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古明地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

何物巖上作圖畫?恰如天書留世間。

青藏高原的地層,是一本讀不完的天書。那裡幅員遼闊,群山聳立,地殼運動強烈,海陸變遷頻繁,填海造陸只需短短數千萬年。8000萬年前,這塊今日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內陸高原仍是一片海洋,各種遠古生物在其中繁衍生息,留下了無數的生命遺蹟。這些遺蹟埋藏在海底,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化為化石,鐫刻在青藏海底的層巖巨淵中,又隨著地殼運動造就的群山峻嶺,變為喜馬拉雅山上的一塊小小化石。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壯美的青藏高原,群山之間蘊藏著無數的古生物資源。圖片來源:Britannic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層發育最全的地區之一。自古至今,日積月累的各時代近40000米總厚的高原地層分佈在高聳的山脈之中,古生物遺蹟的沉積記錄既完整又齊全,是研究全球生物演化歷史難得的地區之一。然而,受到高寒缺氧的限制,青藏的科考事業十分艱難。直至20世紀80年代,青藏高原的古生物工作程度還很低,大片區域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較系統、較詳細的地層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但惡劣的環境絲毫沒有動搖中國古生物人的鬥志。近些年來,一批又一批的科考人接力前往青藏,開展對青藏地質和古生物的考察。他們頭頂天山鵝毛雪,面對戈壁大風沙,前輩在西藏科考的文獻,便是他們的地圖;手裡的一把地質錘,則是他們的武器。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青藏化石天書的早期生命之頁——全吉山地區的埃迪卡拉生物群,終於被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學者翻開。

一路向山,燈影闌珊

1947年,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埃迪卡拉山區元古宙地層頂部,發現了一個含有大量軟體動物化石的地層。此動物群包括可能的腔腸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以及一些早已滅絕的神秘生物,被命名為埃迪卡拉生物群。它們體型獨特,無口無腸,身軀扁平,不會移動,體型多呈盤狀、管狀和葉片狀。這些動物是迄今已知最早的複雜多細胞生物,向我們展示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地球生物的原始模樣,對理解早期動物演化和古地理具有重大意義。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狄更遜水母,埃迪卡拉生物群最有代表性的動物。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那之後,在全球很多地區都發現了類似的生物和近似種類。而在中國,李四光、趙亞曾早在1924年就命名了相當於埃迪卡拉紀的地層,並於1963年正式定名為 “燈影組”,年代在 5.5~5.39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晚期。

“燈影組”得名於湖北宜昌縣境內長江的燈影峽。2000年起,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前寒武紀課題組在湖北三峽地區進行了長期的工作。在野外地質勘查時,學者們注意到有些農戶的屋頂蓋著從埃迪卡拉紀地層中挖取的薄石板;在徵求房主們的同意後,他們便上房研究,沒想到真的有了發現:大量的遺蹟化石躺在瓦片中,似乎正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湖北宜昌的燈影峽,風景秀麗。圖片來源:隨意窩

之後的2011年,周傳明、陳哲、王偉和關成國再一次來到這裡。當他們走到一家農家小院時,發現農民正在更換新瓦,從屋頂換下來的石板擺放在地上。科學家們立刻興奮起來,熟練地開始了調查。功夫不負有心人,石板中就儲存著埃迪卡拉生物的化石;在之後的幾年中,他們在該地區又陸陸續續發現了400多塊埃迪卡拉化石,包括十多個類群:典型的埃迪卡拉化石(Hiemalora、Pteridinium, Rangea和 Charniodiscus,以及一些從未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現的新物種,如中空的,由一個個圓環堆疊而成的管狀化石, “霧河管”,以及夷陵蟲和只有一塊化石的燈影恰尼蟲(Paracharnia dengyingensis)。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夷陵蟲。圖片來源:nature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燈影恰尼蟲的化石。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燈影組”一直分佈到黔中、滇東、陝南、川西。在那之後,中國科學家一路向西,漫步遺塵。從貴州、川西再向西走,便到了遼闊的青藏高原,對青藏埃迪卡拉紀的探索也宣告開始。

蟲名恰尼,定時靠你

2020年7月,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前往青藏高原進行考察。這次科考有著新面孔:龐科,歐陽晴、郎鹹國等人,也有陳哲和周傳明等老熟人。他們於柴達木板塊北緣的全吉山地區發現了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這是繼湖北三峽地區之後,在中國發現的第二個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產地,也是迄今在青藏高原發現的最古老的化石生物群。

這些在皺節山組新發現的埃迪卡拉化石以恰尼蟲(Charnia)為代表。恰尼蟲是埃迪卡拉紀晚期固著生長於海底的葉狀體生物,具有葉片狀外形,沒有口,也沒有消化和運動系統,推測是以水中游離的營養成分為食。儘管恰尼蟲的外觀像蕨類植物,但因為它出產於無光照抵達的深水環境下的沉積物中,因此它一定是動物,而不是營光合作用的植物。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恰尼蟲的3D復原圖。圖片來源:Free 3D

恰尼蟲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是第一個被承認的前寒武紀複雜宏體生物化石,也是埃迪卡拉生物群中最典型的化石之一,因此,它的發現意味著柴達木板塊曾經生活著埃迪卡拉生物,並可根據恰尼蟲的生存時間——距今約5.74-5.4億年前,來初步判定地層的年代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皺節山組發現的恰尼蟲化石。圖片來源:參考文獻[7]

跡名陝西,借石定地

另外,在皺節山組發現了數量更為豐富的陝西跡(Shaanxilithes)化石,超過600個。陝西跡是一種具有密集排列橫紋的條帶狀化石,“橫紋”的間距通常在0.34mm,總長度範圍在2~3cm,寬度範圍為1~5mm。陝西跡的所屬類群和形態尚不完全清楚,但中國科學家王欣依據7個化石產地的資料以及大量的化石證據,將它的三維形態復原為由一系列套杯結構形成的內管和具有塑性(具褶皺)的薄膜狀外管共同組成的“管中管”結構,較為可信地還原了它的生存狀態。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套管狀的陝西跡復原,應沒有復原軟體部分而只體現了硬質殼體。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6]

它的外管原始成分可能為柔軟的有機質,具有一定的塑性,起到包裹並固定內管的作用;內管成分可能是硬度稍大的幾丁質,起到支撐、保護中心空腔的作用。同時,王欣根據研究提出,陝西跡與現生深海管狀蠕蟲類在形態上具有極高的相似性,並傾向於將陝西跡分類於環節動物多毛綱,是生存於淺海環境中,管體始端插入泥質或者砂質基底中營固著底棲生活的“埃迪卡拉紀管蟲”。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研究員在皺節山發現的陝西跡化石。圖片來源:參考文獻[7]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現代的多毛綱管蟲。圖片來源:YouTube

陝西跡最早報道於陝南寧強地區的晚埃迪卡拉紀燈影組,代表接近正常海洋環境的地層;在後來,陝西跡被普遍發現在距今5.5~5.39億年的地層中,包括華南、華北、印度、西伯利亞和奈米比亞,成為晚埃迪卡拉紀地層劃分和對比的潛在標準化石。

天書已鑄,人敢來翻

恰尼蟲和陝西跡在皺節山組的共同出現,說明這個地區的時代很可能是距今5.5-5.39億年前,與湖北地區的埃迪卡拉紀燈影組處於同時期;同時,科學家們發現皺節山組的地層與指示寒冷冰凍氣候的紅鐵溝組冰磧岩緊密相連。冰磧岩是由冰川直接堆積而形成的岩石,它們的出現說明在當時的柴達木盆地有冰川和寒冷氣候活動。因此,研究員們推測埃迪卡拉紀的柴達木盆地可能位於溫帶或寒帶,而非一貫認為的熱帶地區。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冰磧岩是冰川直接堆積而形成的,或是冰川和冰川海洋作用形成的岩石。 圖片來源:AGU Blogosphere

除此以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微妙的聯絡。皺節山的地段產出陝西跡化石,而同時代的華北地層西緣和南緣也產出陝西跡化石;正巧的是,這兩處的地層都由冰磧岩和砂岩組成,表明柴達木板塊在當時可能位於華北板塊附近,估量了青藏高原的這個板塊在埃迪卡拉紀的地理位置。

由此,青藏地層天書的扉頁被中國的青年古生物學家翻開。雖然在以後,隨著新的探索,現在的這篇“扉頁“可能會成為第二頁、第三頁,但並無妨這次探索為青藏地層天書關於早期生命的化石記錄增添了濃重的一筆。這本天書,以及日後編撰的青藏地質書籍,可以增加一句——“距今5.5~5.39億年前,在多細胞生物開始輻射的埃迪卡拉紀,青藏高原柴達木板塊曾位於溫寒帶,是一片接近華北板塊的淺海。”

參考文獻:

[1]魏振聲,譚嶽巖. 西藏地層概況[J]. 青藏高原地質文集,1983(05):1-38.

[2]華洪,蔡耀平,閔筱,柴姝,代喬坤. 埃迪卡拉紀末期管狀動物的“大輻射”[J].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50(02):141-174.
[3]房瑞森,梁悅,華洪,張志飛. 埃迪卡拉紀晚期疑難化石Shaanxilithes在雲南會澤朱家箐剖面的首現及其意義[J]. 古生物學報,2021,60(01):25-41.

[4]劉許生. 全球唯一燈影恰尼蟲[J]. 國土資源導刊,2012,9(06):75-76.
[5]丁啟秀,陳憶元. 湖北峽東地區震旦紀軟軀體後生動物化石的發現及其意義[J].地球科學,1981(02):53-57+276.

[6]Wang X, Zhang X, Zhang Y, et al. New materials reveal Shaanxilithes as a Cloudina-like organism of the late Ediacaran[J]. Precambrian Research, 2021, 362: 106277.

[7]Pang K, Wu C, Sun Y, et al. New Ediacara-type fossils and late Ediacaran stratigraphy from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China): Pal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J]. Geology, 2021.

是誰,翻開青藏高原地層天書的扉頁?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7-12

相關文章

陸地上出現過的最大哺乳動物有多大?體重超過四頭大象,還曾穿越青藏高原
作者 劉森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展覽部主任 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劃過天際撞向地球,結束了恐龍對陸地的統治. 災難之後,廢土之上,劫後餘生的動物們開始了漫長的恢復.其中,哺乳動物憑藉自身 ...

青藏高原上的羊,能在垂直的懸崖上跳躍奔跑,為什麼不能回頭?

青藏高原上的羊,能在垂直的懸崖上跳躍奔跑,為什麼不能回頭?
文|整點科普 在我國的青藏高原以及西部的一些地區,生活著一群"峭壁精靈". 它們的日常,就是在懸崖峭壁上奔跑.旋轉跳躍 ,堪稱是"反地心引力的證明". 它們是世 ...

首套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綜合觀測資料集正式釋出
中新社西寧9月18日電 (孫睿)記者18日從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範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科院")獲悉,首套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綜合觀測資料集正式釋出. 據介紹, ...

全球變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發生了哪些變化
科學顧問: 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 任國玉 中國氣象科學院青藏高原與極地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任宏利 採寫: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簡菊芳 宛霞 李慧 內·自變 風險,潛藏在更暖更溼更" ...

新知 | “亞洲水塔”變化對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響知幾何?丨觀天測地

新知 | “亞洲水塔”變化對青藏高原河流水系的影響知幾何?丨觀天測地
編者按: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認知世界的能力和手段與日俱增.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聯合開設"觀天測地"專欄,為大家介紹天上地上探索的那些事兒 ...

GRL: 密集地震臺陣噪聲成像揭示青藏高原東北緣地殼流通道前緣

GRL: 密集地震臺陣噪聲成像揭示青藏高原東北緣地殼流通道前緣
趙盼盼等-GRL: 密集地震臺陣噪聲成像揭示青藏高原東北緣地殼流通道前緣 新生代以來,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隆升.擴充套件和垮塌的地球動力學機制一直存在認識和 ...

EG&RS:青藏高原構造內動力作用下淺地表巖體破裂規律與區域滑坡驅動機制

EG&RS:青藏高原構造內動力作用下淺地表巖體破裂規律與區域滑坡驅動機制
王學良等-EG&RS:青藏高原構造內動力作用下淺地表巖體破裂規律與區域滑坡驅動機制 巖體強度是工程地質學中淺層地表巖體穩定性和地質災害時空預測的核心內容之一.基於巖體結構控制理論,巖體強度受巖 ...

魚類適應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研究取得進展

魚類適應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研究取得進展
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寒冷.低氧和強紫外線的環境條件給土著生物的生存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對於魚類來說,青藏高 ...

專家視點①丁一匯:青藏高原暖溼化明顯 印度洋持續增溫作用不容忽視
高原的氣候變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近60年來,青藏高原溫度上升近2.3℃,西北地區上升1.8℃.西北地區溫度上升幅度較全球平均溫度上升幅度略高,但青藏高原升溫幅度是全球平均升溫的兩倍.西北地區降水距 ...

高原鼠兔氾濫是好事?不冬眠不遷徙,青藏高原生態平衡全靠它

高原鼠兔氾濫是好事?不冬眠不遷徙,青藏高原生態平衡全靠它
在我國青藏高原有一種特有物種,高原鼠兔,長相十分可愛,渾圓的身材.灰褐色的體色,加之沒有尾巴,看起來十分呆萌,甚至有則草原精靈之稱,由於體型很迷你,體長只有一百二十到一百九十毫米,一百七十八克重,人類 ...

20萬年前,12歲小孩在青藏高原“塗鴉”

20萬年前,12歲小孩在青藏高原“塗鴉”
圖片來源:網易網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在青藏高原西藏班戈縣那曲市的卻桑溫泉附近發現了遠古的手足印化石.這些化石印痕可以追溯到16.9萬至22.6萬年前,而且是有意創造的,這可能代表了已知的同類藝術中 ...

青藏高原考古新發現,22萬年前兒童史前塗鴉,顛覆了科學家的認知

青藏高原考古新發現,22萬年前兒童史前塗鴉,顛覆了科學家的認知
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發現的新的人類手印和腳印,讓全球的科學家都為之震驚.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印記出現的時間很久,可以追溯到22.6萬年前. 其次,這些印記不是偶然觸碰上去的,而是人類有意識完成的一 ...

青藏高原發現22.6萬年前的手印,堅硬石板上清晰可見,是誰留下的

青藏高原發現22.6萬年前的手印,堅硬石板上清晰可見,是誰留下的
綜述 人類一直在試圖尋找到世界的真相,比如生命的起源.地球的誕生.宇宙的發展等等,然而由於科技的發展速度有限,人類本身也被"禁錮"在地球之上,對於大多數事物的發現和研究同樣是經過了 ...

唐已改祭祀遺存:為青藏高原古代祭祀儀軌提供考古實證
中新社西寧10月8日電 (李江寧)"唐已改祭祀遺存是青海省為數不多經正式考古發掘的祭祀遺存,這為探討青海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古代祭祀儀軌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8日,同德唐已改聯合考 ...

青藏高原野生飛禽——鷹

青藏高原野生飛禽——鷹
青藏高原野生飛禽--鷹 俯瞰著大地,守護著高原.棲息在高原的鷹被人們視為是自由,力量,勇猛和勝利的象徵.鷹,是神聖的,不可冒犯的. 鷹是一種兇猛的鳥類,屬於猛禽類,它與一般的鳥類又有所不同,老鷹類是大 ...

青藏高原正在釋放有毒物質?印度學者警告:“毒水”將流入印度

青藏高原正在釋放有毒物質?印度學者警告:“毒水”將流入印度
從人類誕生到建立文明,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大自然面前都是"被動"大於"主動"的,我們只能夠在遵守自然給我們定下的各種"規則". 但是在後來 ...

青藏高原為什麼不能叫青藏新疆高原?
羌塘高原明明就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新疆的. 崑崙山脈西段以南的阿克賽欽全屬於新疆和田地區,走過新藏線的都知道阿克賽欽無人區以南才是阿里地區,從葉城到位於阿克賽欽的死人溝之間路標都是維吾爾語,過了死人溝到松 ...

挑戰青藏高原!“復古大師”XS900R出征邊塞

挑戰青藏高原!“復古大師”XS900R出征邊塞
關於"復古",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沿襲前人之審美,復刻經典:或尊重傳統之風采,再造經典.很顯然,作為"Rretro-ster"的XS900R是後者. 作為 ...

高原鼠兔:高原上全是我的天敵,有人惦記我身子,有人盯著我的窩

高原鼠兔:高原上全是我的天敵,有人惦記我身子,有人盯著我的窩
沒有比高原鼠兔更慘的動物了,每天睜開眼睛,面對的全都是天敵.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無論是個頭大的,還是個頭小的,但凡是食肉動物,都以它們為食,甚至有很多專門捕殺高原鼠兔. 比如:藏狐,雖然藏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