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以來,1/5的美國醫護人員離職;
快餐店員工一波又一波地離職,導致大量門店關門;
美國正在上演了一幕前所未有的辭職潮......
美國勞工部資料顯示,美國11月有創紀錄的450萬人辭職,達到2000年以來最高水平,JOLTS職位空缺數也居高不下。
根據美國勞工部資料,2021年全年美國勞動力更換或離職次數為4740萬人次。
管理學教授安東尼·克魯茲創造出“大辭職”(Great Resignation)一詞形容這種現象,與此同時,美國“反工作”文化驟然興起,引起人們的熱議。
“Antiwork”成為谷歌年度熱詞,各大主流英文媒體紛紛報道,華爾街投行研究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歐美論壇Reddit一個名叫r/antiwork的子版塊湧入大量的使用者,訂閱人數從去年年初的20萬激增到160萬,熱度一下衝到Reddit最熱版塊排行榜,堪比美股散戶聚集地Wallstreetbets版塊。
正如克魯茲指出,“大辭職潮”只是簡化的表象,辭職是一種“奢飾品”,當人們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才會辭職。
而大部分想辭職還沒有辭職的人活躍在r/antiwork,怒斥剝削,批判不公,喊出“全民失業”的口號。
01
Antiwork=反對“工作”?
Doreen Ford在波士頓的一家零售店工作了10年,她討厭這份單調的工作。
2017年,Ford的奶奶建議她放棄傳統的工作,靠她對狗的熱愛來維持生計。她堅持了下來,Ford在業餘時間遛狗,還在做關於遊戲的播客。她再也沒有從事一份傳統的工作,Ford說:
自己從來沒有這麼快樂過。
往好了說,工作毫無意義;往壞了說,工作是剝削,有辱人格。
Ford於2013年設立了r/antiwork板塊,鼓勵人們減少傳統工作,或者乾脆放棄去自主創業。
r/antiwork成員稱自己為“遊手好閒者”(Idlers,以此反對清教提倡努力工作的觀念),他們中大多認為,反對“工作”並不是反對勞動,什麼都不做,而是人們應該儘量少“工作”,最好為自己工作。
在這裡,馬克思的《工資勞動與資本》和羅素的《In Praise of Idleness》被奉為經典必讀,曾發起“佔領華爾街”的David Graebe被視為文化運動先驅。
逛逛r/antiwork,發現這裡簡直是美版“悲慘世界”,殘酷、壓榨、不公,氣氛喪到極點。人們也十分憤怒,謾罵諷刺資本家,誓做生產資料的掌握者。
“遊手好閒者”吐槽最多的集中體現在,低薪資、過度工作、不分晝夜地隨叫隨到和讓人難以忍受的工作制度。
在r/antiwork有個關注度最高的帖子淋漓盡致得體現了,當請假時,老闆是多麼冷酷無情!
當一位版友請假稱:“我的父親昨天去世了,我週一要去參加追悼會,很抱歉不能趕去工作。”
老闆回應道:"我的叔叔前幾天去世了,我失去了我奶奶,別把自己裝成受害者!”
要求隨叫隨到,還不打算付加班工資。
談到薪資待遇,人們面臨的境遇是這樣的,兩年內給老闆帶來了超過150萬美元收益,聖誕節的時候,老闆發了一張價值25美元的禮品卡。
更絕的是,必須開車去另一個州才能使用這張卡。
相似的,辛辛苦苦一整年,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爭取拿更多的獎金。
結果,只換來雙襪子...
“他們說我最重要,發工資時把我當一次性。”
還有的,猶豫要不要辭職,看到公司新的公司制度“一旦發現玩手機,就會被沒收”後,果斷離職。
帖子下面高贊評論道,這是在上高中嗎?
“Hi,老闆,我們什麼時候有假期啊?”
“你的工作就是你“脫貧的假期”。
在這種環境下,有的人扔下一句I quit“優雅”地辭職,也有的疫情期間在家辦公,實現了工作自動化。
還有的人希望外星侵略者快來,接管國家。
當辭職後,努力提升學歷,發現結果也沒什麼不同。
“四年前,週一晚班的超市僱員;得到學位後,週五晚班的超市僱員。永不言棄,未來充滿希望。”
“拼命工作一輩子,只為臨死前能“享受”幾年?這是最大的騙局之一!”
r/antiwork的版友們痛恨老闆們,尤其是馬斯克、貝索斯這樣的超級富豪,在這F**k,S**t和Bosses幾乎組成了固定搭配。
“老闆賺一元,你賺一分。”
“2015年,馬斯克責備工人請假看自己的孩子出生。”
“2021年,馬斯克警告不生孩子人類文明就要毀滅。”
“用這張餅乾卡通圖形容美國再合適不過了。”
antiwork實際意味著什麼?
不同個體發出差異性的訴求,反對“有毒”的工作環境和不公平的待遇。
02
Antiwork:不止於Reddit
僅僅停留在抱怨和發洩?
在過去的幾周裡,r/antiwork的線上版友們加入抵制黑色星期五活動,喊出“黑五拉閘斷電,打擊老闆底線”的口號,呼籲人們在黑五請病假 ,與家人共度時光而不是去購物。
去年10月份,1400名家樂氏工人與公司的工會談判陷入僵局,開始罷工。在家樂氏管理層的臨時協議後,宣佈將辭掉罷工員工。
r/antiwork版友向家樂氏招聘郵箱釋出垃圾郵件來支援工人,並抵制家樂氏生產的商品。
駭客們入侵多家企業的的印表機,印刷“antiwork”的一些標語,鼓勵工人與同事討論工資,並向老闆施壓。
除此之外,版友們互幫互助,幫助受不公平的待遇的工人與勞工律師聯絡,r/antiwork正在逐步向真正的、有意義的勞工組織發展。
r/antiwork的演變可以這樣描述:
階段一:“我在工作中感覺不到受尊重,孤獨、絕望,認為自己失敗極了”;
階段二:“等等,我發現這也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他們正在反擊?好吧,我也值得尊重,所以我也要做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階段三:“每個人都值得尊重,讓我們共同努力,聯合起來,做出改革性的轉變。”
antiwork也逐漸蔓延到其他的社交平臺,TikTok、Youtube和Twitter上有關antiwork的談論激增。
這引起了高盛的關注,高盛發出警告稱,“反工作”文化可能對勞動參與構成長期風險。
高盛指出,如果更多年輕人選擇不工作,這將給勞動參與率帶來更大的下行壓力。尚不清楚這些工人的偏好和生活方式,目前勞動力市場向有利於工人方面傾斜,不確定是否會持續下去。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Robin Winkler認為,西方國家正在發生從消費到休閒的偏好邊際轉變,更多的人選擇辭職增加了美國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的風險。
03
新“美國夢”的升起
對於這波“離職潮“和“反工作”文化的流行,人們給出四點原因:一是因為疫情,人們不想去工作;二是錢發得太多,人們靠補助就能生活;
三是疫情改變了人生觀,人們認為生活不能只圍繞工作;四是工人和企業之間的權利倒轉,工人們在對企業主談條件。
當前,美國通脹急劇攀升至7%,截至去年11月,美國食品價格較此前一年上漲了6.4%,汽油價格上漲了58%,2021年美國貧困家庭在購買相同產品支出增加了7%。
而通脹使美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美聯儲大放水,富人積累了鉅額財富,貧富分化變得更加根深蒂固。據世界銀行估計,由於富豪們受益於繁榮的市場和寬鬆的財政政策,這場疫情將多達1.5億人推入極端貧困。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隱藏的問題暴露了出來,包括危險的工作條件、不穩定的就業和工資停滯。
杜克大學教授Weeks表示:
人們被從“行駛中的火車”上扔下來,而人們一旦與就業保持一定的距離,就會對他們曾經願意忍受的東西產生不同的理解。
網路這面鏡子,映射出現實社會里發生的種種。
美國最低工資自2009年以來就沒有上漲過,但生活成本卻上漲了25%;
生產率的增長速度是工資增長速度的3.5倍;
疫情來臨,醫療賬單成為導致破產的主要原因;
女性和有色人種面臨著收入差距,並在職場中受到歧視,她們往往無法承擔離職的代價;
越來越少的人選擇組建家庭,因為他們負擔不起住房、學費和兒童保育等基本生活費用;
“工資盜竊”是美國最常見的盜竊行為,勞工部門很少對屢犯者進行處罰,故意違法比支付工資付出的代價要少得多;
奴隸制以其他形式繼續存在,使受壓迫的下層人民陷入貧窮和剝削的迴圈;
而億萬富翁去月球,然後還完好回來了;
世界首富個人資產一夜激增數百億美元。
基於這些社會現實,美國“反工作”的興起看起來順其自然。
對於美國人來說,如果這就是工作的結果,那工作的意義何在?
從約翰·溫思羅普以及清教徒對“山巔之城”的探尋,到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謂的“通往財富的道路”,再到如今轟轟烈烈的“反工作”文化,新“美國夢”在升起。
來源:華爾街見聞
原標題:一場“大辭職潮”,正在席捲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