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人類—接上篇
北京猿人已經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他們使用的工具有骨器、木器,更多的還是石器。考古學家們以北京猿人制造和使用的工具為依據,證明他們跟動物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已經具備了人類的某些特徵。
北京猿人還有一個更為進步的舉措是已經會人工取火,這是一個確鑿無疑的事實。在北京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厚達數米的灰燼層,說明篝火在這裡燃燒的時間很久,也說明北京人已經懂得了儲存火種,不需要火時用灰土蓋上,使火陰燃,倒下次要用火時,扒開灰土,添上草木,經風一吹便能引燃。灰燼中被火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朴樹籽,則證明北京人已經能使用火燒熟食了。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進化了。人類進入到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馬壩人和丁村人同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他們在早期智人中很有代表性。馬壩人遺址殘存於今天廣東曲江馬壩圩獅子巖洞穴中,所發現的頭骨資料表明,“馬壩人”的腦容量大約為1228毫升,頂骨前突出厚度薄於“北京人”,比現代人約厚7毫米。汾河中游臨汾寬谷的南端是丁村人遺址,即現在的山西粉河流域襄汾丁村等地,“丁村人”的人骨化石已有明顯的進步,其中一點是頂骨較薄。他們的門齒舌面成鏟狀,和後來的黃種人相似,臼齒的咬合面紋理結構介於直立人與現代人之間。
以丁村、馬壩石器時代中期文化與早期文化進行比較,其差別主要表現在打製石器技術不斷提高,石器的形狀比較規整,型別比較明確,種類也有所增加,表明當時的技術和生產水平較舊石器早期有所提高。在丁村文化遺址中還發現了一些魚類和軟體動物的遺存,說明丁村人除了以狩獵為主要生存方式外,捕魚也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來源。此外,我們從遺址中發現,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裡活動的原始人,已經和現代人沒有區別。我們把他們稱為“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同以前使用的工具相比,在質量上有很大提高。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打製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
山頂洞人過著群居生活,但他們的群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係固定下來,彼此之間都有血緣關係。每一個成員都是共同祖先生下來的,於是產生了原始人群。後來又逐漸演變為氏族公社。
主編:夢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