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海洋哺乳動物“重返搖籃”還需經過“七十二變”

來源:科技日報

海洋哺乳動物“重返搖籃” 還需經過“七十二變”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根據生物進化史,哺乳動物的出現經過了從地球生命起源到遠古魚類誕生,繼而部分魚類從海洋走向陸地,開始出現兩棲乃至真正脫離水環境的羊膜動物,之後羊膜動物的一部分繼續演化,哺乳動物誕生的漫長曆程。其中從魚類走上陸地到第一個哺乳動物的出現花了大約3億年。

哺乳動物中有一類被稱為“海獸”的特殊群體——海洋哺乳動物。在上岸後,其不同支系又分別獨立地由陸地重返海洋,依賴海洋資源生存或完全生活在海洋中,還有少數生活在淡水中。

好不容易從水裡爬上陸地的這些哺乳動物為何要“二次入水”?其由陸地重返水中要如何演化適應?日前,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聯合西北工業大學、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文,揭示了海洋哺乳動物適應海洋環境及其趨同演化的重要遺傳機制。

物種演化受氣候和環境驅動

海洋哺乳動物是指適應水生環境的哺乳動物,現存物種129個。它們是海洋中胎生哺乳、肺呼吸、恆體溫、流線型且前肢特化為鰭狀的脊椎動物,包括鯨類、鰭足類、海牛類以及北極熊和海獺,還有小部分生活在淡水中,如棲息在我國長江中下游的白(既下加魚)豚。

海洋哺乳動物具有一些共同的、適應水生環境的特徵,如身體呈流線型、四肢變鰭或退化、聽覺發達、嗅覺和味覺退化、體脂增厚、低氧耐受、壓力耐受和滲透壓調節能力增強等。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有適者才能生存。地球上物種的演化過程是動物對環境適應性演化的具體體現,主要受氣候及環境變化的驅動。

“海洋哺乳動物的演化史就是典型的適者生存案例。”該論文通訊作者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關於海洋哺乳動物不同支系的神奇進化史,可以從白堊紀說起。

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地球史上發生了第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大約75%—80%的物種滅絕了。一部分科研人員認為,是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改變了當時的地球環境,導致大量大型陸生動物,尤其是恐龍的滅絕。長鼻目的祖先為了躲避惡劣的陸地環境,一部分於6400萬年前進入海洋,成為水陸兩棲的哺乳動物,進而形成了現今的海牛。

鯨類則起源於約5550萬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根據伯格曼法則,當時是地球板塊運動的活躍時期,地殼中大量的碳釋放到空氣中導致大氣溫度快速升高,驅使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往小體型方向演化,並四處擴散尋找新的棲息地。研究發現,鯨類的祖先體長大約僅0.5米,它們為了躲避高溫,開始了由陸地到海洋的演化歷程。

始新世的中後期是地球溫度持續降低的一個時間段,全球氣溫持續下降的趨勢在漸新世被打斷。漸新世初期氣溫在40萬年內急劇下降了8.2℃,齒鯨和鬚鯨就在這個氣溫驟降期分化了。之後,地球進入了一段從3250萬年前至2550萬年前長達700萬年的氣溫平穩震盪期。鰭足類動物的祖先就起源於這一平穩震盪期。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大型食肉動物和哺乳動物多樣性演化的一個時期。研究發現,北極熊和海獺的演化歷程較短,僅在大致50萬至100萬年前開始分化,是最年輕的海洋哺乳動物。它們雖然保留了許多陸生哺乳動物的特徵,但是主要依賴海洋生存,因此也被歸為海洋哺乳動物。

雙重調控實現體溫恆定

科研團隊的此次研究透過全基因組測序方式進行。為了最大限度地尋找到海洋哺乳動物每一類群所包含的生物共同點,他們從動物自然分類法的科級出發,對17個海洋哺乳動物物種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及組裝,重建了基於全基因組資料有史以來的最全面的海洋哺乳動物系統發生樹。

不僅如此,為分析海洋哺乳動物從陸地重返海洋的分子適應機制,科研團隊將海洋哺乳動物全基因組與其陸生—近緣物種的全基因組進行了大量比較,並進一步從基因組演化、基因演化、非編碼保守元件等多方面對海洋哺乳動物的鯨類、鰭足類、海牛類這3個主要支系,從陸地重返海洋的分子適應機制進行了全面分析和探究。

“我們發現,儘管不同支系的海洋哺乳動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祖先和不同的演化歷程,但是這些動物在體溫維持、體型、低氧耐受、回聲定位、深潛及視力等相關的基因上卻發生了一致性改變,呈現趨同演化的適應性演化機制。”該論文通訊作者說。

海水的高導熱性導致動物身體熱量更容易向水中散失,這是哺乳動物由陸地重返海洋麵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而海洋哺乳動物從陸地返回海洋,卻和在陸地上一樣,依然保持令人吃驚的體溫控制能力。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科研團隊從分子層面找到了更明確的解釋。“不同海洋哺乳動物支系都存在從產熱和散熱兩個方面的改變進行體溫調節的情況,”該論文通訊作者說,“既透過NFIA和UCP1兩組基因來調控棕色脂肪細胞的合成和利用,從而控制產熱的變化,又透過SMEA3E基因的改變,使得海洋哺乳動物的血管系統發生適應性改變以調節熱量的散失。雙重調控最終實現維持體溫恆定。”

事實上,研究人員在海洋哺乳動物的基因組中發現的是這些基因編碼指令的潛在用途,即NFIA基因上調或下調影響間質前體的細胞命運,UCP1基因的完整性影響棕色脂肪細胞正常功能,而海洋哺乳動物發達的血管系統有助於熱傳遞以維持體溫恆定。

多個基因發生適應性進化

據進一步介紹,為了適應水生環境,海洋哺乳動物的骨骼形態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比如前肢變成鰭狀肢,身體呈流線型或者紡錘形。研究發現,與骨骼發育密切相關的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途徑中,兩個關鍵基因在海洋哺乳動物體內發生了特異性改變,這極有可能會影響到海洋哺乳動物骨骼形態的變化。

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了與低氧耐受、回聲定位、深潛及視力相關基因在海洋哺乳動物中發生了分子層面的適應性進化。

科研團隊此次研究成果,建立了全面的海洋哺乳動物基因組資料集,併為海洋哺乳動物的水生適應相關性狀及不同海洋哺乳動物支系間趨同演化提供了更多的遺傳學證據,為科研人員後續更深入地開展海洋哺乳動物水生環境適應機制等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資料支援。同時,此研究對揭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及維持機制,以及探討環境適應性和物種演化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科研人員認為,雖然在基因層面找到了一些證據,但要進一步揭示海洋哺乳動物對水生環境的分子適應機制,還需獲得更多物種高質量的全基因組資料,以及單細胞轉錄組資料、蛋白組和代謝組資料,開展大量更細緻的比較分析及實驗驗證。

“此外,目前對於海洋哺乳動物高智商、高社會化以及長壽等特性的分子機制仍然知之甚少,進一步的研究有望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該論文通訊作者說。

分類: 動物
時間: 2021-10-13

相關文章

海中的“金絲雀”,走近神奇的海洋哺乳動物白鯨

海中的“金絲雀”,走近神奇的海洋哺乳動物白鯨
你知道嗎?鯨豚類主要分為兩個分支:鬚鯨(Baleen whales)和齒鯨(Toothed whales).以嘴裡是否長有牙齒來區分二者.其中,鬚鯨家族包括藍鯨.大翅鯨.灰鯨等:齒鯨家族包括抹香鯨.虎 ...

遺傳機制幫助哺乳動物從陸地重返海洋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聯合西北工業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海洋哺乳動物適應海洋環境及其趨同演化的重要遺傳機制. 該研究從科級水平出發 ...

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為什麼在海洋裡生存的鯨魚,沒有進化出鰓?

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為什麼在海洋裡生存的鯨魚,沒有進化出鰓?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襲擊了地球,統治地球1.6億年的恐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鳥類和哺乳動物開始崛起. 而隨著第四紀冰期的到來(大約開始於260萬年前的樣子),哺乳動物徹底佔據生態位,成為陸 ...

1.4米高的巨企鵝化石:紐西蘭小孩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古代物種
上古時期的紐西蘭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鳥的家園.那裡有齊腰高的鸚鵡,人類將其命名為Squawk-zilla(Heracles inexpectatus)--地球上已知的最大鸚鵡,2000萬年前的掠食者. ...

動物比人更深情,面對同伴死去,動物哀悼的方式讓人心酸、淚目

動物比人更深情,面對同伴死去,動物哀悼的方式讓人心酸、淚目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感,這些情感組成了我們生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 科學家們發現在一些動物身上也能感受到快樂.憤怒和令人驚訝的悲傷. 當它們的同伴死去,它們也會用自己的行為和方式表達悲傷. 葉猴- ...

英國人類學家哈代提出了一個新觀點:人類起源於大海
人們過去一直認為,人類的遠祖古猿是生活在熱帶森林裡的.而科學家們發現,距今400萬至800萬年是一般化石資料的空白時期.因此,古人類學家無法確切地描繪這一時期人類祖先的模樣.為了揭開這個謎,哈代在研究 ...

現實版《海豚灣》!丹麥漁民屠殺1500只海豚,獵殺者高呼“大豐收”

現實版《海豚灣》!丹麥漁民屠殺1500只海豚,獵殺者高呼“大豐收”
據環球網報道,近日,今日俄羅斯(RT)披露了一起令人震驚的屠殺,繼屠殺175頭領航鯨後,丹麥法羅群島又屠殺了近1500只海豚,海豚的屍體堆滿海岸,它們流出的血染紅了整個海灣,上演了一出真正的<海 ...

橫看成嶺側成峰,20張照片-換個角度看世界

橫看成嶺側成峰,20張照片-換個角度看世界
換個視角看那些熟悉的事物,也會變得新奇起來!最近國外網友就總結分享一波不同角度看到的各種事物,看完簡直讓人大呼驚奇... 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自由女神像非常的雄偉,然而,如果你親眼看到可能會大失所望-從 ...

虎鯨的小知識
虎鯨或逆戟鯨是一種齒鯨,屬於海洋海豚家族,是其中最大的成員.殺人鯨有著多樣化的飲食,儘管個體種群通常專門捕食特定型別的獵物.有些只以魚為食,而另一些則以海豹和其他種類的海豚為食.眾所周知,它們會攻擊鬚 ...

超過 1400 只海豚在血腥的法羅群島大屠殺中喪生
法羅群島數百年的捕鯨傳統令活動家們感到震驚--一天之內有 1,400 多頭海豚被屠殺. 上週日,1,428 只大西洋白海豚被困在一個海灣中並被屠殺. 9月 12 日,超過 1,400 頭海豚在丹麥法羅 ...

高福:新冠病毒的宿主擴充套件尚未結束,可被感染的已遠不僅是人類

高福:新冠病毒的宿主擴充套件尚未結束,可被感染的已遠不僅是人類
除了人類之外,越來越多動物被發現可感染新冠.其中,水貂被發現可將變異病毒再傳回人類. 近日,題為Perspectives: COVID-19 Expands Its Territories from ...

美刊:誰是水中速度最快的動物?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刊文介紹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動物.文章稱,這些動物利用其迅捷速度在野外生存和健壯成長,快速追逐獵物或躲避捕食者.以下是現存的水中速度最快的動物: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說法,科 ...

北卡羅來納州海岸發現巨齒鯊的牙齒
巨齒鯊,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這種鯊魚平均14米長.40噸重.已發現的巨齒鯊的部分椎骨化石與大白鯊相比大很多,推測它的最大身長範圍是18米,體重在50-70噸之間,是有史以 ...

關於動物生寶寶,你所不知道的事兒
這個子宮中的小貓是國家地理<成長動物>節目的模擬畫面.3D動物寶寶經過雕刻家手工製作並上色,顯得栩栩如生,細節設計也是細緻入微,可以看出毛細血管和毛囊.攝影:NATIONAL GEOGRA ...

哨叫聲訊號特徵揭示海南中華白海豚的獨特性

哨叫聲訊號特徵揭示海南中華白海豚的獨特性
海豚頻繁使用聲音來感知水下環境.尋找獵物.躲避捕食者,以及與同類進行交流等等.窄帶調頻哨叫聲被認為主要用於動物社會中個體間的交流,類似於人類的語言.已有研究表明海豚同一物種不同地理種群之間可能跟人類一 ...

還在“死磕”類地行星?氫海行星或許也是外星生命“搖籃”
鄒遠川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 探索宇宙,尋找外星生命,人類又邁出了一小步. 近日,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天文學家認為,氫海系外行星或是孕育外星生命的"搖籃".研究團隊發表論文稱,他 ...

它們是地球上,唯一真正會飛翔的哺乳動物,可是卻不怎麼引人注目

它們是地球上,唯一真正會飛翔的哺乳動物,可是卻不怎麼引人注目
同樣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只有它會飛,大家猜猜它是誰? 海豚:不是我! 大象:也不是我! 獅子:我是哺乳動物,但我可不會飛 哈巴狗:到底那種哺乳動物會飛? 這類動物在地球上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它們並不 ...

遨遊海洋不是夢,科學研究讓人類初步具備液體呼吸技能

遨遊海洋不是夢,科學研究讓人類初步具備液體呼吸技能
我們背上氧氣瓶,是不是就可以像魚一樣,可以游到海洋最深處?可惜答案並不是可以的,冒險背上呼吸裝置進入深海,會導致你出現生命危險. 但是你知道人類帶上氧氣瓶,潛水的極限是多少麼?其實只有短短的332米, ...

這種智慧材料 助衣服顏色實現“七十二變”
這種智慧材料 助衣服顏色實現"七十二變" 走近智慧紡織材料② 紡織材料之所以能像"變色龍"一樣善變,其奧秘主要來自於機敏變色材料.外界環境因素的變化,誘導變色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