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到每一個階段都有對應的問題,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那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他們所必須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口老齡化。雖然從短期來看,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並不明顯,但是長期保持這個狀態,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人口大國,在第七次人口普查過後,我國的人口數量突破了14億。在社會建設的早期主要都是靠勞動力來推動的,而我國在眾多人口的支援下,享受了很大的人口紅利,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前期為了發展經濟,對生育沒有限制,在人口基數本就龐大的背景下,過快的人口增長速度影響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與人口之間的增長出現不平衡,與可持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違背,因此,我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之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國內人口老齡化。
在進入21世紀初期,我國就正式邁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並且在之後的程序中,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不斷加深,根據相關資料表明,我國目前60歲及60歲以上的人口有3億之多,如此多的老年人口,不僅不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也帶來了極大的養老壓力。
近些年來,養老成為人們口中老生常談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老齡化的威脅,在老齡人口增多的情況下,也開始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國家對於老年人口的增多非常的重視,正在不斷完善養老制度。
社會的發展最終都是靠著年輕一代來帶動的,年輕勞動力人口的缺失肯定是不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 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改善我國的人口結構,國家在2016年就全面開放二胎,在近兩年更是提出三胎政策,對於一些生二胎和三胎的家庭也給予了不少福利待遇,以此來鼓勵年輕人生育。
但是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的統計資料表明,開放二胎和三胎對於提高生育率方面並不明顯。我國雖然還未邁入人口負增長國家行列,但每年的新生人口數量卻也在不斷下降。
那麼在二胎,三胎政策推行的效果顯微的情況下,為了鼓勵生育,又有新的人口政策將被提上日程,這些新的人口政策會改變出生率低下的現狀嗎?
站在社會發展的角度,生二胎甚至三胎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人口結構,讓社會的發展繼續穩中求進,但是多生孩子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壓力是不容忽視的。
由於上世紀所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讓現在不少人揹負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一對夫妻至少要贍養四個以上的老人,贍養老人的壓力很大,同時,還有孩子需要養育,生養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工作,至少需要經過十幾年的時間,在這麼長一段時間內都需要金錢和精力都投入,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中的,讓很多年輕人都無法喘息。
生活的壓力太大了,年輕人不願意結婚或結婚的夫婦倆不願意多生孩子,也是情有可原。現在的年輕人更加註重自我滿足,專心搞事業,覺得一個人生活挺好的,自然也就不願意結婚生子。
問題放在那裡,如果得不到解決,可能只會更加嚴重,針對我國的老齡化問題,相關專家也提出了一些措施,來完善生育政策。
其一是現金獎勵。在專家的建議中指出,對於那些生育了二胎或者三胎的家庭,可以按每月發放的方式對他們進行經濟補貼,這項並一直持續到孩子長大成人。之所以提出現金獎勵的方案,也是為了減少年輕人的後顧之憂,減輕他們生養孩子的經濟壓力。
其二在買房方面進行補貼。高房價已經是市場上的常態,但買房子又是大多數年輕人的剛需。對此,專家認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返還生育二胎和三胎家庭的房貸利息。這樣一個措施實施之後,年輕人在償還房貸方面壓力大大減小,可能就會願意多生孩子。
其三對教育繼續改革。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但是現在,一個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支出是巨大的,想要讓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就要持續性的付出金錢。對此,專家認為,可以增加託兒所和公立幼兒園的數量。
託兒所數量的增加,可以緩解年輕人帶孩子的焦慮,公立幼兒園增加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去到相對比較便宜的公立學校讀書。既然帶孩子的焦慮還有孩子的教育壓力得到緩解,年輕人有了更多的精力,可能就願意多生孩子了。
最後就是醫療支出。生病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免疫力低下的幼兒來說,去醫院看病更是常有之事。根據專家的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對生育二胎和三胎家庭的醫療支出進行照顧,從而減少這些家庭在孩子看病上面的支出。
在以上四點政策提出來之後,也有不少父母表示願意支援。畢竟父母不願意多生孩子,最關鍵的原因在於經濟壓力大,如果這個最大的問題都得到解決了,多生孩子的後顧之憂自然就沒有了。不過這項新政策目前還沒有推行出來,處於設想階段,如果有朝一日得以實施,自然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