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林雲舉的認識起源於網路,那天我無意在一個論壇上發現了他的留言,隨後我要到了他的聯絡方式第一時間聯絡上了他。他對我打來的電話很吃驚,他說自己是看完電視後心情特別糟,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在網上註冊了一個資訊尋找親人,其實當時眼淚都未乾,心情也很複雜,一個人躺在沙發上忐忑不安,臥室裡妻兒早已入睡,而他怎麼也睡不著。
他習慣地泡了一壺濃茶,從來不失眠的他喝完茶後那晚竟然徹底失眠了,凌晨三點他打開了手機在網上寫上了一段話“我是1985出生1991年與親人走散,我也想尋找爸爸媽媽”。他隨後又在網上看了一些感人的尋親影片,早上醒來的時候他也不知道幾點了,只是沙發下面多了很多紙巾,昨晚他一定哭得很傷心。
他並不知道會有人打電話給他,網上註冊資訊他抱著撞大運的想法,如果有迴音那一定是跟中了大獎一樣,其實過了好幾個月我才看到他的資訊,一接通電話他打開了話匣子,跟我講述了三十年前的那段經歷:“當時我跟著爸爸、媽媽和弟弟從農村坐中巴到城裡再坐火車,下了火車後,我們好象是在一個倉庫的宿舍附近休息,房間裡有床,大約30多平方米,不是旅館和招待所,感覺當時拿了很多行李,好象是要外出做事 ;我一個人從休息的地方走出來,迷了路找不到我們休息的地方,便與家人走散了,被一個陌生人發現了我,以四千元錢的價格把我賣給了福建南平的養家”。
“印象中爸爸個子比較高,爸爸上面應該有一個或兩個哥哥,可能我爸是最小的;印象中村口有個木材加工廠,堆了好多大木頭,比如松木,還有雜木;城鄉的中巴車要從我家門口經過,老家村子不是太大,有七十戶左右;記得村衛生所離我們家要走十分鐘左右;村子地勢有點像臉盆,一條小河從中間穿過;房子是木頭房,上面有瓦片,一層半這樣;家周圍好像是毛竹山,老家沒有火車站,離鎮上可能要半個小時的路程;走丟之前我記得和家人拿東西有走過火車站,記憶中火車站鐵路有很多條,不確定是哪個地方或哪個省的火車站,我們還從火車涵洞穿過去;我走丟的季節可能是夏天,因為有點熱,我是在父母午休的時候自己把門栓開啟走出來後走丟的”。
“我感覺我是閩侯、閩清這一帶,我來到南平養家時,好像是在當時的來舟火車站下的車,養父母是來舟的,養家和鄰居告訴我,我當時來南平時用類似福州話與他們交流,因為我當時不會講南平當地的方言,在我的家鄉我從來沒有見過下雪,來了南平後我才見過下雪。我記得一個家鄉的方言,把“鴨糞”叫做:鴨腮(音)。爺爺原來養過魚,我們還在一起守過魚塘,有個弟弟比我小一到兩歲, 家裡原來是在小河邊的,有竹片圍起來;小時候和堂哥在釣魚我在邊上看,魚沒釣到魚鉤把我的左眼皮鉤住, 是堂哥帶我去剪開拿出來的。 外婆比較強勢,舅舅家門口有個水池比較大,小學好像就是對著他家門口。 我家門口有個池塘,池塘前面有個小學,小學在路邊(不是水泥馬路), 具體叫什麼學校已經忘記了, 因為過去快三十年了”。
林雲舉說他在街頭迷了路,被一個陌生人帶著他坐火車來到了養家,在養家的這些年他們待他不錯,年輕時因為不懂事過早的戀愛、結婚生了一女,可是女兒在剛出生不久就被前妻帶走再也沒見過,女兒現在有十幾歲了,他心想自己小時與家人走散遠離了親生父母,沒想到女兒和他一樣從小沒有父親的陪伴,現在自己在尋找家人,或許若干年後女兒也會想其他方法來尋找自己,感覺是生命的輪迴,他有點嘆命運對自己不公,跟他開了個大玩笑。不過他說做好了思想準備,女兒如果有一天能聯絡上或者她來找他,他一定會敞開懷抱擁抱女兒,只是現在自己也想得到親生父母的一個擁抱。
林雲舉現在在做一些裝修的工作,第一段婚姻失敗後他遇到了現在的妻子,前一段時間他和妻子補辦了婚禮,他一直覺得美中不足的是親生父母沒能參加他的婚禮,婚禮前他電話問我能在他結婚當天找到他的父母,在現場給他一個喜訊嗎?我說不能,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任何眉目,他畫了一幅記憶中的家鄉地圖,滿滿的幸福童年場景,我恨不得也走進那幅畫中去感受一下他童年的快樂,順便找到他回家的捷徑,可是現實與夢想有差距,他的家在哪,有多遠,接下來的日子要靠我們一起並肩前行。
我和他約定好了如果有一天找到了家人,我一定會去參加他與父母相見的那一刻,林雲舉也多次邀請我去他現在居住的地方看看,我婉然謝絕了他的好意。為了實現那個諾言我們一起走了四年,終於在秋天的尾巴找到了他回家的指南針,其實離他不遠,二百多公里,他的家果然是在一個像臉盆的大山中,不過他不是在這裡與家人走散的,當年他與家人走散的地方離他現在的養家距離不足百公里,他用了三十年終於找到了答案。當我們找到他的家人時,父母非常驚訝,他說他們早就找到了自己的“兒子”,只不過那個“兒子”並不願意與他們相認,他們之間還差了一個DNA,可是“兒子”不配合去採集DNA,讓他們很是難過,他們認為孩子在自己的面前不願意面對他們,這是他們人生最莫大的傷痛。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帶著這個疑惑從父母口中得知了前因後果,原來這個在外地的“兒子”是他們的親戚透過朋友的介紹瞭解的,對方也是與父母走失,他們找到他的時候因為思兒心切,已經無法分辨眼前的這個大男孩是不是自己的親骨肉,心生憐憫中夫妻二人認為這個人就是六歲走失的林雲舉,顯然對方可能知道他們認錯了孩子,為了不再次傷及到這對父母,對方並沒有拒絕與他們的聯絡,當然對方也不接受他們任何的物質資助。越是這樣夫妻二人更加擔心,他們堅信自己的“兒子”不想跟著他們回家,可能是他不敢面對突然降臨的幸福,所以他們商量願意給“兒子”時間,哪怕五年、十年......只要他回心轉意,他們都願意等下去,沒想到一等就是十幾年,每年的佳節父母都會給他留下一個位置,不管“兒子”回不回來見他們,他們已經覺得孩子已經回家了。
當我們把科學的DNA檢測結果告訴這對父母時,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盼了十幾年的“兒子”竟然不是自己的骨肉,這讓他們有點哭笑不得,同時也讓他們受驚若寵,意外收穫了親骨肉的訊息,林雲舉的母親當場激動的向我們描述了他當年走失的原因,原來那個他們帶著六歲的林雲舉從江西貴溪的外婆家來到福建將樂縣做生意,在剛到將樂縣不久頑皮的林雲舉因為好奇一個人從出租屋內走出來被人拐走,可是兒子走失了三十年,這對糊塗的父母一起沒有去採集免費的DNA入庫,他們尋找孩子的方法完全靠道聽途說。林雲舉得益於先進的尋找技術,在茫茫人海中精準定位找到了自己的根,我們才得以輕鬆地找到了他的父母,讓他在不平凡的年份中踏上了沉甸甸的回家路。
林雲舉攜妻兒歸心似箭地踏上了回家路,不過我食言了,因為疫情的原因我不得不停在家中,只能透過手機的直播看著他回家。他見到父母那一刻偽裝得特別堅強,當母親拉著他的手走進了那個他記憶裡位於臉盆底的小屋時,他抱著母親像個孩子似的哭成了淚人,他夢裡想了無數次卻沒能記住地名的家此刻就在自己眼前,以為是童話裡的場景有點不敢相信,三十年來的委屈和不敢輕易表露的情感在此刻洶湧澎湃,父母從小是他的依靠,如今是他的精神支柱,他哭著對母親說:“我那天趁著你們沒注意開啟門,一走就是三十年,我以為這輩子都找不到你們,每時每刻都想回家,就是想為了回來能見上你們,讓你們放心!”。
林雲舉的話剛說完,母親再一次緊緊抱著兒子放聲大哭,一旁的父親端起一杯酒含淚喝了下去,喜與悲全在杯中,其實昨晚在兒子回來前,老父親已經偷偷哭了一大場。
親人們得知林雲舉回來,他們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一同慶賀,與親人短暫的三天相聚後,林雲舉帶著父母去了他在養家的家,他說要讓父母看看他現在的小家庭,讓他們放心他現在過得一切很好,不用再為他牽腸掛肚,接下來的時間他會來回兩地奔跑,慢慢拾回他與親人們丟失了三十年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