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下訊息傳遞的速度那是快得嚇人。
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也透過這個無形的巨網向著世界各地迅速發散,而正因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讓我們中國的樂迷們認識了一批又一批的來自其他不同國家的歌手。
這些歌手透過他們的音樂作品傳達著相同的訊息,那便是想讓更多的人認識它們,並且聽他們的音樂作品。
正是這樣,國內的樂迷們接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聲音,因此也誕生了一批深受國內聽眾們喜愛的外國歌手。
但有這麼一些歐美的歌手,他們在國內的名氣甚至蓋過了他們在本國的名氣。
這些歌手也被網友們稱之為:“天朝特供”的歌手。
指意為:歌手在中國國內的名氣甚至大過了其本國。
而不少國內的小夥伴們甚至會以為這些歌手在本國的名氣也如同國內一樣大,然而事實卻恰好相反,在他們的國家,其實只有充其量三線的位置,有的甚至是小透明。
那麼都有誰呢?這次就讓我們來看一看。
第一位:“特供歌手”:Jessie J(結石姐)
說到Jessie J,相比國內很多小夥伴都很熟悉,畢竟在《歌手》這個舞臺上,Jessie J可是斬獲過歌王的稱號。
但其實,JessieJ一直被國內的小夥伴多度吹捧,雖然在《歌手》這個舞臺上表現的相當不錯,但其實也算是被“天朝特供”的歌手,為何?
能被稱為歌手,那就必須要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Jessie J確實也達到了,很多熱單也是Jessie J創作的,比如《price tag》、《多米諾》、《bangbang》等等。
但一個歌手不僅僅要有作品,還要有資料。
可惜的是,Jessie J的專輯銷量資料並不好。
就拿同是英國歌手的阿黛爾來說,Jessie J可謂被秒的一無是處。
雖然Jessie J在英國老家的銷量還湊合,但拿到全球就很差了,之前最好的專輯在漂亮國首周也僅僅賣出了3.4萬的銷量,可見Jessie J並不能稱為“一線歌手”。
但在國內,Jessie J一直被冠以“歐美大咖”或者“排名一線”這類的字眼。
不可否認的是,JessieJ的唱功無可挑剔,現場也很棒,但要論全球影響力,終究還是差了一些。
第二位:“特供歌手“:Christopher(人送外號:小C)。
憑藉著其金髮碧眼的歐式帥哥外型,再加上幾首風靡國內市場的英文單曲,92年出生的丹麥歌手小C(Christopher)在2016年時便已在中國大爆。
一首《Heartbeat》更是登頂了多個國內音樂榜單,且收穫了大量中國內地的粉絲。
而那段時間這首《Heartbeat》在中國音樂市場的大火也順利的讓他佔領了中國的音樂市場。
這樣的成績也讓小C本人突破了在其丹麥本國“生意冷清”的瓶頸,於是他的公司很快就轉變了戰略。
選擇讓他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進行個人發展,隨後多次來到國內進行巡迴演出,場場人滿為患。
對比在其本國的發展,小C的確就只能算得上一個小眾歌手了,甚至有時候演唱會的門票都難以售罄,單曲成績也只能說是平平。
這樣對比來,他的確算得上是一名“天朝特供”型的歌手了,你們覺得呢?
第三位:“特供歌手”:Charlie Puth(人送外號:斷眉)。
倘若說出道即巔峰,那麼斷眉Charlie Puth必定屬於典型人物。
那麼,他是如何最終淪落成了“天朝特供”,自己的老家美利堅卻查無此人的呢?
2016年,故出茅廬的斷眉發行了他的音樂生涯巔峰之作《See you again》。
這首單曲作為速度與激情繫列電影的主題曲之一,靠著強大的IP和保羅沃克的去世效應,風靡全球,成為2010年代鮮少的世界級熱門單曲。
憑藉著這首《See you again》,斷眉在國內的名氣則是節節攀升,日後漸長的人氣甚至高過了他在本國的人氣增長。
隨後發行的作品《Attention》,《One Call Away》,《We don’t talk anymore》都曾登上了美國最權威音樂榜單Billboard。
然而,卻再也沒有一首能夠超過《See you again》的強勢十二週冠軍的單曲了。
而斷眉本人也認為自己的爆紅完全是偶然的運氣,他日後的音樂發展道路註定不會讓他成為長紅型的歌手。
往後的斷眉雖然失去了在其老家的地位,但在亞洲的的確卻日益增長,各種大型演出最熱鬧的必定屬於亞洲市場。
國內的人氣更是越發高漲,誕生了許許多多國內短影片的大熱門歌曲。
以至於最後本人甚至都承認在中國的演出是最享受的時刻,因為相比在自己老家的不受待見,中國的粉絲們實在是太熱情了。
第四位:“特供歌手”:Troye Sivan(人送外號:戳爺)。
像戳爺這種面板白嫩,外表柔弱且少年感十足的歐美男歌手,首先他的第一步就已經贏在了國內市場了。
甚至在國內最讓人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戳爺的外表比他的歌曲更加出名。
從2016年開始,戳爺就逐漸成為了國內少男少女們最喜歡使用的歐美男性頭像之一。
而實際上,戳爺剛剛出道的時候在國外也是有過一陣子人氣的。
戳爺於2016年推出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Blue Neighbourhood》受到了不少知名音樂人的讚歎與推薦,甚至是黴黴Taylor Swift都為其喊話。
這張專輯也就奠定了戳爺日後的發展路線了,作為LQBTQ+群體的一員,戳爺的歌曲註定不會迎合主流市場。
但這也使得他在音樂領域的探索少了幾分限制,多了一些創新和真我的自由感。
果不其然,他的作品幾乎再也沒有被主流的國外音樂榜單追捧。
商業成績也無力迴天,好在樂評成績還相對可觀。
而戳爺在國內的市場則是完全不同的場景,除了登上過《天天向上》的舞臺,他的國內演唱會門票也是遭遇瘋狂搶票,輕易的就能夠銷售一罄。
和斷眉Charlie Puth如出一轍,戳爺在近些年的採訪中也多次提到了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演出,那必定屬於中國的巡迴演唱會現場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原因了。
第五位:“特供歌手“:Lenka(蕾恩卡)。
作為澳大利亞小眾歌手的蕾恩卡可以說是最容易讓人產生“錯覺“的歌手,為何這麼說呢?
一首甜美俏皮的《the show》,相信是不少人對於這位來自澳洲的歌手的最初印象。
實不相瞞,小編當年也是因為這首歌才逐漸瞭解了其他歐美音樂。
而實際上,《The Show》憑藉其朗朗上口的旋律被眾多中國聽眾們喜愛,隨後被髮掘的熱單還有《Trouble is a friend》,《Blue Skies》等等。
當所有人還沉醉在她那甜美動人的嗓音中時,你是否會有一種錯覺以為她在國外擁有無數的粉絲,場場表演座無虛席呢?
而實際上,蕾恩卡完全算不上出名的歌手,更別說座無虛席了。
她甜美的風格在歐美國家貌似並不受待見,除了幾首代表作可能有少數人聽過,其餘的作品估計是無人問津了。
當然,在國內則是截然不同。
除了代表作火成了人人皆知以外,她還多次被邀請參加了國內的各大節日晚會上臺表演。
可想而知她在國內的名氣肯定是比她自己老家的更大,否則她怎麼會願意大老遠跑到別的國家來參加一個小小的節日晚會呢?
說了這麼多有沒有讓你感覺驚訝意外的呢?
或許有的歌手在你看來是頂級大牌,而實際上他們也只是平平無奇的打工人罷了,難道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