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屬於雜食動物,按理來說,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適配我們的消化系統,並且可以作為日常的食物。但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加,對於肥胖,血脂一類健康指標的認知,越來越多的人反而對吃肉產生抗拒。
而抗拒吃肉的理由,無非就是覺得吃肉有害健康,吃素才是對身體有益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世界上湧現了大批所謂“素食主義者”,抨擊吃肉的劣勢和弊端。
那麼,吃肉到底是有益於健康,還是有害於健康?
現如今,所謂“素食主義者”和一部分健康學者對肉類的抨擊,無外乎三個方面:
首先,第一個方面:肉類的膽固醇含量較高?
反對肉類的人認為,肉中膽固醇含量過高,經常吃肉,會增加體內膽固醇總體值,繼而導致心血管病風險提高。
但事實上,食物所提供的膽固醇其實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體的大部分膽固醇都是透過肝臟合成的,吃肉與否,並不會對膽固醇整體造成明顯影響,自然也不會增加心血管病隱患。
第二個方面:肉類脂肪多,會長胖?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概念,其實是大家對脂肪的錯誤認知所造成的。
較多的攝入脂肪,的確會導致肥胖,繼而引起各種疾病。但適當地攝入脂肪,是協助人體儲存能量,促進各個器官系統運轉合成的重要介質,如果缺少足量脂肪的攝入,不僅更容易患營養不良,器官功能也容易因此下降。
因此,並不是肉類脂肪多所以才有害,而是毫無節制的吃法有害,適當攝入肉類,反而是必備的營養元素來源。
第三個方面:世界衛生組織:肉類會致癌?
很多人覺得吃肉不好,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則研究,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紅肉,也就是豬牛羊等,屬於二級致癌物。
這個概念乍一聽,好像非常的嚇人,但實際上,所謂的二級致癌物,指的是可能對人類存在致癌隱患,但並沒有實際證據證明的一種概念標準,並不是說吃肉就一定會致癌。
綜上所述,無論是膽固醇,還是脂肪,甚至是致癌性方面,其實都和肉類無關,並且肉類提供人類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等。因此,吃肉並不會對身體有害,反而對我們來說是健康的。
不過,上文也有所提到,吃肉健康,是建立在合適且健康的方法之下的,如果毫無節制且錯誤地吃肉,同樣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怎樣才能健康地吃肉?不妨做好這3點
1)多吃瘦肉,少吃肥肉
肥肉作為脂肪的最主要來源,如果攝入太多會導致肥胖和心血管病的確對身體健康不利。
不僅如此,肥肉中的脂肪多為飽和脂肪,而瘦肉中為不飽和脂肪,多吃瘦肉,不僅能夠提高人體脂肪品質,清理血管,還能有效補充蛋白質,值得推薦。
2)吃肉儘量選“白肉”
之所以說吃肉是健康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肉類同樣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而相比之下,例如雞肉,魚肉,鴨肉等白肉,蛋白質含量要比紅肉更高,且富含維生素A和鋅等微量元素,的確是更為優質的選擇。
3)吃肉的量同樣也要把控
吃肉健康,是建立在合適的量的基礎上的,,肉太多,脂肪和嘌呤攝入過高,體重增加,尿酸值也容易產生波動。
怎樣才是合適的吃肉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規定,成年人每天食用肉類最好不要超過250g。並且在吃肉的同時,適當搭配蔬菜,穀物等,營養均衡,才是最為合理的飲食計劃。放心吃肉,健康吃肉,才能真正為我們的身體帶來好處。
參考資料:
[1]董寅初Dong, Yinchu. 吃肉與健康[J]. 中國食物與營養, 1998.
[2]馬冠生. 智慧吃肉,健康又省錢講究這三點[J]. 健康之家, 2019(12):86-86.
[3]範志紅. 肉類致癌?我們還能健康吃肉嗎?[J]. 健康大視野, 2018, 000(021):P.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