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南國深山某處到處張燈結綵,洋溢著濃濃的年味,然而正在擔負值班任務的火箭軍某導彈旅陣地卻瀰漫著硝煙氣息。
“緊急集合!”隨著一陣急促的哨音響起,官兵迅速收攏集結,請領裝具、奔赴戰位,各種指揮口令聲、戰車轟鳴聲在陣地上回蕩,一場戰備拉動演練就此打響。
“中軍帳”裡,發射營營長彭耿端坐在指揮席上,有條不紊地下達命令。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指揮員,這些年,彭耿曾帶領官兵多次闖過實戰化建設中的“婁山關”“臘子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組織導彈測試發射他再熟悉不過,而這一次和以往又有了新的變化。
在彭耿的面前,以往司空見慣的測試操作規程、資料統計表等紙質資料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安裝有智慧訓管系統的電腦。透過它,所有號位的測試操作流程、資料,都會實時反饋在彭耿面前。
這套智慧訓管系統是這個旅去年專門研發並投入使用的,旨在解決導彈武器在訓練、管理過程中登記統計任務繁重、管理檢查手段單一、資料研判滯後等問題。
研發組組長、旅技術室工程師李建華幾年前是發射營的一名連長,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畢業後重回單位,長期組織戰備訓練實踐讓李建華對武器裝備訓管中存在的矛盾問題深有體會。
當初受領任務後,他和研發組的官兵們一起迅速展開需求調研論證,圍繞導彈武器操作訓練、考核評估、日常管理這三大模組集中研發,反覆調整系統執行方案,經過幾個月時間的持續攻關、最佳化升級,這套系統最終成型並投入使用。
中士張億佟是這套系統的第一批“使用者”。他所在的戰位,是整個測試系統的“大腦”,在他面前一張辦公桌大小的控制面板上,密密麻麻布滿了操作按鈕和各種儀表。每完成一輪測試,張億佟需要逐個記錄資料和現象。
“更要命的是,操作結束後,還要加班梳理彙總資料,不僅費時費力、資料利用率還不高。”對此,張億佟一度很頭痛。
現在透過這套智慧訓管系統,將相應的操作流程、現象程式設計設定,操作過程中只要動動手指,勾選相應的選項,就能夠自動記錄所有資料。“就像使用智慧手機一樣方便。”張億佟說。
不僅是張億佟,這個發射營所有的專業班組都在依託這套訓管系統展開相應組織指揮、測試操作和資料記錄工作。少了手填資料之苦,官兵投入訓練的精力更加集中。
一級軍士長任文清已經在某操作崗位工作了近30年。“陣地空間大、機器聲音嘈雜,穿著防護服給指揮口令的上傳下達帶來很大麻煩,久而久之,我們都練就了一副大嗓門。”操作間隙,任文清連說帶比畫地告訴筆者。
智慧訓管系統的投入使用,將所有操作命令一鍵下達,操作號手協調配合更加默契,給任文清減輕了不少壓力,對於這套系統,他有著和其他官兵不一樣的感受。
“這套系統給戰備訓練帶來的變化還遠不止這些。”彭耿介紹,依託網路,操作終端記錄的原始資料可以及時上傳,透過系統自動分析研判,對全營每個班組、每名官兵的能力狀況進行精準評估,使每一次訓練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說話間,一輪測試操作結束,不到5分鐘時間,全營所有官兵的個體能力評估態勢圖就顯示在指揮間的大螢幕上。每名官兵、每個班組的操作技能、專業基礎、排故能力等主要指標都有精確的定量分析,還能自動生成針對性訓練計劃,為固強補弱提供科學的資料支撐。
臨近深夜,遠處的村莊裡,一朵朵煙花在夜空綻放,映紅了剛剛完成一輪戰備訓練任務官兵的臉。“科技改變生活,智慧助力打贏。”該旅領導介紹,智慧訓管系統投入執行使用以來,所有發射營官兵藉助這套系統開展多輪次操作訓練,為該旅精準掌握各發射營能力底數、提升訓練質效、挖潛武器裝備效能提供大量資料支撐,有效激發官兵軍事創新力,催生了部隊新質戰鬥力。(高明俊 李麗雅)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