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生活的500個想不到(08)
龔 陸 林
澳大利亞百姓的業餘生活到底是“枯燥”還是“豐富”,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說“枯燥”,枯燥到可以用一首打油詩概括:“星期一,一覺醒來在路上;星期二,辛勤勞作捱時光;星期三,黑夜沉沉盼天亮;星期四,苦盡甘來得薪餉;星期五,泡吧醉酒上天堂;星期六,打點家務採購忙;星期日,遠足郊遊看風光。”其中,留學生和新移民還未必有泡吧或遠足的那份“滋潤”;而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本地人來說,“豐富”是他們的主旋律:一年52個星期,每到星期五,同事們就會相互詢問:週末有什麼計劃?差不多澳洲人總有一大堆要做的事。有要打球的,有要種花的;有要去衝浪的,有要進山滑雪的;有要外出搭帳蓬野營的,有要帶狗去參加選美的;有要去看望住院老人的,有要到遠處學校探望子女的。有要在家辦聚會邀請朋友的,有要全家開船出海的。有要刷牆粉壁改變房間佈置的,有要試驗新食譜烤制蛋糕的。有要清晨出發騎腳踏車的,有要自己在家修理汽車的。有要買零件改裝電腦的,有要夜晚架望遠鏡看流星雨的。有要志願從事慈善活動,給窮人送食品的,有要領兒子看球賽的。而作為一個“常項”,週日駕車郊遊幾成規律,已成為一種民族習俗。
澳洲有大片幾乎仍處原始狀態的叢林地帶,還有數不清的國家森林公園(National Park)和園林保留地(Reserve Park),人們來到鄉間,在叢林點火燒烤、釣魚打獵、或者進行所謂“最澳式的”叢林探險。探險愛好者們帶著指南針、水壺、蛇傷急救等必需用品,進入這些原始林地。澳洲各地都有叢林探險俱樂部,在俱樂部成員們看來,叢林探險代表了澳洲叢林人的傳統,它能鍛鍊和考驗人的意志、勇氣和膽略;而更多的人則是在草坪上,鋪開毯子、架起蓬帳、靜靜地沐浴著陽光浴,享受著孩兒繞膝的那份甜蜜與歡樂。“平淡是福”在這裡得到了真正的體驗。
澳洲另一類出遊勝地是海灘,那裡需要的不是探險,而是盡情的遊樂。在悉尼,就有30多個海濱沙灘和10多個內海沙灘,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邦迪海灘(Bondi Beach),它南北方向長近1,000米,東西方向接壤水域,漲潮時出水面寬約80-90米,退潮時則超過100米。在這片細沙灘上,常有不少遊人曬日光浴、垂釣、跑步、靜坐以及游泳、衝浪、划船。幾乎每一個大城市都有這樣的沙灘,如墨爾本的聖基爾達沙灘(St. Kilda Beach)、布里斯本的黃金海岸(Gold Coast)等,而阿德雷德則本身就建在一片海岸沙地上。在這些海灘上,一般都配備有更衣棚、廁所、快餐酒吧及度假村。有些沙灘則專門供青年人裸體泳浴,在悉尼就有3個這種“全裸沙攤”。在多數沙攤,人們赤身裸體、三點遮蓋或穿著極少的衣物,渾身塗滿橄欖油,“象一群蜥蜴般地”躺著沐浴。
在悉尼,一個能吸引當地人和來訪者的景象便是夏日週末綴滿點點白帆的海面。那些較富有的人,往往會買下自己的船,在假日到海灘上或垂釣或遊玩。有的人甚至以船為家,工作、生活在船上,並樂此不疲。青年們酷愛衝浪,他們把衝浪和海上救生結合起來,一方面鍛鍊身體,一方面也進行公益活動。全澳目前大約有近300個衝浪救生俱樂部。
有充裕時間休閒的澳洲人一點沒閒著,很多人會把業餘時間用來鍛鍊身體。不論什麼時候,在海灘和公園都能看到戴著耳機、汗流浹背跑步的人。還有一些騎腳踏車鍛鍊的人,他們在熙熙攘攘的車流中搖搖晃晃地穿來穿去。因為熱愛體育,所以人們格外關心體育明星,有關體育名人的新聞常常是各報的頭條。
旅行是澳洲人最普通的度假方式。1997年,以度假旅遊為主要目的的國內旅行者佔旅行總人數的50%,其中81%的度假者使用自己的私人汽車。旅遊遊覽的地點在國內一般常是諸如艾麗斯巖、大堡礁等風景名勝。據統計,每年到艾麗斯巖的旅遊者有10,000人之多。近20年來,澳洲人到國外去度假的人數迅速增加,短期旅遊地點一般多為臨近國家,如紐西蘭、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等,較長時間的旅遊則一般到美洲、歐洲、東南亞、東亞和南亞某些地區。旅行使大多數城市居民得以接觸大自然,是他們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探索,人們藉此建立起自己一整套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