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叔本華說:“沒有相當程度的孤獨,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在人生的路上,獨來獨往者看似不合群,其實活得格外通透。
他們深知想要融入這個複雜的世界就要學會妥協的道理。然而,這世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隨波逐流。那些不去“合群”的人,才是真正做自己的人。
上天從來都是公平的,它給予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皆大同小異,若一個人將心思用在一處,便沒了精力去攻克其他山頭。
《孟子·告子上》有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世上從來都不存在兩全其美的事情,貪得無厭的結果只能是一無所有。
合群這件事情真的要看緣分。若在尚未認清自己的位置時就盲目去合群,只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壓力。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需要循序漸進。
每個人這一生都會經歷很多不太美好的事情,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能不被周遭的冰冷所擊倒。
獨來獨往並不代表孤獨。外向的人喜歡待在人群裡,熱鬧對他們來說是精神上的充電。而內向的人則喜歡一個人安靜獨處,外界的喧囂會快速地將他們的精力消耗掉。
一個人性格的內向或外向並沒有優劣之分,它們本質上來說都只是個人特點。正確看待個人特點,加以合理運用,必將威力無窮。
從心理學上來看,每一個內心成熟的人都喜歡獨來獨往,他們看起來不合群,但卻有著優於其他人的社交能力。
在有些人身上有一種現象,叫做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想。獨來獨往的人大多是以下4種情況,有你嗎。
接納自身缺點,不被外界影響
《左傳·宣公二年》有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肉體凡胎的我們皆為俗人,犯錯實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們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缺點,不犯錯誤。
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犯錯,而是犯錯之後不願意承認,更不願意改正。
能夠接納自身缺點的人,通常情況下不會受外界太大的影響。
做人必須明白,門外的繁華與我們無關。只需做好自己,自然燈火輝煌。
獨處能夠幫助我們排除雜念,更加明確人生下一步的方向。
一個人只有開始重視自己的時候,目光才不會隨著別人而動。接納自己,是我們這一生都要不斷重複去做的事情。
善於思考總結,不斷提升自我
思考是一件很耗費時間的事情,特別是沉思。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思愈發成熟,思考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
凡事想要成功,就要謀定而動。
做事之前若不深思熟慮,容易弄巧成拙。為人處事若不能時常反思,則會將路走偏。
安靜才能提升自我。
諸葛亮有云:“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提升自我靠的是經驗,而經驗的總結需要靜心思考。
能夠保持安靜,對於一個人而言是特別寶貴的品質。
獨處精力充沛,自信並且獨立
獨處能夠使一個人內心平靜。人生來就愛攀比,而長期的攀比將會消耗巨大的精力。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貨比貨不能要,人比人沒法活。
長期紮在人堆裡的人,會慢慢失去自我判斷力。過度地消耗精力會讓他們對人群產生依賴,一旦獨自面對問題,就會手足無措,從心底不願相信自己有能力妥善處理。
過度依賴人群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
獨來獨往的人,有自己深刻的認知和獨特的見解。因為胸有成竹,所以不卑不亢。
獨處的人是心理獨立的外在表現。因為有足夠的自信,能夠堅守內心的底線,所以才可以如此大膽地拒絕外界無意義的打擾。
看透人生真諦,內心成熟穩重
三毛曾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一個人只有看透人生的真諦之後才能停止流浪找到家鄉。
簡單不只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很多事情在看透之後,都會變得無足輕重。
這世間的憂傷和喜樂不過都是內心深處的點點火光,春榮秋枯的時光亦是過眼雲煙。人只有靜下心來,才能看透世事炎涼,真正清醒的人內心成熟且穩重,他們從來不做夢。
獨來獨往的人大多活得坦然,因為足夠成熟,所以不會再對旁人報以厚望。
人生不過如此,個人對生活的決定沒有必要讓別人都懂。
內容來源公眾號:唯晨【ID:weichenip】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熱愛文學,對詩詞及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瞭解。
希望能透過文字帶給你精神上的放鬆,願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