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歷史悠久,盛於明清,廣泛應用於祠堂廟宇、民居的門窗、匾額、承柱、藻井等建築部位,以及家用的屏風、幾桌、床炕、茶櫥、禮盒等,祭祀用的神龕、神轎、宣爐罩、燭臺、掛屏等等物件,是一種純粹的美化生活的藝術。
潮州木雕題材豐富,有歷史神話、民間傳說、古今人物、戲曲表演等故事內容,也有自然景物、花鳥蟲魚和飛禽走獸。潮州木雕以軟硬適中的樟木為主材,雕刻技法有沉雕、浮雕、圓雕、通雕等。通雕吸取了浮雕、圓雕等技法而融會成玲瓏剔透的技法,作品極為精緻。
木雕製作主要使用圓刀、平刀、斜刀、三角刀、扣錘等木作工具,在工藝上大致上分鑿粗坯、細雕刻、髹漆貼金三道工序。裝飾手法上分為本色素雕、五彩裝金、金漆木雕三種。本色素雕不作彩飾,只在表面塗刷清漆,顯示原本本色。五彩裝金是用豔麗的色彩對主要部位進行貼金裝飾,多用於表現喜慶吉祥的題材。金漆木雕是在木材上髹塗紅漆或黑漆,之後再覆以金箔,使其金光閃閃,因此潮州木雕也被稱為潮州金漆木雕。
潮州木雕注重表現與寫實、美觀與實用的統一,作品往往佈局巧妙,合理運用雕刻與繪畫技法,精細耐看,是潮汕人紮實穩重、吃苦耐勞的精神品格的體現。在潮州木雕中,以宗祠家廟建築裝飾最為精緻,反映了潮汕人濃厚的宗族觀念和民俗文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