是一種極美的淺紅色,嬌豔似孩童臉頰.又如三月桃花,稱為"娃娃臉"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平北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戰鬥堡壘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平北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戰鬥堡壘
延慶城區東南50公里外的軍都山中,一條几十里長的深谷間排列著頗像北斗七星的後七村.全民族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曾三進平北,來到後七村.在其中的小村莊沙塘溝,6名普通農民成長為共產黨員,組成了平北第一個農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沙峪戰鬥:軍民聯手伏擊日寇創戰績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沙峪戰鬥:軍民聯手伏擊日寇創戰績
懷柔城以西約17公里的渤海鎮沙峪村,潔白的沙峪抗日紀念碑掩映在半山腰的青山翠柏之中,顯得莊嚴神聖.紀念碑前擺放著人們祭掃敬獻的花圈. 碑前的石階被設定為38級,碑座邊長為6.11米,因為那場戰鬥發生在 ...

洞天尋隱·茅山紀丨茅山華陽洞天北門第三十二小洞天良常山考

洞天尋隱·茅山紀丨茅山華陽洞天北門第三十二小洞天良常山考
[日]土屋昌明著,胡佳菁譯 編者按:2012年3月18日 -26日,以日本專修大學土屋昌明教授為首的洞天福地考察組走訪了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的太湖林屋洞天.穹窿山福地.句容及金壇境內的茅山華陽洞天等勝蹟. ...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傳承鐵血基因的抗日雄獅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傳承鐵血基因的抗日雄獅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位於鹽城市阜寧縣益林鎮西南村的新四軍第三師師部舊址,是一處具有仿古建築風格的小院,由新四軍第三師紀念館和幾間民房組成.從正門入內,東側坐落著兩層樓高的新四軍第三師紀念 ...

尋訪江蘇紅色地名丨沙家浜:“蘆蕩火種”一直“火”到今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進入暑假,常熟沙家浜風景區比平時更加熱鬧.新近開放的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迎來了更多"打卡"的學生,蘇州大學軌道交通學院的大一學生劉博翱就是其中一位.站在紀 ...

踏尋北京紅色印記 | 衛國膽略屢屢擊破侵略伎倆
京郊平谷熊兒寨位於燕山南麓古長城腳下.抗日戰爭期間,冀東軍分割槽13團的指戰員在這裡與日偽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這場堪稱當時冀東西部地區規模最大.殲敵最多的戰鬥,令長期盤踞在長城線上製造千里&quo ...

尋訪紅色地名丨蘆蒲烈士紀念園:忠魂埋骨地 浩氣永長存

尋訪紅色地名丨蘆蒲烈士紀念園:忠魂埋骨地 浩氣永長存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鹽城市阜寧縣蘆蒲烈士紀念園內,靜靜矗立著一座高達16.6米的紀念塔,塔頂站立著一名手舉鋼槍.面朝東方的新四軍戰士雕塑.78年前,為紀念在抗日鬥爭中犧牲的鹽阜區新四軍戰 ...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藝見·上博”尋跡文明|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祥雲瑞氣環繞,游龍蟠曲舞動,它騰於雲霧之中,龍鱗宛然,神韻飄逸.這是一件定窯覆燒,印花工藝的代表作,工藝精絕,同類印花龍紋盤存世量稀少,是定窯中最精美的瓷器之一,稱得上是陶瓷史上的名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