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1864一1955)

黃賓虹先生誕生於國勢日蹙的清王朝晚期,出身徽商家庭而又有文化傳承背景的少年黃賓虹,也曾擁有藉仕途而一展濟世之才的願望。但時代的潮流使他接受了舊民主革命的思想,參與過反清的活動。然而,他最終沒有走上從政的道路,從“立德”“立功”的進取,退居“立言”的現實。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1930年6月,黃賓虹與滬上友人合影,前排左起:經亨頤、黃賓虹、王一亭

黃賓虹從自己的愛好和天賦出發,透過對金石文字的研究、鄉邦文獻的收集以及書畫刻印的實踐,最終做出了彪炳中國文化史的巨大成績。僅以對六國文字的研究而論,學界認為其至今猶居研究的前沿。這些專門學問未必為世人所瞭解,但他在書畫刻印方面的貢獻,生前即已飲譽於世,而自身後的半個世紀以來,更為中外文化界所矚目。他與吳昌碩、齊白石以及稍後的潘天壽等,一起聳起了中國畫的高峰。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 臨隸書碑

黃賓虹是一位既放眼世界文明又堅守民族精神的學者型畫家,因此,他從民族的、精神的高度觀照中國畫:“中華民族所以翹然於大地之上,而其精神浩然長存者,惟其藝術之獨特。”(瞿兌之《賓虹畫論》)充分肯定了中國畫特別在亂世中拯救、振奮民族精神的時代責任。黃賓虹甚至把傳統士大夫“三不朽”的概念賦予中國畫:“中國畫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詩、書、畫合一不朽也;三、能遠取其勢、近取其質不朽也。”(王伯敏編《黃賓虹畫語錄》)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孫過庭書譜》區域性

南齊謝赫所提出的“六法論”,既是對古代中國畫走向成熟的總結,也仍是中國畫在現代繼續發揚光大的綱領性指導。黃賓虹在對“六法”中“氣韻生動”高度重視的同時,“骨法用筆”乃是他一生念茲在茲的研習課題。只要有機會,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把豐富的心得與朋友、學生共享。因此,研究黃賓虹的繪畫藝術,他的“骨法用筆”觀就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顏真卿裴將軍詩》之一

黃賓虹在撰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教學講義《國畫通論·說藝術》中說:“畫本六書象形之一,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六藝之目,言書不言畫,畫屬於書之中。唐宋以前,凡士大夫無不曉畫,亦無不工書。其書畫之名,多為事業文章所掩,不欲以曲藝自見,而人尤鮮稱之。故藝術一途,專屬之方技,同視為文學之支流餘裔,而無足輕重。”(黃賓虹《黃賓虹自述》)一方面,他指出在古代,繪畫只是士大夫事功之餘的遣興雅玩,可說是對繪畫功能的輕視,從而弱化了其原先就擁有的教化功能。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古代繪畫的可貴,即在於書畫互補和學問修養的積極扶持。這個古畫傳統被黃賓虹重新強調了出來。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蘇軾 黃州寒食帖》

中國繪畫書畫同源而互補互融的傳統不絕如縷,對於古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然而,在漫長的歲月中,對此的理解和實踐也因時而異,才造成為黃賓虹所批評的情況:“古人不能創章法而有筆法者,亦可成名,以其神明於法,筆不妄下也。否則獷悍者流為江湖,纖細者近於朝市。又有率意摹仿一二舊畫,筆致非不輕秀,而全乏古人法則者,此等文人之畫最為可厭。”(《與朱硯英書》)此類情況於明清尤甚。鑑於“骨法用筆”的江河日下,具有存亡繼絕責任感的黃賓虹,把重振“骨法用筆”的眼光投射到遠古的陶瓦花紋和六國籀篆上,而不僅僅是對歐、虞、顏、柳、趙、董的泛泛臨習。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米芾行書十紙說》區域性

他與學生朱硯英說:“古文字之萌芽,可證畫理與畫法之用筆。”他與好友傅雷說:“蓋美術之本,原在古文字,文字之精神於古物得見之。”“書法流美,有弧三角,齊而不齊,以成內美。黑白二色,是為真美。”原始時代的圖畫在先民的生產鬥爭中演化為象形文字後,即使在實用過程中漸趨符號化,成熟的漢字始終蘊含著造型的審美基因,從而為書畫互通、互補歿互融提供了先天的條件。而一直到清代晚期,古物與古文字的大量出土,更引發了當時人們的研究熱情而成為一時顯學,由此也深刻地影響到當時的書畫刻印領域。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吳鎮草書》區域性

黃賓虹因此及時地提出了:“清至道、鹹之間,金石學盛”導致“畫亦中興”的論斷(《與卞孝萱書》)。而其中“中興”的關鍵,乃是“碑學”的興起,它使書寫方法在對魏碑以及上溯籀篆的摹寫中,得到有益的調整和有力的充實。黃賓虹認為活躍在道光、咸豐年間的著名學者包世臣在其《藝舟雙楫》中的有關論述,是深中肯綮的:“繪畫與書法息息相通,得於魏碑之中,如《藝舟雙楫》之論用筆方法,加以分析條理,證明蹊徑,易為入門,亦為要務。(《與鄭軼甫書》)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祝允明行草書》

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關於筆法的新見,是這樣說的:“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幸致。······近人鄧石如書,中截無不圓滿遒麗,其次劉文清(劉墉),中截近左處亦能潔淨充足,此外則並未夢見。古今書訣,俱未及此,惟思白(董其昌)有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之說,雖非道出真際,知識固自不同,其跋杜牧之《張好好詩》雲大有六朝風韻者,蓋亦賞其中截有豐實處在也。”“凡下筆,須使筆毫平鋪紕上,乃四面圓足,此少溫(李陽冰)篆法,書家真秘密語也。”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文徵明草書》區域性

所謂“用筆”之“兩端”,實是用鋒變化於筆畫兩端的起訖而作形態裝飾的方法,此法本為“二王”帖學的核心技法,更是王羲之推動書寫技巧高度成熟而完成書藝“古質而今妍”歷史任務的重要標誌。這種精緻靈峭的書寫方法,最宜於案頭揮灑和芸窗雅賞。而對待極盡形態之變,“兩端”之間的“中截”,自然只是隨勢引帶而過,不需要亦不著意於此處的運作。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王寵草書》區域性

“帖學”一系的精熟而致明清書藝的萎靡,除了審美情趣的疲荼,書寫方法的爛熟也難辭其咎。然而,物極必反,無論是社會需求還是審美追求,揮寫空間的拓展必然導致表現手法的調整和充實。回顧歷史,東漢蔡邕所創的飛白書,即是為作匾額大字而對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實踐所致。唐張懷璀在《書斷》中作了生動的描述:“漢靈帝熹平年,詔蔡邕作《聖皇篇》,篇成,詣鴻都門上。時方修飾鴻都門,伯喈待詔門下,見役人以堊帚成字,心有悅焉,歸而為飛白之書······其體有二,創法於八分,窮微於小篆。自非蔡公設妙,豈能詣此?可謂勝寄冥通,縹緲神仙之事也。”可見工匠用以塗刷塗料的刷子,居然成了那個時代作大字的利器。蔡邕正是憑著這種“使筆毫平鋪紙上”的“萬毫齊力”之“刷”法,使書寫頓時拓展了表現的空間。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張瑞圖行草書岳陽樓記》區域性

幾百年後,北宋米芾的“臣書刷字”,也為自己創造了突破“二王”格局、表現“振迅天真”書藝的杌遇。所以,黃賓虹在給傅雷的信中指出:“蘇、米直能以書法引證畫法之用筆,開後人不傳之秘。”的確,特別是米芾八面生鋒的颯爽之筆,為繪畫的生動表現也提供了新的動力。可是,在籀篆筆法還未被後人重新發掘之前,“萬毫齊力”的“刷法”,為溫柔敦厚的“帖學”提供了英爽之風。其某些原理與籀篆之法有相通之處。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王鐸草書》區域性

因為由包世臣所抉出的用筆“中截”之法,正是以“非提非按,亦提亦按,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的方法作“疾筆澀進”的動作。彼此均因“萬毫齊力”而“四面圓足”,才使筆畫的“中截”豐滿而毫不空怯。至於後來有學籀篆者為求“屋漏痕”筆意而故作處處停蓄的顫筆,未必是作篆正道。所以,黃賓虹在博學各體的基礎上,給他的朋友鮑梅林說了自己的體會:“習書程式,可先隸、楷,繼學行、草,籀篆尤不可不觀。”這正是黃賓虹的眼光獨到與廣博之處。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伊秉綬行草書》區域性

儘管黃賓虹極其重視籀篆筆法以充實“骨法用筆”的內涵來增強其形質的表現力,但對行草更著眼於與籀篆用筆相輔相成的“以盡其變”功能。他寫信給林散之說:“古畫大家全於筆墨見長,溯源籀篆,悟其虛實;參之行草,以盡其變。”體現了他從不同書體的虛實、動靜之變中抓住了彼此融會的契機。當然,在這句話中,黃賓虹倒在籀篆“折直勁迅,有如鏤鐵”的用筆之外,著眼其“端姿旁逸,兼婉潤焉”(唐 張懷瓘語)的結體特色。這些認識和實踐,無疑對繪畫表現力的車富積蓄了強大的動力。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宋曹草書》區域性

為磨礪繪畫筆墨,黃賓虹在對籀篆取法的同時,也為籀篆書體的創作別開境界,於吳昌碩、齊白石作篆雄肆、奇崛之風外,他別具清遒虛和之致。餘紹宋認為黃賓虹的籀篆“自明以來所未有,蓋善學盂鼎,而能以篆筆為篆字者也”(轉引陳尊柱語)而對於他的行草,陳尊柱認為“其狂草學懷素,亦令人之所不可及,即畫上題款之字,看之似無他奇,而安和舒適,非曾用力於二王者,不能為之”,可見他於行草的審美取向有自己的特色。他給裘柱常的信中這樣表示:“古人詩文書法中可探索者,宜在手札札記、殘篇剩簡,擇其有實學毅力,方聞博洽,合綜經史子集之哲學,與聲光電化之科學,神而明之。”他在欣賞、取法這些學養深厚的前人簡札時,一方面激賞其不為法縛的天然之趣,另一方面也可藉以擴充套件自己的學術眼光。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行草書《謝靈運詩》之十一

因此,黃賓虹對一些較為“矜持”的經典書作反倒顯得淡然。據說,黃賓虹對宋代文彥博的書法曾有取法。文彥博書風有“不甚置意,亦時有唐人風致”(宋周必大語)之特色“不甚置意”四字,幾乎也是黃賓虹行草的特色。這種純以法自我用的本色揮灑之風,用唐代孫過庭的這段話:“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移評黃賓虹的行草,似也合適。這種“不激不厲”的書寫意度,在日趨喧囂的近現代,真是難能可貴。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行書惕哉道士閨體詩》之一

正是黃賓虹於籀篆及行草的長期磨礪和深入融合,才使他的畫筆擁有“平、圓、留、重、變”的功能以及“一波才動萬波隨”的生命活力。同時,墨法也相應而出,黃賓虹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用墨之法,全視筆中而出,一筆之中,有數色之墨,一點墨之中,有乾溼互用之筆。”從而“當畫之時,有筆法、墨法、章法。處處變換,處處經意,極熟之後,理法周密,再求脫化,而後一氣呵成,才得氣韻生動。”(《與黃居素書》)墨中見筆,方見功底。浮煙漲墨,豈是墨法。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行書五言律詩》

中國畫對筆墨的長期堅持,是得以雄踞世界藝術之林的重要條件。但隨著時代審美情趣和文化傳承的變化,對筆墨的認知和實踐各有特色,當然也各有得失。以繪畫表現多元化而論,畫家對中國畫的筆墨既可以堅持,也可以漠視,更可以在立足本身特殊追求的前提下,把筆墨僅僅作為合適的元素加以利用。如果過於執著於各自的理念而否定對方,是輕率而無意義的。重要的是,對明確把自己定位於中國畫的傳承和光大者而言,堅持“六法”,特別是堅持“骨法用筆”的終身磨礪,才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證。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和涵泳,也是不容忽視的終身功課。“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書雖然不能如書法那樣可以直接參與繪畫筆墨內涵的充實和表現能力的豐富,但從整體上可以提升畫家的藝術品位,其作用不容忽視。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行書《倪瓚王鏊吳寬等題畫詩》區域性

至於中外繪畫的有機融合,還得遵照潘天壽關於“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的理念,首先對本民族的繪畫藝術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才有資本與外來繪畫藝術進行有益的交流和融合。潘天壽在《國畫創新》一文中曾說:“離開中國畫的傳統技法基礎來談創新,是創不好的,即使創出了一條新路子,也絕非大路。”潘天壽正是以“一味霸悍”“強其骨”之表現手法和“北宗”畫法“南宗”化的意境追求,以及在“經營位置”方面的奇正處理,為我們提供了一箇中國畫創新的樣板。而黃賓虹卻以書畫互融、金石涵泳的深厚根基,以“五筆”“七墨”為表現手段,以“渾厚華滋”為審美理念,營造出富有民族精神的理想境界。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草書《庾信五言詩》之一

對於“骨法用筆”——“筆墨”——的簡要歸納,也許可以用三個階段(或者是三個程序)來表述:

一、王遜《中國美術史·謝赫的六法論》:“骨法用筆”主要的是指作為表現手段的“筆墨”效果,例如線條的運動感、節奏感和裝飾性等。這只是從物理效能的角度來肯定“線條”“應物象形”的最基本功能。對大多數中國畫家來說,也許只能滿足於這個階段的“模山範水”而難以抉出審美物件的內在精神。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草書《唐人草書五言律》之一

二、宗白華《徐悲鴻的中國繪畫》:“筆之運用,存於一心,通於腕指,為人格直接表現之樞紐。”取得相對自由表現功能的“線條”,已開始擁有莊子所說的“乘物以遊心”的感情色彩,已非上一階段的謹於形態,石濤所說的“山川與餘神遇而跡化”的境界已漸顯現。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草書宋南訥詩》之一

三、五代荊浩《筆法記》:“凡筆有四勢,謂筋肉骨氣。筆絕而不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敗謂之氣。”宗白華《徐悲鴻與中國繪畫》:“故書法為中國特有之高階藝術,以抽象之筆墨表現極具體之人格風度及個性情感,而其美有如音樂。”由此可知,筆墨修煉到這個境地,物理效能的“線條”就擁有了筋肉骨氣的生命內涵,進而可以生髮出對物象描繪的抽象功能。黃賓虹所拈出的“極似與極不似”的境界,即成於這個階段。這種隨機的、有意外之趣的抽象功能,與西方現代繪畫刻意變形或徹底抽象的理念和手段是大異其趣的。黃賓虹式的繪畫自由王國就此確立。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草書五言詩》

正因為看似單純的“線條”在長期而特定方法的磨礪下,居然擁有“筋肉骨氣”的生命體徵,從而使畫家得以進入“牢籠天地,彈壓山川,含吐陰陽,伸曳四時,紀綱八極,經緯六合”(《淮南子》語)的自由境界。所以黃賓虹在給朱硯英的信中多次強調:“作畫之重在有筆,筆合法,自可傳,章法無關。”“古人不能創章法而有筆法者,亦可成名,以其成名於法,筆不妄下也。”“筆最重要,有筆才能有墨,至於章法尚為易事”對此,對“經營位置”極具匠心的潘天壽也有類似的看法,他在《關於中國畫構圖》一文中說:“印使是構圖最好,用筆運墨不好,也不能成為成功的作品。”以我的理解,對筆墨修養極高的畫家來說,在並不輕視“經營位置”的同時,也許對自己筆墨運作和生髮中的意境別開,具有強烈的自信。因此,由“模山範水”到“境由心生”,只能由這樣的筆墨來作“神遇而跡化”。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集大篆文字七言聯》

事實上,具有相當獨立審美價值的筆墨,對於高素質的欣賞者來說,其主要的著眼點亦在於此。老戲迷閉著眼睛聽戲,不在於其熟稔的劇情或唱詞,圖的就是使自己能陶醉在不同流派唱腔的韻律之中。此欣賞境界與繪畫相通。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大篆聯語》

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中國畫家若僅以“應物象形”為目標的“骨法用筆”,其筆墨的功能只能擁有物理效能上對客觀世界的記錄。而以“氣韻生動”為目標的學養和筆墨的生命化,那麼其“骨法用筆”才有可能進入“翰逸神飛”的自由王國。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大篆七言聯》

對於以中國畫為事業的畫家來說,沒有人會輕視筆墨,但對其理解和把握的程度實在有天壤之別。儘管他們都學過書法,但其目的大都只是為題款而用,而毫無藉書法的磨鍊以期筆墨內涵得以昇華的願望。潘天壽在《國畫創新》中早就提醒:“書法須長期磨鍊才能有所成績,不是練幾天便能見效的。”吳冠中在《我看書法——井上有一書法集序》中回憶:“三十年代我隨潘天壽學畫,潘老師說:有天分,下功夫,學畫二十年可見成就,書法則必須三十年。”可見書法對繪畫的積極作用具有“持久戰”的性質,即使天分頗高的人,也不能指望在一朝一夕中“一超直入如來地”的。只有在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執著理念指導下的書法學習,藉以融合書畫,才有可能收到量變到質變的效果。進入筆墨的自由王國後,其樂趣是難以用科學的語言來表述的,對於知音來說,論到這個課題也只能心領神會地相視一笑。石濤有“過此關者自知”一語,即是悟道之言。

畫法即書法,習畫者不究書法,終不能明畫法——黃賓虹


黃賓虹《臨驫羌鍾銘文》

進入當代的中國畫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納、吸收不同民族藝術的有益營養而產生可愛的變異。但對傳統中國畫在當代的發展,不管是“中體西用”還是“西體中用”,“六法”的“骨法用筆”是難以迴避的課題。正是近代大師群的崛起,“骨法用筆”方面的繼承和開拓,才造就了至今尚未被超越的高峰。

(中國美術)

文章來源於網路,原作者無法查證,版權歸原作者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19

相關文章

楊洪基書法被盛讚為“才子書法”,奔放大氣,開闊自由,筆筆驚豔

楊洪基書法被盛讚為“才子書法”,奔放大氣,開闊自由,筆筆驚豔
車載音樂又響起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聽到楊洪基老師的歌聲,總是給人一種渾厚有力的感覺餓,而且這種感覺非常強烈,也總是想隨吟幾句,這也許就是他歌曲的最大魅力所在吧,而他 ...

毛主席的書法師從何人?而“毛體”字為何讓眾多書法家可望不可及

毛主席的書法師從何人?而“毛體”字為何讓眾多書法家可望不可及
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如果從文化層面上,又是偉大的詩人,書法家. 毛澤東是中國書法界公認的20世紀的書法大家,其獨特的"毛體"書法藝術已為書法界所公認,毛體書法受到了中國廣 ...

「藝術雜談」如何鑑賞書法

「藝術雜談」如何鑑賞書法
來源:新甘肅 [藝術雜談] 如何鑑賞書法 趙孟頫<七絕詩> 蔣君慧 總有人問我,該如何鑑賞書法?什麼是好書法? 早些年,我還覺得可以透過閱讀書法史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隨著對書法學習的漸趨深 ...

郭沫若論書法水準,不配給黃帝陵題字?啟功:去街上看看中國銀行

郭沫若論書法水準,不配給黃帝陵題字?啟功:去街上看看中國銀行
前言 想必大家都知道不應該在不知道真相的時候去惡意詆譭他人,因為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總會有一些受害者因為被詆譭被辱罵而受到傷害,嚴重的甚至還會得上抑鬱症,如今我們的現代社會就更不用說了,網路如此的發達人 ...

湖北13歲書法神童,漂亮行書《蘭亭序》寫出藝術美

湖北13歲書法神童,漂亮行書《蘭亭序》寫出藝術美
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肯定都非常的感興趣.書法在我國的古代就非常的受重視,所以在我國的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較有名的書法家就是書聖王羲之,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 ...

書法“自學等於自殺?”不管學什麼,無法堅持半途而廢才是最可怕

書法“自學等於自殺?”不管學什麼,無法堅持半途而廢才是最可怕
首先,這篇文章很長,有一些是給愛好書法的朋友所寫的一些個人見解,一同交流,想要了解其中一二一定要有耐心的看下去,就和自學一樣,耐心和堅持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對於自學書法中遇到的困難和如何建立自己的學習 ...

北京大學10位校長的書法,功力深厚風格鮮明,不亞於書法名家

北京大學10位校長的書法,功力深厚風格鮮明,不亞於書法名家
文·段宏剛 北京大學不僅是國內的頂級大學,也是世界一流大學,誕生於1898年7月,最初的名字叫"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肩負著為中國近代培養尖端人才的重任.在 ...

蘇軾的書法價值何在,他為什麼能居於“宋四家”之首?

蘇軾的書法價值何在,他為什麼能居於“宋四家”之首?
文·段宏剛 蘇軾(1037年--1101年)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通才",民間把他稱作"千古第一才子",在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的創作上,他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同時 ...

央視才女李梓萌練得一手好書法,專家也認可:字如其人,耐看

央視才女李梓萌練得一手好書法,專家也認可:字如其人,耐看
當下有一些名人,雖然痴迷書法,常以筆墨為樂,但當寫不出意境美感時,就會自作聰明,竭盡矯揉造作之能事,把字寫得奇奇怪怪的,以博取眾人的喝彩與眼球.不過,素有央視才女之稱的李梓萌,儘管不是書法科班出身,只 ...

學習書法教會孩子做人

學習書法教會孩子做人
01學習書法教會孩子做人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這不僅是國家戰略,更是大家公認的事實,作為中國的國粹,裡面是古代聖賢做人處事的道理,心正則筆正,讓孩子在寫字中,學會做一個優秀的中國人 02學習書法讓 ...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毫無意義

農民張喜才:痴迷書法50年,9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毫無意義
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稜. 中國書法,是線條優美.形體結構和書寫技巧獨特的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代表了中國藝術的核心.但是隨著手機.電腦的日漸普及,漢字書寫脫離日常生活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如 ...

楷書書法教學300講,零基礎入門到精通,實用乾貨

楷書書法教學300講,零基礎入門到精通,實用乾貨
楷書書法300節教程,書法老師一筆一劃教學 大家好,我是書法老師.楷書書法教學,老師詳細講解,零基礎入門到精通.下面是楷書書法專欄教程,詳細講解,實用乾貨#歐體楷書# #毛筆楷書# #楷書# 蘇東坡說 ...

清朝8位皇帝寫“知道了”,雍正書法最有功底,光緒的太刻板了

清朝8位皇帝寫“知道了”,雍正書法最有功底,光緒的太刻板了
名家皇帝的書法最受大家喜歡,當然討論的聲音也是很大的.宋代皇帝的書法作品造詣是公認的高,而趙佶的書法作品是瘦金體,其書法的魅力可見. 除了他之外,其他皇帝的書法也都很不錯,比如下面這8位清朝皇帝的書法 ...

楷法10條,學習書法要記牢

楷法10條,學習書法要記牢
1 法則一:寫字要端莊平靜而重心準立.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說:"凡是寫字貴在平正安穩,首先是用筆的巧妙.有向下的筆勢,也有向上的筆勢.有傾向一邊的筆畫,也有歪而不正的筆畫:還有斜著的:從整篇看 ...

國務院原總理李鵬“蹦跳體”書法引反響,筆墨纖穠健雅,造詣不俗

國務院原總理李鵬“蹦跳體”書法引反響,筆墨纖穠健雅,造詣不俗
書法創作筆墨精道確實重要,但還要學會在筆墨問題的處理上要當機立斷,切不可遲疑,一遲疑必然會造成湮墨,這對整幅書法來說就是汙跡.所以說書法的筆墨處理是書法美顏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它其實就是線條上的完 ...

美學鑑醜書

美學鑑醜書
--兼論書法和繪畫 1. 醜書以醜為名,因為太醜,大概99.99%的人都感覺醜.這四個九,用在標註黃金純度,名為"四九金":用在標註醜陋,是頂級醜,大家都認為醜. 文化人的普遍感受 ...

研究|清代初期刻帖中的王鐸

研究|清代初期刻帖中的王鐸
(原創:席宇)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嵩樵,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崇禎皇帝當政期間任南京禮部尚書.1645年率眾降清,接受清王朝禮部尚書的任命.王鐸等書家由明入清,作 ...

中國十大國粹都有哪些?

中國十大國粹都有哪些?
很多年輕人已經很少接觸國粹的這些東西,更多的是電子產品,但是不能讓我們的國粹被人遺忘- 國粹--刺繡 古代稱之為針繡,是用繡針引綵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 國 ...

對"醜書"的理性思考

對"醜書"的理性思考
中書協最近集中除名了一批所謂"醜書"書家,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憂心忡忡,元芳,你怎麼看? 1•首先要尊重大眾對書法藝術的理解,極端化的"醜書"不是書法,因而也不具有書法藝術價值. 書法原本就有兩種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