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內蒙古,很多人會想到偏遠這個詞,從地圖上看,內蒙古的地域遼闊,橫跨東西,位於我們國家的北部。但是內蒙古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內蒙古不僅有著豐富的資源,更是保護我們京津唐地區的重要防線。而正是因為他如此重要又位於我國的邊緣處,附近的國家早已虎視眈眈,而當時懦弱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給了他們趁虛而入的機會。內蒙古的問題成為了我們國家統一的核心,這時候有一個人,他主動請纓置生死於度外前往內蒙古進行談判,為祖國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烏蘭夫。
烏蘭夫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黨,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烏蘭夫的兒子布赫不僅將父親的優良品質精神發揚光大,還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在政壇上大有建樹,曾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官至副國級,這也離不開他與群眾的密切聯絡,多次深入一線考察,真正做到為人民做實事,為人民謀幸福。
回望起來內蒙古自治區的建立,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事件--百靈廟起義,而百靈廟起義的起因就是當時內蒙古最大的自治勢力德王選擇投靠日本,做了許多分裂國家危害人民的事情,妄圖實現自己的帝皇夢,而這正中日本人的下懷。日本從1931年起日本就企圖透過拉攏內蒙古高層人員,想將內蒙古變為自己的殖民地。這一系列的賣國行為激怒了正義的內蒙古人民們,在烏蘭夫的帶領下發動了百靈廟起義,而正是百靈廟起義開啟了內蒙古武裝抗日的偉大曆程,是內蒙古人民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的愛國行動。
也因為百靈廟起義,烏蘭夫也在內蒙古聲名鵲起,他出色的治理能力讓人們為之佩服,願意追隨他,而出賣國家的德王失敗已成定局。而參與百靈廟起義的隊伍之後在烏蘭夫的帶領下再次投身於抗日之中,之後烏蘭夫更是勇於拓寬自己的眼界和學識,又去往中央黨校深造。
烏蘭夫是土生土長的內蒙古人,在聽到黨組織想要派遣優秀的黨員幹部前往各邊境幫扶,意識到內蒙古問題的嚴重性時,十分熱愛自己家鄉的烏蘭夫主動請纓回到當時形勢混亂的內蒙古工作,憑藉著對家鄉的瞭解,對國內形勢的認識,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他不負眾望地完成了黨組織下達的任務。這也得益於烏蘭夫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烏蘭夫小時候就親眼目睹過內蒙古地區各種勢力的爭奪鬥爭,也見證過飽受苦難的內蒙古人民,長大後加入了北平蒙藏學校接受新式教育,之後在參與革命活動之中他更親身體會了國土的淪陷,這讓他下定決心要為人民的安定生活做貢獻。
而在當時全國思潮聚集地的北平,烏蘭夫加入了社會主義共青團,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學說,同時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參與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多場愛國主義運動,他深刻地意識到只有共產主義能夠帶領祖國走出困境,於是烏蘭夫在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投身於革命的建設之中。
1954年,48歲的烏蘭夫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升至副國級,但是這並沒有讓他驕傲自滿,他謙虛,在崗位上勤勉工作了34年。烏蘭夫之所以有如此高就,是離不開它為國做出諸多貢獻的,他曾與國民黨軍隊奮力作戰,揚起我共產黨之威,又於解放戰爭時期,幫助消滅封建殘餘勢力,讓人民不再受到壓迫,他的種種貢獻細數難清,後更是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然而人的生命終究是脆弱的,在1988這年,烏蘭夫因病醫治無效悄然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2歲,我們需要銘記它的貢獻,我們需要記住它的名字,我們更需要記住今天來之不易的安穩,記住那些革命前輩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