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水稻之子”袁定陽:繼承袁隆平衣缽,差點因為父親丟了媳婦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古往今來,糧食對於一個國家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征戰都是必須有糧草先行,只有保障了食物供給,只有糧食滿足了將士們的所需,才能儲存體力,立於戰略的優勝。時代在飛速發展變遷,人們的思想也在漸漸轉化,但農業的發展永遠都不能忽視。糧食是國家的戰略物質,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要把發展農業放在一切經濟工作的首位。

“水稻之子”袁定陽:繼承袁隆平衣缽,差點因為父親丟了媳婦

一說到糧食我們都會想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望上世紀60年代,雜交水稻的問世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產量,讓人民不再捱餓,解決了我國的糧食問題袁隆平也被尊為人民心中的“食神”。他曾說自己有一生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將來禾下乘涼夢,第二個,夢想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為此袁隆平院士也是傾盡自己一生的精力去完成,即便已經是91歲的高齡,依舊堅持在科研的第一線。袁隆平一生紮根于田間,即使在2019年獲得了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但袁隆平院士沒有一絲絲的動容,也依舊堅持在田間工作。

儘管在農業方面上頗有建樹,但作為父親,袁隆平沒有趕上孩子成長的列班車,對此,袁隆平院士也是感到非常的抱歉。由於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水稻研究上,袁隆平對孩子們少有照顧和關心受到影響,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國”大於“家”的傳統,糧食問題是一個大問題,這關乎著十幾億人口的吃飯甚至是生命的問題呀!他怎麼會袖手旁觀呢?袁隆平的兒子們都很有出息,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卻分別進入了金融和管理行業,並取得不錯的成績,只有他的小兒子袁定陽便繼承了他的衣缽。袁定陽上面有兩個哥哥,袁定陽是最小的哪一個,按平常的想法,我們都知道越是最小的,就會受到更多的寵愛,但是袁定陽卻不是這樣,因為父親繁忙的工作和單位的排程,只有母親一人在家。母親一個人帶三個孩子,顯然是很困難的,但是苦了大人,也不能苦了孩子啊。最後他們決定讓三個孩子去外婆那裡住一段時間,此時的袁定陽只有一歲,可誰知,這一待就是好幾年。

一直到袁定陽已經上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才被接回家,回到了父母的身邊。但是多年的分離讓他對父母的存在並沒有太深的影響和感受。長大後他曾在採訪時說到:“和父親沒有那種特別親近的感覺,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幸運的是,親人們的教導讓小小的他知道,父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即便是不理解,但是對於父親卻也是極其的崇拜。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不僅僅受用朋友與朋友之間,男孩與女孩之間,同樣地也適用於父母與孩子的相處。

“水稻之子”袁定陽:繼承袁隆平衣缽,差點因為父親丟了媳婦


圖為袁隆平年輕時

袁定陽,由於從小就生活在農業世家,多多少少的受到父親職業的影響,對農學非常感興趣,以至於在長大以後也繼續在農業領域繼續研究並且有所建樹。其實在袁定陽很小的時候,一聽見袁隆平要去地裡考察,他就會悄悄的跟著父親一起去,無論天氣如何,他都會緊跟在父親的身後。跟隨父親在稻田裡面觀察水稻的性狀,認真聽著父親的講解。並且找出不同的樣本。一老一少,父子二人走過了無數稻田麥浪,他們走的路也是一條不平凡的路,這也為他以後在農業方面奠定了基礎。

袁定陽懷揣著這種熾熱的熱情,開始了他的農業道路。同時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農業,袁定陽刻苦鑽研,於1990年考入了廣西農學院,主修的是農學專業。在大學期間的袁定陽對農業的熱情是十分高漲的,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農業上。其實,很少有人真正的熱愛農學的,寫寫文章和論文還好說,一說到要去田地裡面做研究。就基本很少的人可以做到了。但是袁定陽不一樣,他從小受到父親的教育,他是非常的喜歡熱愛這個行業,並不是所謂的光說不做,他也準備像父親一樣將自己的餘生都獻給農業。即使自己是袁隆平的兒子,但是袁定陽的心裡卻不是這麼想的,他認為自己可以成為父親的夥伴,他相信自己是可以完成任務的,在大學裡他也是科研組組長,沒日沒夜的帶領著夥伴們在田間做研究,回到實驗室又繼續搞科研,最後也做出了十分優秀的成績,大家時常調侃他:"你姓袁,又會研究水稻,莫不是袁隆平的親戚?"

直到畢業工作之後,同學們才驚訝地發現,這位日日夜夜和他們待在一起的袁同學,居然是袁隆平的親兒子,這讓周圍的同學目瞪口呆,袁定陽讀書很努力,既要在研究所工作,還要繼續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也做出了貢獻,這樣可以來到父親袁隆平身邊,追隨袁隆平繼續做研究了。但是,單憑大學學到的知識還不足以支撐袁定陽去搞研究和科研。再加上,他又是袁隆平的兒子,外界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關注,這就在無形當中給袁定陽施加了壓力。他內心也是鼓勵自己要繼續努力,最後他決定繼續深造,去學習關於水稻研究的更多理論知識,學習更多高尖端技術,用以進一步推進研究的程序。畢業後,他以十分優秀的成績分配到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一開始就是研究的助理員。但是袁定陽似乎不滿意。隨著時間推移,此時的袁定陽突然覺得自己懂得的太少了,他渴望學習更多關於農業的國際上先進的知識,他接觸到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共轉化研究方法,並由此開始了對基因水稻開始了的研究。

“水稻之子”袁定陽:繼承袁隆平衣缽,差點因為父親丟了媳婦


袁定陽

研究生畢業之後,袁定陽依舊沒有懈怠,他認為學無止境,之後又去香港大學讀了生物學的博士。2007年,從事兩年博士後研究的袁定陽回到大陸,進入了袁隆平所在湖南省農科院,並由此開啟了她的水稻研究之路。

袁定陽和他的父親一樣,都是把心思放在了水稻研究上面,他也沒有想過自己的另一半,當時一心只有水稻,但是緣分就是這麼的奇妙,該來的終究會來,也就是在袁隆平的研究所,他邂逅了自己未來的準妻子段美娟。

說起來段美娟,就要提一下關於她的故事。這得從段美娟畢業那會兒說起。1997年,大學畢業剛不久的段美娟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應聘研究員,她學習成績非常的優秀,很多的單位想要徵用她,但是段美娟心裡早就有目標了,她想去的地方就是袁隆平所在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對於學習農業的學生來說,袁隆平這個名字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也可以說是光,段美娟也是立志於幫助國家甚至世界解決糧食問題,不再出現糧食危機,讓每個人都可以吃飽飯,填飽肚子。命運局勢這麼的神奇,面試她的正好是袁隆平院士,雖然袁院士對她的簡歷非常滿意,但是多少還是有點猶豫,最後還是拒絕了她。因為在袁老看來,幹他這一行,是非常苦,非常勞累的,天天在農田裡不分晝夜地忙活,冬天受寒,夏天受熱,整天在田野裡幹活最後還曬得黝黑也影響個人形象。袁院士心想:眼前的段美娟畢竟是個年輕姑娘,這日子她受得了嗎?

“水稻之子”袁定陽:繼承袁隆平衣缽,差點因為父親丟了媳婦


袁定陽的妻子段美娟

段美娟一聽袁院士不想收她,立馬就急了。想想自己為了進入研究所進行雜交水稻研究做了那麼多的準備。如今機會的大門近在眼前,她完全沒有放棄的道理啊。所以這個機會她自己一定要爭取。為了爭取到袁隆平的支援,段美娟當場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自己不怕吃苦不怕累,更不怕下田,哪一個做水稻研究的不是需要自己下田研究嗎?別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段美娟並不覺得自己女性的身份有什麼問題,她認為自己甚至可以做得比男性更出色,更完美。她對雜交水稻表現出來了十二分的熱愛。表現出自己對雜交水稻強烈的慾望和對農業的興趣。段美娟的堅毅讓袁隆平不免動容,他不願意放棄這樣的一位人才,這個姑娘又優秀又勇敢,是個可造之材,同時,最終拗不過段美娟的軟磨硬泡。於是,袁隆平拿出了一份協議,說如果簽下這份協議,你就可以了留下來,但是合同上面寫著,試驗期是五年。段美娟就要去稻田裡實踐整整五年。段美娟當時也沒有猶豫,直接簽下了這份勞動合同。這就是所謂的 “五年稻田野外實踐”的條約。也就是要想當袁隆平的兒媳婦就必須先去種五年的地這句玩笑話的由原來。

這是最苦的崗位,但也是最容易出成績的崗位,付出了可能沒有回報,但是如果你不付出就肯定沒有回報。其實袁隆平心裡知道,這個女孩如果認真培養,日後必成大器。段美娟也是聰明的人,既然袁老讓她籤合同就說明是收了她,她當時內心級樂開了花,這說明她苦讀這麼多年的書,沒有付諸東流。她當即保證一定好好努力,不辜負袁老的期望。

自此,段美娟 “巾幗不讓鬚眉”,男孩子能做的,自己也可以,每天都是一整天扎進稻田地裡搞研究,而吃住在稻田更是家常便飯。就這樣,段美娟在稻田裡風吹日曬堅持了五年,還累出了一身毛病,但從來沒有說過一個累字,她覺得和袁院士在一起工作就高興,她認為這不是在受累,這是在造福人民,所以在第一線做科研,對她來說帶來的是一種幸福感,袁隆平沒有因為她是女孩子就對她寬鬆管理、袁隆平對段美娟也是格外嚴格,他知道眼前這個女孩子是個可造之材,不怕吃苦,也不怕累人又聰明,將來肯定能是這一行的頂樑柱。

“水稻之子”袁定陽:繼承袁隆平衣缽,差點因為父親丟了媳婦

一方面段美娟花費了大量時間在田間裡面做研究,觀察形狀,找出變異的水稻,有時連吃和住都在稻田裡。既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是為了自己能夠完成自己對袁隆平院士的承諾。

而另一方面由於兩人志趣相同,又常年合作研究,在袁美娟看來,雖然袁定陽出身科研世家,但在他身上看不出一點的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作風,折讓段美娟非常的動容,段美娟身上的不達目標不罷休,勤苦耐勞的性格也深深的吸引了袁定陽,在他心裡,他覺得這就是他未來找媳婦的標準。就這樣,一來二去,段美娟與袁定陽相互產生了好感情愫。作為有相同志向的友人,也作為科研路上共同前進的夥伴,在袁隆平院士的見證下,袁定陽和段美娟最終結為夫妻。在之後的日子裡面,袁隆平依舊嚴格要求她認真做研究,沒有絲毫的放鬆,袁隆平也將自己所有的知識和能力都傳授給了段美娟。而段美娟對自己的研究工作也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因為她知道自己是袁隆平院士的兒媳婦,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代表著整個家庭,不能給袁院士丟臉所以需要更努力的工作和學習,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便一直在田間工作。吃飯睡覺也是在田間,毫不誇張地說:段美娟是住在了稻田裡面。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很快成長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水稻專家”。有說到“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但如果是放在袁定陽和段美娟兩個人身上講的話,大概是“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兩人婚後也時常結伴進行田野調查,基因水稻的研究也不斷推進。

結婚後不就,兩人就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一個叫袁有清,一個叫袁有明,名字都是爺爺袁隆平給取得分別代表著雨水和陽光,

“水稻之子”袁定陽:繼承袁隆平衣缽,差點因為父親丟了媳婦


袁隆平的孫女

到最後,與袁定陽一樣,段美娟也從事著職務基因工程研究工作。現在想來,幸好袁隆平院士最後留下了段美娟,段美娟也堅持下來,最後還促成了一段佳話。兩全其美啊!

但是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袁隆平院士辛勤的付出。“落後就要捱打,要想不被其他人欺負,自己首先就要強大起來”袁隆平從小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下定決心,此生必儘自己一生所能,解決國家的糧食問題。其實他曾經還有過體育救國的夢想,之前也曾打算參軍報國,最終,他將自己對祖國的熱忱,轉換成一粒粒飽滿的大米,當做強大祖國的武器。,“90後”的老先生,即使身體大不如從前,必須靠藥物來維持,但依然管不住他那條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著水稻的心,眾所周知,長沙的夏天是非常熱的。可是不管多炎熱,老先生起床後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刷牙、吃早飯,而是直奔稻田。每天的第二次光顧他的寶貝田地,是大家都只願躲空調房裡的“烈焰”中午。第三次、四次下田,就是在我們吃晚飯前和晚飯後。想必袁院士是非常的喜愛他的水稻,不然又怎會有一天多次的探望呢?之前有一個採訪,記者問:“您感覺您手下的幾個博士好管嗎?”袁老先是摸了一把腦袋,然後笑道回答說:“哎呀,太難了,不但要帶著他們下地,還要批改論文,那個論文很難批改的。”也是從那以後袁老便很少帶博士生了。但是他依舊是擔心自己的那片田地,為了不讓袁老那麼奔波農科院就在袁老的住房旁邊安排了一塊田地。但是自從有了這塊“自留地”後,老先生就像是魔怔了一樣——只要在長沙,每天都得看上好幾遍。真的是比寶貝還要寶貝。

袁老的一生,曾獲得無數的榮譽,但他在生活上卻十分簡樸,因為他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的傳統美德。這也給後輩兒孫樹立了榜樣。甚至低調到他的孫女都不知道自己的爺爺是做什麼的,但現在想必他的孫女應該很高興吧!有這麼一位偉大的爺爺。

“水稻之子”袁定陽:繼承袁隆平衣缽,差點因為父親丟了媳婦

袁隆平一家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無私奉獻,熱愛科學,更是為此付出了畢生的智慧和時間,他們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尊重與愛戴!

如今袁老走了,他把這個接力棒交到了袁定陽的手上,我們相信他一定能夠繼承父親袁隆平的夢想,繼續努力,為祖國的五穀豐登,人們的安居樂業做出更多的貢獻。袁老堅持生活樸素,對事業有無限的追求的家風,正在影響著他的後人,同時也影響著千千萬萬個新時代的年輕人。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
希望我們都會成為和袁老一樣的人。

緬懷袁老!

致敬為整個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農業世家。我們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離不開每一位科研人員的努力與付出!

“水稻之子”袁定陽:繼承袁隆平衣缽,差點因為父親丟了媳婦

分類: 農業
時間: 2021-08-18

相關文章

海水稻有多神奇?袁隆平鹽鹼地種水稻,迪拜沙漠變良田

海水稻有多神奇?袁隆平鹽鹼地種水稻,迪拜沙漠變良田
說到水稻,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起袁隆平院士研發的雜交水稻.不得不說,袁老的雜交水稻讓我國徹底擺脫了飢餓的困擾,也造福了全世界人民.其實,除了雜交水稻,我國還有一種水稻品種非常珍貴,它就是海水稻.在迪拜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不用介紹,大家都不陌生吧,我國第一個研究雜交水稻的育種家,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袁隆平. 民以食為天,幾千年來,溫飽問題一直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社會要發展,民族要進步,農民繁衍生息,離了糧食是行不通 ...

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完成雜交水稻新品種測產

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完成雜交水稻新品種測產
工作人員對雜交水稻進行收割.郫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成都9月20日電 金秋時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東林村的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中,成片的水稻進入收割期.中秋小長假,園區工作人員趁著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

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緬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 1930年農曆七月初九,北京協和醫院,一個小男孩誕生了,因為出生在北平,父母便給他取名叫"隆平". 袁隆平是誰?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雜交水稻之 ...

袁隆平關於雜交水稻的構想及實踐
袁隆平在<雜交水稻>雜誌上發表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設想>一文,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可以分為三系法.二系法和一系法三個戰略發展階段,朝著程式上由繁到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 ...

一系法水稻延續了袁隆平的夢想
我國科研人員嘗試利用 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敲除雜種水稻的4個相關基因,實現了雜種的無融合生殖(如圖 4所示) 據圖4分析,科研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敲除的4個基因在實現無融合生殖過程中的作用 ...

為什麼諾貝爾獎這麼多年不提名袁隆平?成果享譽世界,但敗給現實

為什麼諾貝爾獎這麼多年不提名袁隆平?成果享譽世界,但敗給現實
偶像就是榜樣,榜樣即為力量.袁隆平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豐碑之上. 提起國際上赫赫有名的獎項,諾貝爾獎必然是在其中之列.諾貝爾獎的頒佈,每年都是國際之上的大事,很多人都在猜想當年的諾貝爾 ...

美國人聽說他要回國立刻抓捕,袁隆平知道他後登門求教

美國人聽說他要回國立刻抓捕,袁隆平知道他後登門求教
1950年8月28日,威爾遜總統號郵輪從美國西海岸舊金山起程,前往東亞.這條船上有一批特殊的乘客--一百多位計劃回國的中國科學家及其家屬.這批科學家可謂當時中國的科技精英,後來當上兩院院士的就有十二位 ...

北京中考作文題二選一 袁隆平入考題
今天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今年北京中考語文作文題為二選一,其中一題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人就像 ...

袁隆平:“我的心深深地向著中國共產黨”

袁隆平:“我的心深深地向著中國共產黨”
他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1966年,他發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篇論文,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自1976年起,雜交水稻 ...

農民豐收節袁隆平雕像前滿是鮮花(組圖)91歲瓜奶奶和袁隆平是同學

農民豐收節袁隆平雕像前滿是鮮花(組圖)91歲瓜奶奶和袁隆平是同學
農民豐收節袁隆平雕像前滿是鮮花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月22日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這位自稱"90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生都在為其廣為人知的兩個夢想--& ...

中國農民豐收節,人們為何紛紛憶起袁隆平?

中國農民豐收節,人們為何紛紛憶起袁隆平?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碩 9月23日,農曆秋分,我們迎來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一天,人們不約而同地憶起"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 ...

湖南農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學第一課”:致敬袁隆平院士

湖南農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學第一課”:致敬袁隆平院士
典禮現場. 紅網時刻9月18日訊(記者 吳公然 通訊員 申倩)9月18日上午,湖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2021級新生開學典禮.校黨委書記陳弘,校黨委副書記段美娟,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吳波出席典禮. ...

千尋說職校|農林專業居全國第二的江蘇職院 與袁隆平有著不解之緣

千尋說職校|農林專業居全國第二的江蘇職院 與袁隆平有著不解之緣
隨著我國產業的迅速發展,職業人才成為缺口,職業教育也將放到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2019年,國家出臺"雙高計劃",構建出了職業院校中的985和211,它們不僅可以媲美本科,甚 ...

1.8米高,袁隆平試驗田巨型稻在建德掛穗!“禾下乘涼夢”成真

1.8米高,袁隆平試驗田巨型稻在建德掛穗!“禾下乘涼夢”成真
近日,三都鎮新和村試種的袁隆平試驗田"巨型稻"喜獲成功!結出了飽滿的稻穗!這也是在袁隆平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夏新界研究員團隊共同指導下的"巨型稻"品種首次在浙江成功 ...

李延年憑什麼能和袁隆平、鍾南山等人相提並論,獲得共和國勳章?

李延年憑什麼能和袁隆平、鍾南山等人相提並論,獲得共和國勳章?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功勳>包括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鍾南山9個人物.第一個出場的是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李延年.2019年9月17日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 ...

比“陰盛陽衰”更糟糕的,是“老實父親”把孩子也養成了老實人

比“陰盛陽衰”更糟糕的,是“老實父親”把孩子也養成了老實人
文 | 陳老實YOLO 編輯 | 神逗奶爸 摘要: 01."老實人"雖然具有良好的品行,也是真正值得託付的人,但因為種種原因(觀念.性格.擇偶生態等),他們很容易被"剩下 ...

“中國版諾貝爾獎”公佈:袁國勇/裴偉士因SARS獲得生命科學獎

“中國版諾貝爾獎”公佈:袁國勇/裴偉士因SARS獲得生命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Future Science Prize)是由華裔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定"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 ...

袁崇煥:為何被凌遲處死?他是英雄還是逆賊?寧遠大捷或藏著答案

袁崇煥:為何被凌遲處死?他是英雄還是逆賊?寧遠大捷或藏著答案
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十六日,明熹宗朱由校領著全體內閣大臣把孫承宗送到崇文門外. 行前,親賜尚方寶劍.這一次,他希望老師不負重託,還帝國一個完整的遼東. 北京崇文門一角 就這樣,薊遼督師上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