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髖關節置換術後
也像汽車年審一般
要定期找醫生進行復查
這是為何?
讓我們來聽聽
七旬患者張叔(化名)的故事
“不痛就沒事?”
置換後不定期複查埋下苦果
2014年,張叔因為右側股骨頭壞死,在當地醫院接受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後早期恢復良好,行走等活動自如,自覺恢復不錯,也慢慢迴歸了正常的生活,以為不痛就沒事,就不再按要求定期去醫院複查。
2019年某日,張叔突覺右髖疼痛,連忙趕回原來手術的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假體周圍出現骨溶解,由於仍能走路,自以為用點藥、休息幾天就可以緩解,沒有引起重視。回家後右髖越來越痛,直到無法正常下地行走,張叔及家人頓時緊張起來,便多方打聽,找到廣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何偉教授。
精密術前規劃,順利完成髖關節翻修
何偉教授詳細瞭解病史、結合臨床與影像學檢查後,對病情有了更深的瞭解,張叔的假體已經鬆動,而且股骨近端發生了嚴重骨溶解,必須進行翻修手術,經關節中心專家討論後確定手術方案:“髖臼、股骨近端打壓植骨、多孔生物臼杯重建髖臼、全塗層生物翻修長柄重建股骨”。
由於術前準備充分,手術僅2個小時就順利結束了,術後第二天,困擾張叔2年多的疼痛即消失,並可以在助行器輔助下下地練習行走,術後X片顯示,假體穩定、位置良好,重新正常行走指日可待。
知識貼士
何偉教授提醒大家:髖關節置換術後定期隨訪很重要!
隨著現代髖關節翻修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可以使翻修的病人獲得初次置換相接近的效果!但仍然有兩點需要注意:
1.定期複查的重要性。關節沒有疼痛、活動受限等不適,不代表假體沒有問題,關節置換術後定期隨訪如同車的年審一樣,透過定期隨訪趕在疼痛前發現問題,有些問題可以透過非手術或有限手術獲得解決,而疼痛發生後往往意味著假體鬆動,需要透過翻修手術才能解決。針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患者,前10年內建議1-2年複查一次,10年以後建議每年複查一次。
2.出現髖關節疼痛或者活動受限等問題後不要拖延,此時大多是因為假體鬆動或者感染,必須及時找關節專科醫生就診,做出相應的判斷和治療,無論是鬆動還是感染,越早治療手術越簡單、花費越少、康復越快、效果越好。
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王劍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