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天生就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善於與人溝通。但也有不少的人不善於說話。他們通常言語笨拙,一到人多的場合,看著別人談笑風生,就覺得自己好沒有存在感。
對那些表達能力不是很強的人來說,依然有機會成為一個溝通的高手,只要你記住這4個字:正向溝通。
正向溝通的本質就是尋找共識,建立情感上的連線。
具體怎麼做呢?
一、有邏輯條理
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
人的學識修養不僅表現在外表氣質上,更表現在語言中。
有些人經常東拉西扯的說上半天話,自己不明瞭,反而把別人也搞得雲裡霧裡。
說話時一針見血,條理清晰又有邏輯,才是深思熟慮、常思考問題的表現。
一個人頭腦清晰,處理事情自然也會知道輕重緩急,忙而不亂,緊而不慌。這樣的人,可以委以重任,自然也值得深交。
二、注意情緒上的交流
溝通是有兩層含義的:一層是資訊的交換;另一層是情感的連線。
比如你的朋友被人欺騙了,正在氣頭上,這個時候如果你說,生氣有什麼用,你該怎麼怎麼去做,然後提一堆的建議。
這時即使你說的再對,道理講的再深刻,對方恐怕也很難聽的進去。但是如果你說: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被信任的人傷害確實很難受。
這樣說,就是對別人情緒的回應,對方就會覺得有人能理解自己,在情感上就能建立一種認同。
等對方情緒化解了,不那麼激動了,再來談你的看法,對方也就更容易接受。
三、真誠溝通
想要與人順暢地溝通,首先要有真誠的心態,不玩虛的、不做作。
內心的想法最終都會投射到人的隻言片語、肢體動作以及表情上,不要認為內心的想法別人察覺不到,弄巧成拙不如敞開心扉,用最真實的一面與人溝通。
四、運用好你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包括身體各個部分為表達自己觀點而配合的各種動作。文字、語調、肢體動作構成了人交流的一個表達系統,只有各個部分完美的配合,才能產生最佳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交流時文字、語調、肢體動作等所產生的作用是不同的,文字佔7%,語調佔38%,肢體動作(語言)佔55%。
五、保持一視同仁與謙卑的心態
不管對話的角色是誰,都保持對等的心態。
面對三教九流的勞動者,能夠慈眉善目、平靜溫和,以尊重的心與他們說話;面對位高官旺的大人物,也能夠不卑不亢,以高貴的心與之交流。
六、多說“我理解”
生活中,我們會成為安慰者,也會被人安慰。但溝通需要技巧,如果你發現一番好意總是不被人接受,那可能是因為你太習慣在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講道理。
在人感到煩惱痛苦、委屈難過時,往往更想要一份寧靜的傾聽、一份溫暖的理解。曾聽人說:“真正健談者,依賴的從不是一張利口,而是一雙直達靈魂深處的耳。”
有人向你傾訴,說明你有才有德,值得信賴。願意聽人講話,說明你踏實誠懇,心思細膩。高情商的人,用耳傾聽,多說“我理解”,知人冷暖,讓心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