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朋友問我,兩個人明明都想離婚,為什麼離婚談判總是要拖很久?
這可能不是你的錯,可能也不是他/她的錯。
而是,道路的前方出現了一些阻力。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些思考。
兩大阻力
前不久,有個朋友找到我,問我能不能幫她找夫妻共同財產?
原來,結婚8年,她不知道對方一年賺多少錢,更不知道對方名下有多少財產。
直到離婚關頭,突然意識到對方名下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這就是,離婚面臨的第一大阻力,資訊不對稱。
什麼是資訊不對稱?
資訊不對稱,是指我知道的,你不知道的東西。
比如,我知道我有10萬存款,但你不知道。但你又想分割,怎麼辦?
你可能會問,家裡到底有多少錢?
我說,家裡總共就2萬存款,如果要分割,那就分你1萬。
這時,你會相信嗎?
不會。
我說,家裡總共就10萬元存款,如果要分割,那就分你5萬。
這時,你會相信嗎?
仍然不會。
為什麼?
因為雙方信用不傳遞了。
這就是,離婚面臨的第二大阻力,信用不傳遞。
什麼是信用不傳遞?
信用不傳遞,是指離我越遠的人越不信任。
舉個例子。
有一天,我的好朋友問我借錢,基於信用,我可能會立刻借給他。
但是,如果我好朋友的朋友問我借錢,我還會借給他嗎?
不會。
因為沒有信用。
信用只能在我和我的好朋友之間傳遞。
回到離婚當事人身上,因為感情出現危機,信用破產,所以哪怕
曾經很近的兩個人之間,現在也變得異常遙遠,信用不再傳遞。
交易成本
為了克服這兩大阻力,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
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交易成本,是指為了達成一筆交易所
需要花費的全部時間和貨幣成本。
交易中的成本有哪些?
1、協商成本。
2、付款成本。
舉個例子。
有一天,我的朋友突然問我借錢,因為不是最信任的朋友,我一定會認真評估風險。
比如,上最高人民法院官網查詢一下,看看對方是不是老賴。
比如,讓對方出具借條,並寫明違約責任。
為此,我可能要花費2個小時的時間成本,同時可能還要付費請律師幫忙看看借條是否有效。
這些,都是本次交易的協商成本。
什麼是協商成本?
協商成本,是指為了保證雙方執行條款,所必須付出的提前防範的成本。
再舉個例子。
有一天,我在閒魚上看到一本絕版已久的書,想要購入。
此時,雙方因為付款發生了矛盾。
賣家說,錢直接打入他的賬戶,這樣方便。
我一想,不對啊。如果直接把錢打給賣家,萬一賣家不發貨怎麼辦?
賣家說,就10塊錢還磨磨唧唧。
雖然只有10塊錢,我仍然告訴他,為了保證雙方資金安全,還是透過第三方擔保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吧。
為此,我可能要花費20分鐘的時間成本,同時賣家必須承擔賬期延長帶來的利益損失。
這些,就是本次交易的付款成本。
什麼是付款成本?
付款成本,是指為了保護雙方資金安全,所必須付出的資金保護的成本。
回到離婚當事人身上,同樣必須花費協商成本和付款成本。
包括達成離婚協議前的磋商和談判,離婚協議的起草和修改,離婚協議的履行等。
資訊博弈,信用中介
不同的是,在現代商業社會中,資訊越來越對稱,價格越來越透明。
比如,我想買一本書,可以貨比三家,基本就知道大概的價位。
那麼,我為此付出的協商成本大大下降。
同時,因為有第三方擔保交易平臺的出現,解決了信用不傳遞的阻力。
那麼,我為此付出的付款成本大大下降。
但是,在離婚當事人身上,為了克服資訊不對稱和信用不傳遞,需要利用最原始的方法。
1、用“資訊博弈”克服資訊不對稱。
2、用“信用中介”克服信用不傳遞。
資訊博弈的方法有什麼?
比如談判。談判的本質是討價還價,用“資訊博弈”的方式,克服資訊不對稱。
當然 ,為了提高討價還價的成功率,可能會加入一些談判的策略。
比如,獅子大開口策略。
因為資訊不對稱,不知道對方的底線在哪裡,所以儘量抬高要價,起到錨定的效果。
當然,如果對方直接答應了,那就賺大了。
比如,避免對抗性談判策略。
談判的目的是解決問題,一旦形成對抗性,目的從解決問題,變成了發洩情緒,背離了談判的初衷。
當然,由於雙方不懂得談判策略,常常會陷入談判的僵局。
這個時候,怎麼辦?
引入,“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指你不信我,我不信你,但我們都信同一個人。
這個人,可以克服信用不傳遞的阻力。
那麼, 哪些人可以成為“信用中介”?
1、比如,一個村子裡,德高望重的村長。
2、比如,雙方共同認可並信任的律師。
3、比如,法院裡,不偏不倚的法官。
由此不難發現,為了克服資訊不對稱和信用不傳遞,需要花費不僅僅是貨幣成本,更多的是時間成本。
所以,我的朋友才會感覺,離婚談判總是拖很久。
最後的話
現在,你應該明白,兩個人明明都想離婚,為什麼離婚談判總是要拖很久?
因為,離婚面臨兩大阻力,資訊不對稱和信用不傳遞。
為了克服資訊不對稱和信用不傳遞,必須付出“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不僅僅包含貨幣成本,更多的是時間成本。
文 | 賈典
你是值得被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