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過去的2020年,肺癌終於不再是全世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它的位置首次被乳腺癌取代,但在死亡人數的統計中,肺癌仍牢牢地佔據榜首。而在我國,多年來的資料報告均顯示,所有癌症裡,肺癌一直都是中國人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種。

面對肺癌,無數醫生、臨床科學家始終進行著不懈的探索,從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免疫治療,儘管尚未能改變肺癌死亡人數全世界最高的結果,但近20年間,相當一部分肺癌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足足延長了20個月,從10個月變成了30個月。

這其中,也有中國醫生們的努力。今天是中國醫師節,我們想講述一群中國醫生在肺癌領域的不懈探索。我們記錄了一些他們經歷的重要時刻,其中有重要的科研突破,有關於肺癌的全新認知與嘗試,也有面對失敗的態度。這些時間點連在一起,構成了這群中國醫生面對肺癌時的求索之路,而所有的求索,最重要的目的都是為了幫肺癌患者贏得更多的生存時間,因為,時間就是希望。而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希望是最奢侈,也最重要的東西。

文|湯禹成

編輯|金石

圖|尹夕遠(除署名外)

1

棉花團——這是醫學影像下肺部腫瘤的樣子,很多腫瘤科醫生都這樣形容它,一團一團的白色。

王潔第一次看到這團白色時,還是個在醫學院讀書的學生。後來,在華西醫科大學讀博士期間,她第一次親眼見證了那個生長於肺部的腫瘤是如何吞噬一個生命的。當時,她在呼吸內科當住院總醫師,為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做了胸腔活檢,結果是肺腺癌,晚期。後來,患者接受了化療,但沒過幾個月就去世了——那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當時,一位肺癌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只有10個月,大多數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都是以月,甚至天來計算的,在王潔所在的醫院,70%的患者發現肺癌時已是晚期,常常伴隨雙肺甚至遠處器官的轉移。她常常將患者稱為朋友,那時常說,我們很少有認識超過一年的『朋友』。

當這種狀況具體發生在一位患者的身上,她的家屬也提到了白色。

那是在河北的一個縣城,我正在與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家屬聊天,聊到未來時,他停頓了一下,走到窗邊,突然痛哭流涕,他說起自己在母親生病後做的噩夢,說起自己的崩潰,以前躺下就睡著了,現在失眠啊。心裡沒有底啊,你不知道第二天會發生什麼,你不知道前面到底是個坑,還是個路。你必須往前走,不走不行,前面白霧茫茫,你也不知道前面是個什麼東西。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2

作為醫生,面對肺癌,王潔也很難說清前面是個什麼東西,醫學是有限的,偶爾能治癒,醫生們都知道,他們能做的,就是去探索,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去擴充套件那個有限的邊界。

在腫瘤科,一些醫生會用中獎來形容患者治療後的療效,如果腫瘤縮小到幾乎不見了,這是一等獎;如果只是單純地縮小了,這是二等獎;如果並沒有縮小,但也沒有繼續增大,這是三等獎。2000年前後,在我國,肺癌患者能用的治療手段很單一,只有化療。當時的常用化療方案,有效率大概在25%-30%——也就是說,那個時期,在肺癌領域,只有不到30%的患者可以中獎,而即便是中獎的患者,也會和其他患者一樣面臨耐藥的問題,一旦耐藥,腫瘤會進一步生長,從一個棉花團變成一團又一團,然後蔓延,侵蝕其他器官,直到患者被宣告死亡。

王潔總是不想那麼快放棄,當時,她結束了兩年博士後的工作,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做臨床醫生。她常常去翻閱國外文獻,希望獲得一些治療上的新啟發,比如,化療藥物紫杉醇有不同的分類,傳統紫杉醇如果耐藥,那就換多西紫杉醇試試,果然,一批病人的生存時間被延長了。還有,醫生給藥的方式也會造成療效的差別,有研究說,如果一次給藥、三週再重複的方式失敗了,那還可以換成每週給一次藥,一部分病人依然會受益。

能用的藥很有限,但王潔和她的老師,始終在變著法子去探索,千方百計的。

你面對的敵人非常龐大,神秘,你卻是很渺小的。王潔說。

3

2002年,王潔獲得了一張門票,去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做客座副教授,那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權威的癌症研究、診療機構。王潔決定去學習,去世界的最前沿找一找對抗肺癌的方法。

那年年底,王潔飛去了休斯頓,過完第一個週末,導師Waun Ki Hong約她清晨六點半見面。見面前,王潔有些忐忑,Waun Ki Hong在美國德高望重,當時是MD安德森腫瘤內科的負責人,也是頭頸部和肺部腫瘤領域的權威,他參與過美國國家癌症政策的制定,如今活躍在全球腫瘤內科的許多知名醫生,都是他的學生。

見面後,Waun Ki Hong來自韓國的東亞面孔讓王潔放鬆了不少,他沒有說太多,只對王潔提了一個要求,希望她能夠兼顧臨床的工作和實驗室的研究。Waun Ki Hong是這樣說的:

潔,醫生有三種境界——第一種,是跟從,國際上有什麼方案,你也跟著做;第二種,是得到同行認可,同行或者他們家人生病了,他們願意找你,說明你的技術非常嫻熟;第三種,是做一個研究型醫生,做一個臨床科學家,這是最高的境界,也是我希望你成為的那一種。

聽到這番話,王潔感到自己心裡震了一下,關於研究這兩個字到底意味著什麼,之後的兩年,在MD安德森的實驗室、門診、病房、會議室裡,王潔有了更具體的感受——

在MD安德森,醫生們在研究,他們每天六點半就上班,討論各種各樣最新的研究,圍繞各種臨床研究的研討會(seminar)每天都有。患者們也在研究,45%的患者都會入組參加各種臨床實驗,他們對自己的病情、治療方式瞭如指掌,親自參與每一步的治療決策。

研究意味著什麼?王潔逐漸找到了答案,研究就意味著大膽探索。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王潔(後左)和導師Waun Ki Hong 圖源受訪者

4

在《眾病之王:癌症傳》一書裡,作者悉達多·慕克吉說,如果每一場戰爭都需要一個標誌性的戰場,如果有一個實際地點能概括出20世紀70年代末的癌症戰爭,那一定是化療病房。那正是化療藥物蓬勃生長的年代,在化療師的敘述裡,化療病房就像是戰壕和掩體,死傷無數,進入病房,就像自動獲得了進入疾病王國的公民身份。

但化療是一場無差別攻擊,含有毒性的藥物會攻擊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無論是正常的細胞,還是癌細胞,殺敵八百,自損一千——這也是很多人對於化療的形象描繪,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對腫瘤,人類有且只有化療一種武器,一旦這種武器失效,人類只能繳械投降。

腫瘤患者們迫切地需要一種更精準的治療——藥物進入體內,只攻擊那些壞的細胞——這需要科學家們精準地找到導致癌症發生的原因。

第一個突破出現在乳腺腫瘤領域。1986年,科學家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存在HER2基因的異常,她們癌細胞上的HER2基因數量,高出了正常細胞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也意味著人們精準地捕捉到了部分乳腺癌患者的致病基因,乳腺癌的治療因此得到了一個可以精準打擊的靶子。

1998年,可以精準打擊HER2基因異常的赫賽汀獲批進入臨床,這是全世界第一個上市的靶向藥物,在認識、對抗癌症的漫長歲月中,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對於腫瘤的精準打擊。那些HER2陽性的乳腺癌患者,接受赫賽汀治療後,復發風險下降了25%。

在肺癌領域中,也有一個可以精準打擊的靶子被找到了——EGFR基因突變。EGFR對人體表皮生長非常重要,我們的面板在受傷後能夠癒合,就是EGFR在發揮作用。通常情況下,EGFR的作用是短期的,且會受到嚴密控制,而所謂的基因突變,就是EGFR無法被關閉,刺激細胞無休無止地生長,最終可能導致癌症發生。

關於EGFR突變,另一個重要的發現是,這個突變最明顯的誘因,是吸菸。

當時,科學家們突破菸草行業的重重阻撓,終於證明了吸菸和肺癌之間的因果關係。多年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這也與居高不下的吸菸率有關。此外,不吸菸的女性因EGFR突變罹患肺癌的背後,極大的可能是——她們吸入了更多的二手菸,甚至三手煙,同時,她們也可能在做飯時接觸了大量油煙,這些誘因都可能導致基因的突變。

靶子找到了,精準打擊的藥物也隨即誕生。2002年7月,肺癌領域的第一個靶向藥吉非替尼在日本獲批,一年後,2003年5月,吉非替尼在美國上市。這時,王潔正在美國,在MD安德森的病房中,她親眼看到化療失敗的患者在用了吉非替尼後,腫瘤明顯地縮小了。

停滯多年的肺癌治療,終於有了巨大的進展。也同樣是在2003年,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逐漸形成這樣的認識——積累的基因突變是導致癌症的重要原因。那一年,世界上幾十個研究團隊,開始對人類癌細胞的基因組進行完整測序,試圖探究關於基因的奧秘。

關於癌症,一場精細到DNA層面的戰爭開始了。



吸菸是引發EGFR突變的最明顯誘因 圖源視覺中國

5

2004年底,在整整兩年的學習後,王潔回到北京。

當時,吉非替尼還沒有在中國上市,但透過最早的援助計劃,有100多位患者率先用上了這種神奇的藥。王潔還記得當時的場景,有些晚期患者化療失敗,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甚至可能隨時離世,但用了靶向藥之後,第二天就能站起來了,再過幾天甚至能活蹦亂跳。中國的醫生們聚在一起開會,分享起各自的病例,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直呼神奇。

一年後,2005年2月25日,吉非替尼正式獲批進入中國,它也多了一箇中文名字,易瑞沙。

多年後,一位中國患者如此回憶自己當初用易瑞沙的感受,他說:拿到肺癌晚期診斷報告的那天,我清晰地看到生命之門在我眼前緩緩合上,而用上易瑞沙的那天,我看到上蒼又為我打開了一扇生命之窗。

6

關於易瑞沙,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上帝給亞洲人的禮物。因為亞洲人中,能檢測到EGFR基因突變的機率更高。在中國的相關資料中,女性肺腺癌患者裡,EGFR突變的人群能夠佔到60%,而在中國的所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EGFR突變的病例能夠佔到35%-40%。因此,對比其他族群,易瑞沙給中國,以及亞洲的肺癌患者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但要如何確定一位肺癌患者是否帶有EGFR突變?當時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透過手術或穿刺獲取患者的腫瘤組織,並進一步進行基因檢測。

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在臨床上,大約有30%的患者,無法取得腫瘤組織進行基因檢測。他們中的大多數是晚期患者,身體條件已經無法支撐手術,至於穿刺,有些患者的腫瘤非常靠近動脈,有些腫瘤則特別小、特別隱蔽,還有一些患者年齡太大,有很多基礎性疾病,不適合這樣的創傷性檢測。

那些無法提供腫瘤組織的患者,大多都經歷了化療的失敗,也不願再化療,靶向治療成了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不少人選擇盲吃靶向藥。這是肺癌晚期患者絕望中的嘗試,但有些人的腫瘤並不是EGFR突變的型別,他們花了很多錢,吃了好久的藥,腫瘤反而變大了,錢像扔在了水裡,精準治療也成了空談。

做醫生,第一感覺很重要。多年後,王潔告訴《人物》,當時她就有了一種這樣的第一感覺:血液,或許是我們能找到的突破口。

2006年,王潔終於說出那個自己琢磨了很久的假設——能否建立液體活檢的平臺,透過血液來檢測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變?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正在查房中的王潔 圖源受訪者

7

研究就意味著大膽探索。

在王潔得到這個答案的兩年後,她和她的夥伴們開始了一場大膽的探索。

在團隊中,王潔是指揮者,另一個重要的搭檔,是實驗室的白樺。白樺記得,加入王潔的團隊前,她開玩笑地說,主任,你可要給我解決編制啊。她根本沒希望得到肯定的答覆——當時,在中國的臨床醫生團隊中,給研究人員編制幾乎是不可能的,以一個10人的臨床醫生團隊為例,如果其中一個編制是專屬於科研的,那麼就意味著,剩餘的9個醫生,要幹10個醫生的活、看10個醫生要看的病人。在當時,很少有醫生敢這麼做、願意這麼做。但白樺沒想到,王潔竟然同意了。

一個醫生的最高境界,是做一名臨床科學家。四年前,導師Waun Ki Hong的那番話始終影響著王潔。她果斷地給出了這個編制,在她看來,如果想更好地進行臨床轉化研究,團隊裡一定需要一個基礎研究經驗豐富的人。

白樺擁有7年基礎科研的背景,語速很快,聲音洪亮,做事雷厲風行,善於執行。當時,實驗室的機器很破舊,用了十幾年,經常用著用著就要維修;實驗室還需要和其他團隊共享,侷促、擁擠,有時其他團隊的檢測會汙染實驗環境,於是又要用上一禮拜時間消毒……但對於白樺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實驗的初期,無論怎麼檢測,無論找什麼樣的EGFR突變患者,她始終無法在那些血液樣本里檢測到足量的迴圈腫瘤DNA(ctDNA)——只有檢測到了ctDNA,才能夠檢測到DNA上的EGFR突變。

2007年的1月2日,白樺記得大約是這一天,大家都在休假,她接到了王潔打來的電話,進展怎麼樣啦?她的回答是,不行,還是不行。掛了電話,白樺就開著車去了實驗室,搗鼓樣本和機器,一籌莫展。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白樺

8

那個冬天,白樺翻閱了關於ctDNA的幾乎所有文獻,終於在一個夜晚,在一篇論文中,看到了一小段不起眼的話。

那是一個腸癌研究者的論文,他的目的只是想對比腸癌患者在手術前後,ctDNA的定量變化,但在這篇論文不起眼的一個角落裡,白樺看到了一句話——血液裡本就存在的過多白細胞會稀釋掉ctDNA。那一刻,白樺被點醒了。

第二天一早,白樺就跑去實驗室,從冰箱裡取出血液樣本進行二次離心,這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白細胞。15000轉的離心機嘩嘩嘩地轉了10分鐘,白細胞被清除,然後提取血漿,再一次檢測。期盼已久的結果出現了,那個曾在王潔腦海裡出現的第一感覺變成了現實——在肺癌患者血液裡,白樺第一次檢測到了ctDNA的EGFR突變。

她很興奮,抓起電話打給王潔,王潔請她一起來吃飯。那餐飯本是為一位進修醫生踐行,結果,白樺一直在講話,介紹了一通實驗進展,飯也沒吃幾口,王潔也很開心,少見地喝了口酒,然後語氣平緩地對在座所有人介紹道,這是我們實驗室的白老師,今天,她在檢測腫瘤DNA的EGFR突變上,取得了質的突破。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白樺在做實驗

9

之後的一年多里,王潔和白樺一次次地擴大檢測的樣本,從更多更普遍的患者血液樣本中,檢測出了EGFR突變。2009年,記錄了這份實驗成果的論文發表在了美國著名的腫瘤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臨床腫瘤雜誌)》上。

在肺癌領域,這是全世界第一個證明能透過外周血檢測到EGFR突變的研究。但論文發表後,王潔最先面對的,是四起的質疑聲。

當時,腫瘤組織標本的檢測仍然是整個行業的金標準,基因檢測的結果怎麼能在組織標本外得到呢?許多病理科的同行提出疑問,也有人質疑她的資料,每次開會,王潔都會受到許多挑戰。

這些質疑和挑戰的聲音,在2010年以後逐漸消失,因為,越來越多的團隊重複了王潔團隊的研究結果——基於外周血的EGFR突變檢測一次又一次被證明是可行的,肺癌患者透過血液進行基因檢測開始被學界認可。在肺部腫瘤學界,王潔也多了一個綽號,血液皇后。

在王潔團隊後續的一項前瞻性研究中,這一突破的臨床意義也被證實——那些透過血液檢測後進行靶向治療的患者,與那些透過腫瘤組織檢測後進行治療的患者,療效是一樣的。當這篇論文釋出時,EGFR突變的首次發現者,Thom as J.Lynch教授這樣評價王潔的成果:該研究是迄今第一個分析外周血EGFR突變檢測可行性及臨床意義的研究,代表該領域的重大進步。

在《人物》與王潔的交談中,我們談到了快樂。王潔說,當實驗取得成功、研究被一次次地證實,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透過血液進行基因檢測,獲得精準治療的機會,這還不足夠讓一名臨床醫生快樂嗎?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王潔

10

腫瘤的最可怕之處是什麼?

腫瘤的異質性一定是其中的一個答案。何為腫瘤的異質性?簡單點講,就是一個實體腫瘤中,所有的癌細胞並不都是同一種性質的,一百個瘤細胞,可能每一個都不一樣,對藥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樣。以EGFR突變為例,一位肺癌患者身上的腫瘤,在帶有EGFR突變的同時,也可能同時帶有alk突變、ret突變、ros1突變……腫瘤的可怕,不僅僅在於它強大的侵犯性,還在於它的狡猾,它會像人一樣進化,想方設法逃避人類的打擊。

透過血液進行基因檢測的意義是什麼?其中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對抗腫瘤的異質性。一個肺癌晚期、有廣泛轉移的病人,如果只取一個小小的組織切片,那隻能反映這個位置的區域性情況,不能反映腫瘤的全貌,而這位患者身上所有的腫瘤DNA,都會釋放到血液中,用血液檢測,是更能夠反映腫瘤全貌的方式。

很多晚期腫瘤患者的治療,都是一個不斷換藥的過程。用一種藥,耐藥後換另一種,再耐藥,就再換一種,直到生命力被完全耗盡,或者試過所有的藥和治療方案,最終無路可走。

在這個過程中,血液檢測也變得尤為重要,它可以對患者的基因突變狀況進行動態觀察,是否出現了新的靶點?是否出現了耐藥基因?正是因為血液檢測的有效性被證實,患者們不用再忍受穿刺之痛,每次只需抽一小管血就能獲得精準治療——減少晚期腫瘤患者的痛苦,這也是血液檢測的另一個價值所在。

王潔和她的夥伴們還發現,血液檢測可以有效地引導治療。如果患者只測出一種基因突變,用靶向藥治療,會有比較好的有效率。但如果測出了好幾種基因突變,靶向治療的同時加個化療,會有更好的效果。

除了引導治療,血液檢測還可以預判治療的效果。在一次研究中,他們發現,靶向治療後,醫生動態監測患者血液中的ctDNA,當不再發現基因突變時,說明這位患者的預後是比較好的,而如果有新的基因突變發生,則說明這位患者可能即將耐藥——在真正的耐藥、腫瘤進展發生之前,血液檢測製造了一個提前量,給了醫生更多的應對時間。

白樺的父親常年吸菸,不幸得了肺癌,在靶向治療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讓父親去抽血,監測EGFR突變,如果突變消失了,說明父親的預後是比較好的,她就會鬆一口氣。當把自己學到的、研究的成果,用在自己的親人身上,白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肺癌研究上的每一點小進展,對於患者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血液檢測 圖源視覺中國

11

在中國,肺癌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患者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

絕大多數的癌症治療,大體都會分為兩個階段:如果是相對早期發現,有手術機會,治療的預期會是根治,或治癒;如果發生轉移,則意味著病情進入晚期,醫生所有的治療目的便只有一個——儘可能地幫助患者延長有質量的生存時間。時間就是希望。王潔說。

在具體的治療中,究竟怎樣延長時間?根據臨床印證的有效程度,治療方案被分為一線、二線、三線,通常,一線方案有效率最高,會被優先使用,如果患者產生耐藥,隨即進入下一線方案。

在目前的肺癌指南里,三線就是盡頭了,三線方案失效後,醫生可以勸患者放棄,做一些對症和姑息治療,等待生命的衰退,也可以根據經驗和臨床資料,進行一些嘗試。

2015年,王潔離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來到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在這所全國最頂尖的腫瘤醫院,你可能會聽到十幾線的方案,在王潔看來,這需要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彼此鼓舞,需要他們拿出同樣的信任和決心。

在王潔的工作中,這種狀況也常常發生。和她在同一個團隊的醫生萬蕊告訴我,王潔是那種不放棄的醫生,只要患者身體狀況尚可,求生欲強烈,去找她要治療方案,絕大多數時候,她都會想辦法給出下一線的治療方案。

在交流中,我們也和王潔談到了這其中的風險,如果所有針對肺癌的藥、治療方式都被證實無效,但患者依然有強烈的求生慾望,她是否會採用更危險的方式——超適應症用藥。

在王潔看來,這首先需要尊重規則與程式。她舉了一個例子,如果肺癌患者耐藥後,透過血液檢測發現了一個肺癌中不太常見,但卻在乳腺癌中很常見的基因突變,這時,醫生需要向上報備,說明情況並獲得許可後,再讓患者服用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藥。

而敢於提出新的方案去嘗試,首先,醫生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瞭解這些不同藥物的特點和臨床資料,在經驗之外,她還需要足夠勇敢。

醫學的進步,往往都建立在醫生和研究者們的大膽嘗試之上,當一個全新治療方案的資料不斷積累,或許,它就可能成為一種常規的治療方案,讓更多的患者獲益。但每一次探索,機會都會與風險並存,在一切未知的情況下,這關乎一位醫生的經驗和勇氣。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12

2017年,一位男性的晚期肺癌患者,病情全面惡化,肺內、骨、腦都發生轉移。他想放棄了,但他的愛人還想繼續努力,於是又找到王潔。透過血液的基因檢測,王潔發現了一個新的耐藥靶點,隨後更改用藥方案,使患者延續了一年多的生命。

這位患者從確診肺癌到去世,堅持了8年——在20年前,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有相關資料顯示,隨著越來越多的靶點被發現,越來越多的靶向藥誕生,在非小細胞肺癌這一類別中,晚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已經從10個月延長到了30個月。多出來的20個月可以做多少事呢?那是608個可以醒來的早晨,608天與家人相伴的時光。

那位患者去世後,他的愛人仍然與王潔保持著聯絡,2019年的一天,她早早等候在王潔的辦公室門口,拿著一袋水果,說想我了,過來看看。王潔說,她知道,這位患者的愛人,並不只是為了來感謝她,她是在以這種方式思念自己的愛人,因為,這是他們以前一起來看病的地方,而王潔,則是同他們一起與肺癌戰鬥的人。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腫瘤病房中的家屬 圖源《人間世2》

13

人類與肺癌的這場戰鬥,如今已經進入到了第三階段——免疫治療。

過去,無論是化療還是靶向治療,都是讓這些藥物攻擊腫瘤細胞,而免疫治療則是調動人體自己的免疫力量來對抗腫瘤。2019年起,免疫治療大規模進入中國的臨床。

2020年的秋天,我跟隨王潔團隊一起查了一次房。在腫瘤科病房,你很少直接聽到腫瘤癌症這些詞彙,醫生們大多會用更專業的方式傳遞資訊——TNM代表癌症分期,PD代表疾病進展,PFS代表無進展生存期,如果腫瘤進展了、轉移了,醫生們有時會說,出現了一個新發腫物。

查房的總體氣氛是嚴肅且略有些沉重的,直到查至倒數第二間病房時,一位58歲的女性站在房間裡的角落,戴著一頂粉色的毛線帽。

她的腫瘤指標並不符合免疫治療的要求,相關指標的表達只有1%,開始免疫治療時,醫生們其實也不太有信心,但是,在經歷了治療初期強烈的副反應之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她的腫瘤開始不斷縮小,非常明顯地縮小。

那天,在病房裡,醫生彙報這個病例時,能明顯聽出他們語氣的振奮,和前面一些病例相比,到了這裡,大家的心情都輕快了起來。患者也很高興,摸了摸自己的臉頰,說自己臉色好了很多,她對著王潔說,王醫生你看,我今天都沒化妝呢。隨後,又迫不及待地把新拍的片子拿出來給醫生看,向大家展示那個縮小的腫瘤——最新的CT影像上,那個棉花團一樣的灰白色陰影,比之前的那一次,小了足足3公分。

離開這間病房後,王潔再次和身邊的醫生感嘆道,神奇。

免疫治療的確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好幾位醫生都告訴我,在腫瘤醫院的病房裡,免疫治療讓更多病人的生命獲得了延長,一個鼓舞人心的數字是,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原來100個人裡,只有1個人能活過5年,但是免疫治療,讓這個數字從1變成了15。

14

但在神奇的背後,免疫治療剛開始的那幾年,腫瘤病房裡也發生過很多遺憾的事,它們大體都與一個問題有關——免疫治療產生的嚴重副反應。

王志傑也是王潔團隊中的醫生,他講起了一個病例,那時,免疫治療剛興起,有位患者做完治療回到當地,得了嚴重的肺炎。那時,大家對免疫治療的認知都還很淺,當地的醫生給他用普通的抗生素治療,治療了兩週後,症狀沒有減輕,病人直接進入了監護室。最後,醫生才考慮到是免疫相關的不良反應,才用上了激素。

這不僅是免疫治療面臨的問題,在化療、靶向治療中,也有同樣的問題,如何儘可能地減輕治療的副作用——在現代的癌症治療中,這件事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乎患者的生存質量,時間重要,質量也同樣重要。

提及生存質量,王潔會再一次談起她在MD安德森的導師Waun Ki Hong。在Waun Ki Hong的眾多臨床成就中,其中一項就是極大地提高了區域性晚期喉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在過去,這些患者是要做手術的,術後,他們可能永遠都無法再發出聲音。Waun Ki Hong組織了一個研究,不給這類患者做手術,用放療聯合化療,保留住他們的聲音,同時也讓他們得到同樣長的生存時間。

他能有這個想法,就已經足夠偉大,這關係到一個病人的尊嚴與術後的正常生活。王潔說。

在過往的癌症治療中,為了殺死癌症,人們往往會忽略那些由癌症治療引發的副作用,嘔吐、脫髮、疼痛、乏力、腹瀉、性慾喪失,包括失去聲音。和腫瘤比起來,這些所謂的副作用似乎不是什麼大事,但如果忽視,它也會摧毀整個治療。

王潔回憶起很多年前,有位患者的化療效果很好,影像學上,那個腫瘤一天天地縮小,這本來是件很高興的事。但是,治療的副作用——嚴重的乏力令她非常痛苦。

乏力聽上去很輕微,普通人累了也會疲憊。但只有真正的癌症患者才明白,這種乏力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李宇紅是廣州一名腫瘤內科的醫生,在自己得了乳腺癌之後,她才體會到乏力是最痛苦的感覺。我以前對病人描述的乏力完全沒有概念,只告訴他們多休息,後來我自己才知道,乏力根本不是休息能夠緩解的。在我看來,最嚴重的乏力是根本起不來床,就連走到廚房的力氣都沒有;稍輕一點的乏力是,能走路,但腿好像被拖住一樣,很重很重。她在一篇自述文章裡如此寫道。

王潔的那個患者也是如此,乏力到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做不了。即便腫瘤仍然在縮小,但這種乏力最終讓患者決定暫停化療,回家。幾個月後,腫瘤再次進展,患者也沒能撐下來。大家都感到很遺憾。

好在,現在的醫生們已經有了越來越多解決這些副作用的方法。在所有副作用中,最早被解決的是嘔吐。

萬蕊醫生2011年進入王潔的團隊讀研,在她的印象中,那時,常常能聽到從病房衛生間裡傳出的嘔吐聲,只要聽到,她就會去給患者打上一針,但透過靜脈注射來止吐,藥效很短,沒過半小時,嘔吐聲會再次傳來。

直到2014年秋天,阿瑞匹坦這樣的中樞性止吐藥物在中國上市了,即便是用高致吐藥物進行化療,這種藥也能控制住病人的嘔吐。2020年,國產的止吐藥也上市了,更便宜的價格讓更多的患者有了解決嘔吐問題的選擇。萬蕊說,如今,除了他們這種三甲醫院,很多基層的地方,甚至縣級醫院,也都在提倡無嘔病房的建立——人們印象中,化療與嘔吐的強關聯,正在漸漸成為歷史。

後來,化療肯定會脫髮的印象,也被一些藥物改變。如今,皮疹、末梢神經炎症等副作用也正在受到越多越多的重視。

王志傑醫生在王潔的團隊裡工作了十多年,他告訴《人物》,這些年來,自己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更多地關注患者的生存質量。

他說,作為一名臨床醫生,自己過去也更關注療效,看到腫瘤縮小,就會很明顯地興奮,次之,關注那些危及生命的不良反應,比如白細胞的劇烈下降、心率失常、放射性的肺炎,但逐漸地,他發現那些輕微的、沒那麼致命的不良反應同樣需要關注,不良反應處理得好了,病人就可能有更大的信心去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在這場與癌症的戰鬥中,信心很重要,尤其是患者的信心。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王志傑

15

在採訪中,萬蕊醫生還提起了一件往事。

那是2019年春天,一位患了肺癌的大爺,前期的化療效果很好,症狀緩解明顯,這也幫他贏得了手術切除腫瘤的機會。術中切除的腫瘤送去做病理,結果顯示完全緩解,這讓萬蕊和大爺的女兒都感到振奮。接下來的處理很常規,一個月後複查,又做了兩週期的化療,再之後,只需要定期複查。

後來,有一次和不同科室的醫生坐在一起討論病例,說到這位大爺,放療科的醫生說,大爺的腫瘤切緣,和原本腫瘤的位置捱得比較近,應該在術後再做一個區域性放療,這才是一個更完美、更保險的治療方案。

儘管大爺後來的身體狀況一直不錯,也沒有復發,但放療科同行的這番話,還是讓萬蕊心生忐忑與自責。

再次談起這件事,萬蕊很誠懇,她說,這件事讓她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腫瘤內科醫生,知識、資訊的受限,作為臨床醫生,認清自己的侷限,避免傲慢,學會謙遜,這同樣重要。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萬蕊

16

面對癌症,當醫生們認清侷限後,要如何解決侷限?

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個多學科診療體系,簡稱MDT,就是讓來自外科、內科、放療科、病理科等不同科室的醫生,一起坐下來,討論病例,為癌症患者診斷。

在MD安德森學習的時候,王潔就接觸到了MDT。那時,每週二下午,MD安德森不同科室的醫生,都會聚集到一個大房間,討論病例。會上,不同專業的醫生都會發表自己的看法,有時也會爭論得面紅耳赤,但對於患者而言,這是非常高效且珍貴的診療方式。

回國後的2005年,王潔就在當時所在的醫院推行了MDT。每週二下午,忙完手頭的事,幾個不同科室的醫生會聚到會議室,多的時候討論七八個病人,少時三四個,然後一起制定多學科的方案。最開始,這是一件不太被理解的事,有同事說,你看他們幾個,老開會,老開會。但在王潔看來,這是一件必須堅持下去的事。

面對癌症,一線醫生的探索並不僅限於技術,還關乎治療的方式,以及對患者的關照。

王潔說,現在中國的大部分腫瘤病人,看病流程很複雜,先去看外科,手術做不了,又去看放療,放療不了,再來找內科,每一個環節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對原本就脆弱的患者,這是極大的經濟負擔,也是生命損耗。而在MDT門診,患者只需要掛一次號,同一個瘤種不同專業的醫生就能一起為他診治,患者也因此一次性地得到了這個時期的最佳方案。

如今,中國越來越多的醫院都有了MDT門診,但也存在一個問題——這些門診基本上都集中在發達城市。這也是MDT在中國推廣中的最大難點,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很多基層醫院缺乏專業的人才和團隊。王潔說,一些地級市、縣級市的醫院,雖然也有腫瘤科,但腫瘤科的醫生專業水平有限,多學科的意識更是薄弱。而即便在發達城市,MDT的問診數量,也是有限的。

並不是所有的腫瘤患者都需要MDT,王潔說,醫療資源是有限的,真正需要MDT的,大多是晚期的患者,特別是需要同步放化療的患者,或者在免疫治療時出現症狀、需要區域性治療的患者。

為了更好地推廣MDT,王潔會把醫科院腫瘤醫院多學科會診的影片錄下來,去各地宣講、培訓時,分發到基層的醫院,她也倡議,讓更多的醫生去國外進修,接觸更多更前沿的資訊與知識。她的一個野心是,未來,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基層腫瘤專科醫院,可以實現把MDT作為一種常規。

至於這個未來有多遠,可能是三年,五年,或者更長。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為肺癌患者組織的多學科會診 圖源受訪者

17

關於一群中國醫生在肺癌之路上的求索,最後,我們要講的,是一個關於失敗的故事。

7月的一天,王潔坐在醫科院腫瘤醫院的會議室裡,透過網路,向螢幕那端的醫生們,分享了很多目前國際上前沿的研究,還講述了一款新藥的誕生過程。後來,她告訴我,講述這些,她有很明確的目的,就是鼓勵中國醫生們開展前沿的臨床研究,去突破肺癌領域最棘手的耐藥問題。

作為一位擁有超過20年臨床經驗的腫瘤內科醫生,王潔始終沒有停止大膽探索,但所有肺癌領域的醫生,需要面對的,都是一個無情的現實:這些年,肺癌研究的確獲得了很多重大突破,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也有了很大的延長,但在所有癌種中,肺癌依舊是死亡人數最多的那個——每個癌種都有自己的性格,比起很多癌種,肺癌明顯更頑固、更復雜,也更兇殘。

如何面對失敗,這幾乎是每一位肺癌患者和醫生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王潔講了一個Waun Ki Hong的故事——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一直在進行各種治療手段的探索,其中一項,就是化療預防,也就是如何用化療的方式,去預防那些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症,他的野心是,在癌前病變的階段就阻斷癌症的發展。

這些研究最終都沒有成功,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失敗的。但是,在王潔看來,比失敗的結果更重要的是,他做出了這些探索。王潔說,在腫瘤研究者的無數嘗試中,失敗也是一種結果。

如今,在全球範圍內,還有很多醫生、臨床科學家在進行著類似的探索。

2014年,在美國,一位放療領域的華人醫生,做了一個小範圍的臨床研究,對早期的肺癌患者進行立體定向放療治療,結果發現,放療的治療效果並不比手術差。他將這個研究發表在了《柳葉刀》的子刊上。當時,也是很多人質疑,因為這打破了早期肺癌應該手術治療的傳統認知。但這個大膽的想法還是得到了資助,目前,這項研究正在進行三期的臨床研究。

而在中國廣州,也有一位呼吸科的醫生,在探索對肺部的多髮結節做免疫治療,這是一個更激進的嘗試,很多外科醫生都覺得荒唐——病人都沒確診肺癌,怎麼就能上免疫呢?

對於這些開拓性的、屢屢被質疑的探索,王潔始終保持著一個觀點,永遠不要輕易否定。她始終認為,面對肺癌這個非常非常狡猾的敵人,需要所有醫生的共同努力,每一次探索,都有可能帶來突破,過去,我們很少見到那些活過1年的晚期病人,現在有了靶向,病人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翻了三四倍,有了免疫,病人長期治癒都有了可能。

她多次提到時間,腫瘤科醫生、臨床科學家的工作,就是在與死神賽跑,極盡可能地去為患者贏取時間,因為,時間就是希望。

人類與癌症的對抗,這注定是一場漫長戰事,關於這場戰事的具體樣貌,《眾病之王:癌症傳》的作者悉達多·慕克吉曾進行過形象的描述——

為了能追上這種疾病的步伐,人類一而再、再而三地創作,學習新知識,揚棄舊策略。我們執著地與癌症進行抗爭,時而精明,時而絕望,時而誇張,時而猛烈,時而瘋狂,時而凜然。這場戰爭不可避免,且已經持續了千年。

如今,戰爭仍在繼續,沒有人想要放棄。

當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可以多活20個月


王潔在線上給其他醫生講課,內容關於肺癌研究的前沿領域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31

相關文章

我喜歡明白如話的古體詩
我老餘,其實應該姓這個"愚".生在鄉下,長在野裡.父親文化人,聞名百餘里,母親是農民,不識一個字.老愚先師範而電大再函大,大學文憑,銅字招牌,沒有學位.一生從教,無怨無悔.退休之後 ...

江疏影簡單又時髦的高顏值髮型

江疏影簡單又時髦的高顏值髮型
江疏影穿打底衫拍大片 造型淳樸氣質高階 江疏影唯美氣質美照

35歲的江疏影身材纖瘦,常年體重96斤,表示減肥需做到三點

35歲的江疏影身材纖瘦,常年體重96斤,表示減肥需做到三點
導語:"汗水會讓你感覺每天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虛無" 新時期,新觀念,減肥成為當下經久不衰的話題之一.各種減肥方法.減肥技巧甚至是減肥產品層出不窮,全民減肥時代已經到來. 公眾人 ...

長江為什麼叫江,黃河為什麼叫河?原因如此,漲知識

長江為什麼叫江,黃河為什麼叫河?原因如此,漲知識
在1984年的春晚上,香港歌手張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國心>紅遍大江南北,其中一句"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金",唱出了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那麼長江為什麼叫江, ...

父母愛情:丁副參謀長的幾個孩子混得怎樣,似乎遠不如江司令的

父母愛情:丁副參謀長的幾個孩子混得怎樣,似乎遠不如江司令的
丁副參謀長也就是老丁,他有兩任妻子:王秀娥和江德華.他和王秀娥共生育了四個兒子,分別是大樣.二樣.三樣.四樣,和江德華只有一個女兒小樣.江德福也有五個孩子,老丁的五個跟江德福五個相比,似乎遜色了不少. ...

父母愛情:安然嫁給江昌義,或許是一種報復心理,源自對安傑的恨

父母愛情:安然嫁給江昌義,或許是一種報復心理,源自對安傑的恨
你們家我最恨的就是你的母親了,她偷走了原來該屬於我母親的一切! 城市女人真叫絕!她們看不起農村人,管農村人叫鄉巴佬,但一旦這些鄉巴佬男人出人頭地了,城市女人們又不肯放過他們,蜂擁上來統統把他們俘虜過去 ...

印尼首富陳江和:我的根在中國,我也有中國夢

印尼首富陳江和:我的根在中國,我也有中國夢
一個人不管身在何處,始終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印尼首富陳江和就是這樣一個人. 雖然他出生在印尼,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華人,是炎黃子孫的後代,血液裡面流淌著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 ...

父母愛情:守備區司令員江德福不娶安傑,能做軍級幹部,當將軍嗎

父母愛情:守備區司令員江德福不娶安傑,能做軍級幹部,當將軍嗎
江德福當時條件非常好,但是娶了安傑後,他的工作受到了一定影響.如果沒有安傑,江德福的前途會怎樣,能當上將軍嗎? 江德福的軍旅生涯中最高職位是守備區司令員.守備區是正師級單位,所以他這個司令員就相當於師 ...

專家視點④高登義:監測雅魯藏布江下游水汽輸送意義重大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高登義 自2017年以來,監測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第二階段的關鍵專案.這方面內容很多,其中,瞭解雅魯藏布江下游的水汽輸送問題 ...

重慶這一景點,成為美國人眼中的奇觀,是中國人眼中的江上明珠

重慶這一景點,成為美國人眼中的奇觀,是中國人眼中的江上明珠
很多人非常好奇,在其他國家的人眼中,中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不知道自己喜愛的國家,會不會受到外國人的歡迎?我國有處旅遊景區,在美探索頻道中,被命名為中國七大奇觀之一,同時也是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在我國 ...

靠養殖到底能不能致富?江豔實話實說,再聽聽她的致富經

靠養殖到底能不能致富?江豔實話實說,再聽聽她的致富經
靠養殖到底能不能致富? 大夥好,我是江豔,家住內蒙古鄂爾多斯牧區,29歲,我的職業是一名養殖戶 我生活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大地上,一個人度過了6個春夏秋冬,在我一度迷茫和落入人生低谷後......的選擇 ...

1-3!中國男排無緣直通世錦賽!不敵亞洲第1無緣決賽,江川盡力了

1-3!中國男排無緣直通世錦賽!不敵亞洲第1無緣決賽,江川盡力了
9月18日14點整,亞錦賽首場半決賽,伊朗男排大戰中國男排.江川出擊,年輕的攻手張景胤.李詠臻悉數出擊,這是現在陣容最強的搭檔了.第一局,李詠臻扣球下分,戰平到4-4!薩勒赫扣球失誤,4-5落後!不過 ...

父母愛情:江衛國為何能當上大校旅長,與他父親江德福有關係嗎

父母愛情:江衛國為何能當上大校旅長,與他父親江德福有關係嗎
江德福八十大壽,江家上上下下都到齊了.幾個孩子混的都不錯,其中長子江衛國尤其突出,已經是大校軍銜的摩托化步兵旅旅長了.為何他如此優秀? 江家幾個孩子中,大多數在部隊工作,老二江衛東是後勤部部長,江亞菲 ...

江浙滬最寶藏的溫泉小城,週末來度個假正合適

江浙滬最寶藏的溫泉小城,週末來度個假正合適
一場秋雨一場寒,喜大普奔,江浙滬終於降溫了. 眾所周知,江浙滬沒有秋天的秋天轉瞬即逝.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冬天最美好的念想就是熱騰騰的溫泉.一泡下去,什麼塵世的煩惱都能暫拋腦後. *圖片@旅行家思遠 可 ...

坐火車過雅魯藏布江,能看到哪些超級工程?
歷時6年半 西藏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拉林鐵路開通運營 拉林鐵路起自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經山南市貢嘎縣.扎囊縣.乃東區.桑日縣.加查縣和林芝市朗縣.米林縣,到達林芝市區,全長435.48公里,設計時速160 ...

成都蒲江與眉山交界處有座道教仙山,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卻少有人知

成都蒲江與眉山交界處有座道教仙山,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卻少有人知
東漢時期,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入蜀創立了天師道,並在巴蜀地區建立起了二十四個宗教活動中心,即"二十四治",據史料記載,僅今天的成都境內就曾多達十個,但時過近2000年,滄海桑田,有的治 ...

江西省軍區2021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面試見聞

江西省軍區2021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面試見聞
9月15日上午,隨著最後一名面試人員走出考場,江西省軍區2021年度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考試落下帷幕.據瞭解,此次面試,共有來自全國14個省份的404名社會優秀人才,圍繞醫療.護理.工程.幹事.參 ...

變成你的那一天:太喜歡江熠的別墅裝修了,中式佈置精良深得我心

變成你的那一天:太喜歡江熠的別墅裝修了,中式佈置精良深得我心
你們以為新中式就是全屋的實木傢俱,老氣又沉悶嗎?這麼想可就out了,前段時間國產劇中<變成你的那一天>中男女主角的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同為中式風格,一個是爸媽愛的,一個確實年輕人都搶著要的 ...

抗戰:八女投江
九一八事變後,在部分義勇軍的基礎上,中共東北黨組織建立了南滿.東滿.珠河.湯原.密山.饒河.吉東等十幾支抗日遊擊隊,英勇頑強地與日寇進行鬥爭. 1933年9月至1936年1月,中共東北黨組織根據中共中 ...

22-25!中國男排或要無緣世錦賽?0-1落後衛冕冠軍!江川求爆發

22-25!中國男排或要無緣世錦賽?0-1落後衛冕冠軍!江川求爆發
22-25!中國男排或要無緣世錦賽?0-1落後衛冕冠軍!江川求爆發 9月18日14點整,男排亞錦賽進行焦點大戰,第一場半決賽在中國男排與衛冕冠軍伊朗之間開.伊朗目前是高居亞洲排名第一的球隊,是本屆亞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