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18 孫景坤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19 孫濱生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0 杜發榮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1 李玉蘭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2 李 蘭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3 李 凱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4 李順清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5 李俊賢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6 李 恆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7 李 夏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8 楊 寧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29 楊 偉

德耀中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下)


430 楊建中

418 孫景坤

孫景坤,男,漢族,1924年10月生,中共黨員,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村民。

革命戰爭年代,他衝鋒陷陣、屢立戰功,經歷生與死的考驗,用熱血青春詮釋革命戰士的赤膽忠心;和平建設時期,他深藏功名、紮根鄉村,帶領村民改變家鄉貧困面貌。他把一生投入到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事業中,用敬業奉獻彰顯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許黨報國,戎馬生涯戰功赫赫。1948年1月,24歲的孫景坤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部隊南征北戰,先後參加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解放海南島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曾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勳章。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嶺戰役的一場戰鬥中,身為副排長的孫景坤和戰友們在增援161高地戰鬥中英勇作戰,展現出過人智慧和膽識。

艱苦奮鬥,帶領村民共同致富。1955年,孫景坤復員,他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回鄉務農。作為生產隊長的孫景坤,早出晚歸,奔波忙碌。他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糧菜生產,加強山城村建設,用幾年時間栽下13萬棵松樹和板栗樹;洪水侵蝕農田,他帶領村民建起簡易大壩,擋水造田。當時,沒有機械化裝置,他帶頭用筐挑、用肩扛,運送土石,不僅建起大壩,保住集體財產,還改造耕地100多畝,增加了集體收入。改革開放以後,他組織鄉親們成立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還把自己分到的40畝地無償分給從外省遷來的貧困戶。他把好耕地讓給鄉親們,把好房子讓給貧困戶,把招考機會讓給其他人。在他心裡,群眾的利益永遠放在第一位。即便是後來不再擔任村幹部,孫景坤仍然深受村民敬重。

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無私奉獻。孫景坤將功勳榮譽壓在箱底,從未向別人提及,就連兒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只知道父親是一位老兵、上過戰場。孫景坤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要求、要過待遇。2016年5月,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徵集歷史文物資料,孫景坤捐獻自己的立功證書、立功喜報和部分老照片。這時,他的英雄事蹟才廣為人知。

孫景坤被授予“七一勳章”,榮獲“時代楷模”、遼寧省道德模範等稱號,入選“遼寧好人”。

419 孫濱生

孫濱生,男,漢族,1962年2月生,中共黨員,航空工業昌飛公司飛機鈑金工。

在江西,有一位工匠,39年來,他甘於寂寞、愛崗奉獻,堅守飛機鈑金零件製造一線,歷經無數次敲打磨礪,成為鈑金車間關鍵件、重要件、特急件任務的“119”,加工零件一次合格率達100%。他,就是孫濱生。

飛機的鈑金零件大多是手工製造,核心部位的零件都是由人工一點一點敲出來的。這對工人的手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業精於勤,孫濱生說:“有時一個鈑金複雜件就得1萬多錘,要幹,就幹精品!”

在日常工作外,孫濱生時常翻閱業內書籍,琢磨如何突破現有的技術。他總能不斷改進創新工藝加工方法,自己製作一些簡易工裝來加工零件,解決許多工藝與設計很難協調的技術問題,提高航空產業鈑金鉗焊加工成型質量,得到客戶和外方專家的一致好評。

憑著過硬的技術,孫濱生在直8、直10、S92型直升機大部件科研生產,以及對外合作S76D、A109等型號研製中,解決了大量鈑金製造關鍵技術問題,為多個型號直升機立項做出了突出貢獻。在直10研製過程中,他透過革新制造技術、改進製造工藝,實現了產品的高質量交付。

在遇到突發技術難題的關鍵時刻,孫濱生頂得上、拿得下。有一次,該車間在承接國外訂單後,生產出來的蒙皮因搬運不慎,導致有些微瑕疵,孫濱生僅僅用3天時間就將蒙皮修復成功,並且挑不出任何瑕疵。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孫濱生前往某部隊修復飛機尾門,經過一番敲敲打打,他甚至在沒有敲掉一絲漆的情況下,就將已被視為“報廢”的尾門修復好;參加國產航母重點任務,他連續工作38小時,順利保障了航母的交付。

他主動擔起車間現場技術指導,做好技能傳承、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工作,組建“孫濱生勞模創新工作室”。牽頭完成較大技術攻關13項,其中2項獲得全國QC優秀課題,申請國家專利20項,多項課題獲得航空工業、省、市及公司科技進步獎。培養出3名高階技師、8名技師以及30多名高階工。

孫濱生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

420 杜發榮

杜發榮,男,漢族,1926年6月生,中共黨員,陝西省城固縣軍幹所離休幹部。

戰爭年代,他為人民解放事業出生入死,9次立功、多次受獎;和平年代,他為軍隊和地方建設事業忘我奉獻,被譽為深藏功名、一生奉獻的“漢中老英雄”。

戎馬生涯,出生入死立戰功。1947年9月,杜發榮參軍入伍,當時正值解放戰爭,參加河南駐馬店戰鬥、鐵門戰鬥、南平集戰鬥,以及兩次解放洛陽和豫西、豫東戰役,參加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解放華南等重大戰役。在1948年11月解放南陽戰鬥中,杜發榮一發炮彈打掉敵人一個班。新中國成立後,參加西南剿匪、西康剿匪。戰鬥中,他多次負傷,脊椎被炮彈擦傷導致錯位。多年來,他榮立一等功1次、大功3次、中功2次、小功3次,被授予解放獎章、勝利功勳榮譽章等。

紮根邊疆,奉獻書寫愛國情。“做任何工作都要盡心盡力,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這是杜發榮寫在筆記本上的話。20世紀60年代,經杜發榮主動請纓,部隊將他調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大隊巍山中隊工作。1974年退休後,他又向組織提請到雲南省洱源縣義務從事徵兵和民兵訓練工作,繼續為黨和人民服務。一次,為了解一位入伍新兵家庭情況,他從雲南趕到山東實地調查,只為給國家選出最優秀計程車兵。有人想請求他放寬入伍條件,都被他拒絕。他這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86年才回到家鄉城固。

初心不改,嚴以律己正家風。杜發榮立下“有困難自己解決,不佔公家便宜”的家規。他自己以身作則,去醫院看病堅決不用公車。他對子女要求十分嚴格,從小就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20世紀90年代末企業改制,他的二兒子和小女兒先後下崗,杜發榮從來沒有為子女的就業問題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他說,“我是老黨員,不能為私事給黨和政府添麻煩,子女的工作靠他們自己解決。”

杜發榮榮獲陝西省道德模範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21 李玉蘭

李玉蘭,女,漢族,1964年3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退休幹部。

李玉蘭秉持“幫助群眾拔掉窮根”的信念,年過半百,主動請纓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全身心投入打贏脫貧攻堅戰之中,被當地群眾親切稱為“書記大姐”。

身先士卒,立志紮根農村。為救治患病孩子,李玉蘭早年間曾欠下數十萬元債務,對貧困家庭有一種特殊感情,而且也曾經在村裡擔任村黨支部書記6年,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一直是她心裡的願望。2015年,李玉蘭到隆治鄉橋頭村任“第一書記”。這一干就是5年多。到村以後,她對全村424戶村民進行逐戶摸底調研,多次與村兩委班子成員溝通,學習政策統一思想,精準施策開展幫扶。李玉蘭與村兩委把爭專案、抓產業、促發展作為精準脫貧的重頭戲。2016年,全村種植軟梨300畝,每戶貧困戶種植2畝以上。

5年時間,她累計落實專案資金1800餘萬元,引導村民回村投資2800萬餘元。先後建成家庭小牧場4戶,引導貧困群眾發展產業;修建了一個800平方米的冷藏庫,解決了軟梨無法儲存的困難;建成軟梨酒廠,為產業化發展開闢新路;還建成鄉村旅遊接待中心。幾年下來,村裡的面貌大變樣,村級綜合辦公服務中心建成了,幼兒上學難、群眾出行難問題解決了,群眾開展文化活動有場地了,農民也實現了租賃土地有租金、合作社務工有薪金、年底有分紅金的“三金”夢想。

2019年,李玉蘭即將退休並離開橋頭村。村民們知道這個訊息後,連夜寫請願書,摁上200多個紅手印交到縣裡組織部門,請求留下玉蘭書記。面對老百姓的盛情挽留,55歲的她決定繼續留任為鄉親們服務。

李玉蘭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青海省優秀第一書記稱號,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422 李 蘭

李蘭,女,漢族,1976年12月生,中共黨員,廣東省茂名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

李蘭25年來始終堅守福利機構服務一線,精心照顧每一名孤殘兒童,從一名普通醫生成長為福利院的“當家人”,被孩子們親切稱為“院長媽媽”。

1996年,李蘭醫學專業畢業後,毅然選擇到茂名市社會福利院當一名醫生,從此與社會福利事業結下不解之緣。福利院的工作又苦又累又髒,面對的是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孤殘兒童,不僅要為他們餵奶、餵飯、洗澡,還要倒屎、倒尿、換尿布,李蘭從不嫌棄,毫無怨言,在艱苦的崗位上堅持下來。

李蘭全身心投入福利院各項工作中,對全院200餘名孤殘兒童和近100名老人的情況瞭如指掌,每一個服務物件的特點和需求她都牢記在心。25年來,李蘭帶領團隊累計送養孤殘兒童、棄嬰2000餘名,為近400名腦癱兒童和社群200餘名腦癱兒童進行康復治療,康復有效率達100%,免費為社群老人服務超過10萬人次。

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勇於擔當,這讓李蘭成長為福利事業領域一專多才的引領人物。她是茂名市民政系統第一個取得中級社工師資格人員,是廣東省優秀社工骨幹;她創造的“祖母+護理員”融合模式,成為業內推廣的先進經驗;她帶領康復團隊研究腦癱兒童康復治療方案,康復效果有效提升;她帶領團隊獨創的“針刀療法+石膏矯形”治療先天性馬蹄足,屬國內福利機構首創;她開創的“茂名養育模式”,被國內多家福利機構學習採用;她率先提出“全人照顧”安老服務理念和“醫、康、教、護”四位一體全人康復理念,摸索出具有茂名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李蘭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廣東省道德模範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23 李 凱

李凱,男,漢族,1990年8月生,中共黨員,西南石油大學黨委宣傳部網路文化與管理科副科長。

作為一名90後第一書記,李凱響應號召,奮戰在大涼山脫貧攻堅一線。他帶領貧困群眾努力實現產業強、村民富、新村美的夢想,為脫貧攻堅揮灑著青春汗水。

全情投入,再苦也不怕。2018年6月,李凱第一次踏上大涼山這片土地,來到昭覺縣日哈鄉力史以等村參加扶貧工作。儘管當地的貧困狀況讓李凱失眠了一週,但是當地群眾的真誠、淳樸和熱情讓他倍感溫暖,也讓他下定決心,要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2018年9月的一天深夜,李凱和同事在鄉政府忙完工作後搭乘車輛回村。在路上突遭大雨,車子途經一個路口時不慎墜崖。萬幸的是,車輛被卡在半山坡的滾石中,他和兩位同事趕緊開啟車窗逃生。第二天,李凱在縣醫院簡單檢查治療了一下,就回到崗位繼續工作。平日裡,李凱還配合各級幹部和幫扶隊員,走村入戶,訪民情、聽民意,紮實推進村落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健康、法治文化宣傳等工作。2019年5月,他擔任日哈鄉綜合幫扶隊辦公室主任,牽頭制定的隊伍管理制度成為全縣綜合幫扶工作亮點,所在工作隊榮獲“涼山州脫貧攻堅十佳鄉鎮工作隊”稱號。

全心奉獻,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因工作出色,2020年2月,李凱任深度貧困村三河村第一書記。到任後,他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一低七有”目標,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參與規劃建設9個易地搬遷安置點,惠及816人;實現安全飲用水入戶;建成9.6公里的通村柏油路,20.3公里通組入戶道路;在全村規劃建設4處幼教點;全村群眾均實現簽約醫生服務,貧困戶醫療保障實現100%覆蓋。2020年全村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11245元。2020年底,三河村退出貧困村序列。現在的三河村,是四川省10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之一,是長征幹部學院實踐教學點,也是全國首批脫貧攻堅考察點。

李凱榮獲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424 李順清

李順清,男,漢族,1962年7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長壽區葛蘭鎮鹽井村村民。

上世紀80年代,他在老山前線迎著炮火滲透偵察353天,榮立一等功;退伍回鄉深藏功與名進工廠,在機修一線默默奉獻;工廠破產後艱苦創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李順清以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的奮鬥實踐詮釋敬業奉獻精神。

他是保家衛國的“偵察員”。1981年,19歲的李順清參軍入伍,很快從一名戰士成長為偵察班班長。1985年,李順清隨部隊奔赴老山前線,負責偵察收集戰鬥情報工作。要執行好偵察任務,他不僅要克服潮溼溽熱、毒蟲出沒的自然環境,還要躲避防不勝防的地雷、突如其來的炸彈。在炮火紛飛中,李順清機智頑強地堅守二十五號高地353天,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李順清因作戰英勇,表現突出,榮立一等功1次,榮獲“戰地模範黨員”稱號。

他是敬業奉獻的“特種兵”。1987年,李順清脫下軍裝告別軍營,被安排在原四川染料廠當機修工人。他很快熟悉了工作,就在愛情事業雙豐收的時候,病痛卻找上了他。他的手指關節紅腫疼痛,被確診為很難治癒的類風溼性關節炎。廠裡想給他換個工作崗位,他沒有同意,而是克服病痛,在機修工的崗位上堅持了16年。一隻手無法提起工具箱,他就在腰間拴一根皮帶,將扳手、鉗子、螺絲刀等工具掛在皮帶上,像一個全副武裝的“特種兵”。車間領導、同事、家人心疼不已,可李順清總是說:“比起在戰場上犧牲的戰友,這不算什麼。”

他是帶領群眾致富的“排頭兵”。2003年,原四川染料廠破產,不願給組織添麻煩的李順清,主動選擇病退,和妻子一起回老家種地。從種柑橘、挖魚塘開始,經過10多年的努力,他已經從“門外漢”變成“土專家”。如今,他發展起60畝水稻、60畝魚塘、70畝果林,其產業涵蓋特色種植、綠色養殖、“採摘遊”等。日子越過越好的李順清,沒有忘記鄰里鄉親。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周邊20餘戶農戶發展起特色養殖、種植業,在家門口過上幸福生活。

李順清榮獲全國勞動模範、重慶市模範退役軍人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25 李俊賢

李俊賢,男,漢族,1928年3月生,中共黨員,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原院長、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俊賢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聚氨酯工業奠基者之一,著名化工合成專家。60多年來,他矢志不渝獻身國家科研事業,以國家利益為先,苦幹實幹,勇於創新。他研製的產品助力“兩彈一星”發射,至今仍廣泛應用在長征系列火箭等大國重器和汽車、建材、家居等國計民生行業。他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忠於信念、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李俊賢對黨忠誠、以身報國。“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從國家需求出發,這是第一位的。”這是李俊賢始終如一的人生追求。1966年,他奉命來到青海省一個山溝裡籌建黎明化工廠,開始航天推進劑的研製工作。他帶領團隊奮發圖強,埋頭苦幹,克服極其艱苦的生活環境和簡陋的科研條件,成功研製出衛星發射化學推進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助力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直到今天,該推進劑在國內仍是重要推進劑品種。

李俊賢熱愛科研、勇於創新。他心懷“國之大者”,始終將科研目標鎖定在滿足國防科研事業創新發展的需要。20世紀70年代初,李俊賢研發出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魚雷796燃料,推動我國先進魚雷研製時間明顯提前。20世紀80年代,他開創國內聚氨酯研製,填補多項研究空白,打破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李俊賢敬業奉獻、淡泊名利。他數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直到2018年90歲高齡時才正式脫離工作崗位,一直堅持工作了68年。他的同事說,李俊賢的加班時間甚至超過一般人20年的法定工作時間。李俊賢生活簡樸,所在單位要給他配專車,被他拒絕。在90歲高齡之際,他毅然捐贈畢生積蓄300萬元用於設立基金,以支援科研創新和幫扶困難同事。

李俊賢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河南省道德模範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登“中國好人榜”。

426 李 恆

李恆,女,漢族,1929年3月生,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原研究員。

李恆長年奔走於邊陲大山,耕耘於植物王國,致力於科技扶貧,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敬業執著、勇毅堅強,鮐背之年仍然堅守在科研一線,展現了老一輩科學家與時俱進、無私奉獻的時代風采。

痴迷科考,成果豐碩。高黎貢山和獨龍江峽谷是我國面向南亞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被列為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30年間,李恆先後20餘次帶隊深入高山峽谷開展大型綜合科學考察,經歷過身患瘧疾、摔下馬背造成3根肋骨骨折等險情,卻始終堅持不放棄不鬆勁。透過長期考察,她與同事建立起獨龍江完整植物名錄,出版一系列專著,為這一地區植物多樣性保護、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及中緬跨境地區“一帶一路”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資料和技術支撐。我國有26屬181種天南星科植物,李恆發現並命名41個種,榮獲國際天南星植物學會最高獎——H. W. Schott獎。

心繫藥農,科技扶貧。重樓是重要的藥用植物,由於其商業用量已遠遠超過野生資源的蘊藏量,野生資源處於瀕臨滅絕狀態。上世紀80年代,李恆帶領團隊對重樓屬植物開展綜合研究,致力解決野生重樓資源枯竭問題。她心繫貧困山區的老百姓,堅持科技助力脫貧,年過八旬仍多次前往雲南怒江等偏遠山區舉辦知識講座,指導農民解決種植重樓技術問題;她獨創的重樓人工授粉技術,可以顯著提高種子產量。由於李恆多年來在雲南、湖北、湖南等地山區推動重樓種植產業發展,山區群眾親切地稱她為“重樓奶奶”。

“擇一事而終一生”,是李恆的座右銘。已經92歲高齡的李恆,仍然堅持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鑑定植物標本,解決重樓種植技術問題,發現更多未知植物種類,為獨龍江和高黎貢山發展出謀劃策。

李恆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雲南省道德模範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427 李 夏

李夏,男,漢族,1986年7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縣監委派出荊州鄉監察專員。

李夏一次次放棄回城的機會,向著最偏遠的深山“逆行”。作為一名基層紀檢幹部,他“硬得像顆山核桃”,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微腐敗”,當好黨規黨紀“守護人”、群眾利益“維護者”;在抗擊超強颱風“利奇馬”時衝鋒在前,不幸殉職,用生命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他在山區基層磨鍊自己。“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這是李夏工作日記扉頁上的一句話,也是他的座右銘。2011年,李夏進入績溪縣長安鎮工作,母親原以為兒子離家近了可以共享天倫,卻沒想到“他一頭扎進了山裡”。8年來,多個縣直部門想選調李夏,均被他謝絕。在基層紀檢監察崗位上,從大力整頓黨員大會會風會紀,到調查處置4年前換屆選舉“拉票”行為;從盯著村幹部退還多領取的1萬多元報酬,到讓不符合享受危房改造補貼條件的村民退繳補貼款;從狠抓工作紀律,到督辦解決群眾吃水難題……只要發現問題線索,哪怕是多年前的“小事”,他也一定要追查到底。在李夏眼裡,“紀檢工作沒有小事”。8年來,他參與處理問題線索77件,其中立案審查32件,處分31人。

他在危險時刻挺身而出。2019年8月10日,距離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中心僅300公里的荊州鄉大雨如注。那天是週六,李夏本已答應妻子回家。然而,颱風險情終究讓他放心不下鄉親們,他選擇了留下來。當山洪湧進敬老院,李夏蹚著水將18名老人安全轉移;得知有塌方導致道路受阻,他趕去徒手搬運碎石,為救援車輛開路;接到附近一處山體隨時有塌方危險的訊息後,他耐心勸導,護送17位村民離開。就在他向下一處險情奔去時,卻突遇泥石流,被瞬間捲走,倒在了抗災搶險的路上,年僅33歲。

李夏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安徽省道德模範等稱號,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榮登“中國好人榜”。

428 楊 寧

楊寧,女,苗族,1985年10月生,中共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楊寧2010年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到自己的家鄉當起大學生村官。多年來,她心繫家鄉、默默堅守,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帶領苗胞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華麗嬗變。

她是脫貧攻堅的帶頭人。江門村地處深山、資訊閉塞,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只有1000餘元,是國家級貧困縣的一個偏遠村莊。2010年,楊寧大學畢業後,放棄進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當起大學生村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透過原始資料收集、分析和判斷,楊寧把全村脫貧目標定在發展高山生態種植業和竹子加工業,並將“土特產”透過網路等方式銷往各地。隨後幾年,楊寧積極動員貧困村民種植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產業,帶領農村創業青年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創辦“苗阿嫂”品牌。2016年,楊寧聯合6名大學生村官成立“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至2020年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900餘萬元。楊寧助推江門村銷售特色農產品150餘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餘元,打破江門村集體經濟零收入現狀。兩屆6年的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後,她依然選擇繼續留在基層一線。經過10年努力,江門村94戶326人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零。

她是留守兒童的“大家長”。安陲鄉大多數留守兒童往返走路到鄉里讀書,每天都需要大人早上送中午接、下午送晚上接。為解決村民接送孩子上學問題,楊寧將自己家建成“留守兒童之家”,每月抽出空閒時間將留守兒童集中在一起,給他們輔導學習、作心理疏導等,為留守兒童撐起一個溫暖的“家”,用真心、真誠和實際行動解決村民遇到的困難,讓愛心種子遍灑苗山大地、生根發芽。

楊寧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最美城鄉社群工作者”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429 楊 偉

楊偉,男,回族,1979年1月生,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楊偉始終牢記救死扶傷的職業初心,時刻準備用精湛的醫術守護患者生命健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身先士卒、逆行一線、救死扶傷,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仁心仁術”的深刻內涵,被譽為“最美逆行者”。

2020年2月,楊偉瞞著家人逆行湖北武漢,擔任寧夏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醫療組組長。肩負著患者醫療安全和醫療隊隊員防護安全的雙重責任,楊偉時時處處想在前、幹在先。確定醫療隊接管武漢漢陽體校方艙醫院後,他迅速與相關部門聯絡,組織醫生進行業務培訓。醫療隊入艙前可派一名隊員進艙實地演練,楊偉主動請纓進艙,精心觀察記錄艙內診療流程和細節,提前體驗鼻樑壓迫、缺氧、疲勞、憋尿等一系列防護服“後遺症”,總結分享防護應對經驗,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隨後,他結合醫療實踐制定完善工作手冊,涵蓋出入艙要求、預檢分診、交接班、病歷書寫、病人分級管理和搶救等各個步驟環節,使醫療組工作規範有序,有章可循。

楊偉作為方艙醫院專家組成員,全程參與艙內200多位患者的病情討論、救治、查房和擬出院患者篩查,與其他專家一起改進了艙內患者診治流程。他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開展診療,帶領患者做中醫保健操,取得了很好治療效果。同時,楊偉組織醫護人員與患者談心交流,積極開展心理疏導,用真心、細心、耐心建立起與患者之間的連心橋,增強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心。3月8日,隨著最後一名患者出艙,武漢漢陽體校方艙醫院正式休艙,寧夏醫療隊出色完成任務。

增援武漢之前,楊偉作為學科帶頭人主動參加醫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帶領大家學習最新防控知識,組織業務骨幹到發熱門診、預檢分診、急診等一線崗位“報到”,並組織愛心義務車隊,接送本院職工上下夜班。他密切關注全國疫情發展變化,醫院接受增援湖北戰“疫”任務,他以“曾在呼吸消化內科工作多年,應對呼吸類疾病經驗比較豐富”為由,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

楊偉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寧夏回族自治區道德模範等稱號。

430 楊建中

楊建中,男,漢族,1976年1月生,中共黨員,新疆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救·創傷中心急診內科主任。

楊建中秉承尊重生命、患者至上的理念,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衝鋒在前、大愛無限,用精湛醫術與“死神”賽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醫者仁心和使命擔當。

2001年9月,楊建中開啟急救生涯。他刻苦學習氣管插管、心肺復甦等基本技能,不斷最佳化知識結構,將機械通氣、床旁超聲等先進急救技術廣泛應用於臨床實踐,不斷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2020年初,楊建中主動請纓參加新疆首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擔任醫療隊重症醫療組組長。他帶領團隊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組混合編隊,共同開展醫療救治工作。面對與危重患者密切接觸的高風險,楊建中臨危不懼,主動承擔起為患者氣管插管、接呼吸機等高感染風險操作。每一次操作都是一次無畏的衝鋒,他總是以嫻熟的技術,力求達到最好效果。

一天早上8點,楊建中在查房時發現一名患者手和腳指頭髮紺,處於休克狀態,他立即給患者快速補液,1000毫升快速補入後,患者血壓60/40,心率減慢至40次/分,瞳孔瞬間散大了。他站在患者床前,密切觀察,隨時準備做心肺復甦診斷。1小時、2小時、3小時……透過系列治療,患者血壓和心率逐漸恢復到正常,但瞳孔還是快散到邊,沒有自主呼吸。經專家聯合會診,安排繼續密切觀察。一直到凌晨2點,患者終於有了自主呼吸,楊建中這才鬆了一口氣。之後,經過近30天的治療,這名患者康復出院。

有一天,在ICU重症監護室裡,一位老大爺讓護士幫忙找一位來自新疆的楊醫生,他激動地說:“雖然我還站不起來,但我想給他敬個禮,行個注目禮也行。”因為在治療過程中,楊建中不僅對他精心照料,還透過心理安撫,給了他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力量。2020年7月,楊建中再次出征,參與烏魯木齊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

楊建中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7-15

相關文章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事蹟簡介
來源:人民網 01 林崇德 林崇德,男,漢族,1941年2月生,中共黨員,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教書育人是他畢生的事業,"培養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是他的教育理念.他 ...

臺江區小學第一片區道德模範教師事蹟——“身邊的榜樣 師德的力量”系列 ⑤

臺江區小學第一片區道德模範教師事蹟——“身邊的榜樣 師德的力量”系列 ⑤
(來源: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政府網站)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內回覆.] 閱讀 隱藏邊欄 釋出日期:2021-09-20 06:59:53 所屬分類: 要聞

全國自強模範李王花為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新生作勵志報告

全國自強模範李王花為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新生作勵志報告
9月9日,全國自強模範李王花應邀到海南科技職業大學為2021級新生先後作兩場勵志報告,報告題為<你不努力,誰也給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海南科技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郭萬洲.副校長李國章等與新生們 ...

好人緣的NBA球星:巴蒂爾堪稱道德模範,亞當斯凶神惡煞是表象

好人緣的NBA球星:巴蒂爾堪稱道德模範,亞當斯凶神惡煞是表象
NBA球星們受到的關注非常人所能想像,並不侷限於場上的表現,甚至他們在私下的言行舉止,都有可能被網路平臺揪住不放或曝光放大,稍有不慎就會釀成不小的事端.為此球星們不僅在場上要循規蹈矩,而且到私下的生活 ...

百鍊成鋼衛天山——記軍隊系統全國誠實守信模範人選王剛
眼前這個軍人黝黑.精幹,舉手敬禮時,右手小拇指拐了一個明顯的弧度,無法併攏貼近無名指.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那是多年握槍據槍,手指發生變形的結果. 盛夏時節,射擊考核,槍響靶落. "50環!&q ...

14年前,28歲中國軍人為救跳江女子犧牲,妻女如今過得怎樣?

14年前,28歲中國軍人為救跳江女子犧牲,妻女如今過得怎樣?
2007年11月30日,原第2炮兵某旅機要參謀孟祥斌為挽救一名落水女青年的生命,毅然決然地從金華城南橋上縱身一躍. 從這以後一個28歲的鮮活生命,就變成了人們遙不可及的燦爛彩虹. 那一年,金華的所有市 ...

“七一勳章”獲得者簡介

“七一勳章”獲得者簡介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七一勳章"獲得者 馬毛姐 女,漢族,1935年9月生,1954年6月入黨,安徽無為人,安徽省原合肥市服裝鞋帽工業公司副經理.解放戰爭時期支前英模的傑出代表, ...

不負時代 不負韶華 | 長江大學校長馮徵在2021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不負時代 不負韶華 | 長江大學校長馮徵在2021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不負時代 不負韶華 --在長江大學2021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馮徵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校友們.家長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新生開學典禮暨軍訓彙報表演.首先,我代表學校四萬多 ...

電影《守望青春》:遼寧輔導員的感人故事

電影《守望青春》:遼寧輔導員的感人故事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玉 通訊員 井一龍)今年教師節期間,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教育廳等聯合攝製的電影<守望青春>公開上映.這是國內首部以高校輔導員為 ...

“人民英雄”麥賢得——鋼鐵戰士的“鋼鐵人生”
1966年第4期<解放軍畫報>封面刊登的麥賢得照片.(資料照片) [人物小傳]麥賢得,原91708部隊副部隊長.1965年"八六"海戰中,麥賢得作為611號護衛艇機電兵 ...

浙江將舉辦高規格祭祀軒轅黃帝大典 弘揚黃帝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浙江將舉辦高規格祭祀軒轅黃帝大典 弘揚黃帝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中國臺灣網10月9日訊 (記者 劉夢媛)2021年10月14日,即農曆重陽節.浙江省政府將在全國唯一一個以軒轅黃帝名號命名的縣--縉雲縣仙都黃帝祠宇舉行高規格的祭祀軒轅黃帝大典. 浙江省縉雲縣仙都景區 ...

學習進行時丨習近平深情講述這些英雄故事

學習進行時丨習近平深情講述這些英雄故事
來源:新華網 [學習進行時]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習近平總書記非常崇敬英雄,在不同場合多次深情講述英雄們的動人故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為您梳理. 夏明翰的豪邁誓言 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 ...

潘長江女兒,與靳東搭檔演劇後,又跑新電影中演大女主,能否翻紅

潘長江女兒,與靳東搭檔演劇後,又跑新電影中演大女主,能否翻紅
潘陽身為表演藝術家潘長江的女兒,將"子承父業"貫徹得相當到位,出道至今一直沒在資源方面發過愁,但是接觸的幾乎都是鄉土劇,受眾還是較少,所以一直都沒有大爆. 而潘陽自己也逐漸意識到了 ...

沒有職住加分,積分落戶北京,還有戲嗎?

沒有職住加分,積分落戶北京,還有戲嗎?
收到一條私信,問在北京郊區沒有房子,積分落戶北京,還有希望嗎?這個還真不一定沒戲. 北京積分落戶 之前之所以強調職住上的加分,是因為相比於其他指標的加分,如榮譽表彰或者創新創業,操作難度更低:但如果你 ...

閆桂珍:無悔的“珍”心
一位年輕"女漢子",響應國家號召跨越2600公里到西北戈壁教書,只為圓心中的"英雄夢":一位高中班主任,不僅帶領學生創造了高考"奇蹟",更讓 ...

6天票房賣了10萬,潘長江女兒新片沒人看,10餘位明星助陣都白搭

6天票房賣了10萬,潘長江女兒新片沒人看,10餘位明星助陣都白搭
可能這些年娛樂圈中的明星太多了,所以星二代也不再稀缺,沒有了以前的光環. 這不,眼前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潘長江女兒新片請來10餘位明星都沒人看,上映6天票房才賣了10萬,這樣拉胯的資料,恐怕想回本都 ...

北京積分落戶,你手中的哪些證書能加分?

北京積分落戶,你手中的哪些證書能加分?
北京積分落戶,所有的資格證書.等級證書和職稱,均不加分! 北京積分落戶有社保.居住.學歷.年齡.職住.納稅.創新.榮譽表彰等加分專案. 如果非要定義"證書"加分的話,那麼指標裡的規 ...

15年前,那個高考763分、背癱瘓父親上學的女孩,後來過得好嗎

15年前,那個高考763分、背癱瘓父親上學的女孩,後來過得好嗎
很多時候,人生中經歷的最艱難的事,卻能鍛造出最堅強的你. 黃來女,1985年出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的一個貧困家庭. 她從小過著清貧的生活,在童年最需要母親的陪伴時,母親卻離她而去. 這樣的生 ...

3000萬噸日照與1200萬噸普陽,民營鋼鐵大整合開始了

3000萬噸日照與1200萬噸普陽,民營鋼鐵大整合開始了
"現在沒有1000萬噸產量,以後能不能在鋼鐵行業立住腳跟都很難說",一位已經幹了20來年的河北鋼老闆憂心忡忡地說,其背後是鋼鐵行業越來越明晰的兩大重磅檔案,<鋼鐵行業碳達峰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