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澎湃新聞記者 張成傑 復旦大學記錄中國團隊 鄭穎 何敏君 許願 段瑞懷 王宇景 宋心語 賴桐桐

“雕得金龍騰空飛,刻出雄雞報五更,鑿成百鳥枝頭唱,鏤花引蜜蜂。”一首傳統的白曲,是對劍川木雕最形象生動的吟唱。

劍川縣地處雲南大理,全縣白族人口占比超過90%,被譽為“白族文化聚寶盆”。有著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劍川木雕便是劍川白族先民在一錘一斧、一鑿一刨中創造出的一門技藝。

劍川木雕以浮雕、鏤空雕見長,在歷史上主要用於建築構造與裝飾,近到雲南大理賓川雞足山、建水孔廟、昆明金馬碧雞坊,遠至北京故宮、上海世博園、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劍川木雕的印跡遍佈五湖四海。

作為我國木雕工藝的重要流派之一,劍川木雕在2011年被國務院公佈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非遺的保護,文化傳承是基本,產業是保障。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不斷探索產業化發展之路,劍川木雕也不例外。然而,在產業化的程序中,劍川木雕也存在著後繼乏人、傳統元素流失等諸多難題,劍川木雕如何實現技藝傳承和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何以在困境與矛盾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聯合推出“記錄中國”特別報道,走進劍川,探索劍川木雕的前世今生,講述這座小城關於木雕的故事。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層層鏤空的劍川木雕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何敏君 攝

百世傳承

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在這個蔥翠群山環抱的壩子裡,世代傳承的木雕技藝承載著千百年來能工巧匠卓越追求的匠心。

劍川與木雕的結緣,可以上溯至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記錄中國”報道團隊透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2018年,考古人員在劍川海門口遺址中發現多處先民活動遺蹟,出土大量遺存,證實先民對於木頭加工製作的技藝在彼時已有雛形。

木雕技術甄於成熟則應該是在漢唐南詔至兩宋時期。由於資料缺失,後人只能夠從儲存完好的劍川石鐘山石窟中尋找答案。據《大理劍川木雕藝術研究》一書介紹,石鐘山石窟中很多圖案和器具紋樣都和木雕有關,這些紋樣雕刻細緻,穿插合理,側面反映出木雕藝術已經甄於成熟。

發展至明清,劍川木雕藝術類別、風格樣式則更為繁榮。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建築木雕也開始轉向追求繁複華貴的美感,“劍川木雕師傅們已經把木雕雕刻的技藝上升到了手工藝術雕刻的頂點”,木雕從開始的單線雕刻發展到七層鏤空,極致的透雕成為劍川木雕最顯著的特徵。

清末民初,木雕技術開始走出劍川。“麗江粑粑鶴慶酒,劍川木匠到處有”說的便是當時大批劍川工匠帶著各自精湛的手藝走出家鄉,將劍川木雕帶到五湖四海的現象。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劍川本地的木雕發展情況較為困頓,在當地老一輩人的記憶中,建築上用得起木雕的人不多,也很少有人願意從事木雕這個行業。出生於1949年的段國樑從14歲開始拜師學藝,剛開始學習木雕完全是在奶奶的鼓勵下,當時還年幼的他未曾料到,自己所從事的劍川木雕很快便迎來了新的起點。1970年,段國樑進入剛剛成立的劍川木器廠工作。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段國樑回憶新中國成立後的劍川木雕發展情況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宋心語 攝

木器廠的成立對於劍川木雕來說是一個關鍵節點,這意味著劍川木雕由一家一戶的零星生產開始形成以協作為紐帶的產業群體。木器廠成立兩年後,中央倡導恢復傳統工藝,又招入了段笏傳等20餘名老手藝人做師傅以恢復木雕技藝,這一批老手藝人在木器廠不僅僅把技藝教授給像段國樑這樣的年輕學生,還讓他們意識到了傳承傳統工藝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為劍川木雕的產業化發展帶來了曙光。時任劍川木器廠廠長的段國樑吸收外來先進設計理念用以產品更新換代,成立專門小件車間用以工藝品開發,培養新人以擴大行業規模、開拓市場……力求借改革開放的東風將工廠做大做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劍川木雕以需求為導向,以實現效益為目標,開始形成規模化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正式踏上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產業浪潮

隨著改革開放大潮奔湧,劍川木雕站上了產業化發展的新起點,面向市場進一步推進規模化和機械化生產、與其他產業部門融合,是加快發展的應有之義,這條道路上,出現了龍頭企業、產業叢集村、木雕體驗館三大“地標”。

產業的發展,需要先進經驗的支撐,需要骨幹企業的帶動。1995年,段國樑自主創立劍川興藝古典傢俱木雕廠(以下簡稱“興藝木雕”),為後來的行業從業者找準進路、錨定方向打下了基礎。

興藝木雕在開發產品與開闢市場方面同時發力。以“一手抓傳統,一手抓時尚,做好‘兩手抓’”為研發策略,興藝木雕把劍川木雕的傳統元素應用於新產品,首創筆筒等實用性產品,獲得良好市場反響;在“走出去”理念的推動下,興藝木雕將宣傳視窗開到歐美。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記錄中國”團隊與採訪物件們在興藝木雕大門前合影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賴桐桐 攝

在龍頭企業的示範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自發統一步調,將結合傳統元素的實用性產品作為重要生產品類、與國外客戶簽訂合同,推動著劍川木雕的產品類別豐富、市場規模擴大。劍川縣政府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全縣木雕的年產值已達到4.74億元,產品遠銷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得以提升。

如果說龍頭木雕企業是產業化發展的“排頭兵”,那麼木雕村的存在則是規模龐大的“產業方陣”。

獅河全村共有621戶,其中598戶從事木雕,經營機雕與手工雕刻的村民共同組成了這支從業隊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木雕村”。

2013年,這個木雕集約化產業基地引入機械化生產方式。村民只需先向機器廠家提供圖紙,廠方透過電腦輸入程式,設定好圖案上每處的長度、寬度、深度,機器便會按照程式指令進行雕刻,後面便基本無需人工再次介入。機雕的便捷和高效益吸引了許多村民,張成彪便是首批轉向專營機雕的村民之一。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執行中的雕刻機器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賴桐桐 攝

“記錄中國”報道團隊注意到,張成彪家中有兩臺大型機雕儀器,其中一臺早已損壞,另一臺貼著“開機大吉”字樣的機器正在雕刻一個長3.4米的門窗元件,售價在100元左右。張成彪介紹,“用機器雕刻這個大型元件所用的時間不到一天一夜,非常方便用於生產大規模、標準化的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批次需求。”

而作為主打手雕的代表,村民張珍培的院子裡則堆滿了各種木材和木雕半成品。在正對著堂屋的空地上,張珍培搭了一個棚專用於手工木雕作業,平時生意忙的時候會聯絡三十多個散戶幫忙製作手工木雕。

張珍培很清楚,手工木雕的程式複雜,需要經過坯頭、打坯、粗剪、細剪、打磨等差不多十幾道工序,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是機雕無法相提並論的。手工木雕的產能自然比不上機雕,但他認為手工雕刻自有優勢。由於純手工雕刻的產品質量高、顧客滿意度高,張珍培每年獲得的淨利潤達到200多萬元。他非常自豪地告訴“記錄中國”報道團隊:“下半年我不會再接單了,今年的訂單已經差不多排滿了。”

不同的村民選擇著不同的生產方式,但機雕與手雕各有需求,在獅河村並行不悖。以效率見長的機雕滿足著規模化生產的要求,以質量見長的手雕也將被手藝人堅守。殊途同歸,從事機雕與手雕的村民共同促成木雕村的產業繁榮,推動獅河村成為劍川縣的木雕產業發展要地。目前,獅河村的木雕產業產值已佔全縣木雕產值的近50%。

產業集聚村與龍頭企業共同留下了劍川木雕規模化、機械化發展的印跡,產業化之路仍在向前延伸,當木雕產業與旅遊業相遇,木雕體驗館應運而生。

曾經,在來到劍川的遊客眼中,木雕往往是隻可遠觀的“高冷”藝術品。為了能讓木雕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政府近年調整了木雕的發展路線,鼓勵商家推出讓遊客親身體驗木雕製作的專案,發展體驗式旅遊,促使劍川木雕更加大眾化、親民化。

劍川縣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李強也贊同這一路線,他認為,“遊客自己雕最後一刀,再把木雕帶回去”更能讓遊客感受木雕的魅力,體悟木雕手藝人的匠心。

樹新木雕體驗館就是在這樣的政策引導和理念支援下,發展起來的一家主打遊客體驗的木雕銷售店鋪。立於體驗館大門之外,便可以聽到門內傳來此起彼伏的“篤篤”聲,裡面常有兩三位正在雕刻的手藝人。他們往往專心伏案雕刻各自手中的擺件,但如有遊客搭話詢問,他們也很願意放下手中的活,耐心且熱情地招呼。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樹新木雕體驗館中正在雕刻的工匠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鄭穎 攝

在樹新木雕體驗館工作的王四彪告訴駐足面前的遊客:“初坯這些我們要幫你們完成,你們主要做的是最後過來精修一下,最重要的是讓你們知道做木雕的過程。”他面前荷花紋樣的擺件尚未完工,但已依稀可見花瓣的柔美,花蕊的剛直,引得幾個遊客好奇駐足、躍躍欲試。

在產旅融合的產業發展思路下,越來越多的木雕經營者增設了木雕體驗區,其中不乏施順華等縣級以上的非遺傳承人,讓遊客與木雕零距離接觸,使木雕產業插上旅遊業的翅膀。

傳承遇困

產業在變革,時代在革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在發生改變。新形勢下的千年木雕也面臨著諸多難題。

和其他許多傳統工藝一樣,隨著潛心傳統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劍川木雕也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困境。

“近5年來,年輕人不願意再來學了,因為學徒至少兩三年才能成熟,收入也很低。”段國樑能明顯感受到年輕一代學習木雕的興趣和意願沒有以前那麼濃厚和強烈了。在他看來,木雕的學習需要心境的加持,需要手藝人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浮躁之風瀰漫在整個社會氛圍中,所以出現了“很多年輕人急功近利,堅持不下來”的情況。

與此同時,機雕的興起也讓一部分人開始質疑手雕的必要性。劍川縣文化館副館長張紹華告訴“記錄中國”報道團隊,過去,一棟新房的所有門窗木雕構件都只能由人工完成,一個師傅需要帶十幾個徒弟一起做工,從而誕生了許多木雕世家。但機雕的出現使得這種木雕世家越來越少,間接影響了木雕手藝的傳承。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劍川縣文化館副館長張紹華(右)接受採訪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何敏君 攝

而在傳承機制內部,拜師學藝、“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正在消失,家庭傳承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帶新方式的這一改變也使得傳承人越來越少。“就像我的徒弟、州級非遺傳承人施家順,他的兒子初中畢業以後就跟著他做木雕,一直堅持下來了。”後代願意接力當然很好,但更多工藝大師的後代並沒有選擇傳承父輩的手藝。段國樑的另一位徒弟趙樹林是省級非遺傳承人,他的女兒就選擇了讀書深造,嫻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藝便面臨著後繼無人的風險。

傳承人的接力固然重要,然而,如果木雕作品失去了內在的藝術價值和傳統特性,那麼劍川木雕也只會淪為一項謀生手段,傳承的價值便無從談起。

但處理好原生態和現代性之間的關係談何容易。

樹新木雕體驗館的老闆小羅對此深有體會。他發現木雕的藝術性和傳統元素也在當代消費環境中遭遇了極大的挑戰。

小羅的體驗館多是傳統的劍川木雕,即以原色為主,多選用四季花鳥、珍禽靈獸作為圖案,具有古樸和諧的美感。但是這與當下消費者的審美偏好存在深刻矛盾。曾有一位來自深圳的客人直言“店裡木雕傳統元素太多,現代人欣賞的話,太顯土氣。”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樹新木雕體驗館的老闆小羅(右)和顧客交談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鄭穎 攝

喜愛傳統木雕的張紹華也發現,劍川木雕粗獷厚重的工藝特徵也正在逐漸被割捨,取而代之的是“小且精緻”的風格。他不忍心傳統特色湮滅在歷史中,“希望他們能夠把這種特點表現出來”,但顧客的喜好引導著市場的方向,為了拓寬劍川木雕的銷售面,必然要做出取捨。

不僅如此,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程序愈發迅猛,人們的生活環境有了極大的改變。主要用於建築裝飾和傢俱配件的傳統劍川木雕難以適應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建築,實用性逐漸減弱。與此同時,劍川木雕的精湛技藝、巧妙構思和傳統內涵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

現代社會生活發展的需求不容忽視,傳統的內涵與技法又不能捨棄。如何提升傳統木雕工藝自身的適應力、競爭力、吸引力,成為木雕藝術家和從業者們共同面對的課題。

新程起步

接力棒要交到新人手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段國樑從培養人才方面發力,他輾轉全國各地參加各類宣傳活動,廣招學徒,將培養新人、傳承技藝視為自己的使命。

段國樑的徒弟、首屆“雲嶺工匠”陳利芳非常認同師父的理念和做法。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興藝木雕廠逐漸成為木雕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吸納的學徒來自全國各地:四川、廣西、貴州、臺灣……甚至還有來自日韓的一些學徒。

不僅如此,興藝木雕還致力於讓非遺走進校園。透過開辦暑期培訓班,興藝木雕招收了來自四川美院、雲南建投技工學校的一大批學員。來自雲南建投技工學校的徐炳章便是其中一員。

徐炳章於7月初來到興藝木雕,將在這裡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在報名之前,徐炳章對劍川木雕其實並沒有系統且深入的瞭解,帶著“像兵馬俑一樣有久遠的歷史”的朦朧印象,加上免費培訓的優惠條件,他便直接報名了。對徐炳章來說,雖然毫無雕刻基礎,但好在他本身有素描功底,所以上手比較快。在學習過程中,徐炳章逐漸建立起對木雕的濃厚興趣,他表示自己會繼續學習劍川木雕,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興藝木雕暑期培訓班的學員所用的刻刀等工具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許願 攝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但傳統的“口授心傳”並不能很好地儲存劍川木雕的珍貴內涵。因此,收集劍川木雕的圖案編撰成書,將技藝體系和技法原理理論化、系統化迫在眉睫。

在段國樑的記憶中,20世紀90年代的劍川,新華書店裡多是蘇繡和年畫的小樣,一本與木雕有關的像樣圖案參考書都找不到;而承載著老式紋樣的格子門或年代久遠,或早已被倒賣掉,難尋蹤跡。

為此,段國樑和他的徒弟們計劃組織同仁交流收集劍川木雕的圖案,將其編撰成書,為後人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料。

除了授課指導、書籍編撰,陳利芳透露,他們還在籌建一個博物館,專門展示劍川木雕的歷史演變、發展現狀、劍川木雕精品等,讓新人從中汲取劍川木雕文化精華,進而在傳承中發揚光大。

劍川縣工業資訊和科技局局長楊劍華表示,圍繞木雕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劍川縣政府從2017年開始著力打造以產業為支撐的劍川木雕小鎮,使其成為西南地區最大、最具有知名度的木雕產業集散地,成為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小鎮以及AAAAA級文化旅遊景區。

目前,專案的一期工程基本結束。劍川萬城旅遊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楊波透露,小鎮的二期方案也已初具雛形,其中就包括為了保證大型木雕產品運輸的物流園區建設。總體而言,小鎮將向集木雕加工、生產、銷售、展示、交易為一體的木雕全產業鏈平臺這一目標更進一步。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劍川木雕藝術小鎮模型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賴桐桐 攝

有了完備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劍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高志成介紹說,為扶持小鎮的產業發展,政府將為入駐的商戶免除5年租金,並提供貼息貸款,以吸引更多的資本入駐,促進產旅的深度融合。

關於木雕小鎮的打造思路,楊劍華表示,“木雕藝術小鎮分為核心功能區、白族民居體驗區、文化體驗區三個功能區。核心功能區做五星級客棧,開展木雕文化的交流、學術研討,精品木雕展示;白族民居體驗區重點就是大師工坊,把知名的民族傳統手工藝大師引進來,作為作品展示、產品設計研發的一個視窗;文化體驗區主要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創意的區域,另外還會做一些精品客棧、特色餐飲、酒吧等,配合服務於整體的木雕產業佈局。”

對於木雕藝術小鎮的發展,楊劍華也滿懷希望。他眼中的木雕藝術小鎮不僅會打響劍川木雕的產業品牌,進一步提升劍川木雕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會成為體驗和發展劍川傳統木雕的重要示範區,從而助力打通劍川木雕全產業鏈、帶動劍川木雕產業躍上新臺階。

記錄中國|雲南劍川木雕:從師徒相傳到打造文旅融合藝術小鎮


責任編輯:鍾煜豪

校對:張豔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8-23

相關文章

記錄中國丨雲南沙溪:中外合作,打造古鎮復興新樣板

記錄中國丨雲南沙溪:中外合作,打造古鎮復興新樣板
澎湃新聞記者 張成傑 復旦大學記錄中國團隊 宋心語 許願 何敏君 鄭穎 王宇景 段瑞懷 賴桐桐 邵京 沙溪鎮上本無溪,古巷深深聽馬蹄. 沙溪,一個被青山環抱的"小壩子",位於雲南省 ...

記錄中國|大理雙廊客棧的十年:從無序井噴到詩和遠方的歸所

記錄中國|大理雙廊客棧的十年:從無序井噴到詩和遠方的歸所
澎湃新聞記者 張成傑 復旦大學記錄中國團隊 賴桐桐 段瑞懷 何敏君 許願 鄭穎 王宇景 宋心語 "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映洱海月"的浪漫與詩意獨屬大理.而遠眺下關,靜看蒼山,門臨洱 ...

連環爆!中國雲南工業矽遇限電減產90% 價格8月以來已飆漲近3倍 太陽能恐將進一步漲價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中國雲南是工業矽生產重鎮,雲南政府為降低能耗雙控,要求矽業者自9月起至12月減產90%,工業矽價格自8月以來就已經飆漲近300%.工業矽提煉後的多晶矽,是太陽能電板的主要 ...

融創中國首個文旅小鎮全面亮相
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蘭)9月24日,融創·阿朵小鎮品牌釋出會在青島舉行.會上,融創中國首個文旅小鎮融創阿朵小鎮正式釋出,漫生活空間阿朵花街,唐風古鎮阿朵花嶼,網紅建築組團月空·婚禮堂.朵朵飛毯.鑽石餐 ...

期待攜手中國雲南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訪孟加拉國駐華大使馬赫布·烏茲·扎曼

期待攜手中國雲南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訪孟加拉國駐華大使馬赫布·烏茲·扎曼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雲南,她如此美麗,令人相見恨晚."10月13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孟加拉國駐華大使馬赫布·烏茲·扎曼毫不掩飾他對雲南的喜愛.採訪中,他分享了對於攜手雲南省.中國開 ...

眼看著中國拿下世界第一,韓國果斷行動,文在寅公開發起挑戰

眼看著中國拿下世界第一,韓國果斷行動,文在寅公開發起挑戰
中國在造船方面的成就,是世界第一,也是國際社會有目共睹的.近日有訊息傳出:韓國已經向中國發起了挑戰.據相關媒體報道,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公開場合宣稱,對於韓國造船業的發展,韓國政府將會盡全力對其表示支援, ...

中國祠堂建築最多的村,因姓氏文化成4A級景區,廣東人的尋根聖地

中國祠堂建築最多的村,因姓氏文化成4A級景區,廣東人的尋根聖地
旅行途中用相機燒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歡迎來自各地的朋友在評論區留下你身邊有特色的美麗風景,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旅行,自古以來就是存在的一種生 ...

海報丨探生命起源 賞生物多樣 雲南9大博物館帶您開啟奇妙之旅

海報丨探生命起源 賞生物多樣 雲南9大博物館帶您開啟奇妙之旅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啟幕在即,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雲南網推出"博覽萬物--博物館裡的生物多樣性"系列海報,邀您走進9大博物館,探尋生 ...

【科普中國・畫說生物圈】守護“國寶”——大熊貓的“降級”之旅

【科普中國・畫說生物圈】守護“國寶”——大熊貓的“降級”之旅
編者按: 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這項工作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在<生 ...

雲南:像保護眼睛一樣呵護哈尼梯田
世界文化遺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家溼地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元陽哈尼梯田於2013年6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今擁有14項世界級 ...

暑期去哪玩?來雲南就對了!酷炫的研學遊你心動了嗎?
來源:雲南日報 "研學遊",也稱"遊學","研學遊"秉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旨在遊中帶學,寓教於樂,逐漸成 ...

花繁果碩憶盛會——“一會一節”漸成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

花繁果碩憶盛會——“一會一節”漸成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
原標題:[交響絲路 文博天下]花繁果碩憶盛會 --"一會一節"漸成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 通訊員 魯學恩 凸顯絲路優勢,彰 ...

中國(寧夏)星空旅遊大會·星空音樂會在沙湖舉辦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銀川9月21日電 (高嘉蔚)9月19日,中國(寧夏)星空旅遊大會·星空音樂會在寧夏沙湖旅遊景區舉辦.音樂會現場,沙灘燭光晚宴場景浪漫迷人,吸引遊客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春 ...

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中國“大舞美”的新高峰
[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大家談③] 作者:曹林(中國戲曲學院教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會長)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而創排的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以時間為軸線,結合大 ...

“十一”黃金週收官,“補償式出遊”啟用中國消費
在經歷了暑期旅遊高開低走後,"十一"期間,中國各地迎來了補償式出遊熱潮.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訊息,10月1日至7日,全國國內旅遊出遊5.1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0.1 ...

中國文藝力作接連亮相哥倫比亞三大傳播平臺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裡約熱內盧10月10日電 (記者吳傑)10月9日,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與哥倫比亞文化部攜手山西省文旅廳.哥倫比亞國家電視臺成功舉辦大型民族舞劇<一把酸棗&g ...

融創中國:沒有任何需求向政府求助,全國專案建設運營正常

融創中國:沒有任何需求向政府求助,全國專案建設運營正常
9月28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官方微信公眾號"融創中國"釋出宣告,對於近日網路流傳的紹興公司相關內容回應稱,紹興"求助信"系員工誤操作,公 ...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1.文化江西的歷史脈絡 2.傳播江西聲音的方式與技巧 3.朱子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4.茶文化與"一帶一路" 5.江西文化"五個十" 6.讓書香飄滿贛鄱大地 7. ...

李亞鵬成被執行人!一個明星文旅地產烏托邦的幻滅...

李亞鵬成被執行人!一個明星文旅地產烏托邦的幻滅...
近日,李亞鵬成為"被執行人"! 天眼查顯示,李亞鵬持有的麗江雪山投資7279萬股權被凍結,期限為3年. 雪山藝術小鎮 李亞鵬的"滑鐵盧戰役" 2008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