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英國研究者介紹 UltraRAM 技術新突破:可整合記憶體與快閃記憶體

IT之家 1 月 12 日訊息,根據外媒 techspot 報道,本月早些時候,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物理與工程系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 UltraRAM“超高效儲存”技術近期取得的重要進展。

英國研究者介紹 UltraRAM 技術新突破:可整合記憶體與快閃記憶體

這項技術的目標是將非易失快閃記憶體 NAND、易失性記憶體 RAM 結合在一起,兼顧能效,具有極高的耐用性。此前,英特爾 Optane 傲騰已經做出了先行嘗試,量產了傲騰記憶體產品,但是仍不足以完全替代 RAM。與此同時,三星也有 Z-NAND 技術,鎧俠和西部資料也希望將 XL-FLASH 儲存應用到消費級或企業級儲存產品中。

具體來看,UltraRAM 晶片的製造工藝,與 LED、鐳射器、光電電晶體等半導體元件相似。從結構上看,這種儲存技術採用矽襯底,相比砷化鎵成本大幅降低。晶片具有複雜的多層結構,中央的結構還使用了氧化鋁進行隔離。

英國研究者介紹 UltraRAM 技術新突破:可整合記憶體與快閃記憶體

科學家表示,UltraRAM 的製造成本比較低,其擁有很高的價效比。目前已經制造出的測試用原型,可以保證資料能夠儲存 1000 年,擦寫次數可以超過 1000 萬,幾乎不需要考慮耐久性。如果這種儲存晶片能夠實現比肩傳統 RAM 的速度的話,將會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製造過程圖解:

英國研究者介紹 UltraRAM 技術新突破:可整合記憶體與快閃記憶體

IT之家瞭解到,UltraRAM 使用“共振隧穿”量子力學效應,在施加電壓後,允許勢壘從不透明專為透明。與 RAM 和 NAND 快閃記憶體使用的寫入技術相比,UltraRAM 的寫入過程非常節能,因此有助於提高移動裝置的續航時間。

蘭開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需要進一步改進儲存單元的製造工藝,提高儲存密度。這項技術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消除傳統計算機與專用記憶體進行資料傳輸的過程。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2-01-11

相關文章

新四軍最後一戰,粟裕犯“兵家大忌”,毛主席卻發電:甚好,嘉獎

新四軍最後一戰,粟裕犯“兵家大忌”,毛主席卻發電:甚好,嘉獎
面對裝備.人數遠勝於解放軍的國民黨軍,我們的軍事指揮員往往都會選擇先打"弱敵",也就是撿軟柿子捏.這樣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將者用兵的"基本常識". ...

偽軍中將給粟裕送了盒煙,粟裕發現不對大喊:部隊集合,電臺關閉

偽軍中將給粟裕送了盒煙,粟裕發現不對大喊:部隊集合,電臺關閉
"通知所有幹部改變返程路線,部隊集合,電臺關閉!"粟裕從一個煙盒中抽出張紙條,看後立即對助手下令,神情十萬火急. 1942年秋冬之際,時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的粟裕,得到情報日偽 ...

烈士遺孀住院半個多月,沒醫生來看病,粟裕:立即換一等病房

烈士遺孀住院半個多月,沒醫生來看病,粟裕:立即換一等病房
一位女兵住進了醫院,半個多月過去了,竟然沒有醫生來給她看病.粟裕知道後,非常生氣,立即讓人給她換進了一等病房.這位女兵是誰?粟裕為何對她如此關心?背後有著怎樣感人的故事呢? 新四軍來了3位女兵,1位成 ...

日本投降後日軍下令:只向“重慶軍”投降,不向“延安軍”繳械

日本投降後日軍下令:只向“重慶軍”投降,不向“延安軍”繳械
作者:朱炳東 1945年12月,江蘇高郵仍有侵華日軍駐紮,他們手持武器,耀武揚威地在高郵巡邏,欺壓百姓.這已經距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4個多月了,上海.營口等地每天正在遣返日本人.那麼,這些日軍究竟為何沒 ...

韋崗戰鬥勝利紀念碑:先遣出江南,首勝敵膽寒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駕車從鎮江市中心沿著243省道往西南方向行駛約半個小時,便可看到矗立於高驪山上的韋崗戰鬥勝利紀念碑.1938年6月17日,粟裕指揮新四軍先遣支隊,在高驪山下,鎮江與句 ...

新四軍團長率整團人投降日軍,潛伏特工請示鋤奸,粟裕回:自己人

新四軍團長率整團人投降日軍,潛伏特工請示鋤奸,粟裕回:自己人
1942年冬天,日本侵略軍陰謀對蘇中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清鄉",調動一個日軍師團及三個偽軍師共1.5萬餘人兵力,加上大批警察.特務及行政人員,兵力的密集程度為敵後華中戰場所罕見.為此 ...

新四軍秘密會議散會,粟裕收到兩盒煙,急追返程幹部:日軍有埋伏

新四軍秘密會議散會,粟裕收到兩盒煙,急追返程幹部:日軍有埋伏
1942年11月,新四軍剛剛結束了全軍高幹秘密會議,粟裕在軍部看著地圖正策劃著接下來的軍事部署,這時一名警衛員進來,遞給了粟裕兩盒煙. 一向不抽菸的粟裕把煙拆開,拿出隱藏在煙盒中的一個小字條,他看完上 ...

新四軍團長率部“武裝叛變”,日軍設宴歡迎,粟裕聽後連說三聲好

新四軍團長率部“武裝叛變”,日軍設宴歡迎,粟裕聽後連說三聲好
1943年8月的一天,新四軍1師3旅旅長陶勇帶一個團的兵力到如皋林梓鎮附近設伏,他將指揮所設在小馬莊. 此前新四軍收到情報,日軍組織了一個"清鄉觀戰團",由南京到南通參觀" ...

新四軍高幹會議散會,粟裕收到兩盒煙,急追返程幹部:日軍有埋伏

新四軍高幹會議散會,粟裕收到兩盒煙,急追返程幹部:日軍有埋伏
1942年10月下旬,為了應對日軍新一期"清鄉"計劃.新四軍蘇中軍區組織黨政負責人在濱海小鎮南坎舉行了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 這次會議規格很高,不僅蘇中區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參會,譚震林 ...

日軍寫道:新四軍還我炮來,擲彈筒不要了,粟裕知道後,趕緊搬家

日軍寫道:新四軍還我炮來,擲彈筒不要了,粟裕知道後,趕緊搬家
粟裕在江南地區建立的蘇中根據地,一直是日軍的重點"圍剿"目標,因為剛開始的沒有重視,讓粟裕的第一師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 日軍因為開闢了太平洋戰場,江南作為魚米之鄉,是日軍掠奪糧 ...

84年粟裕去世,楊尚昆同楚青談其身後大事,楚青:我只有一個要求

84年粟裕去世,楊尚昆同楚青談其身後大事,楚青:我只有一個要求
前言 圖|粟裕將軍和妻子楚青 在粟裕將軍去世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妻子楚青都會以寫日記的形式同他對話,在楚青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一年一度的生日來了.往年,每當新的日曆收到,你就查找出 ...

1942年,粟裕收到南京偽政府寄的2盒煙,頓感不妙下令:立即集合

1942年,粟裕收到南京偽政府寄的2盒煙,頓感不妙下令:立即集合
1942年秋,汪偽政府在侵華日軍的協助下,對南通地區開展"清鄉運動",即從軍事.經濟.政治.思想上,全方面對共軍進行清剿. 得知這一訊息後,新四軍高層決定集中各軍區主要領導幹部,在 ...

粟裕麾下第一猛將,後成兵團司令員,建國前,他卻從未見過毛主席

粟裕麾下第一猛將,後成兵團司令員,建國前,他卻從未見過毛主席
在三野解放軍中,粟裕作為三野的實際軍事指揮者,眾人皆評價他麾下有三員大將,他們分別是"葉王陶",葉飛,王必成,陶勇. 三人中,葉飛為粟裕麾下的第一猛將. 葉飛祖籍是福建南安市,19 ...

盤點史上五大野戰軍,林彪四野僅排第二,粟裕專打神仙仗

盤點史上五大野戰軍,林彪四野僅排第二,粟裕專打神仙仗
1949年1月,中央軍委下達了更改現有野戰軍番號的決定,由之前的以地域命名改成了後來的以序號命名,也就有了我們後來所知道的解放軍五大野部隊: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 ...

1948年粟裕戰場抗命,毛主席生氣:如果感到困難,我可以另換統帥

1948年粟裕戰場抗命,毛主席生氣:如果感到困難,我可以另換統帥
前言 粟裕將軍是共和國曆史上不可多得的軍事家,儘管沒有評為元帥軍銜,但是作為大將之首,從來沒有人懷疑粟裕將軍的軍事指揮能力,特別是毛主席在軍事工作上十分倚重粟裕. 1947年9月,在粟裕將軍和陳毅老總 ...

7千人戰11萬敵軍,常勝將軍粟裕是怎麼打贏這場“神仙仗”的?

7千人戰11萬敵軍,常勝將軍粟裕是怎麼打贏這場“神仙仗”的?
南昌起義時候,他只是警衛江西大旅社的一名新兵,在創立井岡山根據地和第一次反"圍剿"時,他三年連升五級,由班長到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從活捉張輝瓚,到擔任抗日先遣隊參謀長,一 ...

黃粟碰撞:黃伯韜死命糾纏粟裕3年,最終兵敗華野被流彈擊中斃命

黃粟碰撞:黃伯韜死命糾纏粟裕3年,最終兵敗華野被流彈擊中斃命
1948年11月22日,黃伯韜在淮海戰役中被粟裕的華東野戰軍包圍在碾莊地區,最後兵敗,在潰逃過程中被擊中身亡.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黃伯韜與粟裕之間的較量並不只是淮海戰役這一次,兩人在之前曾有過2次 ...

日本投降後仍舊霸佔我國不走?戰神粟裕“怒氣沖天”,殲敵5千

日本投降後仍舊霸佔我國不走?戰神粟裕“怒氣沖天”,殲敵5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頒佈停戰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而按照規定仍舊盤踞在我國的日軍部隊也應該就近繳械,可是高郵的日偽軍非但拒不繳械投降,反而將原本駐紮在揚州的日軍也調至高郵繼續固守,試圖負隅頑 ...

為了剷除張靈甫,華野一縱隊司令陣亡,粟裕為何下令嚴格保密?

為了剷除張靈甫,華野一縱隊司令陣亡,粟裕為何下令嚴格保密?
解放戰爭時期,作為國民黨五大主力軍隊之首的張靈甫,率領著整編的74師,向解放區的重鎮漣水大舉進犯.按照當時的局勢,粟裕將軍已經在蘇中地區贏得了多場戰爭的勝利,但是我軍還沒有完全處於絕對領先位置.由張靈 ...

有人指責粟裕“不會打仗”,陳賡反問:誰會打仗?站出來讓我看看

有人指責粟裕“不會打仗”,陳賡反問:誰會打仗?站出來讓我看看
1961年初春,上海春寒料峭,江南溼冷的寒氣彷彿能沁人肌骨.機場跑道上,一架專機緩緩滑行,掀起的狂風吹拂著眾人的大衣獵獵作響.到了跑道盡頭,飛機一躍而起,不斷拔高,慢慢穿過雲層,消失在了天際. 送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