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兩頭婚”會讓男女更平等嗎?

作者維舟

江浙一帶近年興起了一種全新的婚姻模式:“兩頭婚”。顧名思義,這是男女雙方“兩頭大”,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是男方入贅,而是兩家對等,“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婚之後,兩邊都有婚房,兩頭走動,與原生家庭仍然聯絡緊密,孩子也最好生兩個,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延續兩姓血脈,皆大歡喜。

像很多新生事物一樣,外界對“兩頭婚”有不少爭議、誤會和疑慮,肯定者認為這能帶來更平等協商的家庭氛圍、甚至是扭轉少子化的趨勢;質疑者則認為這樣一來,婚姻已純粹淪為一種形式;但更多的人則是忽視,不知道這樣的現象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值得關注。實際上,這一滴水或許可以折射出當下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變動。

▌為什麼會有“兩頭婚”

“兩頭婚”的出現不是偶然的,首先出現在長三角一帶更非偶然。

我老家(上海郊外的崇明島)的“兩頭婚”並不太多,但1990年代初也出現了這樣的苗頭。雖然第一代獨生子女那時大多尚未婚配,但社會上已普遍覺得“女兒”也比以往“金貴”了。在當時鄉下蓋樓房的熱潮中,絕大部分家庭都會考慮給適齡的女兒預先留好婚房,按婚房標準裝修——方言稱為“立房頭”,女兒出嫁後回孃家,也能有一個獨立空間。

很多女性出嫁後,一年難得回來幾次,“立房頭”卻儼然成了不可動搖的規矩,如果家裡有兄弟阻撓,通常都被視為霸道的老舊思維。

“兩頭婚”會讓男女更平等嗎?


▲ 俯拍崇明島新農村。 上海崇明政府宣傳

當時還是獨生子女政策,很少有像現在這樣,生兩個孩子各繼承一家姓氏的,但它的變通形式也已經出現:很多孩子的名字,已由父母的姓氏拼合而成,例如宋楊、張李。這個習俗延續至今,我一位同學婚後的第一個孩子叫陳沈某,二胎放開後,老二就倒過來,叫沈陳某。

近些年,鄉下越來越多的外公外婆也讓孩子改口叫“爺爺奶奶”了。原本這僅限於那些招女婿的家庭,並且會遭人物議,似乎是一種虛名,倒會引發禮法上的混亂——因為兩邊都是“爺爺奶奶”,怎麼搞得清楚?但現在這不僅沒消亡,倒是更流行了,不是“兩頭婚”的家庭也這樣叫。

凡此等等,都可看出“兩頭婚”不是孤立現象,至少相關的一系列做法,在一些地方已被廣為接受,包括:“女兒也是傳後人”(計劃生育的著名標語之一),也能延續血脈、繼承家業,也有在孃家“立房頭”的權利;孃家為女性提供強有力的支援,確保她在婚姻關係中獲得平等對待。當然,“兩頭婚”的一個關鍵前提是:“本地人和本地人婚配”,因為本地人之間更容易知根知底,選擇婚配時也更傾向於“門當戶對”。

為什麼這樣的婚姻形態率先在長三角一帶出現?恐怕也是因為這裡的女性,在家庭的地位相對較高,同時地方經濟相對發達,使得原生家庭更有意願和能力支援女兒,進而更多考慮自家的財產繼承問題。兩邊經濟實力相當,女方更理直氣壯地要求得到和男方對等的權利地位。權利博弈,體現在了婚姻形態的變革上。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這種現象是好事嗎?這取決於你怎麼看了。

趙春蘭是較早關注到這一現象的學者,在她看來,這是一個積極的嘗試,可以改善代際關係,過程充滿協商性:“‘兩頭婚’必然是男女雙方或者雙方家庭基於平等,達成的一種長期契約。婚姻這種契約關係要保持下去,不可能僅僅是一方的需求表達。”

她認為,“兩頭婚”是“傳統和現代在這個村莊和解”,對老百姓而言,這種方式既有傳統的一面(傳宗接代的需求、捨不得女兒離開原生家庭),又契合了當下的一系列需求——比如父母養老、家族財產繼承、情感陪伴,還有女性權利的興起,比如支援女兒、女方冠姓權。

“兩頭婚”會讓男女更平等嗎?


▲ 婚姻是一種契約關係。 Pixabay

在尋求“傳宗接代”的心理動機上,它是傳統的,但與此同時,支援女兒、女方也想要冠姓權,又是一種現代訴求。以往鄉下的宗法社會里,“絕後頭”甚至是比問候親媽更嚴重的辱罵,也是維繫父權制習俗的根本象徵,因為男性家長對家族成員的所有權,是圍繞著他的姓氏運轉的。在現實中,哪怕是兩性關係相對平等的北歐,結婚隨夫姓、孩子隨父姓仍是預設的習俗,但近些年國內社會已出現了越來越多這樣的呼聲:為什麼懷胎十月、並且以壓倒性比例花費更多精力養育子女的女性,不能給孩子冠以自己的姓氏呢?

當然,會有人嘲諷說,姓氏不過是個象徵,而女性爭的冠姓權,說到底仍是自己的父姓。

也正因為這種婚姻形態同時混雜著傳統理念與現代性,才使得對它的解讀充滿了爭議:因為從個人主義的視角來看,這看上去像是雙方父母干涉了兒女的生活:不是小夫妻自己成立家庭,而是作為家族傳承的一分子,與現代婚姻提倡的婚姻獨立自主格格不入,更激烈者甚至指責這是讓女性淪為生育工具,要為兩家生孩子;而對於理念正統的人來說,它又像是離經叛道。實際上,它所表現出來的“妥協性”,也正是它的“不徹底性”。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

“兩頭婚”,乍看上去是爭取“兩性權利”,其實是爭取“兩家權利”,像是以兩家利益為後盾的博弈。

婚姻本身也是一項財產製度,夫妻雙方是把原本和未來的私人財產加以合併,共同撫養後代,透過個人協議約定分配。既然如此,像“兩頭婚”這樣始終把財產留在自家人手裡,倒也省事很多。儘管這也難免會帶來一些新問題(例如,父母兩家的經濟能力不太一樣,那兩個第三代孩子的財產繼承怎麼辦,何況這種經濟實力可能不斷變動),但最大的好處就是兩家對屬於自己支配的財產,擁有了明確的界限和安全感。

為什麼“兩頭婚”在一些地區愈演愈烈,深入一層就會發現,與其說取決於雙方的協商,倒不如說各自追求權利邊界的清晰化,預先防止對自家權利和財產的意外衝擊,即便離婚也好合好散,極大地降低了離婚成本和相應風險。

“兩頭婚”會讓男女更平等嗎?


▲ 兩頭婚帶來私有產權的安全感。 Pixabay

這意味著,“兩頭婚”的“權利”,並不僅僅意味著冠姓權等方面的平等,還有關鍵的財產權層面的考量。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男方家庭願意讓出傳統上屬於己方的一系列權利,因為清晰的產權分割對他們也有利。

事實上,城市家庭也面臨同樣情況:這些年房價高企,男方越來越不願意單方面承擔買房壓力,或不願意把女方的名字寫到房產證上,這從另一側面也顯示出了不少中國家庭對私有財產權缺乏安全感,以至於一開始就明確邊界,直到加深信任後,才可能願意把私人財產變成共同財產。

然而,原生家庭深度介入,就會在支援、維護自己子女利益的同時,很容易逾越邊界,讓小家庭內部的夫妻雙方對立起來,維護各自的原生家庭,阻礙了小家庭的凝聚成形。老一代父母在婚姻中的主導地位上升,甚至讓婚姻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形式,五四以來的那種浪漫愛情觀更是遭到嚴重衝擊。

“兩頭婚”,或許是一場充滿了精細盤算之後的妥協,既能提升老一代在婚姻中的主導地位,也使財產權得到安全保障,它之所以出現,正是迎合了一些富裕起來的、有財產可以分割的家庭的某些潛在需求。如前文所說,這是個混合了現代和傳統的新生事物,一方面顯示了人們財產和權利意識的興起,另一方面卻還在傳統的宗法家庭框架內。只有當年輕一代習慣作為獨立自主的個體從家庭中脫嵌出來,能在個體權利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礎上自由戀愛、自願組合時,“兩頭婚”才可能告別它的歷史使命。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2-02-10

相關文章

EPFL科學家開發出了可避免光子反彈的新型拓補電路

EPFL科學家開發出了可避免光子反彈的新型拓補電路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基於拓補的新方法.得益於拓補絕緣體材料的特殊結構,其能夠迫使光子和電子僅沿著材料邊界單向移動.這些粒子幾乎不會遇到阻力,且能夠自由穿過各種障 ...

科學家開發PocketView技術 透過織物顯示LED資訊

科學家開發PocketView技術 透過織物顯示LED資訊
據外媒報道,儘管我們聽說過可用於顯示資料的服裝的"智慧 "織物,但大多數服裝不太可能用這種高科技材料製成.然而,PocketView系統透過現有的"啞巴"紡織品 ...

科學家開發了具有成本效益的產氫反應器

科學家開發了具有成本效益的產氫反應器
美國科技部(DST)週三表示,一個科學家團隊首次開發出了一種利用陽光和水等可持續資源生產大量氫氣的反應堆,這是一種成本效益高.可持續的過程. 該公司在一份宣告中表示,使用光催化劑(懸浮粉末)的大型原型 ...

人的頭髮當寵物食品?印度科學家開發新技術,可將角蛋白變廢為寶

人的頭髮當寵物食品?印度科學家開發新技術,可將角蛋白變廢為寶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7日報道,為了儘量減少角蛋白廢料對環境的有害影響,由孟買化學技術研究所的潘迪特教授領導的印度科學家團隊提出了一種獨特的解決方案,將頭髮轉化為肥料.動物飼料. 據報道,在印度,每年大 ...

科學家開發“智慧服裝”使用碳奈米管纖維來保持對心臟的監測

科學家開發“智慧服裝”使用碳奈米管纖維來保持對心臟的監測
據外媒報道,萊斯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展示了一種帶有碳奈米管線的服裝,該服裝可對穿著者的心臟進行持續監測.如果你舒適的服裝能做得更好,就沒有必要戴上不舒服的智慧手錶或胸帶來監測你的心臟.這就是萊斯大學實驗室 ...

每天光照1分鐘可讓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上海科學家開發出新一代光遺傳學工具

每天光照1分鐘可讓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上海科學家開發出新一代光遺傳學工具
無需每天定時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只需每天光照1分鐘即可讓糖尿病小鼠顯著降血糖. 這得益於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市調控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葉海峰研究團隊開發的新型光遺傳學工具.日前,國際生物技術領 ...

科學家開發EDRR工藝 將黃金回收率提高到84%
目前黃金的傳統回收率為 64%,不過研究發現最新基於氯化物的工藝可將回收率提高到 84%.黃金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金屬之一.它具有可塑性.導電性和非腐蝕性,被用於珠寶.電子.甚至太空探索.但傳統的黃金生 ...

科學家開發鰭狀噴嘴 可大大降低噴氣發動機的噪音

科學家開發鰭狀噴嘴 可大大降低噴氣發動機的噪音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無論噴氣式戰鬥機擁有什麼樣的效能,它們都不是以安靜的發動機而聞名.不過,由於一個相對簡單的改變,它們很快就能在不損失任何效能的情況下大大降低噪音.在辛辛那提大學的一個消聲 ...

科學家開發實驗性大腦植入物 可透過電刺激某些大腦區域治療抑鬱症

科學家開發實驗性大腦植入物 可透過電刺激某些大腦區域治療抑鬱症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概念驗證研究表明,大腦植入物可透過電刺激某些大腦區域來治療嚴重抑鬱症.這種實驗性植入物監測神經活動的生物標誌物,並實時對關鍵腦區進行短暫的電擊,以破壞電 ...

NC | 柏林科學家開發微型TMT方法實現FFPE樣本高深度
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 (Formalin Fixed Paraffin Embedded, FFPE) 樣本具有數量多.穩定性高和隨訪資訊完整等特點,成為回顧性癌症研究中極具吸引力的寶貴資源.隨著蛋白 ...

南開大學科學家成功製備非線性調控高階拓撲態
近年來,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打破了人們對於傳統體-邊對應原理的認知,發現了一種不同於傳統拓撲相的新型拓撲絕緣體-高階拓撲絕緣體,加深了拓撲物理和物態調控的研究. 一直以來,連續譜中的束縛態也是研究者們關注 ...

新型“牢不可破的玻璃”,強度提高 3 倍,抗裂性提高 5 倍

新型“牢不可破的玻璃”,強度提高 3 倍,抗裂性提高 5 倍
具有閃亮珍珠層的鮑魚 麥吉爾大學科學家開發出已知最堅固.最堅韌的玻璃,其強度提高 3 倍,抗裂性提高 5 倍. 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受到軟體動物殼內層的啟發,開發出更堅固.更堅固的玻璃.這種新材料不會 ...

乙肝病毒入侵,肝臟長期“內卷”不堪重負,科學家如何出手相救︱走近科學

乙肝病毒入侵,肝臟長期“內卷”不堪重負,科學家如何出手相救︱走近科學
本欄目由 "世界科學" 和 "賽先生"聯合出品 本篇報道圍繞2018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專案"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多重新機制及治療策略研究" ...

癌細胞為啥“老不死”?科學家發現一種關鍵酶,有望開闢抗癌新療法

癌細胞為啥“老不死”?科學家發現一種關鍵酶,有望開闢抗癌新療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學術頭條,作者丨庫珀,編審丨寇建超 細胞衰老是指一種穩定的細胞生長阻滯狀態,並伴有形態.生化及表觀遺傳的改變,腫瘤組織惡變前常可檢測到衰老細胞的存在. 長期以來,許多科學家認為 ...

基因治療有望緩解癌症和痴呆症?科學家這一發現將帶你揭開謎底

基因治療有望緩解癌症和痴呆症?科學家這一發現將帶你揭開謎底
編輯推薦:基因治療是指對遺傳物質(DNA或RNA)進行修飾以達到治療目的的手段.與傳統藥物相比,基因治療具有靶向性好.治療更徹底等優點,是一種前景廣闊的新型治療方法. 目前,一些基因療法已經被批准,治 ...

罕見的壯舉:“海綿”織物可同時抵禦生物威脅和化學威脅

罕見的壯舉:“海綿”織物可同時抵禦生物威脅和化學威脅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罕見的多功能複合織物,它不僅可以消除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生物威脅,還能抵禦化學武器產生的化學威脅. 可程式設計晶體海綿複合材料可用於製造口罩和防護服.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 ...

日本專家:鋰電池被迅速模仿 這次開發新電池要保密

日本專家:鋰電池被迅速模仿 這次開發新電池要保密
鋰電池是日本開發出來的,日本企業曾經依靠技術優勢壟斷了全球的電池市場.但隨著中韓企業的崛起,日本在這一領域的優勢變得蕩然無存,其市場先後被韓國和中國的企業瓜分. 鋰電池 如何奪回被中國和韓國企業搶走的 ...

為中國男科學家作篆(11)

為中國男科學家作篆(11)
第11期 51.張文裕 張文裕(1910年1月9日-1992年11月5日),男,曾用名張少嶽,生於福建惠安,高能物理學家,中國宇宙線研究和高能實驗物理的開創人之一 .張文裕1931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 ...

To B生意漸興,電子籤賽道背後的巨頭博弈

To B生意漸興,電子籤賽道背後的巨頭博弈
一項技術被其他技術共享,隨著這些技術應用上的改進,大量進步就這樣自動產生了.這是科技的本性. 隨著雲計算的加速鋪開,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基於數字化加密技術的電子簽名得以快速落地.與此同時,美國服務商 ...

“科學島”發現新型急性髓性白血病抑制劑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劉青松藥學團隊在急性髓性白血病藥物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熱休克蛋白HSP70抑制劑QL47,它可以有效地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細胞增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