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和政策的雙重利好之下,國產ERP軟體正在以一種無法阻擋的創新速度奔向市場的懷抱。
滿打滿算,ERP軟體進入中國企業的視野中已經三十多年了。從1989年Oracle進入中國市場算起,國外老牌ERP廠商可算風光了好一陣子。
有段時間,判斷一家公司是不是夠檔次,那得先打聽打聽這家公司上沒上SAP、Oracle,只有部署了國外大廠的ERP,才算是對公司級別有了大家都認可的第三方認證。
不過,進入數智新時代,國外ERP看來要變涼。
01
價格太貴,國外ERP越來越難賣
影響ERP價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功能模組的購買、自身需求是否複雜、被授權使用系統的人數、系統實施難度、二次開發維護成本、採用買斷方式還是租賃方式等等。
這些因素都可以造成ERP系統報價的不同,但是無論處於何種採購模式下,國外ERP系統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一筆沉重的建設費用。
以SAP為例,超大型企業使用SAPS/4 HANA,或者傳統的BusinessSuite ECC,價格基本在600萬以上。
這種價格的ERP軟體系統還可能只是開始最基礎的預算,隨著專案的深入,使用人員的增長,都有可能將ERP成本推高。
而且,進行ERP系統建設,尤其是大型生產企業的ERP建設,搭建過程極其漫長,常常動則就是半年的工期。如果是電力、石化、金融系統,更有可能長達二三年時間。
矛盾的是,國外ERP系統建設期間,整個企業業務都可能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這將導致之前立項時所定核心方案的適用性和及時性都必然大打折扣。這種不一致性帶來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都是一個無法預估的數字。
雖然說採用雲部署可以降低ERP應用成本。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早在2010年,SAP就已經推出了SAPByD和SAP分析雲,分別對應中小企業的ERP應用和各型別企業的商務分析應用;
在2016年,S/4HANA Cloud版本面世,才意味著SAP高階ERP產品具有了公有云部署能力。
2018年起,S/4HANA Cloud在中國推廣,但其費用並沒有比傳統ERP降低太多。
正是由於國外ERP品牌的高成本,讓數智時代的企業望而生畏。
02
靈活性太差,國外ERP系統越來越難用
國外的ERP系統,普遍比較難用。
傳統ERP軟體建立之初,通用性就是其重點考慮的事情。因此,這也意味著軟體巨頭非常注重標準化。在ERP系統中,採用了大量規範化的流程操作。他們試圖用一套系統去適應各個企業的需求。在注重個性化需求的數智新時代,這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ERP的實施,必須是從銷售、採購到生產,最終才能實現財務記賬,缺少哪個環節,財務賬目都不完整。”一位任職某大型電力裝置企業的資訊化技術負責人告訴筆者。
據瞭解,該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業務分支眾多且複雜。“如果按照傳統ERP的實施過程,任何一個業務改動,ERP系統調整上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負責人強調,傳統ERP在業務上存在很大的不適應性。
“就比如SD模組,客戶、合同和訂單都能管。客戶錄入內容只有基本資訊,跟記賬相關的科目,以及跟銷售相關的組織資料。如果要分析客戶的簽單量,需要人為寫報表,檢視,並不能直接顯示在客戶上,也不能透過視覺化圖形直觀展示。”
傳統ERP軟體系統,儘管其產品融入了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但是其模組間的高耦合度和模組內的低開放度,讓系統變得複雜且龐大、不靈活。其只提供ERP核心業務方案的產品特點也讓無數本土企業無法根據自身需求開展公司內的資訊化建設。
國外ERP過度強調標準化的產品理念,正在使其在市場中走向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03
理念太不一致,價值難以發揮
ERP之所以被各大企業所追捧,其根本原因是其將管理理念完全軟體化。
不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直以來對傳統ERP使用上,很多公司都有越來越遇到了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ERP系統所蘊含的理念不太適合現在的數智化時代,導致他們的應用效果不好,價值也無法充分發揮。
例如,在企業的運營管理中,以前的計劃層次主要有兩層,即由主生產計劃和物料需求計劃組成的兩層計劃。但現在,計劃層次基本擴充套件到了五個層次。即由戰略規劃、銷售與運營規劃、主生產計劃及物料需求計劃組成的四層計劃。如果將車間控制計劃也考慮進來,就組成了企業計劃管理的五個層次。
傳統ERP的計劃管理,難以實現現在的深度需求。
又例如,某電力裝置生產製造企業在資訊化轉型的過程中,為了追求業務流程的簡化和高效,特意實施了ERP系統。
但是,在使用ERP的過程中,該企業自身的生產採購流程還處於完善構建的階段。也即是,ERP系統的採購理念和企業的實際業務流程會有很大差別。
隨之而來的就是使用者在操作ERP系統時,無數次的修改業務邏輯,無數次的規劃流程,可以說這種效果與公司當初引入ERP系統的初衷相距甚遠。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想要運用好ERP系統,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理念和ERP系統相匹配。
這意味著一家公司要想把ERP系統發揮出作用,自身所要梳理的業務流程就要精細準確。
當前,國內企業的經營管理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國外ERP的理念很難與此相匹配。這讓其價值很難得到充分發揮。
04
可控度不夠,替代浪潮正啟
國外ERP巨頭正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它們的市場正在經歷國產ERP品牌最嚴重的擠壓。
一方面,國內市場正在掀起信創浪潮,政府、大型央企和國企的ERP系統,需要加強自主可控。整個政策環境的改變,會在一定程度上會促使越來越多的大型客戶選擇本土ERP品牌;
另一方面,本土ERP品牌的競爭力正在迅速加強。從技術架構上來看,國內品牌在雲計算時代,已基本和國外品牌站在同一步起跑線。在向雲轉型方面,甚至走在了國外ERP品牌的前面。
隨著雲計算、商業智慧、物聯網等技術興起,中國ERP市場仍然呈現出逐年上升的勢頭。有機構統計,從2015年起,國內ERP市場規模以每年不低於10%的速度增長。
特別是在《中國製造2025》提出開發自主可控的高階工業平臺軟體和重點領域應用軟體,推進自主工業軟體體系化發展和產業化應用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我國ERP軟體市場規模將保持繼續兩位數的增長趨勢。
05
可個性化定製的國內ERP軟體正在崛起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國外ERP動輒幾萬幾十萬,而且用起來常常面臨:想要的功能沒有,不想要的功能刪不掉的情況。
我曾經接觸過一個管理經理,他說:
國外ERP軟體那些所有浪費時間的功能,我都不想用。
接著我又問了一些常見的ERP功能,他也很直接地說:
我知道別人在用,但是對我們而言,很多功能沒必要。 更何況這些產品個個便宜的幾千上萬,貴的十萬百萬的,花這麼多錢省那麼點事,我何必呢?
針對這種情況,國產的ERP套件,提供“大家都在用的ERP標準功能”、且具有“按照自己需求個性化管理”的能力,並且在50人團隊以下免費,就解決了上面那位經理提到的問題。
那麼,這個ERP場景套件的具體功能包括哪些?或許對應這樣一張框架可以看得更清晰些:
一、生產管理
統籌生產流程,確保生產高效進行。線上制定生產計劃,各工序責任到人,前後工序無縫對接;所有生產資料實時更新到看板,管理層可以快速瞭解全公司、各環節的生產情況。
二、銷售管理
打破銷售、生產部資訊壁壘,避免逾期發貨。銷售根據實際客戶、成品資訊簽訂合同,線上發起發貨申請,生產部門實時獲取發貨訊息,有效保障交易順利執行。
三、採購管理
根據業務流轉單產生的物料採購需求統一制定採購合同;進行交貨期控制和物流到貨跟蹤,發起物料採購入庫流程;業務員將供應商資訊錄入系統並進行情況分析,制定最佳採購選擇;生成採購報表,實時檢視採購資料。
四、技術管理
前後嚴密配合,全程管控研發進度。新產品研發進度全流程管控,方便把握研發進度;產品庫基礎資訊實時共享,規避資訊孤島問題;按許可權分配資訊到個人,嚴格保密公司智慧財產權。
五、庫存管理
根據發起的出入庫申請進行稽核;對部分物料進行其他出入庫處理;定期盤庫,確保庫存準確性;對部分材料進行形態轉換,更新系統庫存。
如果系統與公司業務不匹配時,我們還可以去修改整個ERP的功能,去與自己公司的業務流程相匹配。
增
增,很簡單,就是你除了ERP之外,還可以在平臺上建立進銷存、專案管理等其他管理應用,這裡也有一些已經搭建好的模板,可以選擇安裝到自己的賬號裡面:各類方案模板
刪
這裡你可以關閉一些預設好的功能,也可以自由刪除一些表用不到的表。
改
如果系統與公司業務不匹配時,我們還可以去修改整個ERP的功能,去與自己公司的業務流程相匹配。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技術和政策的雙重利好之下,國產ERP軟體正在以一種無法阻擋的創新速度奔向市場的懷抱,無論是中小企業的ERP市場還是大型企業的ERP建設,都有著它們的身影。此消彼長之下,國外傳統ERP廠商因為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企業需求,無法為本土企業提供更好的資訊化服務,被替代的時代命運已經展現在了自己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