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號,系琅琊王支脈,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人才輩出,世代賢良,宋代大文豪蘇軾親為三槐堂纂寫堂銘使三槐堂名氣大震。三槐堂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王氏家譜目錄中,冠以“三槐堂”堂號的家譜目錄,佔有堂號的王氏家譜總數的40%左右。2011年11月29日開封三槐文化研討會在河南大學舉行,通過了《三槐堂復建方案》。
秦漢時期:王翦、王賁,王離,爺孫三代皆為大將軍,離公長子王元的曾孫王吉,字子陽,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之子王駿為御史大夫,王吉之孫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王吉祖孫三代皆以賢稱著於史。又王崇之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義,拜太中大夫,封向義侯。其後王遵之子王音,為大將軍掾,生四子:曰王誼、曰王浚、曰王典、曰王融。王音之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王融生有二子,長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覽。兄弟二人雖同父異母,然皆是大孝子。臥冰求鯉是關於王祥的故事。王覽——王裁——王導——王洽——王珣——王曇首——王僧綽——王儉——王騫——王規——王褒——王鼐——王弘直——王方慶——王皦——王寵——王仲連——王紹——王璵——王及——王(金旁加歲)——王博——王言——王徹——王祐——王旦——王素——素生九子,人丁興旺,遍佈四方。
隋唐時期
隋琅琊王氏家族依然不衰,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別為:王方慶、王睿、王與、王摶,等人!到南北朝至兩宋:兵部侍郎王佑,宰相王旦,工部尚書王素,再到元代監察御史王約,明代首輔王錫鏊,清代名臣王傑等等!人才輩出,世代忠良。
下圖:《太原王氏》書中的世表:
褒公西入咸陽,傳四世至綝公(王琳為琅邪王氏王導的11代孫,三槐堂支脈是琅邪王氏後裔),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後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祐,是為三槐王氏始祖。另據《宋代老譜》記載:三槐堂始祖祐公是王羲之第二十世孫。
開封東郊大邊村王旦墓
祐公少篤志詞學,性倜儻,有俊氣。後晉天福年中,以書見桑維翰,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鄴帥杜重威闢為觀察支使。至後周,仕為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監察御史,後加集賢院修撰,轉戶部員外郎。至宋太宗時,知河中、開封二府,以病請告,拜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戰亂,歷事後晉、後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顯名。祐公宦居於汴梁城東時,築室於仁和門外,嘗手值三槐於庭院中,言稱其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來王佑裔孫因之而稱為“三槐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