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房價,總會牽動無數人的神經。
在我國,房子不僅是每個人安身立命之所在,更重要的是我們絕大多數家庭最重要的財富標誌。
房子不僅是每個人安身立命之所在,更重要的是我們絕大多數家庭最重要的財富標誌。
縱觀二十年來我國房地產的發展趨勢,前十五年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狂飆不止;後五年則像老牛拉慢車,一路磕磕絆絆,繼而狂跌不止。
這一變化,與兩個特殊的年份密切相關。
從1998年開始,在我國實行了40多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壽終正寢。那時候,我剛剛初中畢業,當時我們同學之間就打趣:我們80後今後看來要靠自己買房了!
正是這一年開始,我國的房子逐漸執行住房貨幣化分配,也正是這兩項舉措,促使我國的房地產事業突飛猛進,並首次突破1億平方米大關。在這之後,大家也都清楚了,同時也親身經歷了房地產的“魔幻”:房地產價格猶如脫韁的野牛,一路狂奔。
在此時入手房子的大多數是50後、60後以及少部分70後。這部分人相對於80後、90後來說,可謂佔據了先天優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入手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穩賺不賠,有的精明人甚至通過幾番市場運作,賣出買進,實現了財務自由,這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昂的房價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十幾年來房產的瘋狂上漲,加劇了普通老百姓之間的貧富分化,安心工作反而不如炒房來得快,誰還會安心工作?
如果誰手中有房子,特別是有好幾套房子,那麼這個人就可以什麼工作都不做,坐在家中收房租,就足以瀟灑地揮霍一輩子。誰又願意工作呢?
好多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工作壓力大,導致不敢談戀愛結婚,不敢生孩子,不敢消費等一系列社會問題。說穿了,高房價不僅毀掉了實體經濟,更是危及到整個社會民生,影響到普通大眾的物質生存。進而導致人們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嚴重降低。
這一切,國家都看在眼裡。
2016年,可以說是一個轉折之年。在這一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房地產風向開始轉變。
五年來,在國家一套組合拳的打擊之下,全國除了少數幾個一線核心城市之外,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得到了抑制。
據相關部門釋出的資料顯示,2021年12月全國316個城市二手房價格出爐,其中174個城市環比價格下跌,佔比達到驚人的55%。
尤其在阿里平臺掛牌的法拍房數量劇增,從2017年的9000多套飆升到2021年的168萬套,五年間翻了180倍。著實嚇人!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是市場給出的明顯反應。
目前的情況是,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增長的預期變低了,加上有可能出臺的房產稅,絕大多數人處於觀望之中,手中握有多套房子的炒房者加速拋售。
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迴圈:
市場上房子增多了,而買房的人減少了,導致房地產開發商新建的房子不能快速賣出,進而引起開發商庫存增大,資金迴流壓力上升,緊接著出現的就是土地拍賣成交量大幅降低,土地流拍不斷出現,導致當地政府財政收入減少,最終慢慢會影響普通群眾的收入,導致更多人捂住自己的錢袋子。
可以說,在多種因素聚合之下,市場供需轉換了,價格自然隨之變化。
多地房價下跌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為了防止房企變相降價、傾銷、打價格戰,以及博眼球、博銷量“以價換量”的惡性競爭行為的發生,很多城市紛紛出臺了“限跌令”。
目前包括瀋陽、昆明、唐山、哈爾濱、張家口等多個城市都已經宣佈了限跌令,其中湖南省岳陽市更是早在2021年8月就宣佈房子降價不允許超過15%,成為首個宣佈房價限跌的城市。
據權威媒體報道,進入2022年沒幾天,宣佈了房價限跌令的城市足足有23個了,這個數量相當驚人。目前限跌的城市裡面,除了瀋陽、昆明等個別城市外,絕大多數都是三四五線城市。有的城市是直接釋出行政命令,有的則是透過約談房企,限制惡意降價,否則就不給予網籤的方式。這裡面大多數城市都要求售樓部的實際售價不得低於備案價的85%,這其實也是給房價的下跌設定了一定範圍和底線。
我也看到,各地的房地產業協會紛紛向各房企發出倡議書,要求各房地產企業加強行業自律,規範經營行為;合理合法確定銷售價格,科學理性制定促銷方案,不惡意降價,不採取非正當手段惡性競爭。雖然效果有待觀察,足可見市場的嚴峻性。
我所在的城市,也是出臺了非常重磅的政策:為落實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主體責任,2021年12月31日當地出臺了購房獎補政策,對自2022年1月1日起商品住房的購房人進行獎補(不含二手房)。購房合同100萬(含100萬)以上的獎補3萬元,購房合同100萬以下的獎補2萬元,獎補資金採取先購先補原則,獎補資金髮完活動自行結束。當地政府還積極助推銀企深度協作,完善最佳化公積金貸款、提取等政策,全力支援房企發展和購房者需求。
其實,國家的態度一直很明確,那就是確保房地產平穩發展。
正如《經濟日報》所言:大漲不是穩,大跌更不是穩,“穩定”才是樓市的理想狀態。
問題是,在如今“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限跌令真能止住房價嗎?
對於開發商而言,你以為他們願意降價嗎,哪個開發商不想賣個高價,賺更高的利潤。問題是在目前的大背景下,正常的價格很難出手,如果不降價銷售,房子砸在自己手上,資金不能迴流,有可能生存都是問題!
對於政府而言,房價過高會引發一些列社會問題,而房價過低更是不可取,只能加以規範,慢慢引導,平穩過渡,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而對於廣大購房者而言,眼前的房價猶如雲裡霧裡,看不明白,此時購買擔心高位接盤,不買又害怕錯過時機,兩難之際,更多人選擇了觀望態度。
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23個城市中,釋出“限跌令”大多數為三四五線城市,而這類城市往往有這樣一個共同點:人口流失嚴重,人口不斷流失導致住房需求不斷減少,由此房價也難以支撐。而對於北上廣深這些超一線的熱點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流入,住房需求相對旺盛,整個城市房價也就有了支撐,相對來說不容易受到影響引起下跌。
房地產行業,最重要的不是土地價格,也不是銀行信貸利率,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們的信心,也可以說是市場情緒。
有時候,信心堪比黃金。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歡迎大家點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