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藥:蒼朮石膏功用:清熱燥溼。
蒼朮又叫赤朮、槍頭菜,為菊科植物茅蒼朮或北蒼朮的乾燥根莖。長如大拇指,肥實,皮色褐,其氣味辛烈,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等功效。
1、燥溼健脾:蒼朮除溼作用較強,兼能健脾補氣,對溼阻中焦,脾失健運而致脘腹脹悶、嘔惡食少、吐瀉乏力、舌苔白膩等症,既能治標又能治本,單用即有良效,如平胃散、胃苓湯。
2、祛風散寒:蒼朮既能除內溼,又能祛外溼,常用於治療溼邪較重的痺證、溼瘡、溼疹及溼濁帶下等證,蒼朮有一定的發汗作用,又長於勝溼,對風寒表證兼溼、頭身重痛者最為適宜。
3、明目:蒼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這種物質對於眼睛模糊或者患有夜盲症的患者,可以起到治療的效果。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肌斂瘡
石膏,中藥名,為含水硫酸鈣的礦石,一般冬季採挖,由礦中挖出後,去淨泥土及雜石。味甘、辛,性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肌斂瘡等功效。
1、清熱瀉火:石膏可用於肺熱咳嗽、氣喘等症。邪熱襲肺、身發高熱、咳嗽、氣急鼻煽、口渴欲飲者,可用石膏清洩肺熱,佐以麻黃、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湯。石膏還可用於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齒痛、牙齦腫痛等症,能清洩胃火,治療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時,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2、除煩止渴:石膏可用於暑熱煩渴,或熱灼於胃之消渴病,以及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等,常與知母、竹葉或生地、牛膝等同用。
3、生肌斂瘡:石膏可用於溼疹、水火燙傷,瘡瘍潰後不斂及創傷久不收口。石膏研末外用,有清熱、收斂、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黃柏、青黛等同用。
主治:暑溫、溼溫,壯熱煩渴,身重,溺短。按語:蒼朮溫燥,外散風寒,內化溼濁,生石膏性寒,清瀉暑熱。兩藥合用,一溫一寒,剛柔相濟,用以燥溼清熱,不傷臟腑之正氣。可治溼化為熱,乃太陰陽明同治之意。常用量:蒼朮,10克
石膏,15~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