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天團
黃穗平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中醫師、教授
過年期間,許多朋友因暴飲暴食、進食過多,或進食肥膩之物,導致胃部脹滿、積食、腹瀉等不適,這些都是消化不良的表現。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谷芽和麥芽這兩種可消食導滯的良藥,以消除積滯。
谷與麥是良藥
五穀雜糧是我們的主食,是每日飲食之必需,更居營養金字塔的基層。
《黃帝內經》裡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一說。這種均衡的飲食觀說明,五穀雜糧正是飲食的基礎、健康的基石。
五穀中的谷與麥經過發芽後,還可起到消除主食積滯的功效。
谷芽
又名稻芽,多產自南方地區。其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和中、健脾開胃之功。
麥芽
又名大麥芽,多生長在北方地區。其性平,味甘,歸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之功;生麥芽擅長疏肝行氣。
《本經逢原》中記載:“谷芽,啟脾進食,寬中消谷,而能補中,不似麥芽之克削也。”
可見,谷芽不僅能消食,還可補脾胃;而麥芽則以消食行氣為主,但健脾養胃作用較弱,若無積而久服則會消耗人體元氣。
臨床上,二者常共同入藥以消食積或健脾開胃。
谷與麥的三大功效
消食化積
每逢節假日聚餐後,都有不少人出現腹脹腹痛、腹瀉便秘、面板分泌油脂增多或長痤瘡等表現,這些都可能是由食積引起,而谷芽和麥芽都有消食化積的功效,適用於飲食積滯、胃脘脹滿、食慾不振、過食飽腹、消化不良等人群。
谷芽和麥芽可與白朮、木香、神曲、山楂等健脾消食藥同用,以加強其消食化積的效用,亦可在煲湯煲粥的時候適當加入少許。
健脾開胃
胃口不好,消化不良,吃得少卻肚子脹,這是脾虛失運的表現。
谷芽與麥芽有著很好的健脾、消食、開胃的功效;特別是谷芽,能溫煦脾陽、調理中氣,可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回乳消脹
小孩子要斷奶了,媽媽就需採用一些幫助回乳的方法,否則媽媽很容易因產奶不斷又不能消耗,出現乳房腫痛,甚至紅腫等現象。
此時,麥芽可助哺乳期媽媽健康回乳,其為斷奶母親的必備品,簡單有效,取之煮水代茶飲即可。
日常推薦一湯一粥
1谷麥芽雞胗湯
原料:
谷芽、麥芽各15克,生薑3片,雞胗2只。以上原料為1人份。
做法:
將雞胗剖開,去除雞胗內汙物,但不要除去雞內金,洗淨後切片。將用料全放入鍋內,加4碗水,小火煮約1小時至熟,加鹽調味即成。飲湯吃雞胗。
功效:
谷芽、麥芽具有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的功效;雞胗性平,味淡,歸胃經,有消食化積之用。
三者合用,起到消食導滯開胃之效,適合飲食積滯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2焦三仙粥
原料:
焦谷芽、焦麥芽、焦山楂各10克,大米50克。以上原料為1人份。
做法:
將上述原料清洗乾淨後加清水適量,共煮約30分鐘。
功效:
焦谷芽、焦麥芽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的功效;焦山楂性微溫,味酸、甘,歸脾、胃、肝經,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之用。
三味與大米煮粥,共奏消食導滯開胃之效,適合因飲食積滯引起的腹脹、納呆、大便異常人群。
谷芽與麥芽雖藥用價值高,但不適合長期或大量食用,尤其是麥芽,沒有積滯的人群若長期空腹食用會耗損人體元氣,如要服用,建議搭配益氣的黨參,以增強健脾之功。
此外,由於麥芽有回乳的作用,所以處於哺乳期的女性不宜食用。
|本文首發:家庭用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