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省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河南省與山東省的區劃變遷、江蘇省與浙江省的區劃變遷等等。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雲南省與四川省之間的區劃變遷。在70年代,四川省3個鄉鎮總計90多個鄉村,陸續劃入了雲南省管理,屬於雲南省水富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就聊聊川雲兩省區劃變遷的故事。
首先,我們聊聊四川省的具體情況。四川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糧食大省、經濟大省,同時也是我國西南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省份。2021年,四川省的GDP總量達到了5.38萬億,在全國排名第5位。按照2020年的人口統計,四川省的總人口8700多萬,在全國各個省份中,排名第4位,僅次於粵、魯、豫等3個省份。
四川省屬於盆地結構,氣候適中,灌溉方便。四川省的糧食產量很高,而且糧食種類非常豐富,例如水稻、小麥等等。四川省是我國管轄面積比較大的省份之一,下轄了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總計21個地級區劃。分別是:成都市、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資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
其中,成都市屬於副省級城市,我國總計15個副省級城市。四川省由於地形結構的原因,中部為平坦肥沃的成都平原,外圍則是山地和丘陵,地形非常險要。因此,出現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四川與雲南交界地區的環境更復雜,而且基本上連為一片。因為,歷代中原王朝基本上會把四川、雲南劃分在一起管理
在漢朝統治時期,四川、雲南都隸屬於益州管理。在唐朝統治時期,四川和雲南都隸屬於劍南道管理。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以後,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已經無法適應管理需要。元朝在金國行尚書檯的基礎上,推出了行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四川行省、雲南行省、遼陽行省。不過,在這一階段,四川行省、雲南行省與現在的省份區劃,差異非常大。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調整。在西南地區,除了四川省、雲南省之外,設立了貴州省,基本上奠定了西南地區現在的大體框架。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勢力、南明諸王,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了各省的區劃,形成了18個省的區劃格局。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時間,在康熙皇帝在位時期,平定三藩、親征噶爾丹等等,基本上肅清了各方面的威脅。雖然準噶爾部,仍然桀驁不馴。不過,區區幾十萬人的部落,根本無力挑戰清朝。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上臺。雍正皇帝堪稱模範工作者,雍正皇帝推出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一系列政策。在西南地區,出於西南各省土司盤踞的問題,雍正皇帝推出了改土歸流。
就是在改土歸流期間,清朝調整了四川省與雲南省、貴州省之間的區劃。在幾年時間裡,四川省總計損失了好幾個州府。清朝把四川省的烏撒府、遵義府,劃入了貴州省管理。與此同時,把烏蒙府(也就是現在的昭通)、鎮雄府、東川府等地大片地區,劃入了雲南省管理。歷經這一輪區劃變遷以後,西南三個省大體上的區劃輪廓,開始基本形成。
西南地區的地形複雜,再加上土司問題等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西南各省的區劃非常複雜,比中部各省複雜得多。雲南省劃分了南府、武定府、普洱府、曲靖府、昭通府、澂江府、廣南府、東川府、開化府、廣西府、臨安府、元江府、鎮沅府等一系列的州府。四川省面積遼闊,四川省下轄了12個府、9個直隸州、4個直隸廳。
分別是:成都府、重慶府、保寧府、順慶府、敘州府、夔州府、龍安府、寧遠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綏定府、馬湖府、綿州、茂州、邛州、眉州、瀘州、資州、忠州、永寧州、酉陽州、雜谷廳、松潘廳、懋功廳、石砫廳。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四川、雲南各地都出現了大小軍閥相互進攻的情況,尤其是四川,軍閥混戰長達10多年時間。
對各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人們的日子很苦。因此,出現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說法。新中國建立以後,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階段。起初,屬於實際需要,四川省被分為了川北、川南、川西、川東4個行署區。進入50年代以後,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過分複雜的區劃,反而不利於發展。
4個行署區被撤銷,重新合併為四川省。在五六十年代,我國一系列重要專案,需要鋼鐵、石油、煤炭、水泥等各種資源。在這一階段,我國設立了一系列以資源為主的城市,例如銅川市、玉門市等等。50年代中後期,金沙江北岸隸屬於四川省的部分割槽域,發現了儲量非常豐富釩鈦磁鐵礦,根據當時的測算,儲量達到了數億噸。
為了更好的開採資源,1965年,四川省設立了渡口地級市。與此同時,雲南省仁和區的18個鄉鎮、大田區的9個鄉鎮、麗江專區華坪縣大興區的7個鄉鎮、三陽區的3個鄉鎮,總計37個鄉鎮,陸續劃入了四川省渡口市管理。進入70年代以後,雲南省又有幾個鄉鎮,陸續劃入了四川省渡口市管理。
在不到10年時間裡,雲南省先後有40多個鄉鎮從雲南省劃入四川省渡口市,屬於渡口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在這一階段,四川省的部分鄉鎮也在陸續劃入雲南省管理。70年代初期,四川省宜賓縣的安富鄉,發現了儲量非常可觀的天然氣資源。這一帶屬於兩省交界地區,距離安富鄉不遠,就是雲南省下轄的各個縣。
1974年,就是雲南省幾個鄉鎮劃入四川省渡口市的同時。四川省宜賓縣的安富鄉、水東鄉、水河鄉等3個鄉鎮,總計90多個鄉村(90個鄉村都不大,每個鄉村的人口只有一二百人),劃入了雲南省昭通地區管理。這屬於兩省之間的“換地,”“換地”的情況在五六十年代非常普遍。例如為了治理大運河,河北省5個縣劃入了山東省,為了彌補河北省的損失,山東省6個縣劃入了河北省。
70年代末期,我國各地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隨著經濟格局的開啟,雲南與四川交界地區,出現了重要的商業價值。1981年,在安富鄉、水東鄉、水河鄉的基礎上,再加上太平鄉、兩碗鄉等幾個鄉鎮,雲南省設立了水富縣。從地圖來看,水富縣的大部分割槽域從四川省劃入,還有部分割槽域原本就隸屬於雲南省。所以說,這是換地之後形成的。
水富縣地處金沙江與橫江匯合處的夾角地帶,屬四川盆地南緣,雲貴高原的起點。東、北分別以橫江、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宜賓縣隔江相望。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是雲南省融入長江航道的唯一通道,戰略位置很重要。透過水富港的轉運,雲南省內的各種物資,可以透過長江水運航道,順著長江而下,直達南京、上海等東南沿海城市。
對於我國大部分內陸省份來說,都非常渴望打造內陸航道,不僅僅是雲南省。河南省在積極打造周口港的同時,還在與湖北省聯合建設唐白河通航。雲南省為了建設水富縣,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例如擴大港口規模、拓寬河道等等,計劃能夠通航3000噸級的商船。2018年,水富縣被撤銷,設立了水富縣級市,重要程度進一步提高。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