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記者高睿2月4日洛杉磯報道】美國少數族裔媒體服務中心4日舉辦網路座談會,邀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明尼蘇達州以及加州奧克蘭市的法律專家,就網上汽車銷售及車貸的“陷阱”和騙局向與會者提出警示並作案例分析。
聯邦貿易委員會金融業務部法律專家丹尼爾·維厄(Daniel Dwyer)建議人們在買車前要做好功課,要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款式的車輛以及心中的價格預算,然後透過上網對目標車輛進行查詢和價格對比。在前往車行前要弄清這款車輛的實際銷售價格,有的放矢地選擇理想的車行前去洽談,避免在多家車行的對比中浪費路上的時間。
丹尼爾提醒買車的人,很多時候車行在網上提供的價格和實際銷售的價格有很大差別,有時車行的銷售人員甚至還會向你推銷原本不想買的其他品牌的車輛,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儘可能地向你推銷價格昂貴的車輛,有時價格超出你的預算,銷售人員籍此向你介紹各種車貸計劃,裡面暗藏各種陷阱。如果買車的人英語不好,很可能被那些肉眼看不清的、隱藏在字裡行間的坑人條款所害。
丹尼爾告誡買車人,不論車行的標價是多少,切記價格是可以商量的。要留意有些車行會透過延長保修期、增加防盜裝置等花招將車價抬高。“如果你不需要這些附加內容,切記從合同中刪除這些附加項。買車的人不要被表面上便宜了的價格所欺騙,事實上往往是價格便宜的背後掩蓋著更長的還貸期,這不過是2X6還是3X4的遊戲,結果都等於12。”
奧克蘭住房與經濟維權組織法律顧問喬·伽瑪瑞羅(Joe Jamarillo)提醒買車的人在買車前一定要確定車貸已經獲得批准,一定要提前弄清自己的信用記錄,只有這樣才能確定自己的車貸會否因為信用記錄不良而被拒絕;再一個需要弄清的是購買的車輛已經走了多少里程,不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里程的多少決定著價格的高低;他提醒買車的人要避免購買那些因質量問題而處在被生產廠召回的車輛。
伽瑪瑞羅強調,購買二手車的人一定要弄清你所購買的車輛是否是肇事車,是否經過大修,是否在保修期內?“為弄清這些情況,你最好請懂行的汽車維修師傅對車輛進行全面檢查,在弄清上述情況之後再決定是否要買這輛車,價格是否合理以及有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在沒有完全看懂購車合同之前千萬不要在車行的催促和‘優惠價格即將過期’的誘騙下輕易在上面簽字。”
明尼蘇達州法律諮詢中心律師伊麗莎白.古德爾(Elizabeth C.Goodell)建議買車的人如果不會英語,一定要找會說本民族語言的車行。她舉例說一個客人因為語言不通糊里糊塗地買的一輛二手車,結果不到兩個月就趴窩了,購車人因此拒絕還貸,結果被貸款公司告上了法庭。她在法庭上代表客戶向法官陳述了汽車出現故障的事實,結果打贏了官司,保護了購車人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