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2年,這一年,按干支紀年法算呢,是農曆壬申年。
這一年,是北宋宋仁宗趙禎明道元年,也是契丹遼興宗耶律宗真景福二年,還是夏國王李元昊顯道元年,日本後一條天皇長元五年。
這一年,宋仁宗趙禎的生母李宸妃逝世。著名的理學家,也就是程門立雪中楊時的老師程頤的哥哥,程顥降臨人世。
党項族首領,夏國王李德明逝世,其子李元昊即位。在未來,他將會成為西夏帝國的開國皇帝。
遼興宗耶律宗真剛在位一年,其子耶律洪基,也就是未來的遼道宗降臨人世。
中原大地風雲變幻,許多年長的人匆匆離世,新一代人,紛紛降生。而也就是在這一年,我們本篇文章的主人公,趙曙呱呱墜地,降生在了開封宣平坊宅。
宋英宗趙曙
趙曙剛出生時,初名為趙宗實。他的爺爺商王趙元份,乃是宋太宗趙光義第四子,宋真宗趙恆四弟。他的父親,乃是宋仁宗趙禎的堂兄濮王趙允讓。他便是趙允讓第十三子。
按理說,趙宗實雖是皇家子弟,但並不是皇帝趙禎的兒子,既然不是皇子,那基本上就宣告和皇位沒什麼關係了。
但事情的發展總是那麼出乎意料。宋仁宗趙禎,得了老爹宋真宗趙恆的真傳。兒子的存活率,低得離譜。
真宗趙恆,生有六子。除了趙禎,沒有一個能長大成人。
而仁宗趙禎同樣也好不到哪裡去,一直到二十五歲還膝下無子,趙禎急於培養繼承人,也不等兒子出生了,決定從宗室子弟中選拔繼承人。年幼的趙宗實被他選中了。交由仁宗之後曹皇后撫養。
宋仁宗趙禎
不久後,趙禎的長子趙昉出生,但當日便夭折。直到公元1039年,趙禎的二子趙昕和三子趙曦相繼出生,我們的趙禎同志二話不說,便把趙宗實送出了宮。但還沒高興多久,公元1043年,趙昕涼涼,趙曦也白白了。趙禎差點沒暈過去,之後趙禎所有的孩子都是女兒,這下沒辦法了,絕望的仁宗只得考慮再把趙宗實接回來。這下趙宗實可火了,你TM的玩我是吧?我好歹也是個大活人,在你這像個貨物一樣,你想買就買想退貨就退貨,你以為你是誰?
呸呸呸,趙宗實當然沒那膽子。雖然他明面上沒有半句怨言,但還是以各種理由推辭入宮。也許在某些人看來,皇位珍貴無比,為了皇位,他們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但在某些人看來,作高高在上的皇帝,倒還不如作一個悠閒自在的普通人。趙宗實就是這樣的人,他對皇位並沒有任何的渴望,他也不想捲入大宋的政治漩渦。
宋英宗趙曙(劇照)
恰巧此時,趙宗實的父親趙允讓去世,趙宗實以為父親守孝的名義,就是不肯進宮。趙禎那急的呀,又是封王又是封官又是苦口婆心地勸,趙宗實就是不想進宮。
直到公元1061年,趙宗實的守孝期已滿,這下他終於沒借口了,無奈只得服軟入宮。於公元1062年被立為了皇太子,改名趙曙。
次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趙禎駕崩,31歲的趙曙即位為帝,是為宋英宗。
宋英宗趙曙
即位之後的趙曙呢,仍舊對政事興趣不大,竟提出了要為仁宗守孝三年,軍國大事都交給舊臣韓琦。
韓琦
這個提議很快便遭到了全體大臣的反對抗議,無奈的趙曙只得收回成命。但他馬上又生一計,他尊自己的養母,即仁宗之後曹皇后為皇太后,下詔請求皇太后共同處理軍國要事。人家曹太后本來也沒打算也垂簾聽政,這下倒硬是被趙曙請來了。
之後趙曙經常生病,政事全由曹太后處理。這下就出現了一個十分奇葩的現象,趙曙三十幾歲,正值盛年,居然還由太后垂簾聽政。幸好這個曹太后比較聽話,待到趙曙病癒,便主動撤簾還政。不然事情還不知道會鬧到何等地步呢。
曹太后(劇照)
從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到現在,悠悠的北宋帝國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歲月。開國之初太祖趙匡胤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到如今改革的弊端也已展現出來,那便是著名的三冗問題,老前輩仁宗趙禎曾發動慶曆新政意圖強國富兵,但很快便失敗了。三冗問題依舊困擾著大宋王朝。
親政之後的趙曙向執政宰輔們提出了裁救積弊的問題,徵求大臣們的意見;還下詔將各品級官員的轉遷年限加以延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冗官”現象給朝廷財政造成的壓力。可見,趙曙儘管對政事並無太大興趣,但總體而言,這個年輕人還是想要有一番作為的。但可惜由於他僅僅在位四年,英年早逝,改革力度也不大,這一點小動作不可能就能幫大宋走上強國富兵之路,不過趙曙想有作為的初心,還是值得肯定的。
那除了即位之初不斷生病,推辭朝政,以及親政之後做的一番改革,四年中餘下的時間裡,趙曙還幹了些什麼呢?
首先呢,是對已故父親趙允讓的稱呼。以王珪為首一部分人認為,趙允讓是趙禎的堂兄,趙曙是趙禎的養子,應該稱呼趙允讓為皇伯。這種觀點不無道理,儘管趙允讓是趙曙的親生父親,但他並不是皇帝,趙曙繼承的是趙禎的皇位,趙禎的江山,認趙禎為父,可以顯示趙曙即位的合法性。
王珪
但以歐陽修、韓琦為首的另一部分人卻認為,趙允讓是趙曙生父,不稱其為皇考(皇帝父親),成何體統?
歐陽修
就這樣,兩邊人天天吵天天懟,轟轟烈烈地鬧了一場認父風波,史稱濮議之爭。最後懟來懟去沒個結果,還得由曹太后下詔,支援歐陽修韓琦一方,趙曙才正式稱已故父親趙允讓為皇考。
接下來,趙曙幹了唯一一件名垂青史的事情,他命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也就是小時候砸缸那位同志,編撰了著名的《資治通鑑》。在史學界獲得了極高的地位。
資治通鑑
以上,便是趙曙同志在位期間所做的事。他僅僅在位四年,在政治上實在難以做到有所作為。他雖是一個無心富貴無心政事的皇家子弟,但總體來講還算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四年的執政生涯,他儘管沒有將北宋推上強國富兵之路,脫離三冗之泥潭,但還是兢兢業業地守在皇帝的位子上,沒有犯過太大的過錯。他不是治世明君,但也絕不是一個昏君。但由於他在位時間短,政治上沒有什麼大作為,他由此成為了北宋最為冷門的皇帝。他的廟號英宗,與其理解為英明神武,倒不如理解為英年早逝。
宋英宗趙曙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在位僅四年的趙曙因病駕崩,年僅35歲,廟號英宗。太子趙頊即位,是為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