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長津湖戰後:志願軍2萬級別傷亡迅速減少,絕不只因配備蘇聯武器

1951年6月,志願軍司令部接到63軍發來的鐵原阻擊戰報告,包括彭總在內的指揮官們緊張地看完報告,終於鬆了一口氣,還好作戰傷亡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起碼沒有再發生長津湖之戰那種規模的傷亡。

確實,自長津湖戰後,尤其是楊得志率19兵團入朝後,志願軍大規模傷亡、尤其是單次戰役2萬人以上的傷亡,大幅度減少了。這是志願軍之幸事。

原因是什麼呢?不少人認為,從楊得志兵團入朝起,志願軍開始大量配發蘇聯武器,火力增強了。配備蘇聯武器不假,但這是我軍減少傷亡的主因嗎?未必。

一、楊得志的底氣

長津湖戰役,我方雖然取得大勝,重創美軍陸戰1師和第7師,但因為極寒天氣和火力較弱,未能重現在國內動輒殲滅國民黨一個整軍、一個整師的輝煌。

尤其是火力問題,九兵團老戰士回憶起當年戰鬥,都以火力不足為恨。

例如新興裡圍殲北極熊團,美軍雖然只是一個團級戰鬥隊,但是擁有100多輛坦克,105榴彈炮達108門,每天美軍還派來100多架次的飛機配合作戰。而包圍北極熊團的志願軍27軍,既無飛機助戰,也無坦克,所有榴彈炮、野炮加起來只有27門。而且這點可憐的炮兵,因為山路崎嶇,步兵跑得太快,戰鬥打響時炮都沒拉到一線陣地。

長津湖戰後:志願軍2萬級別傷亡迅速減少,絕不只因配備蘇聯武器

志願軍將士們的重武器只有炸藥包和手榴彈,只能以血肉之軀硬頂敵人的坦克和大炮,所以儘管殲滅了北極熊團,我軍也付出了較大傷亡。

志願軍總部和國內對長津湖人員傷亡情況高度重視,因為受美軍強大的、立體的炮火震撼,從彭總到軍師級指揮員都對解決武器火力問題非常著急。

1951年2月,也就是長津湖戰役兩個月後,彭總回國參加軍委擴大會議,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加強對志願軍的後勤保障。會上一些部門不斷提及,不僅前方將士困難,後方財政、後勤、武器生產也很難。

彭總性格比較火爆,一聽大家只顧擺困難,不由得火往上撞,高聲怒喝:“你們到朝鮮前線去看看,戰士們住的是什麼?吃的是什麼?這些可愛的戰士們在敵人飛機、坦克、大炮的輪番轟炸下,就趴在雪地裡忍飢挨凍,抗擊敵人的猛攻。……”

當時新中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經濟極度困難,物資極度缺乏,這都是事實,各部門講一講困難也是情理之中。主持會議的周恩來緩和了一下局面,彭總回過味來之後,也覺得挺不好意思。但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實在太落後了。

坦克沒有、飛機沒有、海軍戰艦沒有,這就不說了。舉一個最讓人痛心的例子,就說士兵最基本的武器:步槍。

我軍經過二十多年戰爭,積攢下的武器雖然不少,但大多數是繳獲而來,並沒有成規模生產槍支的能力。手中的槍,既有取之於國民黨軍、日軍的,也有取之於各路軍閥的,武器來源太雜。

步槍口徑就有13種(從6.5毫米到11.43毫米),產地包括德國、美國、英國、日本、蘇聯、法國、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義大利、奧地利、瑞典、波蘭、瑞士、加拿大、荷蘭、羅馬尼亞、希臘、阿根廷、秘魯、挪威、巴西、丹麥等20多個國家,是名副其實的“萬國牌”。

長津湖戰後:志願軍2萬級別傷亡迅速減少,絕不只因配備蘇聯武器

有什麼弊端呢?不同型號的槍子彈就不一樣,後勤部門往朝鮮運子彈,一車能裝上好幾種不同型號的子彈。歷盡千辛萬苦送到前線了,戰士們開啟箱子一看,有的高興歡呼終於有子彈了,有的卻愁眉不展,手裡的槍如果是冷門國家的冷門槍型,連子彈都供不上。

志願軍專門下過命令,各部隊一定要分類歸攏一下槍支,儘量把同一型號的槍合併到同一個部隊,減少後勤供應的難度。

前線這麼困難,中央自然高度重視,經過諸多努力,終於從蘇聯爭取到一大批武器。楊得志19兵團入朝之前,中央緊急為他們補充了一批蘇制武器,主要是步兵武器,比如重迫擊炮、衝鋒槍之類。

19兵團攜帶的子彈多達496萬發,這是個什麼概念?當時第一批入朝的西線13兵團六個軍,也補充了部分蘇式武器,他們兵力是19兵團的兩倍多,也只配發了431萬發子彈。

楊得志可謂兵強馬壯!

所以19兵團一到朝鮮,立即當仁不讓成了主力,連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後來的多次反擊作戰,打得非常頑強。尤其是鐵原阻擊戰,打得驚天地泣鬼神,這個後文還會詳細說。

再往後,蘇聯武器配發的更多,志願軍逐漸擁有了空軍、坦克團、高射炮團、汽車團等等,從作戰體系上看,基本上與美軍持平了,雖然總體實力仍然差不少,總算能站到一個量級上說話了。

許多人論及長津湖戰後,我志願軍傷亡率逐漸減少,與美軍打得有來有往,像長津湖那樣慘烈的戰役,20多天戰鬥傷亡2萬級別(還有2萬多減員是凍傷亡)的仗很少見了,大家往往喜歡把原因歸結到武器裝備水平提高了。

沒錯,我們的火力水平是上來了,戰爭進行到尾聲時,在金城戰役中,我們已經擁有一次戰役同時有上千門大炮齊射的能力,美軍和李承晚軍隊被炸得屁滾尿流,哀嘆中共軍隊火炮已經不亞於美軍。

但原因全在於此嗎?不見得。

看問題要看全面。為什麼反倒在我軍配備了蘇聯武器後,我們沒能再成功組織過一次圍困美軍師一級作戰單位的戰例?

二、鐵原阻擊戰的傷亡率為什麼控制住了?

武器裝備不是萬能的,對於減少傷亡具有一定作用,但絕對不是主因。

我們就從兩場陣地戰看看,我軍傷亡減少,到底有哪些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鐵原阻擊戰和上甘嶺戰役的強度都不遜於長津湖戰役,但兩次戰役我軍傷亡都低於2萬。

我們大致看看具體過程。

鐵原阻擊戰的主角是63軍,軍長傅崇碧。傅崇碧當時才35歲,年輕有為,虎氣十足。

傅崇碧所率的63軍是華北軍區的老部隊,參加過不少惡戰,尤其是解放太原、蘭州兩場大戰,都是複雜地形下攻堅的惡鬥,傅崇碧從中積累了寶貴經驗,對於後來在鐵原依託山地阻擊優勢敵人有極大好處。

傅崇碧的軍事經歷也有很有特點,在華北時接受聶帥指揮,打太原時受徐帥指揮,解放西北時又隸屬於彭總麾下,不同統帥的指揮風格不一樣,也極大開闊了傅崇碧的視野,在朝鮮63軍打得機變靈活,相信與此也有關係。



傅將軍夫婦

在鐵原阻擊戰前,63軍的靈活就令人刮目相看。比如巧妙渡過臨津江。

楊得志本來很擔心63軍過江,因為美軍在江邊佈防很嚴密。但渡江突擊作戰只打了一個多小時,傅崇碧就報告,成功過江!

楊得志出乎意料,難不成63軍是飛過去的?原來傅崇碧來了一招反常用兵。

此前受困於美軍晝間飛機偵察與轟炸,我軍一般都是白天隱藏、晚上行軍。傅崇碧沒有一成不變地夜行晝藏,而是利用美軍的定勢思維,美軍覺得志願軍肯定不敢白天展開大部隊,偵察並不是很認真。傅崇碧就命令部隊拉大間距,從山間小路迂迴進兵,硬是在白天秘密抵近了渡江突擊點,待主力都到位之後,一聲令下,萬軍齊發,把美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長津湖之戰時,27軍打新興裡北極熊團時,就打的不是很好,炮兵團擔心被偵察到了挨炸,沒有及時跟上步兵,所以進攻時火力不足。後來攻不動,炮團又不顧一切地往前線運炮,頂著美軍飛機也要運,說白了就是憋了一肚子火硬來,結果被美軍炸燬了一個營的裝備,損失慘重。

當然我們不是說27軍打的不行,在那樣的條件下,不能求全責備。舉這兩個例子的意思是,對比著看,63軍打仗會動腦子,透過戰術變通,以最小代價達成戰鬥目的。

鐵原阻擊戰開打之後,63軍的戰術水平更加高超。

鐵原阻擊戰實際上是一場不得已的阻擊。當時美軍指揮官李奇微發現了志願軍“星期攻勢”的奧秘,面對志願軍進攻時,先撤退,差不多一個星期左右,等志願軍隨身攜帶的糧食、彈藥消耗完畢,美軍再組織反攻。

第五次戰役進攻作戰結束後,彭總命令各部撤軍原本也有後招,65軍負責殿後,預定阻擊美軍15天左右,好讓後撤的各部安全回到防區。結果美軍實在攻得太猛,65軍只頂了四天就不行了。63軍臨危受命,在鐵原堵口子,把彭總定下的15天之限打滿。

63軍在之前的進攻作戰中已經有了一些減員,此時滿打滿算只有2.4萬多人。而當面美軍加南朝鮮部隊有4.7萬人,其中有美軍4個機械化師。可以說,這是一場實力嚴重不對等的戰役。說難聽點,63軍要當肉盾,拼著打光1個軍,也要保護好後方大部隊的安全。

但傅崇碧沒讓部隊赴死,殿後之軍,既要敢於犧牲,又不能無謂犧牲。

面對美軍發瘋式的進攻,傅崇碧擺出了一個令後人讚歎不已的陣形:梯次防衛。

展開說就是:一線少擺兵,稀釋兵力,讓敵人一炮打過來炸不到幾個人。

同時又要多屯兵,前後左右,但凡有價值的山頭,都要佈置陣地,形成交叉支援。

布好陣形,又主動和美軍搞班排級別的對攻,不斷利用地形襲擾敵人,使其無法快速靠近我軍陣地。

形象地說,傅崇碧在前線打下一個個結實的樁子,樁子前面又撒滿了釘子,美軍不得不陷入踩釘子、拔樁子的苦戰,一不小心就踩得腳破血流。

頂在最前面的189師精準地領會了意圖,該師把防線分成200多個作戰陣地。美軍在189師的防守正面瘋狂發射了4500噸炮彈,但無奈189師陣地太寬了,大量炮彈都淪為火藥耕地機,徒勞地給大地鬆了鬆筋骨,189師的陣地卻仍堅持著。每次美軍大炮打完,步兵發起衝鋒時,189師陣地上總能響起令美國人絕望的槍聲。

李奇微滿擬一舉突破鐵原,哪裡想到傅崇碧想出這種怪招。

李奇微給前線下了死命令,必須限期撕開志願軍陣地。美軍也打紅了眼,不惜代價地衝鋒攻擊,陣地前滿是被炮火、槍彈炸死打死的屍體。陣中來不及打掃戰場,美軍與志願軍的死屍交疊在一起,慘狀不可言表。

63軍打得慘烈,雖說陣地多、範圍廣,但單個陣地的防禦能力因此降低了,敵人一旦攻上來,陣地上的兵力基本就打光了。

189師打了幾天,傷亡較重,傅崇碧命令188師接上去繼續打。

188師打得更聰明,從上到下都在琢磨美軍的特點。188師563團8連甚至還發明瞭一個“三朵花”戰術,把美軍打得嗷嗷亂叫。

所謂的三朵花就是:

當美軍步兵衝鋒時,我軍迅速用四門迫擊炮,分別向敵人隊形的前後左右各打一發炮彈,把敵人趕成一堆。四發炮彈像梅花一樣,這是第一朵

等敵人向中心靠攏、人員密集起來,重機槍迅速開火,密集殺傷,戰士們稱之為“一串紅”。這是第二朵

敵人遭火力殺傷,勢必左右分開躲避,這時我潛伏兵力迅速從左右殺出,將敵人包圍,如同荷花一樣將殘敵捲起來消滅。這是第三朵

“三朵花”戰術妙在最大限度發揮火力,讓迫擊炮發揮了附加功能,給重機槍創造密集殺傷的條件。這樣,我軍一個排就能抵擋住敵人一個連、甚至兩個連步兵衝鋒。

郭恩志帶領8連,以僅僅40人的兵力,打退美軍一個加強團13次強攻,斃傷敵800餘人,該連卻僅傷亡16人。8連最後在兄弟部隊的接應下撤出陣地,還剩下20多名官兵。連長郭恩志戰後榮立特等功,並獲“一級戰鬥英雄”之稱號。

長津湖戰後:志願軍2萬級別傷亡迅速減少,絕不只因配備蘇聯武器

整個鐵原阻擊戰,63軍以少勝多,打了整整12個晝夜,殲敵1.5萬餘人。

付出多少代價呢?有許多坊間傳言說63軍基本打光,傷亡2萬多。其實都是附會之詞,估計是從傅崇碧請求彭總補兵2萬中,勉強推斷63軍傷亡這麼多。

真正的傷亡是多少呢?筆者查閱《抗美援朝戰爭史》沒有發現數字,但在63軍軍史中查閱到,戰前63軍約有兵力2.49萬,戰後還有約1.4萬人。

有圖為證,下圖就是189師師史的相關記錄:

一個師傷亡5000多人,三個師總計1.5萬左右,去掉負傷者,真正犧牲者1萬多是可信的。

我們再回過頭對比一下長津湖戰役,九兵團連傷亡加凍傷亡的數字,4倍於63軍。而殲敵數量1.3萬多人,還不如63軍鐵原阻擊戰。

舉這個例子,不是說九兵團不如63軍能打。而是63軍有了九兵團血的經驗,對美軍特點摸得更清,不斷改進戰術戰法,才能打得更好,把傷亡降下來。

鐵原阻擊戰,我軍能有這樣的成績,關鍵在於戰術好。到了上甘嶺,志願軍對付美軍的法子就更多了。

三、上甘嶺的傷亡

上甘嶺戰役給世人的感覺似乎很慘烈,尤其是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上甘嶺》問世後,大家都覺得守坑道的部隊打得很苦,犧牲很大。尤其是黃繼光捨身堵槍眼,英烈壯舉與日同輝,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在區域性陣地確實有戰鬥慘烈的觀感,但從整體上看,我軍傷亡遠遠小於美、韓軍。

根據軍事科學院編著的《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我軍在上甘嶺總兵力約3個師4萬餘人,美、英、南朝鮮軍投入3個多師約6萬人。

戰役結果是,我軍傷亡1.1萬人,敵軍總傷亡2.5萬人。即使根據某百科引用的美國《海外作戰退伍軍人協會》雜誌(2002-09)上不知真假的數字,美韓等軍傷亡1.5萬人,也高於志願軍傷亡人數。

我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細節就不講了,志願軍上下對如何降低傷亡率、削弱敵人進攻能力上下了很大功夫。

志願軍圍繞如何降低傷亡率,其實從長津湖戰役結束後就開始研究了。尤其是1951年6月陳賡將軍入朝後,善於動腦子的陳賡發現部隊對戰法的檢討和反思很有典型性,於是帶頭倡議把戰術研究擴大化,上升為志願軍全軍層面的集智攻關。

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很快,許多一線將士用流血犧牲換來的經驗和點子,都反映上來了。1952年上甘嶺開戰前,志願軍司令部據此確立了幾條戰術原則:

第一,一線兵力要節約使用,加強縱深力量配備,據點工事要堅固。

第二,炮火準備要非常充分。

第三,二線部隊要經常組織道路勘察和演習,確保一有情況馬上能投入戰鬥。

第四,選準敵人的落腳點或薄弱處、突出部作為打擊點,一次打敵1-2個連。

第五,陣地防守與反擊,不必死守已得陣地,在給敵人以大量殺傷後,及時轉移,趁敵立足未穩,再組織反擊。

總體來看,這既有我軍裝備了蘇制武器、炮火充足後的信心,更有打聰明仗、靈活仗的特色作風。

尤其是對於堅守陣地的態度,志願軍上下都產生了較大改變。

以往我軍往往講究人在陣地在,寧可打光也不撤。當然我們講,當戰役需要時,確實需要這麼幹。楊根思烈士在長津湖戰役時阻擊敵人,堅守陣地至最後一刻,與敵同歸於盡,他的犧牲是偉大的,也是戰役必需的。

但在一些並不是很緊要、不影響戰役大局的陣地上,我軍不再提倡死守。畢竟美軍炮火太兇狠,我軍一個連堅守的野戰陣地,美國人就捨得傾洩數百發炮彈,這種情況下死守代價就太大了。實在要死守,那也要有條件的守,不能總是讓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硬頂。

上甘嶺戰役前,我軍的策略是,既要有死守的決心,更要給守陣地部隊創造良好條件,讓死守不再是送死。

上甘嶺的坑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坑道挖在山體35米以下,厚厚的花崗岩足以抵擋美軍重炮轟擊。戰後統計,聯合國軍發射炮彈190萬發,投擲炸彈5000多枚,上甘嶺主峰被削低2米,炮火密度已經超過二戰水平。

在如此強大的火力轟擊下,我軍坑道仍然基本維持完好,這是志願軍降低傷亡的最主要屏障。

當然,我軍也不是龜縮不出。防守兵力實行三三制,三分之一在坑道內堅守,用來阻擊敵人;三分之一在坑道外,用來反攻;三分之一作為機動。

兵力的有利搭配,確保了我們既能守住,還能反擊,這種靈活戰術令美軍喪失了進攻的信心。傷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美軍甚至不敢再發動攻擊,而是讓南朝鮮軍隊頂上去進攻。韓國人直罵美軍讓自己當炮灰。

回過頭來,我們回答一下前文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反倒在我軍配備了蘇聯武器後,我們沒能再成功組織過一次圍困美軍師一級作戰單位的戰例?

不是因為我軍迂迴穿插的能力變弱了,而是顧忌變多了。

一方面美軍在第二次戰役中吃了大苦頭,東線長津湖被全殲一個團,西線幾乎被全殲,從此對志願軍迂迴穿插高度重視,沒有再給我們留下太大機會。

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我軍機動能力不如美軍,不能以短擊長和敵人比速度。

但我們並沒有因為丟掉了這個傳統法寶而削弱戰鬥力,而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針對美軍特點,開發出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戰術戰法,既有效減少了自身傷亡,還有力遏制了美軍進攻,保住了勝利果實。

武器是外因,人才是內因!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10-13

相關文章

藍天長津湖:志願軍空戰對決美軍王牌航空隊

藍天長津湖:志願軍空戰對決美軍王牌航空隊
--志願軍鏖戰美軍空軍王牌第四戰鬥機聯隊 陳 輝 編者按:朝鮮戰爭美軍陸海空三軍有四支"王牌"部隊受到志願軍沉痛打擊,分別是長津湖戰役志願軍九兵團全殲"北極熊團--&qu ...

120萬美軍的噩夢,血戰長津湖,志願軍有多拼?

120萬美軍的噩夢,血戰長津湖,志願軍有多拼?
當戰無不勝的美軍踏上朝鮮戰場的那一刻,北緯38度線就變得岌岌可危了,而剛剛從戰火裡淬鍊過的中國軍隊最不怕的就是這個. 既然別人要試試,那就和他們掰一掰腕子,看看到底是美軍的裝備硬還是志願軍的骨頭硬.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殲敵1.3萬,我軍傷亡1.8萬,戰鬥太慘烈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殲敵1.3萬,我軍傷亡1.8萬,戰鬥太慘烈
抗美援朝戰爭被視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為新中國贏得了和平,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很多苦戰.惡戰.血戰,長津湖戰役就是其中之一. 一.聖誕攻勢 1950年11月24日,"聯合 ...

血戰長津湖的志願軍第9兵團,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血戰長津湖的志願軍第9兵團,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2021年9月30日,萬眾矚目的抗美援朝電影<長津湖>將在全國公映.這部電影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監製並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段奕宏特別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主演,陣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6天三炸水門橋,美軍卻逃出生天?多虧了日本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6天三炸水門橋,美軍卻逃出生天?多虧了日本
1950年12月初,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已經接近尾聲,美陸戰第1師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面對我軍的強勢進攻,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6日,眼看美軍意欲逃跑,而他們的必經之地是一座此前已經被我軍兩次炸 ...

《長津湖》志願軍“人海衝鋒”是自殺戰術?其實美軍也會這樣衝鋒

《長津湖》志願軍“人海衝鋒”是自殺戰術?其實美軍也會這樣衝鋒
反映71年前那場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國慶檔電影<長津湖>,不僅引發人們再次回憶起共和國建國初始那種不畏強手的拼搏精神,同時電影裡志願軍如潮水般衝向美軍的鏡頭,也再次引起網上的爭論,有些 ...

血戰長津湖的志願軍9兵團師以上開國將帥授啥軍銜少將 中將 上將?

血戰長津湖的志願軍9兵團師以上開國將帥授啥軍銜少將 中將 上將?
志願軍9兵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以劣質裝備擊退美精銳第10軍,一舉扭轉不利局勢,讓我軍在朝鮮站穩腳跟. 抗美援朝老兵 那麼,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的主要將官有哪些?他們在19 ...

長津湖之戰,不可一世的美軍師長撤職,志願軍3個冰雕連感天動地

長津湖之戰,不可一世的美軍師長撤職,志願軍3個冰雕連感天動地
百年百將159:詹大南 作者:相忘於江湖 冰雪長津湖,可以說是抗美援朝最慘烈的戰役.這場零下30~40°極寒天氣下的遭遇戰,既有楊根思堅守小高嶺的壯烈,也有殲"北極熊團"的快意,還 ...

長津湖:1950年我軍擁有550萬大軍,為何只派九兵團15萬人增援

長津湖:1950年我軍擁有550萬大軍,為何只派九兵團15萬人增援
有心人或許會看到一個事實,1950年11月長津湖大戰之時,我志願軍兵力不足,急調九兵團15萬人入朝作戰. 戰後結果證明,如果當時投入長津湖--也就是第二次戰役的東線戰場,兵力再多一些的話,哪怕再多一個 ...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中美都不願提及的長津湖戰役:中國不願意回憶,美國不敢回憶
1950年年12月8日晚上6時,美軍陸戰一師1萬多名官兵,1000多輛汽車通過了水門橋,在美軍第3師的接應下進入了長津湖地區. 這裡是大雪皚皚的高原地帶,在這裡甚至氣溫都能達到零下40℃,在這極寒天氣 ...

長津湖戰役,僅零下40度而已?遠比想象的要難!美國不想提就對了

長津湖戰役,僅零下40度而已?遠比想象的要難!美國不想提就對了
抗美援朝戰爭中,有著一場中美都不願提及的血戰"長津湖戰役". 軍史學家把"長津湖戰役"與持續征戰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有"凡爾登絞肉機"之 ...

冰“血”戰役長津湖之戰,抗美援朝慘烈一戰,後代不能忘記

冰“血”戰役長津湖之戰,抗美援朝慘烈一戰,後代不能忘記
崇尚科學真理,解讀世界奇事!歡迎大家收看本期內容,以下便是本期內容的詳細介紹,如果對文章感興趣的話希望可以幫忙多多點贊.評論和關注,在座各位的點贊評論便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援! 朝鮮半島劃分三八線 一九四 ...

長津湖:零下40度埋伏,戰士成冰雕,一場中美雙方不願提及的戰爭

長津湖:零下40度埋伏,戰士成冰雕,一場中美雙方不願提及的戰爭
在戰爭史上,都說是蘇聯的冬天趕走了德國.其實這句話不無道理,在極度惡劣的寒冬天氣下,人的生理承受能力總是有極限的,一旦沒能突破這個極限,最終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凍死在這寒冬當中. 然而當年,我軍也曾 ...

《長津湖》預售票房破1200萬,除了七大主演,還有神仙客串陣容

《長津湖》預售票房破1200萬,除了七大主演,還有神仙客串陣容
陳凱歌.林超賢.徐克聯合執導,蘭曉龍.黃建新編劇,吳京.易烊千璽.段奕宏等主演的電影<長津湖>將在9月30日上映. 影片投資高達13億元,拍攝團隊人數最多時達7000多人,劇組還使用了累計 ...

長津湖戰役,為什麼志願軍沒有棉衣穿?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長津湖戰役,為什麼志願軍沒有棉衣穿?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國慶檔戰爭大片<長津湖>已經上映了,真實再現了抗美援朝時期那場長津湖戰役的悲壯場面,中國志願軍戰士們穿著單衣,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趴冰臥雪,堅守陣地,最終被凍成了"冰雕連&quo ...

美軍視角下的長津湖戰役和志願軍

美軍視角下的長津湖戰役和志願軍
隨著電影<長津湖>的熱映,七十年前中國志願軍那段用生命和信念換來的勝利再次浮現在我們視野中.這裡不妨以對手的視角,來回顧一下這場長津湖戰役,也許感悟會更深! 在遭受中國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的打 ...

長津湖一戰志願軍痛殲美軍北極熊團,連著打死了他們兩任指揮官

長津湖一戰志願軍痛殲美軍北極熊團,連著打死了他們兩任指揮官
殲滅北極熊團,美軍痛到63年後 2013年,華盛頓阿靈頓陸軍公墓迎來了一個隆重的儀式,包括美國國防部大批高官在內的人員共同出席了一名美軍中校的葬禮--一個遲到了63年的葬禮. 丹·C.費斯中校,美陸軍 ...

長津湖戰役:缺衣少食的志願軍,何以成為美軍噩夢?

長津湖戰役:缺衣少食的志願軍,何以成為美軍噩夢?
一. 71年前的國慶前夕,28歲的楊根思激動得徹夜難眠. 他和26歲的周文江.33歲的陳寶富.34歲的毛杏表作為20軍選出的"全國戰鬥英雄",赴北京參加"第一次全國戰鬥英 ...

長津湖戰役,為啥志願軍89師凍傷最少?老兵:我們師長有眼光

長津湖戰役,為啥志願軍89師凍傷最少?老兵:我們師長有眼光
文/熊貓哥 電影<長津湖>在全國火爆上映,使80後.90後.00後對抗美援朝歷史有了瞭解,電影中志願軍戰士不屈不撓的獻身精神感染了年輕的國人們,小編也感動的在電影院中偷偷得抹眼淚. 零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