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物極必反。人生總會經歷高潮和低谷,事業也是。
2021年是我從事降溫裝置生產銷售的第9個年頭,也是行情最慘淡的一年。所有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同齡人,都深切感受到去年下半年的變故。不是我們不夠創新,或者是不夠盡心盡責,而是整體大環境不行。雖然新聞中各方面統計出的資料都很漂亮,GDP增速和KPI都在穩定增長,實際上,行業內部的競爭和使用終端的需求量在不斷降低。
2022年,滿心期盼會有個全新的開始。在修整了大半年以後,一年一度的中國農曆春節過完了,初十大傢伙都滿心歡喜等待復工。員工聚餐也吃過了,可訂單卻遲遲不來。往年這時候,工人在聚完餐的第2天都會回到原先的崗位,開始新一年的工作。春節期間積攢的訂單也會有條不紊地安排出貨,但今年有所不同,過年期間,訂單量並沒有明顯增多,反而越來越少。
昨天去鴻德物流園發貨,那是山東濰坊青州市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車輛還是和年前一樣,很少,道路沒有了夏日的擁堵。仍舊是一片蕭條的景象。2年前的老客戶打過來3萬定金,是今年的第一筆大單。按耐住心中的激動和驚喜後,我開始聯絡物流貨運。以往報價130-150/立方的運價,他們互相之間競爭+搶單,直接報到了75-80/立方。運價對半,對我們發貨方和使用終端無非是百利而無一害。但反觀整個物流行業,和我們一樣經歷了蕭條後,內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肯定也大幅縮水,我進入這個行業以來的這9年,從來沒見過這麼低的運價,在竊竊自喜的同時,開始感慨在油價上漲,工資上漲,人工成本增加的同時,運價卻屢創新低。物流行業的同胞們,肯定也是有苦難言。
朋友圈的物流老闆們紛紛放低姿態,主動降低運價,來爭取更多的貨源。其實從去年10月份至今,為了及時發貨,很多車輛出發都是虧損的。為了信譽和客戶,只能強忍著,為大局著想,來一車發一車。不掙錢也幹,不然你不幹別人搶著幹。產業做得越大,競爭越多,要面對的未知挑戰越多。
原來和我們一樣的老闆們不在少數,祝願中國經濟能在此基礎上穩住,讓我們實體產業的人們能喘口氣。我們的背後,是無數個等著工資養家餬口的一線工人,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工作者。他們沒有過人的學歷傍身,沒有過大的追求,只想靠自己的雙手撐起家庭的開銷。
生活難,生意難,2022年充滿未知,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