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筆者不止一次地感嘆,還是過去那些年裡買房比較好,因為不管房子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最後房價上漲都會讓購房者收穫巨大的回報。所以在以前房子本身怎麼樣並不重要,因為房子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沒人關心房子的好壞。但現在樓市行情不一樣了,隨著樓市逐漸迴歸穩定,房價再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上漲,買房賺錢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所以在目前這種樓市行情下,如果買房不想虧本,那麼在買房的時候就必須要謹慎小心,否則就要承受巨大的損失。但問題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購房者經常會犯下以下幾個錯誤,而這些錯誤最後都會讓購房者的居住體驗受到影響。
錯誤一,不注意物業服務質量。大部分人在買房的時候都只關心房子的戶型,朝向,小區綠化這些東西,往往會忽略了物業公司。戶型朝向這些的確很重要,直接關係到居住體驗,但實際上物業也會影響居住體驗,如果說戶型朝向這些是硬體,那麼物業服務就是軟體。更重要的是,買房後幾十年都要享受物業的服務,如果物業不好,今後幾十年的生活都會不開心。
錯誤二,選錯商品房型別。在目前的房價水平下,成本是困擾所有購房者的一個問題,所以在很多時候為了節約成本,購房者會選擇錯誤的商品房型別,比如說公寓。由於公寓面積相對較小,總價會比普通商品房低不少,很多購房者在資金有限的時候就會選擇公寓。但問題是公寓的弊端實在是太明顯了,戶口,燃氣這些會直接影響居住體驗。
錯誤三,借用高槓杆買房。有資料顯示,全國百城房價收入比均值已經超過了12.9!也就是說普通家庭平均需要12.9年才能攢夠買一套房子的錢,可見現在買房的難度有多大。也就是因為這個,所以不少人在買房的時候都要借用巨大的槓桿,甚至部分購房者連首付款都是借來的。這種做法雖然能讓購房者早日擁有屬於自己的房產,但後果也十分嚴重,那就是今後的生活壓力會非常大。比如說有人月收入8000元,但是每個月的房貸就是6000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自己的收入出現變化,隨時都有可能會斷供,到時候房子就會被銀行收走拍賣。
錯誤四,忽視地段和配套的重要性。有人曾經這麼說過:“買房的三要素分別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但是部分購房者卻會忽略這個因素,選擇在一些遠郊區購買房價,這其實會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因為很多時候銷售說的規劃設施,未來不一定能落地,而且就算落地也有可能會跟大家的預期不一樣。特別是在一些三四線城市,遠郊區的房子蓋起來之後,房子雖然賣掉了,但基本上都是空置房,商業配套根本就發展不起來。所以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一定要買看得到的配套,千萬不能覺得有規劃就買遠郊區的房子,否則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