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很好看。我與她已有十五年了,於是有了《我與她的十五年》。
1.人生應該有衝動
美國作家安迪·安德魯斯曾說過:“人生一定要有兩次衝動—— 一次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次是奮不顧身的愛情。”
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可以當做真理去遵循,但是她給我了我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讓我去參加她那奮不顧身的愛情。
2.我的青春,總是與學習有關
我青春的故事,與電影小說並不一樣,沒有酸酸甜甜的情竇初開,也沒有少年少女的天真浪漫,總是與學習有關。
零幾年的時候,沒有讀過很多書但是想讓孩子多讀點書的家長們,都聽說縣城裡的教育好,所以小學畢業後,家裡人為了讓資質平平的我接受好點的教育,把我從鄉鎮轉進了縣城讀初中。
我為此,終生的感激著我的父親。對於我這樣平庸的普通人,好一點的教育,就是我命運的金鑰匙。
2007年的9月,我和她就在縣裡中學一個普通的班級——八班,相遇了,從此開啟了我們無止息的友情。同樣,為了好好讀書,也因為個人性格不是一個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的人,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很窮,我的家很窮,所以我不能有那麼多的興趣。因此我是在高考考完之後,外公才給我買了我的第一部手機(還記得是三星,又好像是仿造的雜牌機),故而很多初中的同學、高中的同學我都沒有聯絡方式,現在想起很多當時很好的朋友如今都杳無音信,就只有一些想念了。
而我和她,是為數不多的一直有聯絡的朋友。關於我們初中三年的記憶,其實並不多,我好像是一個什麼時候都比較外向的人,但是她在初中的時候比較安靜,她和大家都是淡淡的關係,和我也是,我們不是室友,也不是同桌,她也不是我初中最好的朋友,以至於我在想我什麼時候和她關係變好的時候,都不知道,問她呢,她也說不知道。
這真的很奇妙。
昨晚問她還記得我們初中發生的事情嗎?她說:“不是很記得了,只記得你那時候叫我跟你一起去過你伯母家拿錢。”我才想起,那時候跟我去過的,還有阿濤,她是我小學最好的朋友之一,這樣想來,那時候我已經把婷哥當成很好的朋友了。我想我們就是這樣保持著一些學習上、生活上多多少少零零星星偶偶爾爾的聯絡,一直到我們就初中畢業,進入同一所高中。
2009年的9月,我們一起進入了高中,開始了我們的高中生活。高一的時候,我們在二高,住的是大寢室,一個寢室有好幾個班的同學,但是我們不是一個班,離得有點遠,也不是一個寢室,但是她卻逐漸在時間裡變成了我更好的朋友之一。
可能是因為我初一在一起過的男孩子和她一個地方的,所以會和她說說他的事情,順便聊聊自己的現狀;可能是因為我們初中從一個班上來比較親近,所以會在一起。我和她在高一的時候,每到週末經常到老道中去買珍珠奶茶喝,會在廣場沿著玉溪河邊走邊聊天,會在學習上進行一些彼此鼓勵,但現在的我想來,我和她能走到現在,最重要的一定是她的耐心吧,高中時候我的狀態其實並不好,學習狀態相比初中也差了很多,她在我困苦的時候應該陪了我很多時間,而就是這些那時候沒有察覺到的陪伴,充斥著高中的三年時光。
昨晚問她高中時關於我們的記憶有哪些。她說:記得有次我們去銀行取錢,但是下雨了,兩個人都沒有帶傘,跑也來不及,我們兩個就淋著雨回教室了,她回到教室,同班同學問她怎麼想不開去淋雨了,她忘了她說什麼。(這個記憶我是沒有了)因為高三我讀走讀了,我和她在學校的相處時間久少了,交流的時間,我也不太記得了。
時間就這樣繼續著吧~
2012年的9月,我們都經歷過了高考,進了一所普通的二本,雖然我的大學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但是我真的很拼命了。她在師範學院,我也在師範學院,只是隔了千里。此後相見的時間更是急劇減少,甚至整個大學,我們都沒有怎麼見面,只依靠微信扣扣這種傳統的社交媒體,保持著偶爾的聯絡和點贊之交,但是經過時間沉澱的情誼就是如此吧——
我們可以很久不聯絡,但一開口就可以說最深處的秘密和最淺白的日常。
大四畢業那年,我去她的學校玩耍,在她的寢室經歷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高燒,燒到了38.9度,可是我去她那裡的時候,心情很好,那裡的天氣也很好,我還看完了餘華的《活著》,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其妙的就生病了,她扶著我去買藥的時候,下著很大很大的雨,一把傘都不太能撐得住我們,再後來我發著高燒躺在她的床上,身體滾燙,意識混雜,毫無力氣,無法下床,吃不了東西,喝水都是她耐心的在餵我,躺了幾天,我是好一點有力氣之後回走,這是大學四年我們之間最深刻的記憶,而她,終於發現16年大學畢業的我,已經不像初中那樣怕過馬路了。
我們好像都長大了。
大四那學年我沒有考研,我是畢業了再考的研,那時候她和我說話的結束語很多時候都是催我去看書學習,我就這樣在朋友們家人們和自己的堅持下,進入了研究生階段的學習。
她也和他的物件一起去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參加了工作,在祖國的邊疆進行著偉大的教書育人的工作,我時常說要去她那裡找她玩,但是也沒有去,倒是她回來的時候,我們會見面,這幾年見面得時間比大學多了。
3.關於未來,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未來,未來就是......未來是奮鬥出來的~
17號我們在遙牆機場見面,18號我們聊了一下未來的計劃,她的很簡單明確,重點在落實我的也很簡單明確,就是難度比較大但是,真好,12歲和你一起做夢的人,30歲還和你一起做夢;
好遠,好遠。我們都離年少的自己好遠的距離了。但是,真好,我們知道,道阻且長,行則終至。
