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西遊記》沙僧扮演者董金山在直播間中表演起才藝,不過捧場的觀眾卻不多。
董金山賣力地吹著薩克斯,剛吹兩句就停了下來,對網友們說道:“我吹的都是經典曲目,你們應該能聽出來吧。路過的朋友們別忘了入團,小禮物走一走!”
可惜董金山的表演卻不怎麼樣,他把《敢問路在何方》吹得支離破碎。似乎更加關心觀眾們是否給自己刷了禮物,而不是讓大家欣賞音樂,一下子就剩下40多個人了。
最後的結果是,直播間裡一個刷禮物的人都沒有,櫥窗裡的東西也沒人下單。
董金山不禁感慨道:“哎呀,太難了!你們都不喜歡沙僧啊?”
說實話,大家不是不喜歡沙僧,而是對董金山這位沙僧不熟悉。況且利用沙僧的身份硬生生的要禮物,節目又表演成那樣,觀眾們很難為此買單啊。
演過沙僧的演員有很多,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86版《西遊記》中的閆懷禮老師了,只不過閆懷禮老師已經於2009年因肺部感染去世了。
其次熟悉的應該是98版《西遊記》中的劉大剛老師,這兩位老師都很優秀,觀眾們往往傻傻分不清楚。
相比於閆懷禮劉大剛兩位老師,董金山只是在網劇《西遊歸來之師徒今生》中演過沙僧,看過這部劇的人不會太多,董金山的知名度比他們差了許多,因此直播遇冷也在意料之中。
其實董金山以前不止一次做過直播帶貨,但是成績都不怎麼理想。
雖然直播間裡沒有多少人,但是董金山依然很認真敬業,對產品的介紹也很詳細。不過他和觀眾的互動不多,整場直播就像一個人在自言自語,顯得十分尷尬。
而且董金山的選品幾乎都是日用品,並沒有什麼優勢。再加上他沒有團隊指導,自己也沒有經驗,人氣又不是很旺,結果只能是生意慘淡。
大家都知道直播帶貨是需要人氣和流量的,像董金山這樣的演員有很多。有些演員可能太高估自己的人氣了,以為大家會為了情懷買單。然而大家也越來越明白,所謂的情懷太過虛偽,藝人們只是想利用情懷賺錢罷了。情懷早就不值錢變了味,充滿了銅臭的味道。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藝人加入進直播帶貨大軍呢?
首先直播帶貨賺錢太容易了,有時一場直播下來比拍一部戲賺得還多。雖然這只是個別例子,現實中很多人都做了“炮灰”,但俗話說得好希望還是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反正沒什麼成本乾脆就試一試。
其次很多藝人就是想“販賣人氣”。他們知道自己以後可能再也不會“紅”起來了,因為找不到好的資源也沒人願意捧。而自己以前好歹還拍過幾部(或者僅僅只有一部)戲,就拿出來炒一炒冷飯,不炒也是浪費。
最終如果做好了就能大撈一筆;如果沒搞出什麼名堂來,就繼續保持沉默;如果做不好甚至把名聲搞臭了,那其實也無所謂,只不過是“破罐子破摔”罷了。總而言之自己不會損失什麼,還能搏上一搏,何樂而不為呢?
有人說這些演員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演技,多創作新的作品,因為他們的本職工作就是演員,要愛崗敬業。
這樣的說法沒有毛病,只不過大道理誰都會講,真正實施起來就有困難了。試問有幾家公司肯捧過氣的老演員?沒有資源、大環境又不支援,事實上老藝人就是很難翻身。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沒有機會!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直播帶貨為成名賺錢提供了“捷徑”,雖然結果不確定,但人總是有僥倖心理的,既然有簡單的方式就不想付出努力,這就是人性,是很正常可以理解的。
話說回來,很多演員都是不適合做直播帶貨的,販賣情懷這招已經不好使了,加入這個行業前還是得做好心理準備,或者直接就不要趟這趟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