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本來以為這次獨立電影《Rust》的道具槍走火殺人事件,只是一次工作上的疏忽,而已。

但根據現在爆出的越來越多的細節來看,發現此事真的和李小龍唯一的兒子李國豪之死,有太多太多的關聯了。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哈琳娜·哈欽斯,是來自烏克蘭的女電影攝影師,在新墨西哥州的片場拍電影時,被飾演男主的演員亞力克·鮑德溫手裡的道具槍擊中。

本來槍應該是安全的,拍戲的槍都是有專門的軍械師管理的。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鮑德溫在現場拍戲的時候,槍是由助理導演戴夫·霍斯遞給他的,並告訴他“Cold gun!”

意思是這槍是安全的,拍戲可以放心使用。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然後鮑德溫就接過了槍,以很信任對方的方式扣動了扳機,突然槍聲響起,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攝影師哈琳娜立刻就倒地了,同時該片的導演也被擊中了。

事件造成的後果是一死一傷,42歲的哈琳娜被送到當地最好的醫院搶救,之後她在那裡被宣告死亡。

導演喬爾·蘇扎被轉送到另一家醫院後,出院了。

(從警局出來後崩潰的鮑德溫在打電話)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這件事震驚了很多人。

因為片場的很多人都是好萊塢的熟臉孔,不管是攝影師還是開槍的鮑德溫。

鮑德溫很自責,他回應了此事,並表示自己會全力配合警方的調查。

事情是在週四發生的,所以還沒有那麼快得出結論。

但是,陰謀論已經開始興起了。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這次我是get到了,美國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能陰謀一下。

就比如死者哈琳娜的丈夫的工作關係,人們懷疑這是謀殺。

根據已知的事實是這樣的,哈琳娜和丈夫相識結婚16年了,二人育有一個9歲的兒子。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哈琳娜的丈夫是一名律師,就職的律所很不一樣,裡面的某位律師是參與過幾年前的總統競選。

當中好像隱瞞了一些真相,導致被FBI調查……

總之,就是哈琳娜丈夫的工作地方有點敏感,所以哈琳娜被謀殺了!

(因為過於不可信,就不細說了)

人們就懷疑哈琳娜的死是源於這個背景,再加上哈琳娜自己的成長環境就有點特殊。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今年42歲的哈琳娜,是烏克蘭人。按照她的年齡可以知道,她是在前蘇聯的環境中長大的。事實也是這樣,哈琳娜小時候就生活在靠近北極圈的某個軍事基地附近,長大後她去基輔學新聞。

前蘇聯,學新聞,後來去了美國學電影。

這幾個元素加在一起,很難讓人不聯想。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但更多人認為,這真的太荒謬了。

因為她自己的丈夫又沒有犯任何事,出問題的是他供職的律所的其他人。

她丈夫跟那個人是否有關聯,沒人能給出確切的回答。

因此,把哈琳娜的死,歸結成這種國際陰謀就太牽強了。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除去這個才誕生的陰謀論,我們從警方目前透露的細節來看此事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可以明確的是,道具槍走火跟開槍者鮑德溫沒有直接聯絡。

警方表示,當時的槍的確被裝上了真實的子彈,就是可以殺人的那種。

而不是拍戲常用的空包彈,或是假子彈。

那麼,嫌疑範圍就縮到負責槍支的管理人員。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有兩位。一位是專門的軍械師漢娜·裡德,她是好萊塢傳奇軍械師塞爾·裡德的女兒。

塞爾一直訓練他的這個女兒,可以說漢娜從小就開始接觸拍戲需要的槍支。

長大後,她也是從事父親的行業,一路學習過來,終於在尼古拉斯·凱奇的《The Old Way》中首次擔任了首席軍械師。

到這部《Rust》也是這樣,24歲的她被委以重任。

開拍時,她放了三支槍在片場的手推車上,這時是由助理導演戴夫·霍斯拿走並遞給了演員鮑德溫。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就是到這個戴夫·霍斯這裡,文章一開頭說到的巧合,開始出現。

戴夫·霍斯也是常年在好萊塢工作的人,職責多是副導或是助理導演。

他曾經是李國豪的電影《烏鴉》續作《鴉魔戰士》的副導,李國豪是在《烏鴉》裡被對手演員的道具槍打傷,導致大出血而逝世的。

當時是這樣的,道具槍裡也是射出了真實的子彈,因為後來警方在片場找到了子彈頭,口徑是0.44。

被擊中時,李國豪和工作人員都以為沒啥大事,就不怎麼在意,但其實被擊中後李國豪的體內已經開始出血了。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1993年的3月31晚李國豪被擊中,然後到了第二天的4月1號,李國豪被醫生宣告死亡。

他和哈琳娜都是被道具槍射出的真實子彈打死的!

雖然相隔了近30年,但是都是死於星期四。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都是在不幸去世前,劇組出現了會影響軍械安全的變故。

李國豪那時的軍械師不是八大電影裡的工會人士,而是一般的軍火佬。

因《烏鴉》是獨立電影,經費有限。

(雖然後來票房很成功,但開拍時有這個原因)

兩者處理的方式不一樣,八大電影公司的軍械師在使用完一次就會換槍,並對舊槍來個清洗。但軍火佬就是在用完後塞點木屑進去等著下次用。

當時李國豪就是被被子彈擊中的同時還被這些填充餘物傷到了身體。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哈琳娜這次是在拍這次戲之前,劇組出現了一次大罷工,原因是安全得不到保障,以及工作時長過長等問題。

哈琳娜這幾位負責人一直儘量保障自己團隊的工作條件,但還是未能如願。開拍前的幾個小時,換了一批工作人員,可能是不熟悉片場因而導致了這次的意外。

而巧合的是,28年前,李國豪在意外發生前的幾天,他自己就和劇組抗議過拍攝條件過於苛刻。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拍攝是在寒冷的冬夜進行的,因為劇情的需要。當時的李國豪被不停地澆水,難以忍受的冷,還要拍鏡頭,但又多次被要求暫停,因為妝花了,需要停下來補,李國豪反覆受冷……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苦到就連他的經紀人都在片場大罵製片,最後看不下去了。於是,在意外發生的前幾天,他的團隊真的告到法院去了。

因為工作環境太過分了!

很多人應該不知道當時李國豪去世前做著什麼樣辛苦的工作,但從鏡頭的呈現來看,他和他父親一樣,對錶演非常認真。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道具槍殺人案首披新細節,3處跟李國豪一樣,死前均被工作折磨

而哈琳娜也是一樣的出色,意外發生前,整個劇組並不和諧,但她還是盡力穩定大局。

就在原來的工作人員離開、來了一批新人,大家認為不是很安全的時候,她還是選擇堅守。

李國豪和哈琳娜,在別人眼裡的他們,未來前途一片光明,而他們自己,只是更想專心做好眼前的工作。

這種本就可以避免的意外,發生在他們身上,真的是太殘忍了!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10-24

相關文章

1971年,英法為何與美國結下了樑子?非要支援中國重返聯合國?

1971年,英法為何與美國結下了樑子?非要支援中國重返聯合國?
1971年,北京的中南海里傳出一陣歡呼聲. 緊接著周恩來總理快速走出房間朝著主席的住處走去.一進門,總理難掩心中的喜悅,對主席說到:主席啊,多虧了冠華同志他們,我們在聯合國的席位恢復了!毛澤東的眉頭慢 ...

1971年,英法與美國結下了什麼樑子?為何非要支援中國重返聯合國

1971年,英法與美國結下了什麼樑子?為何非要支援中國重返聯合國
1971年,新中國正式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訊息傳至國內,百姓們紛紛歡呼雀躍,因為期盼的這一刻終於到來. 在此之前,新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可以說是舉步維艱,一方面要與第三世界搞好關係,一方面還要與歐洲 ...

中阿關係史上的濃重一筆(大使隨筆·攜手同心·中國重返聯合國50週年)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阿爾及利亞支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是中阿友好交往史上的濃重一筆.1971年10月25日,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兩阿提案"在第二十六屆聯合 ...

1971年中蘇已經交惡,為何蘇聯還支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1年中蘇已經交惡,為何蘇聯還支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新中國成立後,對於重返聯合國一直持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原因也很簡單,如果能夠得到聯合國這個最重要的國際組織的接納,將是一個新生的政權將是最好的國際認可. 新中國成立 所以,新中國在成立之初就很希望 ...

中國當年重返聯合國,亞洲4國投反對票,現在與中國關係如何?

中國當年重返聯合國,亞洲4國投反對票,現在與中國關係如何?
無數人的記憶當中,都會留存這樣一張照片:那是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喬冠華,率領中國代表團,首次出現在聯合國會議大廳,立刻成為26屆聯大的焦點. 記者們把他團團圍住,問他:"喬團長,你能不能講講你 ...

6枚換一艘美國航母,精確計算中國反艦彈道導彈那實實在在的威脅

6枚換一艘美國航母,精確計算中國反艦彈道導彈那實實在在的威脅
前言:航空母艦是美國的戰略核心,每艘航母搭載70架飛機,能在30分鐘內全部起飛,一天內能夠精確打擊數百公里外的1000多個目標,作戰能力在世界海軍中無出其右,成為美國影響全球政治的中堅力量,龐大的航母 ...

4個世界老二被打垮,美國有什麼高招?中國又該從中吸取什麼教訓

4個世界老二被打垮,美國有什麼高招?中國又該從中吸取什麼教訓
作為一個立國至今僅有200多年,卻有100多年都立於世界之巔的國家,美國一直是國際話題上繞不開的關鍵詞.在這100多年裡,有四個國家先後挑戰過它,卻都被它順利地打壓了下去,有如此"輝煌&qu ...

1959美國核打擊名單洩露,中國117城曾遭870枚核彈威脅,都是哪裡

1959美國核打擊名單洩露,中國117城曾遭870枚核彈威脅,都是哪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陷入了美蘇爭霸的格局,雙方劍拔弩張,隨時都可能啟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為此,美國加大軍事生產,大批次的生產核武器,並制定了一份核打擊計劃,一旦開戰將對蘇聯的主要城市和蘇聯盟友中 ...

趕超美國:外媒稱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影響力居世界之首

趕超美國:外媒稱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影響力居世界之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近日報道,近期,日本文部科學省發表了世界論文影響力排名榜.排行榜顯示,中國在過去3年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論文非但數量超群,質量也趕超美國,影響力居世界之首. 報道稱,這 ...

華裔學者胡安明被判無罪引發美國社會反思和聲討——“中國行動計劃”:一場具有表演性質的政治迫害
"你們應該向胡安明道歉,停止對亞裔的歧視,調查司法部涉嫌'種族定性'的行徑.如果胡安明不姓'胡'而姓'史密斯',你們就不會起訴他了."美國聯邦法院9月9日宣佈撤銷對胡安明的所有指控 ...

美國前50大學在中國的招生,相當於三所“985大學”

美國前50大學在中國的招生,相當於三所“985大學”
日前,上海紐約大學舉行迎新活動,中國駐美大使秦剛透過影片,向上海紐約大學師生髮表致辭. 秦剛大使在致辭中表示:"人文交流日益成為打通國家邊界.跨越文化差異.促進民心的橋樑,也是國與國關係深化 ...

里根號航母逼近南海!中國好兄弟否決美國,日本派炮艦挑釁中國

里根號航母逼近南海!中國好兄弟否決美國,日本派炮艦挑釁中國
直到現在為止,美國和他的盟友國家都沒有放棄對待中國的軍事遏制政策,但是中國也並不是沒有盟友.在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中國和日本都先後傳出了三條訊息. 第一件事,卡爾文森號航母離開南海,里根號卻突然逼近 ...

假如美國走了蘇聯老路,陷入分崩離析,會變成多少個國家

假如美國走了蘇聯老路,陷入分崩離析,會變成多少個國家
眾所周知,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採用的是聯邦加盟制度,這一點與蘇聯或者奧匈帝國多少有一些相似之處.蘇聯在建立之初也是採用了聯邦加盟制度,而奧匈帝國名義上是以奧地利和匈牙利為核心的帝國,實際上卻是個協議 ...

數千名美國科學家投奔中國,是真的看好中國嗎?背後有什麼隱情?

數千名美國科學家投奔中國,是真的看好中國嗎?背後有什麼隱情?
大家好,我是老七,本期我們來說說這個話題 人才流失,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痛,每當說起清華北大有多少留學生留在美國,不願意回國的事情,我們總是如鯁在喉,總有一種被被背叛的感覺,畢竟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雞,卻 ...

“去美元化”打破霸權,美國鉅額債務到期,中國拒當“韭菜”

“去美元化”打破霸權,美國鉅額債務到期,中國拒當“韭菜”
文|蘭陵靜雅 審|首夏 此前美國的債務危機就已經達到了上限,在美國政府的不斷要求下,美國債務上限增加計劃將開始出現新的結果,但是這並不能解決美國的實際問題,只不過是美國的又一次"割韭菜&qu ...

美國:美債違約,中國不幫也得幫?

美國:美債違約,中國不幫也得幫?
競選美國總統的耶倫警告,美國政府債務違約很可能引發一場"歷史性的金融危機",債務違約也可能引發利率飆升.股價急劇下跌和其他金融動盪.此外,當前美國經濟復甦可能會逆轉為衰退,失去數十 ...

美國至今無法理解,中國為何花費上千億,去建造一座不能通車的橋

美國至今無法理解,中國為何花費上千億,去建造一座不能通車的橋
美國至今無法理解,中國為何花費上千億,去建造一座不能通車的橋 中國耗費八年,建立了哪座橋?請看本期分析. 談到中國的建築"作品",有許多令國人驕傲的建築,但是令我們驕傲的建築,在外 ...

東西問·中美對話|老布什之子:美國該如何正確應對中國崛起?
在中美關係發展歷程中,"布什"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美國第41任總統老布什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40多年來見證並推動中美關係取得歷史性發展.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什任內曾4次訪問中國,創 ...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說圍繞危害人類罪制訂公約的時機尚不成熟
新華社聯合國10月13日電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13日在聯合國大會負責法律事務的第六委員會"危害人類罪"議題下發言,強調圍繞危害人類罪制訂公約的時機尚不成熟,不應強行推進有關國際 ...

美國也無法阻擋,中國“北斗七星”大獲好評,137國簽下訂單

美國也無法阻擋,中國“北斗七星”大獲好評,137國簽下訂單
隨著"中國製造"逐漸問世,"中國聲音"越發響亮,對"中國標準"的稱讚也越來越多.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中國科技水平一路不斷提高,在不少曾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